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與古蘭的聯繫

“這部《古蘭經》必引導人於至正之道”(17:9)

翻譯為“至正”的阿拉伯語詞語”Aqwam”是一個最高級(tafdil),意指沒有任何事物能與古蘭相比。此外,Aqwam/“至正”是一個sifa(形容詞),但是句中沒有出現mawsuf(被形容詞)(馬堅教授翻譯了“之道”,是原文中沒有的一個延伸)。換句話說,人自然會想:“至正”的什麼?家庭關係?健康?經濟?原文沒有提到,因為,正如學者們評價的:

“為的是確立古蘭的指引的全面性,它在各個方面都會帶來至善。”

因此古蘭的完美指導並不限於生活的某一個特定方面,或某一個特定時代。所以當任何人回歸古蘭尋求解答,無論他的問題是世俗方面的還是精神方面的,古蘭不僅會為他指明方向,而且會為他指明最優的、“至正”的方向。

然而,如果你未能在你的生活及我們的烏瑪(民族)的整體狀態中看到古蘭帶來的效果,那麼有兩種可能的原因:(1)要麼就是古蘭經-求主保護-並不是它聲稱的指引;要麼就是(2)我們需要修正我們與古蘭的聯繫以便收穫其中的指引。

所以,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古蘭才會改善個人和民族的情狀?答案是:當我們改善我們與古蘭的關係的時候。想像一個在沙漠中迷途的奄奄一息的旅客,危在旦夕的時候他忽然找到了一份檔,上面有整個沙漠的地圖以及最近的去往安全地的路線。想像一下他會是什麼反應,他一定會聚精會神地仔細研究、不知疲倦地反復閱讀,希望能夠從中獲得方向和指導。

如果我們希望古蘭能指導我們去向安全的彼岸,我們與它的關係不能稍弱於此。

安拉說,

對於有心靈者,或專心靜聽者,此中確有一種教訓。(50:37)

安拉說,

他們沒有熟思真言呢?(23:68)

安拉也說,

他們怎麼不沉思《古蘭經》呢?難道他們的心上有鎖?(47:24)

複數的鎖,不是一把鎖!

安拉說,

這是我所降示你的一本吉祥的經典,以便他們沉思經中的節文,以便有理智的人們覺悟。(38:29)

很多家長都熱心讓自己的孩子背誦古蘭 – 這無疑是好的 – 但是很少有家長尋找老師教孩子如何理解古蘭。而令人驚歎的是,安拉說這(理解)才是古蘭被降示的目的。

想要成為踐行古蘭的一代人,首先我們需要給予它它所應得的重視。所以,基於這個介紹,我們現在可以問一問:Tadabbur(深思)與Tafsir(解釋)的區別是什麼?

a) Tafsir和Tadabbur的區別與關係

Tadabbur,從語言學的角度說,來源於Dubur,指的是مؤخرة الشيء /事物的背面。因此Tadabbur指的是النظر في عواقب الأمور وما تؤول إليه – “考慮事物的結果和後果。”

踐行Tadabbur的人就是那些思考經文背後的知識與運用的人。這樣的一個人不僅想要行善,也想要尋路從愚昧去向知識、從不真誠去向真誠、從黑暗去向光明。如果一個人在誦讀古蘭時有這樣的心態,那麼他就是在踐行Tadabbur,在實踐安拉的這一教導:

這是我所降示你的一本吉祥的經典,以便他們沉思經中的節文,以便有理智的人們覺悟。(38:29)

那麼Tafsir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呢?詞源上講,它來自al-Fasr,指的是al-kashf(揭開)。

祖爾戛尼定義tafsir為:

“在人力範圍內努力研究古蘭中安拉表達的含義的學科”

因此,Tafsir的學者們(經注學家)的任務是揭開經文的含義。因此,我們可以說Tafsir是引致Tadabbur的門徑,因為一個人必須先理解經文背後的含義,才能去反思它的哲理、智慧、目標、指導等等。這是一個區別。

第二個區別是,Tafsir是有深厚阿拉伯語功底及滿足其他一些前置條件的學者們的任務。而作為對比,Tadabbur是整個烏瑪(民族)的義務。有趣的是安拉問“他們怎麼不沉思《古蘭經》呢?”的兩節 – 在第4和第47章 – 都是對不通道者說的。這是第二個區別。

第三個區別是,Tafsir是有範圍局限的,而Tadabbur是沒有範圍局限的,也許安拉啟發你產生的一個合理的反思是前人從來都沒有提及過的。

b) Tadabbur的一些前置條件

正如潛水愛好者潛入海水的能力因其訓練程度的不同而不同,人們進行Tadabbur的能力也是不同的。影響因素包括對下列學科的知識程度:阿拉伯語,章和節的Maqasid(目標),降示背景和原因,Balagha(修辭),以及Istinbat(推理)能力。除此之外,有一些最為基礎和必要的前置條件,無論一個人是專家還是民眾,只要做到這些,都能夠享受到Tadabbur的部分果實。

第一:尊重《古蘭經》並且認識到它的神聖性

你對事物的關注程度與該事物在你眼中的重要程度成正比,因此,我們要提到的其他所有先決條件都依賴於這一點。如果我們對《古蘭經》的偉大的認知是缺乏的,那麼我們的Tadabbur也會同樣的缺乏。

看看阿里·本·阿布·塔里布描述古蘭經的話,他說:

“這是安拉的經典,它記載了你們之前的消息,和你們之後將會發生的事,以及對你們之間的事務的判決。這是判斷是非的標準,絕非玩笑。丟棄《古蘭經》的作惡者們,安拉將摧毀他們,捨棄《古蘭經》而尋求其他引導的迷誤者們,安拉將使他們處於迷誤之中。這是安拉的堅實的繩索,是智慧的提醒,正直的道路,私欲無法扭曲它,它不會使舌頭打結,學者們對它永遠欲求不滿,誦讀它不會使人厭煩,它的奇跡從未稍減。當精靈們聽到它,他們說:“我們確已聽見奇異的《古蘭經》”(72:1)。誰依據《古蘭經》說話,誰就說了真理;誰按照《古蘭經》行事,誰就獲得賞賜;誰根據《古蘭經》進行判決,誰就會判決公正;誰憑藉《古蘭經》指導人,他會被引向正道。”【6】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中,我們提到了一則聖訓,穆聖ﷺ提到了一個聽到狼說話的牧羊人【7】。牧羊人對狼表示驚訝,而狼卻轉移了牧羊人的驚訝,讓他知道什麼是更值得驚歎的:

“讓我來告訴你一件比這更離奇的事吧:穆罕默德ﷺ在雅思麗布(麥迪那舊稱)告訴人們過去所發生的事情。”【8】

你家中有這樣一本書,其內容並非來自於這個世界,這才是真正值得使你驚歎的。這本書以準確無誤的細節記載了過去發生的事情,講述了未來將會發生的事情。這本書適用於每一個時代,更確切地說,它能為每一個時代提供時代所需的解答。所以那狼說,這才是應該使我們感到驚歎的。

前文提到,曾有一夥精靈聽到先知ﷺ誦讀古蘭經。他當時並不知情,安拉於是告知了他它們的反應,說:

“你說:“我曾奉到啟示:有幾個精靈已經靜聽,並且說:‘我們確已聽見奇異的《古蘭經》,’”(72:1)

當我們向人們講述動物像人一樣說話的故事、或者與精靈遭遇的故事,人們都豎起耳朵,全神貫注。但根據精靈自己的說法,《古蘭經》才是值得我們驚歎的。如果這種驚歎沒有反映在我們與《古蘭經》的日常關係和與之相關的目標中,那這就意味著我們還沒有完全理解這本與我們同在的《古蘭經》的厚重性,一部如果被降示於山會使山巒崩潰的經典。“假若我把這部《古蘭經》降示一座山,你必定看見那座山因畏懼真主而成為柔和的,崩潰的。”(59:21)

艾哈邁德·本·阿比·哈瓦裡說:有時我誦讀《古蘭經》,碰到一段令我震撼的經文,我就會想,那些背誦了《古蘭經》、理解了安拉言辭的人,又怎能在夜間安睡或從事任何世俗活動呢?如果他們能真正理解他們所誦讀的,認真對待它的權利,從中獲得喜悅,並通過它呼喚他們的主,他們將無法在夜間入眠,因為他們會為自己所受賜的(古蘭)感到無盡的愉悅。

蘇夫揚·梢里說:

“真希望我曾經專注於古蘭經”

深入瞭解過伊本·泰米葉的一生人會知道,對他最好的描述就是Rajulun Qur’ani(一個古蘭之人)。他的一生都致力於研究、傳授和捍衛古蘭。他忙於在古蘭的知識汪洋中拾英,甚至連結婚的時間都沒有。

事實上,如果一個人從未讀過《古蘭經》,僅憑伊本·泰米葉的作品去瞭解它,他一定會認為《古蘭經》有好幾十卷,因為伊本·泰米耶在他的著作中無數次引用“安拉說……”“安拉說……”

在伊本·泰米葉的日常生活中,他每十天就要通背一次《古蘭經》;當他身陷囹圄,他就每三天通背一遍。在獄中他一共通背了《古蘭經》80次,在第81次背誦時,他的靈魂終於離開了今世。他臨終前恰好背到這一句,“敬畏的人們,必定在樂園裡,在光明中,在全能的主那裡,得居一個如意的地位。”(54:54-55)

為什麼我提到這些?令人驚訝的是,這樣的一個人,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居然會說:

“我後悔把大部分的時間浪費在了《古蘭經》以外的事情上。”

馬里克·本·迪納爾說:

“以安拉起誓,任何真正相信這本《古蘭經》的人,心都會因之(因為驚歎)而震碎。”【11】

顯然,那些抱著上述態度去誦讀《古蘭經》的人與那些不這麼做的人的感受必定截然不同。

第二:相信《古蘭經》就是對你(本人)傳達的

我們對標題為“親愛的房客”的信件的關注度與標題為“親愛的(你的全名)”的信件是非常不同的。此外,發送者的重要性也是我們處理信件(內容)的一個重要因素。正是因為這樣,每一位先知都努力地向自己的民族傳遞這樣一個資訊:他們現在所受的啟示是眾王之王,安拉傳遞給他們每個人的私信。

先知努哈和呼德都曾說過:

我向你們宣達養主的消息;我是為你們誠實忠告的。(7:68 王靜齋譯本)

哈桑·巴斯里說:

“你們之前的人把《古蘭經》當作來自他們的主的資訊。”【13】

安薩里曾說:

“每個人都應當認為《古蘭經》中的每句話都是對自己說的。如果他聽到命令或禁令,他就要把自己當作那個被命令或禁止的人。如果他聽見了應許,或者警告,也會這樣去做。如果他聽到了過去發生的故事和先知們的故事,他會意識到這些故事不是用來娛樂,而是為了讓他吸取教訓,並從中汲取他所需要的一切。【14】

第三:讓心做好準備

就像光線射入人的眼睛、聲音傳到人的耳朵一樣,古蘭經也會進入人的心靈。鑒於此,安拉擇選了人類的心作為降示古蘭的地帶。關於使者穆罕默德(願主福安之)的心,清高偉大的安拉在《古蘭經》眾詩人章中說到:

“這《古蘭經》確是眾世界的主所啟示的。那忠實的精神(吉布裡勒天使)把它降示在你(穆聖)的心上。”(26:192-194)

因此《古蘭經》對人們產生的影響取決於接受者的狀態。所以安拉出於祂的智慧,在把古蘭經饋贈給使者(願主福安之)之前,就預先備好了使者(願主福安之)的心。在使者的童年時期,曾有兩位天使剖開使者(願主福安之)的胸腹,取出他的心,清潔了它,然後再放回去。這種事在使者(願主福安之)的一生中一共發生了兩次。

毫無例外,我們的內心也必須經過淨化,古蘭經才會讓信仰的果實茁壯成長。如果你把最純淨的水倒入一個骯髒的容器中,你覺得水還會純淨如初嗎?

紮爾喀什說:

“要知道,一個人的內心如果充滿了異端以及怙惡不悛,那他就無法真正地去理解啟示以及真知的哲理和奧義。”【16】

如果你發覺自己很難在生活中與古蘭為伴,那就應該想想,或許你的心中存在很多障礙和枷鎖阻止你靠近古蘭的寶藏。惟有懺悔,才能將這些鎖打開。

第四:從容誦讀古蘭——恰當而不慌不忙

如果一架飛機飛得很高,那我們將對它的美一無所知。

清高偉大的安拉在《古蘭經》中說:

“這是一部《古蘭經》,我使它意義明白,以便你從容不迫地對眾人宣讀它;我逐漸地降示它。”(17:106 )

穆賈希德在對這節經文的解釋中說:

“你應當向人們從容不迫地誦讀古蘭經,慢慢地吟詠它、深思它、闡釋它。不要急於求快,以至於聆聽的人不知所云。”

清高偉大的安拉在《古蘭經》中說:

“對你啟示《古蘭經》還沒有完全的時候,你不要急忙誦讀。你說:‘我的主啊!求你增加我的知識。’”(20:114)

不要忘記從容不迫地誦讀與增加知識之間所存在的聯繫。

第五:與古蘭經互動重複是內化信仰的基石。
就像人們說的那樣:“重複的就是穩固的。”

這也許就是我們在一天中至少要重複誦讀開端章17次的奧秘。這段經文可以修復我們對安拉的誓言、對生活目標的堅守以及對信士的忠誠。

想想忠誠章,這章經文我們會在每番禮拜之後誦讀一次、在早晨的贊念中誦讀三次、在夜晚的贊念中又誦讀三次,晨禮聖行拜的第二拜,也是夜晚奇數拜的一部分,我們睡覺之前又會誦念它。這都是我們在一天之內所做的!有了這樣的重複和思考,我們會發現忠誠不僅僅在我們的生活中得到了滋養,也已然根植在了我們的心中。

再想想至仁主章,下麵這節經文在這章中重複了三十多次:

“你們究竟否認你們的主的哪一件恩典呢?”

然而至仁主章只有短短78節經文。

重複經文被看作是將其意義內化的一種有效進程,先賢們在付諸行動方面從未缺席。

事實上,使者(願主福安之)自己就曾在一整夜的禮拜中重複一節經文:

“如果你要懲罰他們,那末,他們是你的奴僕(由你懲罰);如果你赦宥他們,那末,你確是萬能的,確是至睿的。”(5:118)

泰咪姆·達理也曾花費一整晚的時間重複一節經文,(因動情與深思)而無法繼續下去:

“難道作惡者以為我會使他們和通道而且行善者一樣,而使他們的生死相等嗎?他們的判斷真惡劣!”(45:21)

賽伊德·本·朱拜爾不斷重複這節經文:

“人啊!什麼東西引誘你背離了你的仁慈的主呢?”(82:6)

伊瑪目阿布·哈尼發也曾不斷地重複和思考一節經文,度過了一整個晚上:

“他們沒有料到的刑罰,將從真主那裡,對他們顯現出來。”(39:47)

結語

將下面兩種關鍵方法結合到一起在教法上具有獨特的重要性:

1、誦讀古蘭;

2、結伴研讀古蘭;

先知(願主福安之)說:

“只要一夥人聚集在安拉的房屋,他們誦讀天經並互相學習探討,安寧就會降臨他們,慈恩籠罩他們,天使環繞他們,安拉向在其闋前的[天使]之間讚揚他們。”[24]

注意第二個條件,“並互相學習探討”,這意味著這是一個互相交流,集體討論,彙集思想,互利互惠的過程,是每一個成員互相完善的方法。這種相聚,在安拉看來,是世間最高貴的聚會之一。

每週在你的家庭成員之間舉行一個小時左右的聚會,聚會上你們可以誦讀一部分古蘭,互相糾正彼此誦讀,然後閱讀一本經注,例如伊本-凱西爾經注。然後你們就可以展開分享反思的討論,並從中互相取益,同時也鼓勵你的孩子通過這種方式學習,成立一個獎勵機制,將每週的思考成果記錄在紙上,然後看看這些這種聚會的吉慶將會如何以你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回報你。

我也鼓勵每個學習伊斯蘭知識的求知者以這樣的方式來學習,無論你承擔著怎樣的義務或者處於怎樣的忙碌中,選擇幾個身邊有志的朋友每週相聚共同深入浩瀚如海的古蘭世界裡思考一個章節。這樣的聚會將會使我們在誘惑面前更加堅定,使我們的信仰在充滿懷疑的時代變得更加篤定,使我們對這份信仰忠貞不二,它將會祛除我們的罪惡,照亮我們的墳墓,指引我們通往最高等級的樂園。

【原文來源:Contemplating Over The Qur’an Has Prerequisites by Ustādh Ali Hammuda】

參考:

[1]《古蘭經》,17:9

[2]《古蘭經》,50:37

[3]《古蘭經》,23:68

[4] 《古蘭經》,47:24

[5] 《古蘭經》,38:29

[6] 提爾密濟輯錄

[7] https://www.islam21c.com/spirituality/the-hadith-of-the-cow-that-spoke/

[8] 艾哈邁德輯錄

[9]《古蘭經》, 72:1

[10]《古蘭經》,54:54-55

[11] Majmoo’ Rasaa’il Ibnu Rajab

[12]《古蘭經》,7:68

[13] Al-Majmoo’ Sharh Al-Muhadhab

[14] Ihyaa ‘Uloom AdDeen

[15]《古蘭經》,26:192-194

[16] Al-Burhaan fee ‘Uloomil Qur’aan

[17] 《古蘭經》,17:106

[18] 塔巴里經注

[19] 《古蘭經》,20:114

[20] 《古蘭經》,5:118

[21] 《古蘭經》,45:21

[22] 《古蘭經》,82:6

[23] 《古蘭經》,39:47

[24] 《穆斯林聖訓實錄》,艾布胡萊勒所傳述

    為您推薦

    發表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

    1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