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歷史告訴我們,先知穆罕默德(願主福安之)憑著對安拉的虔誠和熱愛,憑著對人類萬物的關懷和疼慈,用自己博大的胸懷和佳美的行為贏得了人們的心靈,贏得了全體穆斯林對他的愛戴和擁護,甚至他贏得了他的敵人們的欽佩和尊重...
齋月是穆斯林每年一次有崇高目標的世界集體活動﹐每個信士都度過一個整月的艱苦功修﹐從精神領悟到生活習慣﹐都受到一次強烈震動﹐改掉壞習慣﹐鞏固優秀品性﹐穆斯林社會年年求進步。 舉國歡慶的開齋節﹐使齋月功修告一段落﹐齋月後再接再勵開始新生活。...
在真主那裡,優越的標準十分明確:無論是誰,只要能夠忍痛割愛,用自己心愛的財富扶持真主的事業,他們就是優越的人,他們就能獲得優越的回報——樂園。而且無論你們施捨的是什麼,真主是全知的。...
一種看不見的功課 除掉齋戒,所有宗教功課,都是多少依外在行動表達的,例如禮拜,一個人站立、坐下、鞠躬、叩頭,這些都是人人看得見的。再朝覲,他是和幾十萬人同做一次長途旅行。天課是由一個人出散給另一個人。這些宗...
真誠的信士在貴齋月來臨之前﹐從心理到生活習慣都做了充份的準備﹐迎接一年一度的信仰與道德自覺訓練﹐祈求真主襄助﹐努力在今年的齋月獲得豐碩的自修成果。 這就是進入齋月之前對齋戒虔誠的舉意﹐確定度過齋月的指導思想和奮鬥目標。...
尊大的古蘭經說﹕他曾以太陽為發光的﹐以月亮為光明的﹐並為月亮而定列宿﹐以便你們知道曆算。 真主只依真理而創造之。 他為能了解的民眾而解釋一切跡象。”(10﹕5)...
古蘭經說﹕信道的人們啊﹗ 齋戒已成為你們的定制﹐猶如它曾為前人的定制一樣﹐以便你們敬畏。(2﹕183) 這是指一年之中固定齋月(萊麥丹月)中的齋戒﹐是真主指定的信仰和精神提昇的制度﹐是穆斯林社會全民道德教育的實踐...
伊斯蘭教的宗旨在於以《古蘭經》的啟示為準則,陶冶人類的情操,使其以誠實的態度和行為同周圍的人們進行交往,以便取得他人的信任。因此,伊斯蘭教非常注重人的道德品格的修養。...
在這有限的生命和無限的期望中,奔向更加美好的人和有意義的事,才是我們當下應該多去做的,這才是以我們善心善為的最終目的,並以此去獲得永恆福澤的基礎!...
扶危濟困、樂善好施是伊斯蘭教倡導的美德,是穆斯林應該積極實踐的善功。施捨、救濟需要幫助的人是伊斯蘭教衡量穆斯林信仰是否完美的標準之一,也是後世獲得安拉厚賞的憑據之一。...
善惡有報,古今中外各大宗教各種文明通理,可說人類共識。但在賞善罰惡問題上,人類的認知層次是有差距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經地義。但也分看得見的報應和看不見的報應。...
先知提到了在沒有陰影的日子真主為其遮陰的七種人,其中之一就是 為真主而相互喜愛,為真主而聚,為真主而散的兩個人。...
安拉是慷慨的,我們的所有財富都是安拉的慷慨賜予。穆斯林相信一切財富來自于安拉,一切財富最終歸屬于到安拉,把我們擁有的財富看成安拉給我們的借貸,這是合乎邏輯的觀點。...
看望病人是穆斯林社會的重大美德,看望病人能慰籍病人,減緩其疼痛,撫慰其心靈,孕育誠摯情感和慈愛,化解矛盾和誤會,體現真情和溫馨,參悟健康的寶貴。探望病人者,也將獲得真主的喜悅和賞賜。...
過去的一年﹐世界發生許多變化﹐全世界的穆斯林都在經受嚴峻考驗。 希吉萊是提示穆斯林永誌不忘先知穆罕默德)率領早期穆斯林走出麥加﹐到麥地那創立新世紀的日子。...
朝覲的哈吉們完成了他們的信仰旅程,帶著歡愉與幸福,帶著真主的恩惠漸漸地都返回了故里。他們期盼著自己是真主所赦宥者、所寬恕者,讓他們堅守高尚的道德規範,潔身自好,清淨無染地走完自己的人生旅程,在人生的冊頁上書寫濃彩重抹的一筆。...
本文限於篇幅﹐著重說明兩個問題﹕一是先知穆聖確定的朝覲全過程﹐一是先知穆聖在他唯一一次朝覲時發表的《辭朝演說》。 朝覲是個人功修﹐也是向世界展示的人權宣言﹐體現了伊斯蘭的普世和全民價值觀﹐證明伊斯蘭是真主對全人類的恩典。...
朝覲﹐阿拉伯語是“哈吉”﹐意思是“走向一個地方”﹔在現代語意中﹐哈吉就是“奔赴麥加”﹐去完成伊斯蘭的朝覲功修。 在麥加參加朝覲的過程須一個星期的時間﹐必須遵循先知穆聖規定的一系列禮儀﹐一切行動舉意為真主。...
朝覲所望是心靈的收穫﹐敬畏程度(泰格瓦)的提昇﹐不是形式主義的受苦受難﹐也沒有物質利益的尋求。...
在真主面前﹐這十天最為貴重﹐在這十天裡的善功受到真主特殊喜悅。 在這十天﹐時刻都應唸作證詞﹕萬物非主﹐唯有真主。...
不要忽視任何善功,那怕是面帶微笑去見你的兄弟!用善舉預防火獄,那怕是用半粒椰棗也罷。...
阿拉伯——伊斯蘭文化中,關於如何處理人際關係,有許多公認的準則。諸如:避免說他人閒話和在背後講他人不想讓人講的事,就是容忍和仁慈的一部分;...
第一件事情,他曾經施捨的某物,這個物品在他去世之後,仍然給人們帶來益處。第二件事情,他是一個學者,留下了益人的書籍(知識)。第三件事情,就是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這個視頻反映了兩個貧富個體之間的和諧畫面,儘管它不能真實地反映埃及整體社會的貧富關係。但這一視頻顯示,貧富之間有一條無形的紐帶維繫著。...
有人曾問先知(祈主福安之):誰是最好的夥伴?他回答:他的外在讓你想起真主,”他的語言增加你的知識,他的行為提醒你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