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出賣的阿拉伯人

一戰時期,英國為了應對奧斯曼帝國,做出了三個互相衝突的承諾,致使中東埋下了大量衝突和戰爭基因。

位於歐亞交匯之地的中東地區一直以來都是大國政治博弈和玩弄權術的重要舞臺。從奧斯曼帝國滅亡到伊斯蘭國的興起。這近一百年時間裡中東亂局,就從沒有停止過。

有一種觀點認為,正是當年西方殖民列強“人造”中東政治版圖,才埋下了大量衝突和戰爭基因,開啟了一個世紀之久的中東政治版圖裂變進程。這個“西方列強”就是英法兩國。

當今中東的多數國家,原本是奧斯曼帝國的統治疆域或屬國。奧斯曼帝國最鼎盛的時候,疆域橫跨歐亞非三大洲,從東歐一路綿延到阿拉伯半島南部再環繞地中海地區。

其實,在一戰前,曾經輝煌一時令歐洲人聞之色變的奧斯曼帝國已經淪為“歐洲的附庸”。一戰爆發後,奧斯曼帝國竟然不顧國力衰落,加入德意奧三國同盟。這場席捲歐洲的風暴徹底改變了中東的政治格局。

奧斯曼帝國的加入對英國的利益影響最大。英國當時正稱霸中東,其勢力從印度和埃及進入這塊遼闊的地區。為了保住利益,英國在一戰期間許下了三個諾言,這三個諾言相互抵觸,以至於英國根本無法做到,從而導致今天的中東亂局。

奧斯曼蘇丹以伊斯蘭教領袖的名義,號召世界穆斯林同協約國進行“聖戰”。英國為了消除這一威脅,爭取阿拉伯人的支持,積極鼓勵麥加謝裡夫侯賽因對土作戰。侯賽因為了擺脫土耳其的統治,建立一個統一的阿拉伯國家,成為全世界穆斯林的領袖,也急需英國的支持,於是雙方進行了旨在結為軍事同盟的談判。

侯賽因一開始胃口很大,1915年7月14日,他寫信給英國駐埃及高級專員麥克馬洪,提出雙方結盟的基本條件,欲建立起一個涵蓋整個阿拉伯半島、敘利亞、伊拉克和巴勒斯坦的龐大帝國,並要求英國同意廢除外國在阿拉伯國家內享有的特權。英國政府拒絕了這些條件。

經過幾次信件討價還價,在局勢的壓迫下英國只好做出模糊的承諾,基本同意侯賽因所提出的要求,但列出了兩個例外:敘利亞西邊地區(考量法國利益)以及巴格達以南(英國利益)。值得注意的是麥克馬洪隻字不提巴勒斯坦。

1916年,侯賽因恪守信用,履行了和英國人達成的協議,開始了蓄謀已久的反抗奧斯曼帝國的叛亂活動。此舉對英軍從西奈半島經由耶路撒冷進軍大馬士革有著決定性的幫助。英國派勞倫斯組織阿拉伯反抗者進行奇襲。屢建奇功的他名垂青史,被稱為“阿拉伯的勞倫斯”。

在長達八月的秘密通訊當中,英國做出了第一份領土承諾。這份通訊在當時從未公開,而通訊本身也非正式檔,事後等到英國反悔時,有些評論便指責侯賽因對於英國人的承諾有過多美好的幻想。

在麥克馬洪爵士與侯賽因通信的同時,英國政府又派出了賽克斯爵士和法國政府磋商戰後的中東政治安排。法國的代表是曾擔任駐貝魯特領事的皮科,兩人於1916年十月達成秘密協議,大筆一劃地在中東分出兩國的勢力範圍:巴格達以南為英國勢力範圍,敘利亞海岸區域為法國勢力範圍,兩者在此地享有直接控制權。

英法同時又對承諾給侯賽因建國的地區劃定各自勢力範圍,英國的涵蓋北阿拉伯半島,從今伊拉克的基爾庫克橫跨到迦薩走廊。 法國的從大馬士革延伸到今伊拉克的摩蘇爾。

為獲得俄國贊同,英、法同意俄國吞併安那托利亞的東北部。但是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蘇維埃政府公佈了這個協定,揭露了英、法的陰謀。讓英、法難堪不已。

賽克斯-皮科協定是英、法兩國劃分勢力範圍的秘密交易。協定中談到的獨立阿拉伯國家,實質上是受英、法控制的殖民地,其版圖比侯賽因-麥克馬洪信件中規定的更小,而且大部分是荒無人煙的沙漠和貧瘠的地區。

由於侯賽因並不知道該協定的存在,事後便覺得被狠狠遭到背叛。該協定同時忽略該地區錯綜複雜的宗教種族背景,導致今天伊拉克與敘利亞紛亂不斷。

1917年11月2日,英國人又做出了一份領土承諾,這一次,不要說阿拉伯人,連法國人也被蒙在了鼓裡。英國外交大臣亞瑟·詹姆斯·貝爾福向英國的猶太複國主義者聯盟保證,“在巴勒斯坦地區為猶太人建立一個民族之家”。巴勒斯坦被一許三國。

“民族之家”是“民族國家”嗎?這又成了日後又一個爭議點。如此模糊的承諾卻是符合英國利益,因為英國需要博取猶太人的支援卻又不至於將自己綁死到錫安主義的運動上面。而英國明確表態同情錫安主義的國際支持也正是錫安主義夢寐以求的。

英國能同意被壓迫的猶太人進行民族自決,並大方將奧斯曼帝國的一塊領土送給他們,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為了避免同盟國拉攏猶太人,並因而導致龐大的猶太資金流入同盟國手中;二是隨著一戰的深入,國際上對英國的帝國主義行徑的批評越來越多,特別是來自美國的批評。

三個互相衝突的承諾最終炸開,1917年貝爾福宣言公開發表以尋求猶太人支持,同一年俄國十月革命後新生的蘇維埃政府將賽克斯-皮科協定給公之於世。全世界震驚,各方也知道自己都被賣了。

1939年2月7日,英國政府召開希望猶太人與阿拉伯人達成協議的巴勒斯坦大會。英國頒佈了一份白皮書,限制猶太人的移民數量至75,000人,並且限制猶太人購買土地。這份白皮書被許多猶太人和錫安主義者視為是對猶太人的背叛,並且認為那違背了貝爾福宣言。

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所做出的三個互相衝突的承諾以及戰後的衝突大致決定了今天中東的政治格局,中東地區一直無法擺脫一戰的影響。

在非洲、拉丁美洲以及造成慘烈傷亡的二戰後的歐洲,絕大部分國家基本上接受了歷史強加給他們的國境線,但是,中東的各個國家卻不這樣。1914年後中東成立的國家,以及劃分的國境線,至今仍被這些國家的國民以及鄰國視為非法。

美國歷史學家大衛·弗洛姆金的著作《終結所有和平的和平》闡述了現代中東的由來,他認為這一地區國家的合法性只有兩個來源:一為傳統,二為建國者的權力和血緣。除此之外,即被認為非法。

在這一廣闊的區域,只有埃及、伊朗、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這四個國家相對比較穩定,埃及和伊朗因為悠久且未被外族割斷的歷史,即使遇到艱難的危機,領土完整也得以最終實現。土耳其和沙烏地阿拉伯因為開國者的權力和血緣能夠服眾,因此相對穩定。

有一種觀點認為,如果奧斯曼帝國不參加一戰,那麼土耳其可以保有敘利亞、伊拉克、黎巴嫩、巴勒斯坦、約旦等地。石油資源異常豐富。然後帝國繼續推行奧斯曼主義,弱化民族主義,以伊斯蘭教和奧斯曼國家主義維持帝國。這樣現在中東或許不會像如今這般動亂。

一戰已經結束近一百年,中東地區卻從來沒有停止過殺戮。

    為您推薦

    發表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

    1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