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戒:穆斯林防貪欲的利器

齋戒﹐系阿拉伯語“الصوم”(索姆)的意譯﹐根據《古蘭經》和聖訓對該詞的應用﹐既有退縮﹑克制﹑戒絕的意思﹐又有成長、提高和超越的含義。 除了教法對齋戒的要求外,齋戒的目標其實是對穆斯林個人“النفس”(奈夫斯)的修煉。“奈夫斯”漢文的意思即人的自然本性﹑肉體的欲望或本能﹐可翻譯為“自性”。  萊麥丹月中對全體穆斯林而言的法定齋戒﹐就是對自性的克制﹑約束﹐是對個人本性的自覺改造﹐是對一些已經形成的習慣﹑思想感情和秉性脾氣的全面修煉。這個過程是一次從身體到精神的全面治療。

一、節食欲

據艾卜·胡萊賴傳述,穆聖說:“所有物都有天課:身體的天課是封齋,封齋是忍耐的一半。”(伊本·馬哲輯錄、塔布拉尼聖訓輯錄)。聖訓中的“天課”即潔淨,齋戒就是身體潔淨的辦法,就是一種付出和忍耐。

齋戒其實是以節食來節欲的。

齋戒是教給人們一種更為科學的養生方式。研究齋戒可以認識到,人的養生除了身體保健外,更應該注意精神的保養,其中最重要的是控制自己的欲望。

齋戒讓腸胃處於休眠期,就是訓練克制人最基本的欲望之一。醫學研究成果顯示,如果一個人感到餓意後,只要一個小時不進食,之後身體就會出現一種叫“長壽基因”的物質。這種物質具有強大的修復功能,對身體益處頗多。在後續的跟蹤中,適當餓肚子的那組人,比餐餐飽食的人健康指數都要高出很多。現代醫學研究證明,人經過三至五天完全斷食,只喝適當的水,體內的癌細胞會迅速死亡,增生、息肉都會迅速萎縮消失。所以,適當空腹,是一種養生法。

很多疾病都和過度飽食有關。例如感冒,有時候,吃多了,積了食,再受點風寒,很容易引起感冒。而感冒後,如果清一清腸胃,適度餓肚子,反倒容易痊癒。相反,若是一味想著補充營養,多吃點東西,想以此增加抵抗力,結果反倒會加重感冒。再比如,大多數人都有脾胃虛弱的問題,也都是飲食無度引起的。脾胃長期處於過勞的狀態,得不到適當的休息,功能自然日益消退,久而久之,就成了脾胃虛寒的狀態。又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腎病、肝病、癱瘓、老年癡呆等疾病,都與飲食無節制有密切關係。在《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中說,若要獲得健康長壽,必須做到“食飲有節”;在“內經”全書中有詳細的說明,五味過度損五臟。若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是得管好嘴巴,適當空空肚子。道家的養生之法中,經常提到的一點,就是“辟穀”。

據奧斯曼·本·艾卜·阿斯傳述,穆聖說:“齋戒是擋火牌,就像戰將的盾牌一樣;最好的齋戒是每月三天齋。”(艾哈邁德輯錄)這指的是除了齋月外,每個月裡也應該養成一個適當空腹、齋戒的做法。毫無疑問,有時間規定的齋戒,就是讓人適當空肚子,可以讓身體的器官得到休息。古代醫書中,將暴飲暴食、大魚大肉稱之為“爛腸之食”。

富養精神,窮養身體,這是現代人養生的不二法門。伊斯蘭齋戒會讓人的精神世界更加豐富,而且可以培養耐力,養成溫和的性格。通過齋戒最主要的是長養慈憫之心,減少暴躁、憤怒,達到內心的安然、祥和。

二、止私欲

私欲是每個人都有的屬性,但是真主護佑穆斯林通過齋戒可以制止私欲的誘惑。《古蘭經》雲:“至於怕站在主的御前受審問,並戒除私欲的人,樂園必為他的歸宿。”(79:40-41)“你說:‘我不順從你們的私欲,否則,我必迷誤,而絕不是遵循正道的人’。”(6:56)經文告誡穆斯林,私欲會導致迷誤,影響走正道,所以必須控制私欲。正如《古蘭經》雲:“不然,不義者,無知地順從自己的私欲。”(30:29)

伊斯蘭教正是通過齋戒節制人的私欲,培養人的自控能力,使之能夠循規蹈矩而不致逾越道德與法律的界線,沉湎於低級趣味,淪落為物、色的奴隸。明代學者王岱輿在《正教真詮》中概括齋戒的意義時說:齋戒的意義有三:“省心、節欲、清心。”劉智在《天方典禮》中說:“齋非僅止食止色也,務齋諸耳目身心。故齋之日,不起妄念,不動塵思,舉止唯敬,語默唯恭。”齋戒者,不僅要戒食色,而且要達到純粹的境界:齋諸耳目身心,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非禮勿思。”。穆聖說:“凡是未放棄說謊和醜行的人,真主不接受他的齋戒。”“許多所謂齋戒者,除了饑渴外,他得不到齋戒的報償。”

真主為人類確定的齋月“定制”﹐目的是培養和考驗信士們對真主的“敬畏”。“敬畏”(التقوى)﹐即“慎獨”,是對真主的忠誠﹑紀念﹑盡心﹑正行﹑信託﹑依賴﹐必須堅忍不拔﹐持之以恆。 齋戒是通過改變生活日常習慣的方式﹐自覺守制﹐無須別人監督﹐強化認主獨一的意識。“在真主看來﹐你們中最尊貴者﹐是你們中最敬畏者。”(49﹕13) 敬畏真主的要義是在任何事務中都遵循真主的命令和禁止﹐為了取悅于真主﹐克制個人的欲望和情緒﹐不斷清除精神上的污垢﹐以純潔和堅忍的心靈侍奉真主的使命。

齋戒可以抵制私欲的誘惑。穆斯林遵循正道﹐在功修中祈禱和齋戒﹐可以驅逐惡魔﹐保持身心健康﹐家庭幸福和社會安寧。

據艾卜·胡萊賴傳述,先知穆聖說:“齋戒是擋火牌,是保護不讓人進入火獄的堅實堡壘。”(艾哈邁德輯錄)。齋戒如同武士身披的盔甲﹐保護信士不受外來的傷害和邪念的腐蝕。 歷代伊斯蘭學者對齋戒都有深刻的論述﹐如伊瑪目安薩裡說﹐人性中深藏“無欲”的品性,只有齋戒才能孕育和顯露出來,不再對眼前物質的誘惑產生衝動。 伊瑪目伊本·蓋伊姆說,齋戒是可以磨煉出優秀的人性的﹐因為克服了種種自私意念的誘惑﹐性格變得冷靜﹑安祥﹑體貼。伊瑪目沙·瓦流胡拉·達拉維說﹐人性中既有天然的獸性﹐又有天使的品格﹐齋戒可以削弱前者﹐助長後者﹐使信士突出天使的美德。 毛拉納·茅杜迪說﹐每年一個月的齋戒功修﹐對於個人和全社會都是必需的訓練功課﹐可以純潔信仰,提高素質。

三、戒貪欲

每個人內心都會潛伏著來自於各個方面的欲望。有情感上的索取,物質生活的不懈追逐,權位上的攀比……正常的欲望是社會進步所必要的,但是要正確發揮,太過則成為貪欲。人心如果有了更多的貪婪,就滋生了社會的不和諧。

《古蘭經》雲:“他們在地方上肆意作惡。真主不喜愛作惡的人。”(5:64)其中“作惡”一詞含義廣泛,除了信仰中的否認、偽信、舉伴真主外,也包括貪贓枉法、腐化墮落、作奸犯科等貪欲行為。齋戒作為在道德與精神層面上的功修制度,是真主培養人向善的一種方法,可以達到戒除貪欲的目的。關鍵在於齋戒者能從多大程度上親身實踐齋戒,能否將誠實、忍耐、恭順、奉獻等齋戒精神體現出來,達到以齋戒塑造人品、提升品格的目的。

齋戒,在耳、眼、口、鼻、手、腳、心等各方面要受到約束和訓練,如果僅僅不吃不飲,不行房事,還不完全符合齋戒的要求,不能達到齋戒的更高境界。正如穆聖說過:“有許多所謂齋戒者,除了饑渴以外,他得不到齋戒的報償。”又說: “誰不放棄謊言,仍津津樂道,那麼真主並不需要他放棄食飲(指齋戒)”;“背談他人,會使齋戒者開齋。”可見,眼所視、耳所聞、口所言、心所思、手所取、腳所趨,都會壞齋,所以,這種徒具形式的齋戒自然沒有價值和意義。因為齋戒,首先要做到遠離食色;其次節制欲望;第三克盡己私,然後“省功滌過”,從而“明心見性”,以達到敬畏真主,使整個身心都納入在齋戒的範圍內,使思想言行表裡一致地受教律的規範和薰陶。這樣的齋戒才符合要求,才有益處。

古人雲:“修身以寡欲為要,行己以恭儉為先。”封齋則是修身養性克制貪欲,促人知足最為有效的方法。所以,齋戒不僅具有宗教意義,而且具有現實意義。通過實踐齋戒、理解齋戒,穆斯林就能夠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到廉潔公正、奉獻社會,就能做到時刻同私欲作鬥爭,同貪欲作鬥爭;在生活中就能防止金錢和各種享樂的誘惑;在經商中就能堅持伊斯蘭教的原則,不做爾虞我詐、巧取豪奪、利慾薰心之徒;社會交往中就能保持穆斯林本色,為人正直公道,不巧言令色,不阿諛奉承。以儉養德,心不動於利祿之誘,目不眩於五色之惑,不取不該取之財,不見利忘義,不用扭曲自己的人格和信仰原則來滿足自己的貪欲,做高尚的穆斯林、有益於社會的穆斯林。

(作者系中國伊協副會長、中國伊斯蘭教經學院副院長)

    為您推薦

    發表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

    1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