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穆聖的幸福觀 邁向穆民的吉慶路

一切讚頌全歸養育眾世界的主宰——安拉,求主賜福我們的領袖、人類的導師穆罕默德(願主福安之)及他純潔、善良的眷屬和聖門弟子,願祝福與安寧經久長存,直至複生日。

古往今來,在燦爛輝煌的人類歷史長河中,文化遺產極為豐富,傑出人物層出不窮,如繁星綴空,目不暇顧······,其中有一顆無與倫比的明星,在浩瀚的夜幕中熠熠生輝,十分耀眼奪目——她就是我們的至聖穆罕默德(願主福安之)的偉大品格和超然魅力。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紀念先知穆聖(願主福安之)歸真1380周年之際,藉此緬懷、效法聖人的言行,重溫先知的教誨,特別是穆聖賽倆目的幸福觀,對於我們堅持正信、敬主愛人、和諧發展、與時俱進的處世理念和人生追求,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及現實意義。

什麼是幸福?千萬人中可能會出現上百種選擇和答案。當今社會,人們對幸福與否的理解,更側重于物質和功利方面,諸如住房、環境、家庭、職業、待遇、子女、人緣,容貌等等;當問及“你感到幸福嗎?”這個很切身、很容易回答的話題時,很多人卻感到迷茫、糾結、鬱悶而難以言表,甚至以搖頭歎息表示自己缺乏幸福感。這究竟是為什麼?如今似乎什麼都不缺的中國百姓們,到底缺什麼?讓我們通過學習經訓,從重溫穆聖(願主福安之)的教誨中去尋找答案。

偉大崇高的真主教導我們:“他們當中有薄命的,有幸福的。至於幸福者,將進入樂園,而永居其中,天長地久,除非你的主所意欲的,那是不斷的賞賜。”(11:105.108)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不論是誰,都有過無暇的童年和花朵般的少年,純真而可愛。但隨著時代潮流的沖刷,歲月的磨礪和社會實踐的檢驗,你會發現,不論是青梅竹馬的同窗學友,還是風燭殘年的長輩老者,都有了驚人的變化和不同的歸宿,其中的是非、好歹、優劣千差萬別。所謂成功的,是否幸福?所謂失意者,是否悲憫?讓我們一起聆聽穆聖的訓諭:

穆聖(願主福安之)說:“四件事物標誌著幸福;1.經常伴隨他的人,是清廉的,有道德修養的朋友;2.能提醒他敬畏安拉,清廉賢慧的妻子;3.有孝敬的子女;4.居住在一個能夠安然地崇拜安拉的家園裡。”

與此同時,穆聖(願主福安之)還列舉了四件厄運薄福的標誌:1.呆滯的目光;2.堅硬的心靈;3.過分的貪婪與無休止的幻想;4.堅持罪惡,期盼永活不死。

通過重溫上述兩節聖訓,使我們浮想聯翩,腦海裡展現出一幕幕親切而感人的場景:使者(願主福安之)事事處處以“敬主愛人”為己任,從天啟的精神中的仁愛和溫和對待身旁的每一位兄弟——那些願以生命換取信仰的聖門弟子和情同手足的眾信士們。他們之間不是上級和下級,不是君王和僕民的關係,沒有種族、膚色、地域或血統的貴賤、高低之分,而是一種超越了一切世俗主義的庸俗和淺薄,一種以信仰為紐帶而締結的大愛。在這充滿真誠和仁愛的氛圍中,人們以使者(願主福安之)為楷模,彼此情同手足,相互尊重,促膝而談,肝膽相照,營造出人類歷史上不可多得,甚至絕無僅有的光輝時代。每一個生活在使者時代的穆斯林都能分享到這種幸福——講民主,有尊嚴,充滿愛的生活。即便是一名奴隸,只要他選擇了伊斯蘭,伊瑪尼的種子根植在其心田,他就會感到一種嶄新的、具有美好意義和價值的生活。黑奴比倆裡的皈依便是最好的見證。他在奴隸主那裡的價值還不如一峰駱駝、一頭牛犢,不僅遭受身體上的殘酷傷害,還受到語言上的淩辱和精神上的折磨。當伊斯倆目的曙光照亮他的心靈之時,穆罕默德(願主福安之)的一句話給予他最大的溫暖和慰藉。使者(願主福安之)說:“人類是平等的,就像梳齒一樣平等”,讓他義無反顧地選擇了伊斯蘭。比倆裡為了追求正信而遭受了奴隸主的百般欺辱,他被施暴者打得皮開肉綻,還被綁在烈日下暴曬,逼他放棄伊斯蘭,比倆裡正義凜然,寧死不屈,從而獲得了真主的喜悅,成為一名優秀的聖門弟子。比倆裡為追求真理而勇於獻身的氣節和高亢優美的聲音,使他成為伊斯蘭史上第一位宣禮員,他的敬畏和忠誠也贏得了使者(願主福安之)的喜愛和眾信士的尊重。

綜上所述,歸結為一句話:作為穆斯林,獲得正信並身體力行,便是最大的幸福!其實,使者(願主福安之)給我們指明幸福之路的“路標”非常清晰、簡約、易行;同樣,走上厄運之路的標誌也十分醒目、確切,發人深省!

我們再回顧一下穆聖(願主福安之)關於人生幸福的四個標誌,“清廉、有道德修養的朋友,敬畏安拉且賢慧的妻子,孝順的兒女,能安然崇拜安拉的家園”,這四個條件能做到嗎?我想只要我們的家長以身作則,敬主順聖,重視教育,雅量容人,幸福之樹就會在你的家園裡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同胞們!只要我們稍作留意,觀察我們周圍的人和事,大凡行教門、有修養、講誠信的,哪個不是妻賢子孝呢?倘若我們感到缺乏幸福,事不順心,首先應捫心自問:作為一個有信仰者,是否履行了穆斯林的義務和責任?是否按照《古蘭經》和《聖訓》的教導去為人處事?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問題癥結出在自身。換言之,使者(願主福安之)提出關於幸福的四要素,沒有一項是物質方面的“硬指標”,只要心懷敬畏,身體力行的穆民都能做到,但我們當中不少人卻只講物質,疏忽信仰;只顧現實,不慮歸宿。如當今許多回族青年追求婚姻幸福的四個擇偶條件那樣,他們不看重對方的教門、人品、家庭和能力,而是把面子(容貌)、票子、房子和車子這“四大件”作為找對象的硬指標。由於這些年輕人盲目跟風,相互攀比,圖名逐利,導致我們的晚輩中子女的婚姻與社會上非穆斯林婚姻狀況,呈現十分近似的“三多一少”(閃婚多,離婚多,大齡女孩多,志同道合者少)現象,令家長們憂心忡忡······這個問題,值得我們的學者們去研究,值得廣大父老鄉親們去關注,去思考。

在這個物欲橫流,世態炎涼,一切都用數字和利益來衡量的時代,很多人都在困惑,在掙扎,在詰問,當人們紛紛將金錢與幸福捆綁並畫地為牢之後,真誠的情,純潔的愛還存在嗎?

光陰似箭,時光如流。歷史車輪無法逆轉,令人嚮往的聖門弟子時代一去不復返了。但作為一名信仰者,我們深信,使者(願主福安之)的美德和聖門弟子的精神是我們取之不盡的寶貴財富,為正信而結盟的敬畏者,奮鬥者和踐行者,在每一個時代都用信仰之精神傳承著仁愛的薪火,溫暖著時代的良心,正是世界上有了這樣一種神聖的、超脫的精神力量存在,這個世界因此才有了希望和光彩!

最後,讓我們共同學習穆聖(願主福安之)的訓諭互利共勉——使者(願主福安之)說:“當安拉意欲一個家庭幸福,就讓他理解伊斯蘭;使晚輩尊敬長輩,使長輩疼愛晚輩,在生活中勤儉節約;讓他們認識自己的弱點和錯誤,並加以改正。如果一個家庭失去了這一切,這個家庭就沒有吉慶,更沒有幸福。”

感贊安拉!我們至貴的先知穆罕默德(願主福安之)在一千四百多年前的諄諄教誨,今天朗讀起來依然十分親切,感人肺腑;反復品讀,更覺得入情入理,意義深遠。

教親們,兄弟姐妹們,誰不念想家庭和睦,身心健康呢?誰不期盼一處夫妻恩愛,兒女孝順而充滿溫馨的港灣呢?讓我們共同努力,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敬主順聖,敬業愛人;遠離罪惡,拒絕貪婪。只要我們懷著感恩之心,仁愛之情去呵護,去澆灌我們的領袖、至貴的使者穆罕默德(願主福安之)為我們栽種的幸福之樹,(銀沙安拉)這棵大樹一定會枝繁葉茂,四季常青!

【摘自《西安穆斯林學習宣傳穆聖偉大人格品德徵文》】

    為您推薦

    發表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

    1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