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疼慈教門的接班人

眾所周知,玩耍與好奇是小孩子的天性,也是造物主給予他們的特恩,他們可以每天無憂無慮且天真無邪地生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是他們的生活寫照,有口飯吃不餓肚子就很知足與快樂,當然,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有時挑剔也屬正常;有個玩具就能饒有興趣地自己玩個半天,現代社會若再有個手機,那簡直就是不管不顧的貪玩遊戲或看動畫片而像入了天堂一樣地讓人著迷。於是,相信有很多人成年後都會時不時地懷念兒時的種種快樂時光,那時或三五成群地小夥伴聚在一起玩個遊戲,白天或夜幕降臨時捉個迷藏等等,或多或少地都給自己留下了各不相同且無限美好的人生回憶。

記得我小時候第一次跟隨老人進入清真寺的印象就是因為好奇,無論在水房看到他們洗小淨時的漱口嗆鼻,還是大殿裡禮拜時的鞠躬叩頭,第一感覺就是沒有任何想法而對動作上的好笑,絕對不知道更不懂有什麼意義。有時,偶爾任性地隨意在大殿不聽話的笑聲或來回奔跑等其他不老實的小動作也會打擾到其它禮拜的人,禮拜下來也會被不客氣的鄉老呵斥幾句,而更多的是給予好生交代,下次再不能這樣了等等怎麼怎麼地,我也會滿口和點頭聽話地趕緊答應以免挨揍。有時碰到阿訇也會問問幾歲了,上學了沒有或幾年級了等等的隨口聊聊。碰見有用心和有長遠之見的阿訇們更是好心對待和好言誇上幾句,再好一點的還會給個糖塊,或者遞個油炸菜角吃吃。因為他們知道,小孩是教門也是社會等所有事業的接班人。雖然不能指望每一個玩童長大後都去幹同樣的一個事業,但好言相說和愛心對待以期給他們留下好的印象是年長之人,尤其是所謂的教門人更應該持有的態度與乜提(舉意)。就算去除信仰要求之外暫且不談,愛戴與疼慈小孩也是為人最為基本的道德表現。

但世間的有些事情總會有所遺憾,有可能是有些人認識不到位,有些人是想法不一樣,但無論是處理社會上的矛盾事情,還是對待信仰上的教門操守,正確看待和公正判斷一件事情,是出口寬厚好言的相勸,還是立意虔誠為主的姿態,亦或是一解你那自私雜念的暴躁脾氣,在你張口之時的一刹那就顯露的一覽無遺。先知穆罕默德(願主賜福安之)曾經對此形象地說:“一個人的身上有一塊肉,這塊肉好了,全身就會好,這塊肉壞了,全身就會壞,這塊肉就是人的心。”

在昨天傍晚的資訊裡就看到這樣一件事情。在尊貴的齋月禮“泰勒維哈”拜功的時候,某寺裡來了幾個小孩子,在大家禮拜的時候他們就在大殿後面跑來跑去而無意但也小心地玩耍。孩子們也沒有大聲的吵鬧嬉笑,只是能聽到他們的小腳“咚咚咚”地在地板上跑來跑去而發出震動的聲音。出其不意的結果是,禮完拜剛出了“色倆木”,就有人不滿地說:“明天起再別帶小孩子來寺裡了!打攪的我們沒辦法靜心禮拜!”

然後,從某個角落傳來“哦”的一聲,略帶著失落與無奈的回答,大概是孩子的母親吧,與那句毫不客氣的驅逐令相比,她的回應顯得分外軟弱無力也更無助。艾布•胡萊勒的傳述:他說:“先知親吻了他的外孫哈桑•本•阿裡。當時艾格勒爾•本•哈比斯在他身旁。艾格勒爾說:我有十個兒子,我沒有親吻過他們中的任何一個。真主的使者看了看他,然後說:沒有慈愛之心的人,不蒙主的慈愛。”(兩大聖訓集)

我能猜想,這位母親可能好不容易帶上孩子來了寺裡,首先是需要有信仰上的堅定,其次是完成世俗上的家務,更有家裡人的支持,來了之後她大概是也千叮嚀萬囑咐,告訴孩子不可以在大殿裡嬉笑吵鬧以免影響別人,而孩子也聽話照做了,只是一時沒有控制住而很天性的來回奔跑,卻沒想到最終還是被自己的同胞,那些平日裡見了面跟你互道“祝你平安”的人急不可耐地趕了出去,無情趕出真主的殿房。先知穆罕默德(願主賜福安之)說:“一個人說一句真主喜悅的話,他並不知道這句話有何種結果,而真主為之寫下祂對這個人的喜悅,直到他來會見祂;而一個人說一句真主惱怒的話,他並不知道這句話會有什麼結果,而真主為之寫下他對這個人的惱怒,直到他來會見祂。”(艾哈邁德聖訓輯錄)

但與此形成不同反差的是,同樣是另外一班禮拜的人,也同樣伴有小孩的玩耍以及自然的哭鬧,但對同樣事情的發生後所表現出的不同處理方式卻顯示了為人待物的不同品格和境界,以及對經訓教誨理解程度是否到位的結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實在令我們一代所謂的教門人汗顏,但我堅信更值得我們去深思。“你應當溫和地對待信士們。”(《古蘭經》15:88)

另外一位清真寺的伊瑪目,在面對大殿裡哭鬧的嬰兒和不安的父母時,說出了以下詩一般的美麗動聽且暖人心脾的語言,這才是來自經訓的教誨,這才是出自信仰的表達,更是令人接受和誇讚的教門操守,讓人值得尊敬與學習,讀來讓人感動不已、潸然淚下!

這位伊瑪目說:“請大家稍微安靜聽我說幾分鐘,我剛才出拜時的賽倆目是說給這位哭鬧玩耍的孩子和她的母親的,在我看來,這個孩子的哭聲比我今天的言語要美妙和動人得多,因為我們都是過客,我們滿大殿的人最終都要回歸到造化萬物的真主那裡,而這個孩子和我們的那些沒有來清真寺的後輩們才是這座真主的房屋真正的主人,他們是我們的未來,他們是將來發揚我們信仰的依靠,我們任何人沒有絲毫的權利將任何一人請出真主的白屯拉西(房屋、清真寺),更不要說,用我們自己的無知來趕走我們自己的未來,我要感謝這位帶孩子來清真寺的母親和這位父親,感謝你們將我們的未來帶到了我們的面前,我們應該向偉大的真主捧起雙手祈求無限的回賜給這對父母!是你們,讓我們聽到了我們的接班人那嘹亮和有力且悅耳動聽的聲音,這是伊斯蘭的力量,這是來自天堂報喜的喜訊,這是信仰即將光大的種子所發出的呐喊!的確,今天值得我們到場的所有人都應該共同來祈禱偉大的造物主賜福他及他的一生在真主的恩惠下平安、快樂、幸福地成長!阿米乃!”

他接著說:“我們敬愛的先知穆罕默德在遇到任何一位元孩童的時候都會首先向他們說“賽倆目”祝福,而且當我們的先知在領拜的時候,一旦聽到有孩子的哭泣聲,他一定會縮短禮拜,他總會給“索哈拜”(跟隨者)們說:'這位母親是多麼的艱難啊!"說到這裡,這位伊瑪目早已泣不成聲,他低下頭用雙手擦拭著雙眼,喃喃的說道:“尊敬的先知啊!您給我們傳達了一切,教誨了我們一切,可是我們卻做了什麼?又在做著什麼呀!”阿依莎的傳述:一個遊牧人來見使者穆罕默德說:“你們親吻兒童嗎?我們無此習慣。”使者穆罕默德說:“難道你們的疼慈之心被真主剝奪去了嗎?”先知教導我們要有憐憫和疼慈之心,應尊重和愛戴身邊的每一個人。這種愛是伊瑪尼(信仰)下產生的力量。伊瑪尼的力量越強,仁慈心就越大,對身邊的人就會越加善待和關愛。父母愛孩子,孩子孝父母,丈夫愛妻子,妻子疼丈夫,愛鄰居,愛同事,愛朋友,愛身邊遇到的每一個人。

是啊,人比人,氣壞人!同樣的禮拜,同樣的遵守,同樣的信仰,同樣的教門,但對經訓理解的差異卻造成了教門操守和為人處世的不一,同樣事情的發生,換個地方的處理方式怎麼就會如此大的不同呢?我們的禮拜的目的是什麼?封齋的意義又是為了什麼?如果只是為了完成而完成,為了挨餓而挨餓而不懂其意是經訓教誨所反對的,也沒有任何意義,因為並沒有通過這些功修給我們帶來生活中信仰上的昇華,道德品質上的提升,為人處世時的謙和,接人待物時的內心與言行高尚!的確,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深刻的反思!

確實,境由心生,物為我定。有的人說,信仰是一種生存智慧;有的人說,信仰是一種人生態度;有的人說,信仰是一種處世哲學;還有的人說,信仰其實什麼都不是,也什麼都是!其實,信仰就是一顆敬主愛人的虔誠之心。行住坐臥,做飯買菜,乃至一言一舉,一靜一動,哪一樣不是信仰境界的體現?信仰,是一種從心而發的敬畏,也是一種入腦入心的思索,更是一種功修操守。草木青青,則因擺動而彰顯活力;人因堅守一份信仰,才能透視萬物,看清自己的人生使命。所以,信仰就在我們行住坐臥的平常生活之中,只有在生活中完美的表現信仰,我們才能體悟到真正的信仰之美!才能得到造物主的喜悅而獲得今後兩世的吉慶與成功!“人們啊!確已降臨你們的,是從你們的主發出的教誨,是治心病的良藥,是對信士們的引導和慈恩。”(《古蘭經》10:57)
---------------

(特別感謝雨水先生為本文提供的素材)

【來源:微信公眾號“教門漫談”。祈求真主回賜作者!阿憫!】

    為您推薦

    發表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

    1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