伊斯蘭教的普善精神

眾所周知,但凡宗教文化,皆以仁慈博愛為宗旨,如佛家講“慈悲”,儒家講“仁愛”,基督教講“博愛”。但在不少人眼裡,似乎惟有伊斯蘭教鮮講仁愛,卻講“聖戰”,穆斯林崇尚武

力,缺乏愛心,這種認知顯然是對伊斯蘭教的誤解甚或曲解,實則不然。

“伊斯蘭”意為和平順從,故伊斯蘭教一貫宣導和平,追求和諧,同樣以傳播仁愛普善為宗旨,其仁愛思想深邃博大,無所不及。

一、 真主安拉是仁慈博愛、普濟眾生的

在伊斯蘭教的信仰中,真主安拉不僅是宇宙萬物的創造者,而且是宇宙萬物的養育者。真主憐憫眾生,普慈萬物,是至仁至慈的主。伊斯蘭教的根本經典《古蘭經》開宗明義,在第一章《開端章》中說:“奉至仁至慈的安拉之名,一切讚頌,全歸安拉,眾世界的主,至仁至慈的主⋯⋯”(1∶1-3)《古蘭經》中說:“你說:‘天地萬物是誰的?’你說:‘是安拉的。’他曾以慈憫為自己的責任”(6∶12)又說:“確信我的跡象的人來見你的時候,你說:‘祝你們平安。你們的主,曾以慈憫為自己的責任。你們中誰無知地作惡,然後悔過自新,真主必定赦宥誰,因為他確是至赦的,確是至慈的。’”(6∶54)“主說:‘我的刑罰,是用去懲治我所欲懲治的人的,我的慈恩是包羅萬物的⋯⋯’”(7∶156)

除“安拉”這一尊名外,真主還有99個尊名,其中有許多尊名體現了真主所具有的仁慈與博愛的屬性,如:拉赫曼(al-Rahman):普慈的主或至仁的主;拉希姆(al-Rahim):特慈的主或至慈的主;色蘭(a l -Salam):和平的主或賜安寧的主;阿法爾(al-Ghaffar):寬恕的主;瓦哈蔔(al-Wahhab):厚施的主;拉紮克(al-Razzaq):普施的主;巴西特(al-Bsit):賜喜的主;哈基姆(al-Hakim):公斷的主;阿德勒(al-Adl):公正的主;拉蒂夫(al-Latif):仁厚的主;哈利姆(al-Halim):寬容的主;厄富爾(al-Ghafur):至赦的主;舍庫爾(al-Shakur):善報的主;哈菲茲(al-Hafiz):蔭庇的主或保佑的主;穆基特(al-Muqit):賜人食祿的主;穆吉蔔(al-Mujib):有求必應的主;瓦西爾(al-Wasi)寬恩的主:瓦杜德(al-Wadud):至愛的主;阿夫吾(al-Afuww):至恕的主;拉烏夫(al-Rawuf):憐憫的主;莫爾推(al-Muti):博施的主;納菲爾(al-Nafi):施益於人的主。

這些尊名都在《古蘭經》中不止一次地被反復提及。《古蘭經》共114章,除第9 章外,每章都以“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開始,而在《古蘭經》正文中,“拉赫曼”(al-Rahman:

普慈的主或至仁的主)共出現57次;“拉希姆”(al-Rahim:特慈的主或至慈的主)共出現115次;而“仁慈”一詞的名詞形式(al-Rahmah)也出現了115 次。這裡不妨稍加引證:

“從安拉發出的許多品級、赦宥、和慈恩。安拉是至赦的,是至慈的。”(4∶96)

“你的主是自足的,是仁慈的。”(6∶133)

“你們的主,是有廣大的慈恩的。”(6∶147)

“安拉的慈恩確是臨近行善者的。”(7∶56)

“安拉確是至赦的,確是至慈的。”(9∶99)

“若無真主所賜你們的恩惠和仁慈,如果真主不是仁愛的,不是至慈的,[他早就懲罰你們了]。”(24∶20)

“他為憐恤你們而為你們創造黑夜和白晝,以便你們在黑夜安息,而在白晝尋求他的恩惠,以便你們感謝。”(28∶73)

“你看真主的恩惠的效果吧!他怎樣使已死的大地復活,那確是能起死回生的。他對於萬事是全能的。”(30∶50)

“他在他們絕望之後,降下時雨,廣施了他的恩惠,他確是保護者,確是可頌的。”(42∶28)

“他的一種跡象是:他從你們的同類中為你們創造配偶,以便你們依戀她們,並且使你們互相愛悅,互相憐恤。對於能思維的民眾,此中確有許多跡象。”(30∶21)

“如果你們計算真主的恩惠,你們不能加以統計。”(14∶34)

關於真主的仁慈,在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聖訓”中更有大量闡釋,歷代穆斯林先賢也都有深刻的認識和精闢的論述。據艾布·胡萊勒傳述,先知穆罕默德說:“真主把自己的仁慈分成一百份,保留了九十九份,施與人間的只有一份。真主的這一份仁慈便足夠讓所有的被造物分享,相互慈愛。一隻動物提起它的一隻蹄,生怕踩傷自己的幼仔,這就是來自真主的那份仁慈。”僅這一份主恩,就已是浩蕩無際,難以竟數了。

先賢王岱輿(約1584~1670)講:“真主大仁大慈,所以能足萬物所需,略無缺乏。其恩惠廣大,至公無私,諸天世界,無所不及;微蟲細介,鹹被其澤也。”先賢馬注(1655~1745)也講:“委實真主是普慈今世一切眾生,獨慈後世順命之謨民穆民,大仁大慈,大能大化,至公無私,調養一切眾生之主。”“情態憶殊,音聲萬類,識眾志之謀為,辯人心之趨避。有感必通,無微不照,降衣祿於冥冥,操恩威於赫赫。飲血啖乳,化在先天。生死窮通,迴圈萬狀。仰不能測其高,伏不能度其深。成造天地,變遷國土,能有能無,不增不減,至公至化,普慈真主。”

可見,仁慈博愛,既是真主安拉的崇高屬性,也是《古蘭經》的基本精神和伊斯蘭教的基本宗旨。

二、 和平仁愛的普善觀是伊斯蘭教的基本宗旨

按照伊斯蘭教的教義,正因為真主對人類的慈愛與憐憫,他才向人類派遣了使者,降示了經典,以引導人類走上和平友愛的正道,因此,伊斯蘭教帶給人類的首要資訊就是和平與仁愛,先知穆罕默德的使命就是維護和平,傳播仁愛。《古蘭經》說:“我派遣你,只為憐憫全世界的人。”(21∶107)穆罕默德聖人的一生,就是全面踐行伊斯蘭教仁愛觀的一生。穆聖不僅對自己的家人和身邊的弟子倍加眷顧和疼愛,就是對那些反對和迫害自己的人也給予寬大處理,他時常祈禱真主引導迫害他的人。在光復麥加後,穆聖將那些原先迫害過他的人統統赦免,顯示出博大的胸襟和仁慈的品格,古今歷史家們對此無不讚譽,認為“古代史上勝利的入城式,沒有一次可與此次相提並論。”

伊斯蘭教關注全人類的福祉,宣導敬主愛人的博愛精神,要求穆斯林不僅要愛真主,愛使者,還要愛人類,愛萬物。這種愛不是空洞的口號,而要有具體的實踐。愛真主,就要敬拜真主,行真主所命,止真主所禁;愛使者,就要跟從使者,遵行聖行。

愛人類,就不可相互歧視,相互為敵,而要與人為善,和睦相處,相互幫助,扶弱救困。伊斯蘭教認為,真主為人類賦予了理智和靈魂,人類肩負著為真主代治大地的職責,是真主創造的萬物中最高貴的,在宇宙間享有至高的尊嚴,因此人類生命神聖不可侵犯。《古蘭經》說:“凡枉殺一人的,如殺眾人;凡救活一人的,如救活眾人。”(5∶32)基於這樣的思想,伊斯蘭教嚴禁侵害生命、褻瀆人類尊嚴的各種行為,保護人的生命、榮譽、財產不受侵犯,並且賦予受侵害者自衛的權利。

“聖訓”說:“不慈愛人的人,真主不慈愛他。”“自己飽食而他的鄰居卻饑腸轆轆的人不是穆民。”這裡的“人”和“鄰居”並不限於穆斯林,而是包括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全體人類。不僅要慈愛活著的人,甚至要慈愛死去的人。要尊重和保護人的軀體的尊嚴。先知穆罕默德在遇到人們抬著的一個靈柩時,正在坐著的他便起立致意,身邊的聖門弟子告訴他那是一個猶太教徒的靈柩,先知質問道:“難道猶太教徒不是人嗎?!” 聖訓中講,有個人想要打碎一塊人骨,先知穆罕默德告訴他說:“你不要打碎它,你打碎屍骨,就如同打碎活人一樣!”

伊斯蘭教確立了一系列具體教規以實踐對人的愛。如規定要交納天課,關愛窮人;要孝敬父母,善待鄰經訓教法闡釋裡;要款待客人,探視病人⋯⋯,甚至當你的同伴打了個噴嚏,也當關心地向他祝福:“真主慈憫你!”。

《古蘭經》說:“你們把自己的臉轉向東方和西方,都不是正義。正義是信真主,信末日,信天神,信天經,信先知,並將所愛的財產施濟親戚、孤兒、貧民、旅客、乞丐和贖取奴隸,並謹守拜功,完納天課,履行約言,忍受窮困、患難和戰爭。這等人,確是忠貞的;這等人,確是敬畏的。”(2∶177)又說:“不分晝夜,不拘隱顯地施捨財物的人們,將在他們的主那裡享受報酬,他們將來沒有恐懼,也不憂愁。”(2∶274)

“聖訓”說:“當每天太陽升起的時候,人的每一個骨節肢竅都當施捨。對兩個人一視同仁、公正對待是施捨,幫助一個人騎上他的坐騎或幫他駝載上他的行包是施捨,一句美好的話是施捨,前去禮拜的每一步都是施捨,清除道路上的荊棘障礙是施捨。”“你們因懼怕火獄而施捨吧!即便是撕碎的一片椰棗,如果連這也沒有,那麼就以美好的語言來施捨。”

“聖訓”還說:“誰為真主而探望了病人或訪晤了他的弟兄,便會有一個呼喚者向他呼喚:‘你多麼善良啊!你的道路多麼美好啊!你在天園中安了家啊!’”

真誠的穆斯林,還要善待生靈,熱愛自然,施愛於山川草木、鳥獸魚蟲。有則“聖訓”用一個故事生動地說明了善待萬物的偉大意義:善待生靈就是敬畏真主、取悅真主的行為,能夠獲得真主嘉獎。這則聖訓講,據艾布·宰爾傳述,真主的使者(穆罕默德聖人)說:當有個人走在路上時口渴難耐,於是他找到一眼井並下去飲水。當他飽飲井水後從井裡上來時,忽見一條狗氣喘吁吁,因極度口渴而舔食濕土。那人自語:“這條狗如我剛才一樣口渴呵!”於是他又下井,在靴子中盛滿井水,用口叼著靴子爬了上來,然後將水給狗。真主因此而酬報了他,寬恕了他。聖門弟子們問道:“真主的使者啊!難道善待動物也有回報嗎?”真主的使者回答說:“善待一切生靈,都有回報!” 穆罕默德聖人曾告戒穆斯林,即使在對敵戰爭中,也不可肆意毀壞花草樹木。他曾面對麥迪那的一座山深情地說:“吳侯德山愛我們,我們也愛它。”

由此可見,伊斯蘭教亦宣導仁慈博愛,其仁愛思想深邃博大,真可謂澤被天地,大愛無疆,諸天世界,無所不及。誠如先賢馬注所言:“能慈骨肉者,謂之獨善;能慈同教者,謂之兼善;能慈外教者,謂之公善;能慈禽獸、昆蟲、草木者,謂之普善。” 至此,我們可以說,佛家講慈悲,儒家講仁愛,基督教講博愛,伊斯蘭教講普善。

三、 穆斯林當大力弘揚伊斯蘭教和平仁愛的普善精神

然而,不幸的是,伊斯蘭教和平仁愛的普善觀,未能很好地被人理解。對伊斯蘭教的誤解和曲解,既有有意的,也有無意的;既有外部的,也有內部的。

外部世界特別是西方世界對伊斯蘭教的誤解由來已久,而且往往是有意的曲解甚至是肆意歪曲。這與西方世界一直力圖分化、破壞伊斯蘭世界的團結,從而更有效的對東方伊斯蘭世界實施侵略和控制的野心密切相關。從古代歐洲十字軍發動的對伊斯蘭東方的大規模入侵,到近、現代西方帝國主義列強推行野蠻的殖民主義擴張,再到當今世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橫行,在這個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無不伴隨著對伊斯蘭教的各種歪曲甚至污蔑。伴隨著殖民主義的侵略和擴張,還形成了一門為征服和奴役東方的目的服務的專門學問,即所謂的“東方學”,對東方文化,特別是對伊斯蘭文化進行系統的西方式解讀,種族優劣論的偏見乃至惡意的污蔑、歪曲和不實之詞充斥其中。殖民主義者為伊斯蘭教描繪的總體圖像是:這是一種東方野蠻民族的低級文化,伊斯蘭教相對於基督教而言,是一種異端邪說,崇尚暴力,侵害人權,鼓勵多妻,壓迫婦女,喜好專制,反對民主⋯⋯。

今天,更有人企圖將恐怖主義與伊斯蘭教聯繫起來,通過各種輿論媒體,大肆渲染所謂“伊斯蘭極端主義”、“伊斯蘭恐怖主義”,其實質和目的乃是為了全面控制世界能源大動脈的中東地區。瞭解了這樣的歷史和現實背景,對各種蓄意歪曲伊斯蘭教的謬論就不難理解,也是不足為怪了。

由於西方世界操縱著國際輿論,因此,他們對伊斯蘭教的種種歪曲在世界上散佈很廣,影響很大。正因為如此,許多人對伊斯蘭教所抱有的各種成見和誤解,其實是並非是有意的,而是自覺不自覺地受了輿論的誤導和蒙蔽,一旦他們瞭解了真實的伊斯蘭教,並與穆斯林有真誠的接觸和交往,便會明白其中的真相。對於由此而出現的某些不實言論,穆斯林不應憤憤指斥,而當心平氣和地講清真相,消除誤解,因為別人並無不良用心,只是不知所致。

這裡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還有來自穆斯林內部的對伊斯蘭教的誤解。必須遺憾地承認,一些穆斯林自己對伊斯蘭教的理解並不完全準確到位,他們的某些言行也未必完全體現出伊斯蘭教的精神風貌,特別是沒有體現出伊斯蘭教和平仁愛的普善精神,相反,還可能與伊斯蘭教的基本精神背道而馳。這些不當的言行,不僅損害了伊斯蘭教和穆斯林的形象,還在為外部的誤解提供了口實。例如,《古蘭經》中明確要求穆斯林要團結一致,緊緊抓住真主的繩索而不要分裂,因為穆民皆兄弟。“聖訓”中還將全體穆斯林比作同一個肌體。然而一些地方的穆斯林長期為一些細枝末節紛爭不已,相互攻擊。穆斯林在歷史上由於派別之爭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至今非但不以史為戒,而且仍在重蹈覆轍。這種“自侮”行為,背離了伊斯蘭教的真精神,損害了穆斯林的形象。雖然穆斯林民族曾有過文明的輝煌時代,但今日的穆斯林,已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中遠遠落伍,在某些方面甚至偏離了伊斯蘭教的真精神,正如有一位外國穆斯林學者所指出的,在今天,“最需要理解伊斯蘭教真精神的,或許就是穆斯林自己。” 的確,穆斯林應當正本清源,深刻領會和正確把握伊斯蘭教的真精神,大力弘揚伊斯蘭教和平仁愛的普善思想,為民族、為社會、為人類奉獻出更多的愛心。

事實上,我國各族穆斯林同胞有著愛國愛教的優良傳統,他們始終恪守伊斯蘭教的和平仁愛之道,遵奉《古蘭經》和“聖訓”的教誨,一向關心民族團結和社會進步,樂善好施,富有愛心,勇於奉獻。各族穆斯林本著伊斯蘭教的普善精神扶弱濟困、報效國家的善舉不勝枚舉。例如2008年四川“5·12”大地震發生後,各族穆斯林同胞慷慨奉獻、全力救災的感人事蹟就是突出的例證。再如,“青海回族撒拉族救助會”等不少穆斯林慈善機構多年來開展的一系列幫貧助學活動也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這說明,廣大穆斯林對伊斯蘭教和平仁愛的普善精神的實踐始終沒有停止過,他們一定會為構建和諧社會、維護世界和平做出更大貢獻。在穆斯林敬主愛人的實踐活動中,伊斯蘭教“大愛無疆”的普善精神也一定會被更多的人所瞭解。

----------
(作者系西北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來源:《中國穆斯林》】

    為您推薦

    發表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

    1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