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傳播伊斯蘭恐懼症並為美國對穆斯林的侵略辯護


來自美國導演威廉·弗萊德金的美國電影《交戰規則》 (社交網站)

好萊塢在傳播伊斯蘭恐懼症方面的作用需要深入研究,以闡明美國情報機構用來操縱公眾輿論並影響其趨勢的方法。

說明這一事實的最重要的電影之一是2000年製作的電影《交戰規則》,因為它代表了構建對穆斯林的負面刻板印象並為美國對他們的侵略辯護的電影範本。

這部電影在葉門拍攝,故事從美國駐沙那大使館門前開始;阿拉伯人發表聲明敵視美國人,這一聲明標誌著針對美國大使館的示威活動的開始,示威者向大使館投擲炸彈、燃燒彈和石塊。

目標是拯救大使

事態逐漸升級,一名葉門狙擊手向大使館開槍,美國人只好派出海軍陸戰隊營救美國大使及其家人,在救援行動中,3名海軍陸戰隊成員陣亡。

於是切爾德斯上校命令他的部隊向示威者開槍;這導致 83 名葉門人被殺,其他人受傷。

切爾德斯繼續非法違反約束美國海軍的交戰規則;這導致無辜的葉門人死亡,其中包括一些兒童。

為殺戮辯護

因此,海斯·賀道格斯律師被指派調查此案,以查明是否存在針對美國公民實施恐怖行為的陰謀。

在最後一幕中,他發現確實有陰謀,一群葉門人——包括一名身穿黑色連衣裙、手中拿槍的女人——瞄準了切爾德斯和他的團隊,而一名年輕的獨腿女孩拿著步槍,開始射擊。

很明顯,這部電影想要說服觀眾的資訊是,切爾德斯(明智的美國領導人)有權隨時下令射殺任何實施暴力行為的人,他履行了愛國義務,即使這導致兒童被殺,因為美國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美國人的生命不能與其他民族相比,這是第一條交戰規則。

不要同情阿拉伯人

因此,最初認為槍擊葉門人是錯誤的觀眾;他最終被引導相信殺害阿拉伯人是必要和正當的,包括殺害兒童,83名葉門人應該死;他們正在訓練孩子們向美國人開槍,而切爾德斯向他們開槍是出於自衛。

這部電影使用了美國現代電影技術中的倒敘手法,其中提到了1968年美國部隊在越南的任務,海耶斯·賀道格斯回憶了越南軍隊襲擊美國部隊的情況,以及切爾德斯如何明智地射殺越南軍隊指揮官為拯救他的部隊,拯救了越南所有美國人的生命做出了貢獻。

美國人在所有場景中都是英雄

但是,這在關於葉門的這部電影中有什麼用,為了證明殺害“密謀”反對美國軍隊的阿拉伯人是正當的?美國人民飽受越南情結之苦,對美軍屠殺越南人感到羞恥,因此影片試圖為美軍平反,將切爾德斯描繪成一個一生英明的英雄,甚至在越南,他下令射殺葉門人和越南人進行自衛,這是證據,但切爾德斯有能力做出值得尊重的正確決定來拯救美國人的生命。

因此,向越南人開槍、向葉門人開槍的場面,讓觀眾認為美軍在開火時,正面臨著暴力和潛在的恐怖主義,正在履行必要的愛國義務。

履行職責,即使這導致兒童被殺

很明顯,這部電影想要說服觀眾的資訊是,切爾德斯(明智的美國領導人)有權隨時下令射殺任何實施暴力行為的人,他履行了愛國義務,即使這導致兒童被殺,因為美國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美國人的生命不能與其他民族相比,這是第一條交戰規則。

阿拉伯人的負面形象

影片使用許多元素來扭曲葉門人的形象,以消極的方式呈現他們,減少觀眾對他們的同情。

影片從直升飛機上呈現沙那的全景,它看起來是一片沙漠,裡面有一片綠洲,其中種著許多棕櫚樹,房子是用泥土建造的,沒有城市化的跡象,也沒有葉門首都文明的跡象。

這就是好萊塢想要呈現給世界的沙那,這是好萊塢對阿拉伯國家落後、歐美城市進步和現代化的一貫描述。

沙那看著與眾不同,它的房子是用泥土建造的,沙漠中的綠洲,長著一些棕櫚樹。

影片還把葉門人描繪成落後、不文明的人,總是傾向於暴力,因此他們的生活不值得關注。

將伊斯蘭教與落後聯繫起來

在這部電影中,我們可以注意到地理、歷史和人口之間的聯繫,以及落後和貧困與這些因素之間的聯繫,以此作為將不發達與伊斯蘭教聯繫起來的好萊塢電影話語的前奏。

賀道格斯到沙那一家醫院探望遇難者時,發現這家醫院就像一個營地,蒼蠅滿地,傷者的臉被蒙住,血佈滿了床和衣服,這個骯髒的地方根本沒有醫生。

他們討厭美國的原因

片中說,阿拉伯人因為落後,對美國懷有敵意和仇恨,向美國大使館扔石頭,向美國人開槍,這責怪切爾德斯指揮官,他明智地決定射殺他們以挽救美國人的生命?至此,影片傳達的資訊變得清晰,它不斷描繪了葉門人貧窮落後的場景。

好鬥的阿拉伯性格

一項研究得出了一個重要結論,即電影中接連出現的場景促使觀眾對阿拉伯人做出了普遍的判斷,即阿拉伯人是一個具有攻擊性和暴力的角色,男女、兒童之間沒有區別。使用石頭和燃燒彈的葉門人被描繪成具有濃密的眉毛、黑色的斷牙,女人只露出憤怒的眼睛。

這一戲劇性的場景有助於形成對阿拉伯人的負面刻板印象,並減少同情他們的可能性,很明顯,美國電影擁有建立人民刻板印象的現代能力和方法,以便管理形象戰爭和話語權。

讓他們脫離人性

這部電影的場景給人的印象是葉門人都是邪惡和危險的,特別與熱衷於正義、只為自衛而使用暴力的美國人相比,這一特點更甚,因此,葉門人被剝離了人性。

鑒於此,電影《交戰規則》構成了一個重要案例,說明了好萊塢在形象戰爭中所扮演的角色,當時所有的技術都被用來扭曲葉門人的形象,同時美化美國人的形象,後者得到了人性化的方式呈現方式。美國大使的美麗妻子懷裡抱著她美麗的孩子,儘管她害怕那些好萊塢描繪的醜陋、邪惡、野蠻的葉門人,但她說話的語氣平靜、溫和、輕柔。

殖民話語

奧貝達·門沙維·法瓦爾說,這部電影中的戲劇性描繪是東方主義殖民話語的延伸,它將世界劃分為好的西方白人,以及壞的和邪惡的阿拉伯人。

因此,影片忽略了許多事實,例如葉門人在美國大使館前進行示威的真實原因,迫使觀眾將示威視為美國大使所描述的非理性行為。

切爾德斯是無辜的,他的決定是合理的

這是電影對葉門人的憤怒和他們在美國大使館前示威的解釋。這是穆斯林對美國人的仇恨造成的非理性行為。因此,賀道格斯律師在音訊中找到了柴爾德斯無罪的證據。錄音帶包括要求殺死美國人的葉門聖歌、對美國發動聖戰的宣言以及對所有穆斯林的呼籲,殺死美國人及其平民和軍事盟友,“是每個穆斯林的責任”。

因此,錄音帶的翻譯表明,葉門人對美國人的仇恨是由伊斯蘭宗教教義引起的,阿拉伯人是邪惡的,對美國懷有敵意。因此,調查員賀道格斯得出結論;葉門人應該被槍殺,切爾德斯決定開槍殺死阿拉伯人是必要、明智、合理的。

這就是美國的正義

因此,好萊塢將整個葉門人民和所有穆斯林都非人化,並為槍殺他們提供了理由,因為他們是狂熱分子、邪惡者,對美國構成威脅。

在好萊塢殖民話語中殺害阿拉伯人或穆斯林是“正當和必要的,是為了保護美國的安全”,這些是體現美國正義的交戰規則。

因此,好萊塢助長了伊斯蘭恐懼症並散佈對穆斯林的仇恨,將伊斯蘭教描繪成美國人民的敵人,並發起一場針對穆斯林的宣傳運動,目的是讓美國人民同意對穆斯林發動戰爭。

--------------------
【文章轉自半島電視臺網站】

(作者:蘇萊曼·薩利赫,開羅大學新聞學教授,人民議會議員,2012年擔任議會文化和資訊委員會副主席。)

    為您推薦

    發表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

    1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