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蔣敬老師二三事

驚悉旅居新西蘭的蔣老師今晨在異國他鄉覆命歸真,不勝悲痛,往昔的音容笑貌一一浮現眼前。在上海工作的伊拉克伊紮迪兄弟前幾年移民新西蘭,我還把蔣老師介紹給他,伊紮迪兄弟回來說起蔣老師讚不絕口,說蔣老師在當地的穆斯林社區和清真寺有很好的口碑,為中國穆斯林兄弟贏得了聲譽。

蔣老師是上海人,因他年長,以及在北京上大學,在河北工作,後又到美國講學交流,所以我們很晚才相識,相見則更晚。雖如此,一見如故,相見恨晚,成為忘年交。

在不多的幾次交往中,他很少提及自己的過往,或許是太過沉重,不願回顧。相比較個人的過往,他更喜歡談教門事,他見多識廣,博聞強記,談起教門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蔣老師是孤兒,父母早亡,遺留下年幼的兄妹二人。他童年是在浙江路清真寺,俗稱外國寺附近長大,可以說清真寺就是他的家。據他說,夏天天氣炎熱,他就在寺旁的一家店鋪上睡。寺裡或鄉老供給他吃的喝的,他從小就在寺裡禮拜,學教門,練武術,對清真寺和教門感情深厚。

上海解放後,他始入校讀書,十一歲了才讀小學一年級。雖然讀書晚,但他天資聰慧,努力好學,所以成績一直很優異。但他並沒有忘記清真寺,在放學後和星期天還是會到清真寺禮拜,學習。

在回民中學讀書期間,他被同學們選舉為學生會主席。據不少回中畢業的老人後來告訴我,蔣敬在同學們中很有威信,他教門好,學習又好,還會武術,口才文筆俱佳,不少同學跟著他禮拜、把齋。

但隨著後來的一系列運動,宗教形勢也越來越趨緊,教育系統是重點。學生能不能在校園裡禮拜、把齋成了校園內鬥爭的重要議題,蔣敬負責的學生會和校團委成了鬥爭的雙方。在蔣敬的帶領下,一些同學和他一起堅持禮拜、把齋直至畢業。

蔣老師曾說起他當時的高考志願是北外阿拉伯語系,他把馬堅當做他的榜樣和目標,他想掌握阿拉伯語為教門服務,為中阿友誼服務。但當時阿拉伯語系已經基本不招收回民學生了,所以他的願望落空了,北外英語系錄取了他,而當時的英語是很冷落的外語,最吃香的是俄語。

據蔣老師說,他以後還瞭解到了一個原因,回中在他的檔案裡說他“宗教狂熱”。在那個革命的年代,一個中學生就背負了這樣一個可怕的評語,這不僅影響了他就讀阿拉伯語的高考志願,還影響了他大學畢業的工作分配。他不能留在北京工作,也不能回到上海,甚至不能到省城就業,而是分配到了河北的一個縣城中學當英語老師。

一直到文革結束,改革開放,河北大學需要英語老師,蔣老師才調到河北大學工作。沒幾年,河北大學與美國的一所高校進行合作交流,美國的大學派一名老師過來講西方文學,河北大學則派一位會講英語的老師去對方大學講中國文學,這就需要一位元英語好,還得懂中國文學的老師,蔣老師是當時學校唯一符合這一條件的,他隻身前往美國,這一去就是十年,因他工作出色,得到了拿綠卡的機會,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但蔣老師放棄了,毅然回國,回到河北大學繼續教書。

在美期间,他随美国穆斯林朝觐团完成了朝觐的主命功课,也曾四处联系在美的华人穆斯林,但没有成效。他曾非常感慨地说,华人在国外是最散漫而不抱团的族群,华人穆斯林则更加离散,没有团体,没有活动。

蒋老师回国后,除了完成学校的教研工作,还是河北省政府的咨询顾问,主要负责省里对外贸易等方面重大合同、协约的英文版,对河北省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他从英语翻译了很多伊斯兰经典著作和文章,为伊斯兰之光网撰稿。前几年他身患重病,曾在一次电话里对我说,他已经没精力再翻译书写大部头著作了,但每天晨礼后还坚持浏览各主要英语伊斯兰网站,选择一些新闻信息翻译,给国内穆斯林打开一扇窗,了解一下外面的穆斯林世界。

蒋老师半生磨难坎坷,一生奉教笃诚。

祈求安拉饶恕他,慈悯他!

阿米乃!

    為您推薦

    發表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

    1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