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學院的珍貴記憶

今天,位於北京牛街南橫西街的中國伊斯蘭教經學院大樓,長期以來成為了中國伊斯蘭教協會的標誌性建築。但很少有人知道當年毛主席、周總理等老一輩領導人對此寄予的初心。

1955年4月,時任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副主任的達浦生,以周恩來總理宗教事務顧問的身份參加了萬隆會議。當時參加萬隆會議的29個國家中,有12個是伊斯蘭教國家,東道主印尼又是世界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代表團參觀了印尼當地的一座設施完備的現代化的伊斯蘭教經學院,很氣派,當時周總理問達浦生老人:“咱們中國有沒有?”達浦生說:“還沒有。”周總理說:“回去我們也要建一個。”回國後,周總理向毛主席彙報了這一設想,得到了毛主席的贊同。當時的背景是,西方國家不承認新中國,而第三世界國家包括眾多的伊斯蘭國家卻支持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新中國需要贏得更多的國際支援,需要彰顯中國共產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毛澤東同志宴請宗教界知名人士,與達浦生(左一)大阿訇親切交談。

很快,中國伊斯蘭教經學院正式在北京成立。成立後的經學院借讀於當時的北京回民學院(現改為回民中學),馬玉槐任院長,達浦生和馬松亭任副院長(達浦生次年任院長)。學院的辦學宗旨是:造就一代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有相當宗教學識、嚴格宗教操守、有較高文化程度的阿訇和毛拉。同年9月,經學院首屆本科班開學,學生由回民學院阿拉伯語專修班轉來,入學時直接升入三年級。經學院相繼聘請了曾經留學埃及愛資哈爾大學的著名穆斯林學者任教,並按照周總理的建議,邀請埃及專家來經學院講學。

經學院雖然建立起來了,但規模還是太小,與毛主席、周總理國際化的要求還相距甚遠。周總理在一次講話中還專門談到了經學院的問題,他講道:“高級的經學院辦得也還少了些。為宗教服務的人員還不夠,還要擴大。我們已經請了埃及的教師來講課,埃及是伊斯蘭教研究經學的權威地方。今後我們的事業發展了,別的國家願意和我們交換教師、學生,我們也願意考慮。”(見周恩來在1956年5月30日的講話《不信教的和信教的要互相尊重》)

著名大阿訇達浦生在中國伊協成立大會上致開幕辭

於是,周總理指示北京市規劃局設計院儘快設計,否定了中國伊協原有的規模小、伊斯蘭特色不明顯的設計方案,並對建築規模、建築樣式、功能等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時任北京市規劃局主任的建築設計大師趙冬日受周總理的委託,榮幸地全程參與了此次設計。趙冬日1941年畢業于日本東京早稻田大學建築系,在日留學期間,就一直在黨組織領導下邊學習、邊從事革命工作。後任東北大學工學院教授、系主任,建國後任北京市建築設計院總工程師、城市規劃管理局總工程師,主管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研究及編制工作,並設計了中直禮堂(1954年)、全國政協禮堂(1955年)、北京市委大樓(1955年)等標誌性建築,後來還設計了人民大會堂和天安門廣場規劃等重大建設專案。正是有了建築大師的鼎力相助,不久,一個新的規劃藍圖和設計方案,在周總理的親自參與和支持下出臺了,並最終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中央在財政困難的情況下撥出鉅款,開始了加緊建設。

中國伊協領導前領導人達浦生、張傑等接待外賓

80多歲的達浦生阿訇曾在經學院的大會上激動地說:“我隨周總理參加了亞非萬隆會議,以親身體會向世界驗證了中國共產黨人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真實可信、誠心誠意的。中國伊斯蘭教經學院的成立也再次昭示,我們迎來了教門發展的又一個光明時期。光明驅逐黑暗,當務之急是培養大批學貫天人、學貫中外、學貫古今的高品級人才,進而帶動起全面的穆斯林教育,使信仰伊斯蘭教的各族人民跟上新中國前進的步伐。”並雄心勃勃地提出“要把中國伊斯蘭教經學院建成東方的愛資哈爾”。圖片

達浦生的“三個學貫”的思想,得到毛主席的讚揚。1956年11月,毛主席親自宴請達浦生和幾位黨外上層人士。當聽了達浦生彙報經學院的情況和“三個學貫”的想法後,毛主席說:“伊斯蘭是個大世界,中國需要有自己的愛資哈爾,需要通曉古今中外的宗教學者。”同年12月22日,毛主席在百忙中還接見了出席中國伊斯蘭教協會第二次代表會議的全體代表,體現了黨中央對伊斯蘭教工作的重視。

中國伊斯蘭教經學院成立之初,學生們在教學樓頂的平臺上做課間操

據經學院首屆本科班學員、資深翻譯家李華英先生回憶:“經學院是借1955年亞非會議的東風,經毛主席批准,在周總理的大力支持下,在北京回民學院阿文專修班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新中國第一所宗教院校。當年該校在校生每月的助學金為24元,比普通大學生12元5角的助學金幾乎翻了一番。其教授專業課的師資力量雄厚,不僅有中國最有名的穆斯林學者,還先後聘有4位埃及專家。此外,國家在百廢待興的情況下,還撥鉅資為經學院興建了一座具有伊斯蘭建築風格的教學大樓,體現了黨和國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其政治待遇更是優厚,經學院首屆畢業生還于1957年6月21日受到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鄧小平等党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中國伊斯蘭教經學院大樓

令人遺憾的是,自經學院成立之日起,這座新中國建立的第一所宗教院校就受到境外敵對勢力的污蔑。他們說:“難道經學院能培養出合格的伊斯蘭教接班人嗎?經學院只不過是個‘展覽館’,經學院的學生只能是欺騙世界輿論的‘展覽品’而已。”而國內受“宗教與社會主義格格不入”理論影響的一些人,也跟著說什麼“國家創辦經學院只不過是一種權宜之計”。總之,受來自“左”“右”兩方面輿論的夾擊,人們對經學院到底有沒有前途可以說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正如經學院師生所感受到的那樣,經學院自成立以來就得到了黨和政府的極大關懷。當年,周總理還在國務院禮堂親切接見了經學院的學生。首屆畢業生同中央民族學院各民族師生一起,1957年在中南海還受到了毛主席、周恩來、朱德等党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並合影留念。經學院26名首屆本科班畢業生,改革開放後都成為了中國伊斯蘭教界的領軍人物、知名翻譯家、學者和各領域的翹楚。

  
1982年經學院恢復辦學伊協原領導人包爾汗、馬松亭阿訇、張傑、沈遐熙、安士偉阿訇與恢復後首批畢業生合影

在毛主席、周總理的關心和大力支持下,1958年3月1日,中國伊斯蘭教經學院新的教學樓和學生宿舍樓終於落成,師生喜遷位於南橫西街的新校址,中國伊斯蘭教協會也由東四清真寺搬至新址辦公。新的經學院是由國家撥專款,按在校學員500人的規模建造的。主樓為三層,包括教室、辦公室、圖書館、閱覽室、禮堂、禮拜殿和大小淨室等設施,至今看來仍不過時,體現了新中國的國際視野、大國氣魄和老一輩革命家的智慧。新大樓落成後,每年都要接待眾多的來自伊斯蘭世界的國際友人和貴賓,極大地提升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為中國的民間外交做出了傑出貢獻,成為新中國發展史上重要的歷史見證。

【來源:《三秦宗教》2021年第二期】

作者簡介:

李健彪,西安市政協社會法制和民族宗教委員會主任、中國回族學會副秘書長,第四屆陝西省伊斯蘭教協會常委、陝西省民俗學會副會長,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西安市文史研究館研究員、民族學博士。榮獲陝西省跨世紀優秀青年文藝家、陝西省新長征突擊手、西安市民族團結先進個人等稱號,獲全國和省部級獎50多次、出版有《達浦生評傳》等專著10部。在全國回族歷史文化研究領域有較大影響。

----------
文章來源:微信平臺“西安回坊”

    為您推薦

    發表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

    1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