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原點的放逐之旅

有一天我們將會回到原點。即便是距離最遙遠的通途,也會將我們不斷引向原點,那真正徹底的起點;引向我與我之間那絕密的真境——在那裡,除了真主與我之外,再沒有其他的東西。

保羅·科埃略(Paulo Coelho),在他的小說《牧羊少年奇幻之旅》(TheAlchemist)當中,提到了一條最傳統也是最深刻的蘇菲(伊斯蘭神秘主義)信條,出發,去周遊世界,觀察和尋找人生的秘密和真理——每條道路都會把你引向最初的直覺:光明和秘密都隱藏在你出發的地方。你腳下的道路不是指向終點而是回到起點,出發即回歸,追尋即重現。出發!……你必將回歸。這種顯而易見的精神體驗的悖論告訴我們:吉哈德(jihad),這種我們用以淨化、掌握和解放我們心靈的不懈努力,最終要與我們最深層次的存在(al-fitra)相融洽——真主最初注入我們心靈的光明所照亮的地方,就是我們的良知與我們的存在相結合並歸於和平(salam)之處。對和平的認知,對和平的皈依(salam al-islam),歸根結底,就是一種解放。

真主就是“祂創造了生與死來考驗你,並找到你們當中的誰是行為最佳美的那一個”。死、生、經驗、磨難、痛苦、孤獨,以及歡愉與幸福,都是通往融洽之路的功課。傷痛、孤立、眼淚及微笑,如果你生活在混沌當中,它們會觸動你,然而在真主那裡,它們會指導並引領你。先去哪裡?之後去哪裡?向著祂,向著你,接近你心中的祂。這是伊斯蘭當中最美好也最困難的功課:見己身之自性而見真主。而唯有通過自性之核心才可以從它的表像之下獲得自由……“我”必須出發去尋找另一個“我”:這才是人生的意義。苦難不是導致你走向絕路而是帶領你回到起點,在那裡,“對真主的渴望”才可以紮根。不管你是否願意,苦難將會帶著你回來,回到你的本質,回到祂創造你時的起點。放逐亦歸途。

有人曾經對蘇菲拉比亞·阿爾阿達維亞(Rabia al-Adawiyya)驚呼:“我曾經發現了一千個真主存在的證據。”拉比亞卻說她只有一個證據,那就足夠了。然後就結束了這次對話。“是哪一個?”那人問她。“如果你獨自在沙漠當中,突然掉進了一口井裡,你該向誰求助?”“向真主。”那人回答道。“這個證據對我足夠了。”拉比亞說。這是一個奇怪的回答,看似簡單,甚至有點過分簡單,一個理性主義者或無神論者會把這個答案當作他們一向堅信的觀念的證據:“神就是貧困者的避難所,無望者的希望,一種安慰,一種使人內心安寧的虛構。”

在表面,且只在表面……痛苦和蒙昧驅使著思維尋找一個避風港,一個安慰。當人的理性觀察人類本質的外在表現時,這是理性所表達的邏輯。伊斯蘭的傳統卻正好相反:例如,生活的苦難、悲傷、所愛之人的去世,把人類帶回了他最本質的狀態,最原初的渴望。對局限性的認知把人帶回到了對至高主宰的需求,對意義的需求。呼喚真主並非為了安慰自己,而是重現真主最初要我們具有的狀態——人性的火花、對人的脆弱性的認識。

在你眼前的是一個孩子……活生生的、具有依賴性的、脆弱的、天真無邪的孩子。與真主同在就是要知道怎樣保持這種狀態:謙遜地接受自己的脆弱,瞭解自己的依賴性——回到起點。實際上,自滿是被這樣一些思想引誘所形成的,人類可以與自己的本質相割裂,可以達到徹底的智識上的自主,從而應對自己的痛苦、絕望和孤獨。

自滿是通過個體在內心保持一種自由的幻象而宣示一種外在的獨立。謙遜是在我們的內心重現對真主本真的渴望,從而存在於徹底的外在獨立性當中。

出發!……你必將回歸。
--------------

【本文選自《西方穆斯林與伊斯蘭的未來》之序言】

(瑞士)塔里克·拉馬丹著,曹磊 王向珣 譯,出版社:Jannahedu 簡版書社。

    為您推薦

    發表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

    1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