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蘭經——針對人的經典

倘若我們對伊斯蘭第一源泉、安拉的經典——古蘭經的節文、主題和內容作一番研究,我們可以稱它是“人”的經典。不是嗎?整部古蘭經要麼對人發話,要麼涉及人。“人”一詞在古蘭經中出現了63次;以“阿丹子孫”稱呼人的字樣出現了6次;“眾人”一詞出現了240次。或許最能說明問題的是,首次降於穆聖的古蘭經節文是《血塊》章的五段節文,其中的兩段提到了“人”,而整個內容則是對“人”的關懷,這五段節文是:

“你應當奉你的創造主的名義而宣讀,他曾用血塊創造人。你應當宣讀,你的主是最慷慨的,他曾教人用筆寫字,他曾把人所不知道的教授給人。”(古蘭經九六:1-5)

首次降示古蘭經節文的啟迪

“你當奉你的創造主的名義而誦讀……”這些寫起來還不到兩行的節文,卻開拓了人類新的紀元,它最鮮明地表達了伊斯蘭對人的觀點,以及人與主關係的學說。這是對穆聖的對話,也是對穆聖之後任何有智者的對話。人在這一節文中受命誦讀,這裡的“誦讀”是人前進的起點,是人進步的階梯。在伊斯蘭看來,工作必須以知識為基礎,而知識的鑰匙則是誦讀。命令人誦讀本身意味著人有能力取捨,說明人是有責任、有意志的;“工具”既不受命也不受戒。人不僅奉命誦讀,而且以“他的創造主的名義”為誦讀前提;古蘭經在這裡用“主”表述安拉的本體,並和受話者——人組成“你的主”這一正偏結構,深刻地表達了“主”這個名詞所蘊含的“養育”、“關懷”、“擢升”之義;正偏組合和第二人稱形式又表達出“親近”、“優待”、“器重”之義。“主”一詞重複兩次:一次以“創造”為形容,另一次又以“最慷慨”[1]為形容。因為並不是僅僅是人與主的關係,也不只是人與慷慨的主的關係,而是人與最慷慨的主的關係;是主無量無償地厚賜萬物。

古蘭經提到安拉“最尊貴(或最慷慨)”的內涵時說:“他曾教人用筆寫字,他曾把人所不知道的教授給人”,對於人類來說安拉是“教者”,人是“學生”。可見,學習誦讀、用筆寫字,是人的特點和潛力所在。

這是首次降示給穆聖的天啟明文,它的內涵絕無僅有、美麗無比。它一開始就重申並肯定了以下事實:

(1)人是有責任能力的被造;

(2)兩次提到人,足見對人的關懷和器重;

(3)人所受的第一個命令是“誦讀”;

(4)兩次提到“誦讀”,可見對它的重視;

(5)天啟提到的第一個用具是“筆”;

(6)安拉首次形容自己的名詞是“主—創造者—最慷慨者——教人知識者”;

(7)安拉對人的首次形容是“有能力學習”。

穆罕默德——既是使者又是人

穆聖是伊斯蘭的活的寫照,他的道德便是古蘭經。然而如果我們對穆聖的人格作一研究,我們可以稱他是“身為人的使者”;穆聖的生活既不是神的生活,也不是半神半人的生活,更不是不食煙火的天使的生活;穆聖的生活史只是一位先知兼人的生活史。

古蘭經在許多場合再三強調穆聖的“人性”,安拉說:“你說:我只是一個同你們一樣的人,我奉的啟示是:你們所應當崇拜的,只是一個主宰。”(古蘭經一八:110)多神教徒曾向穆聖提出一些非禮的要求,如為他們從地中打出一眼泉;或拿來一座海棗、葡萄園林;或掉下一塊天壓住他們;或帶來主宰和眾天使……針對這一系列可笑而無聊的要求,安拉要穆聖以一句簡潔的話回答之:“讚頌我的主超絕萬物!我只是一個曾奉使命的人。”(古蘭經一七:17)一些多神教徒以為使者不可能出自人、和他們一樣步行在大地上,於是,他們猜想使者一定是從天而降的天使,對此古蘭經反駁道:“你說:假若大地上有許多天使安然步行,那末我必從天上降下一個天使去他們那裡做使者。”(古蘭經一七:95)因此,我們看到穆聖吃飯、婚娶、生兒育女、喜怒哀樂、既對也錯、既記也忘,從事著每個人所從事的一切——除非有損使者身份的罪惡和劣行。因而穆聖適合做每個人的楷模:“安拉的使者確是你們優秀的楷模。”(古蘭經三三:21)

眾使者宣教中的人性因素

古蘭經指示我們,眾先知是受主派遣導人認主獨一的;他們對各自民族的第一項呼籲是“你們應當崇拜安拉,除了他,你們絕無應受崇拜者。”(古蘭經二三:32)但他們的宣教內容卻從未忽視人性因素,而是致力建設人性,同人類生活中的腐敗和邪惡作鬥爭。例如,呼德聖人在譴責族人以物配主的同時,譴責他們的無聊、謬誤、侵權及霸道:“你們在高地上建築一個紀念物,以供遊戲。你們設立一些堡壘,好象你們將永居塵世一樣。你們懲治[他人]的時候,你們是殘酷的。”(古蘭經二六:128-130)薩力哈聖人警告族人勿追隨過為者和犯罪者:“你們應當敬畏安拉,應當服從我。你們不要服從過分者的命令,他們在大地上破壞作惡,而不從事建設。”(古蘭經二六:150-152)魯特聖人對族人說:“你們怎麼做那種醜事呢?在你們之前,全世界的人沒有一個做過這種事的。”(古蘭經七:80)“你們怎麼要與眾人中的男性交接,而捨棄你們的主所為你們創造的妻子呢?其實,你們是犯罪的民眾。”(古蘭經二六:165-166)

舒阿卜聖人對族人說:“我的宗族啊!你們應當崇拜安拉,除他外,絕無應受你們崇拜的。你們不要減損鬥和秤,我的確認為你們是富足的,我的確怕你們遭受圍困日的懲罰。我的宗族啊!你們應當使用充足的鬥和公平的秤,你們不要克扣他人應得的財物,不要在地方上為非作歹。留在安拉那裡的給養,對於你們是更好的,如果你們是信士。我絕不是你們的監護者。”(古蘭經一一:84-86)在這裡,我們看到舒阿卜聖人首先號召族人認主獨一,這是一切天啟使命的根本,故用一整句闡述之;然後充分號召他們規正經濟關係,摒棄他們中原有的稱量不公、克扣什物以及作奸犯科等行為,於是,族人便無知地嘲諷道:“舒阿蔔啊!難道你的宗教命令你讓我們放棄我們祖先所崇拜的(偶像)並命令你教我們不要自由地支配我們的財產嗎?你確是寬仁的,確是精神健全的!”(古蘭經一一:87)

可見,眾使者的宣傳事業與人類面臨的問題息息相關;它從不忽略人類社會的種種現實,為之提供應時良方和改革措施。那麼,伊斯蘭對人性領域持何態度呢?

伊斯蘭使命中的人性因素

通過天經、聖訓研究伊斯蘭的人會發現,伊斯蘭非常重視“人性”領域;在伊斯蘭的有關指示、教誨及律例中,“人性”佔有廣泛的內容。

當研究“非格亥”(伊斯蘭法律)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依巴達特”(宗教禮儀)只占整個法律內容的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而其餘的內容都是有關人的,如民事法、社會經濟關係、刑事法等等。同時,如果你仔細研究伊斯蘭的敬拜儀禮,你會發現其中的一項內容——“澤卡特”(俗譯天課,原義“純潔”),其精髓便是“人性”。因為澤卡特取之于富人,施之于窮人;它對前者是一種純潔和洗滌,而對後者是一種知足與解放。

其它禮儀同樣不乏鮮明的人性因素:禮拜,是人生活戰場上的堅強後盾:“歸信的人們啊!你們當以堅忍和禮拜求助。”(古蘭經二:153)齋戒鍛煉人的意志,使之勇於直面各種困難;鍛煉人的情感,使之體味他人的痛苦,從而極力去撫慰他人,因此,穆聖把賴麥丹月稱為“忍耐月”和“扶慰月”。朝覲既是體現神聖主僕關係的儀禮又是人性的盛會,安拉在其中召喚僕人“讓他們見證他們所有的許多利益,並在規定的日子內紀念安拉。”(古蘭經二二:28)這裡,“見證利益”體現著朝覲目標中的人性因素。

不僅如此,穆斯林所從事的能給自己帶來物質利益和精神愉悅的任何行動,穆聖都把它提高到“依巴代”(敬拜儀禮)的等級上。穆斯林幾乎都知道聖訓的指示:消除路上的障礙是施濟(賽德格);命人行善是施濟;止人作惡是施濟;扶弱者騎乘是施濟;排難解紛是施濟;見弟兄微笑是施濟;說好話是施濟……等等聖訓中提到的慈善事業和社會公益。而且,穆聖還把這種慈善事宜和日常服務提高到瓦吉蔔(當然、義務)的品級。布哈裡、穆斯林傳自艾布穆薩,穆聖說:“每個穆斯林都有施濟(賽德格)的義務。”聖門弟子們就說:“主的使者啊!我們每個人不一定都有可施濟的東西啊,倘若沒有施濟品呢?”顯然,聖門弟子把“施濟”的概念限於拿出錢財給予需求者,穆聖就為他們解釋了“施濟”(賽德格)的廣泛意義,即使那些沒得可施捨的人亦不例外,穆聖說:“自食其力,同時施濟。”他們說:“如果他不能做到呢?”穆聖說:“幫助遇難者。”他們說:“如果他無能為力呢?”穆聖說:“導人向善。”他們說:“如果他做不到呢?”穆聖說:“自身不犯罪,也是施濟(賽德格)。”甚至穆聖把人類日常社會職責落實到人身體上的每個關節,布哈裡、穆斯林傳述,穆聖說:“人的每個關節每日都有施濟的義務。調解兩人的關係是施濟;扶人坐上騎乘或幫人取下行包是施濟;說善言是施濟;去禮拜所走的每一步路是施濟;清除路障是施濟。”

有時我們看到聖訓肯定一些人性行為的價值,乃至超越於從事教門功修;這些人性行為裨益大眾或使大眾避免許多危害,如調解兩者的矛盾;執政者在政務中主持公正等。聖訓中我們讀到:“我給你們指出比禮拜、齋戒、施濟品級更高的工作好嗎?”聖門弟子們說:“主的使者啊!怎麼不好呢?”穆聖說:“調和二者的矛盾;的確惡劣的關係是‘剃頭刀’。”即它會“剃”去宗教而非指剃髮,聖訓另一傳述提到了這種意義。在聖訓中我們還可讀到:“主持一日的公正,勝於六十年的副功。”我們又可讀到這段奇妙的聖訓:“在安拉看來,最受喜的工作是:你把一種愉快帶給穆斯林兄弟,以此化解他的憂愁;或替他還清債務;或為他充饑……在我看來,與其在這座聖寺坐靜一月,我更喜歡陪一個兄弟去解決他的一個需求;能發怒而制怒者,安拉在複生日使他滿心喜悅;誰去幫助一個兄弟解決了困難,安拉將在眾足震顫之日[2]穩定他的雙足。”

【節選自《伊斯蘭的特色 》,尤素福·格爾達威 著,張維真 譯,題目是編者所加。】
-------------

[1] 阿語AKREM有“最尊嚴”、“最慷慨”等多重意義。作者下文的分析可說明這一點。——譯注
[2] 指複生日。——譯注

    為您推薦

    發表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

    1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