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 —— 伊斯蘭教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原因

伊斯蘭教在世界主要宗教中是最晚出現的,所以有其他宗教的優點,同時又根據當時阿拉伯民族和社會自身的特點有著新的宗教觀,按照現在的話說就是伊斯蘭教具有後發優勢。

伊斯蘭教有一點與其他宗教不同,那就是伊斯蘭教是入世的宗教,伊斯蘭教所解決的,不僅僅是信徒教眾的精神需求和信仰,也包括對種種現實生活方面信眾所遇到的問題進行指導,甚至包括婚姻、繼承、房事、飲食等方面,他的宗教神學與世俗政權是一體的。

我們看看其他宗教,佛教是出世的宗教,修行者要割斷與世俗社會的聯繫,是不與世俗沾邊的,清心寡欲,是真正的“出家人”。連自古“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棄”的傳統也被打破,要出家為僧為尼,那麼先剃掉頭發。佛教的教義最受統治者喜歡,可以讓統治者更加便於管理社會和百姓,在歷朝歷代備受推崇。

基督教的神學與世俗政權是分離的,上帝的歸上帝,國王的歸國王,偶爾這兩者也會有衝突,所以有國王被教皇解除教籍這樣的事情發生,穆黑栽贓誣陷伊斯蘭教上了癮,把這教籍一詞硬扣到伊斯蘭教的頭上,造謠說抗日英雄馬本齋被阿訇開除教籍,伊斯蘭教根本就沒有教籍一說,如何開除?

而伊斯蘭教,這兩者合二為一,密不可分,宗教的最高統治者哈裡發就是世俗政治的最高統治者,是伊斯蘭政治和宗教的雙重領袖,這極大的發揚了宗教的拓展性,也極大的增強了世俗政權的戰鬥力,兩者相輔相成,具有頑強的戰鬥力生命力。

伊斯蘭教的長盛不衰絕非巧合,要知道在穆罕默德剛開始傳播伊斯蘭教的時候,阿拉伯半島是怎樣的一個環境,那時候可沒有黑色黃金石油,現在的富裕與那時的貧瘠完全是兩個不同世界,當時阿拉伯人生活在一個自然條件極其惡劣,生長環境極其艱苦的社會中,奴隸制、血親復仇、部落戰爭、高利貸盤剝,一個又一個,讓人們生活困苦不堪,無論是從物質上來說,還是精神層面上。

而伊斯蘭教改變了這些,人們首先在精神上富有了起來,不但生活上有了可依據的標準,也對未來充滿了信心,我採訪過一些有宗教信仰的人,不僅僅局限于穆斯林,也有佛教居士和基督教教徒,他們共同點是有了宗教信仰之後,心靈不再空虛,面對以前讓人無法忍受的痛苦和磨難,現在可以接受並適應,他們形象的說就是心被填滿,心跳逐漸放慢。

現在社會中的一些人當然對這些嗤之以鼻,但信仰這東西你不去佔領,自然有其他的什麼去佔據,這樣的信仰不去佔領,那樣的信仰就會上位,選擇怎樣的信仰不但與個人選擇有關,也與其他因素有關。

毋庸置疑,宗教也是分檔次的,完美的宗教可以解釋世間萬事,可以讓人心靈寧靜,差點檔次的宗教就比較麻煩,不能自圓其說也就難以讓人信服。

歷史上發生過多次,一種宗教被另外一種宗教替代的事例,最主要的還是要從宗教自身找原因。比如薩滿教道教被佛教替代,伏都教被伊斯蘭教取代等。經過了歷史數千年的歲月,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成為世界三大宗教。

與其他宗教相比,伊斯蘭的強大無疑是自然法則遴選下的必然結果。相比之下,沒有信仰的人是非常軟弱的,而不同的信仰也帶來不同的結果,東方的佛教講究禁欲,欲望都沒有了還怎麼去和人家抗爭,你要什麼就給你什麼,要我命?儘管拿去,佛祖早就有過割肉喂鷹捨身飼虎的舉動。

中國的傳統宗教道教呢,說好聽點,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其實世俗了的道教就是聽天由命,放浪形骸,無所作為,樹木長的好會被砍了去做傢俱,歪瓜裂棗的雜木反倒可以善終,諸如此類這樣的觀點。道教競爭不過三大宗教也很正常,現實中有點腦子的人誰看見過吃了丹藥後就長生不老白日飛升的神仙?這話不好忽悠信眾,道教的衰落是必然。

既然是禁絕一切欲望,既然是無為而治,對修行者個人來說可能是一種解脫,是好事,但作為一個信奉宗教的整體那怎麼可能競爭的過對生活充滿了積極進取態度的宗教呢。

除此之外伊斯蘭教還有著一些非常明顯的優點足以吸引那些異教徒皈依,比如平等。

說起來讓人驚訝是吧,現在的人無法理解平等的重要意義,也無法相信伊斯蘭教具有平等的理念。這些觀點上都被穆黑忽悠傻了,他們認為伊斯蘭教十惡不赦,《古蘭經》是本犯罪大全,穆斯林都是恐怖分子,戴上這樣的有色眼鏡怎麼可能有客觀理性的觀點。

平等在其他宗教中也有,佛教也說眾生平等,但那是在虛幻的宗教的精神世界中,佛教徒是方外之人,一旦進了紅塵圈子,還是無法平等。

基督教則有點過了,聖經說富人進天堂比駱駝穿針眼還難,一個人不能侍奉兩個主,你不能既侍奉上帝又侍奉財神。人們都有原罪,生而有罪,你這輩子就慢慢贖罪吧。

伊斯蘭教的平等則是確實可行的,實實在在的,這也和穆罕默德的身世有關,佛教創始人喬達摩悉達多是國王的王子,身份高貴,他是低頭看世人,看到生老病死的世間疾苦,心中不忍,坐在菩提樹下悟道,修成正果創立了佛教,他的平等角度是高高在上的人往下的施捨。

穆罕默德則不一樣,他本身就是貧苦之人,又窮又沒文化,甚至是個文盲,他在他的青年時期,在他人生的前半段,是切實感受到了世間的疾苦,他的腸胃挨過餓,他的肌膚受過暴曬和受凍,他被上等人使喚呵斥,他的身體和精神都被奴役,對平等的渴望已經融入了他的血液骨髓。當他傳播宗教的時候,自然會把這渴望融入其中。

在伊斯蘭教中的平等,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種族上承認民族間相互平等。

信仰上承認穆斯林與非穆斯林相互平等。

性別上承認男女平等。

這對於伊斯蘭教的推廣傳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古蘭經和聖訓中有眾多章節表達了平等的觀點,穆罕默德最後一次朝覲演講中說“所有人都是亞當的子嗣,阿拉伯人不比非阿拉伯人優越,白人不比黑人優越。”想想千年之後,在民主自由的燈塔美國,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黑人還不能與白人在公車上共坐一席,真是莫大的諷刺。

穆罕默德還說過“穆斯林的庇護一律平等,雖卑微者也享有此項權利。”所以當穆黑攻擊伊斯蘭教,罵中國的穆斯林是什麼“黃皮馬瓦裡”時,可見我有多麼的驚愕和好笑了。

穆罕默德之後的第一任哈裡發歐麥爾對埃及總督說過一句名言“人民生而自由,你們怎麼能把人當奴隸對待呢。”聽起來活像是穆斯林版的《自由宣言》。

信手在從古蘭經裡摘幾條關於平等的話“通道者、猶太教徒、基督教徒、拜星教徒,凡信真主和末日,並且行善的,將來在主那裡必得享受自己的報酬,他們將來沒有恐懼,也不憂愁。”

“我不崇拜你們所崇拜的,你們也不崇拜我所崇拜的,我不會崇拜你們所崇拜的,你們也不會崇拜我所崇拜的,你們有你們的報應,我也有我的報應。”

古蘭經要求穆斯林應當對非穆斯林有寬容的心胸和氣度,尊重他們的宗教信仰和生活習慣,不歧視他們,不傷害他們感情,不辱駡他們的宗教領袖和聖人,更不能侵佔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財產和其它物質利益。在信仰上,更是反對穆斯林把自己的意志、觀念強加於別人。《古蘭經》明確指出:“對於宗教,決無強迫。”

在對待宗教之間和個人信仰上的衝突時,伊斯蘭教強調更多的是和解與寬容。並且要求穆斯林,“如果兩夥信士相鬥,你們當居間調停……你們應當秉公調停,主持公道。”

對穆斯林大眾,伊斯蘭教則更是反對極端,反對迫害弱小民族和濫殺無辜。“你們不要過分,因為真主必定不喜愛過分者。”聖訓也指出:“誰傷害異民族,我便是誰的仇敵”。

還有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凡枉殺一人的,如殺眾人;凡救活一人的,如救活眾人”因為這是我在北京牛街清真寺親耳聽到的。

那年開齋節,我跑到牛街看熱鬧,隨著人流走進清真寺,進了清真寺一看,不得了,別說屋子裡擠滿了跪拜的信眾,連院子裡都沒有了下腳之處,禮拜毯一條緊挨一條,到處都是,上面擠滿了準備禮拜的穆斯林。

清真寺裡的大喇叭在廣播著說教解經的聲音,我聽著這聲音怎麼這麼耳熟呢,好像是德雲社說相聲的徐德亮,他是穆斯林嗎。

這老兄拿出說相聲的功夫侃侃而談,我聽到了他鏗鏘有力的話“凡枉殺一人的,如殺眾人;凡救活一人的,如救活眾人”我正在想說的多麼有哲理啊,想留下來繼續聽,但是不行,人太多了,密不透風摩肩接踵的人流把我腳不沾地的給擠走了。

看印度電《小蘿莉的猴神大叔》,裡面一個情節讓我印象深刻,信仰印度教的男主角為了給與父母失散的穆斯林小姑娘找到家,帶著小姑娘冒險穿越邊境線來到巴基斯坦,為躲避當地軍警追捕躲進清真寺,員警來清真寺盤查,問清真寺的阿訇有沒有看到陌生人。

清真寺的老阿訇泰然自若的說“真主的屋簷下沒有陌生人。”這句話讓人感動,讓人溫暖,在伊斯蘭教的教義裡所有種族信仰都是平等的。

伊斯蘭教主張男女由生至死都應平等,不能歧視婦女。伊斯蘭教創立之前的蒙昧時代,阿拉伯半島存在著嚴重的重男輕女現象,甚至有留下男嬰而溺死女嬰的惡劣行徑,《古蘭經》對此給予了嚴厲的譴責。穆罕默德也說:“有女嬰不活埋者、不重男輕女者,真主必使他進樂園。”

因此,伊斯蘭教認為,生男生女都是真主的慈憫,他們的生命處於真主的保護之下。對於成年婦女的地位,指出並強調,“通道的男女互為保護人。”“通道的人們啊!你們不得強佔婦女,當作遺產,也不得壓迫她們。”

伊斯蘭教法還規定:成年的穆斯林男女,必須結婚,男子有選妻的權利,女子有擇夫的權利,強調婚姻不可由父母包辦,須經本人同意,且要有證婚人,以確保婚姻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她們是你們的衣服,你們是她們的衣服。”指出夫妻雙方之間是相互依賴的關係。先知穆罕默德也說:“孀婦的婚事必須與她們協商,處女的婚事要取得其同意。”

不僅如此,伊斯蘭教還主張女子同男子一樣,有享受教育的權利。先知穆罕默德說過:“求知是穆斯林男女的天職。”伊斯蘭教強調,成年婦女的素質對家庭和社會,更有著舉足輕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阿拉伯諺語“母親是學校”的哲理也體現了這一點。

在財產繼承方面,伊斯蘭教規定婦女也享有權利。《古蘭經》指出,“男子得享受父母和至親所遺財產的一部分,女子也得享受父母和至親所遺財產的一部分,無論他們所遺財產多寡,各人應得法定的部分。”甚至具體繼承份額,在《古蘭經》中也有明確的規定。

對婦女的名譽權,在伊斯蘭教中也得到明確保護。“凡告發貞節的婦女,而不能舉出四個男子為見證者……這等人是罪人。”“凡告發貞節的而且天真爛漫的信女的人,在今世和後世,必遭詛咒,他們將受重大的懲罰。”這經文痛斥了那些誣告、詆毀婦女名譽的惡劣行徑。

伊斯蘭教之所以在對待女性的問題上有這樣平等尊重的態度也是與穆罕默德的經歷有關。我們同樣對比一下佛教,佛教創始人喬達摩悉達多是位王子,身份高貴,身邊從來不缺少美麗的女性,無數美女想求得他的青睞,但貴族王子對女性的角度是從上往下看的賞玩,他拋棄美麗妻子去悟道修行,然後又回來把兒子帶走出家,對女性來說真是災難一場。

佛祖對女性也沒什麼好感,他當王子時,有一次在宮廷宴會上喝的酩酊大醉,半夜醒來,走進宮殿中,看到那些白天無比美麗漂亮氣質優雅的宮女一個個東倒西歪的躺在地上酣睡,有的打呼嚕有的磨牙放屁,睡相猙獰,與白天的美若天仙風度翩翩完全判若兩人,他不由非常厭惡,堅定了出家修行的念頭。佛教中對女性比較歧視,紅粉骷髏之類的觀念也比比皆是。

再看看穆罕默德異性緣的情況,我在《穆罕默德的婚姻》一文中介紹過他的婚姻狀況,在他20多歲時,穆罕默德為富孀赫蒂徹經商,他雖然是個窮人,但善良、堅定、熱心、公正、樂於助人,不但道德高尚,還表現出了事業上的機敏和才幹,受到赫蒂徹愛慕,兩人結為夫妻。

赫蒂徹是個富有的寡婦,穆罕默德的這次婚姻使他獲得了地位和財富,由此躋身于麥加社會上層,赫蒂徹改變了穆罕默德的生活,把他帶入了富裕的生活,同時她不僅僅是他生活上的伴侶,也是他事業上的堅定支持者,是他的靈魂伴侶。

穆罕默德當年在山洞中苦苦的思索,深思冥想許多年,終於有一天真神使者對他說話了,讓他讀神諭,穆罕默德大為驚慌,回答說“我不會讀”,他是個文盲啊,怎麼可能讀出來,使者堅持讓他讀,他驚惶之下一溜煙的跑回家。

回到家中,穆罕默德還處在驚恐不安中,妻子讓他躺下,給他蓋上毯子,他倒在赫蒂徹懷中,把頭枕在她膝上喃喃自語“我的愛人,抱緊我”。

赫蒂徹用她的溫存理解支持撫慰了穆罕默德的靈魂,堅定了他的信念,終於開始傳播伊斯蘭教,伊斯蘭教成為世界性的宗教,影響了幾十億人的生活,改變了世界格局,也改變了眾多人的人生。

在穆罕默德傳教過程中,經常陷入被攻擊被迫害艱難無助的境地,這時赫蒂徹給予了他巨大的堅定的支持,穆罕默德的妻子是伊斯蘭教最先皈依者,陪伴穆罕穆德生活了28年,是伊斯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赫蒂徹去世後,穆罕默德把妻子死去的那一年稱為“悲傷之年”,終穆罕默德的一生,對她的思念始終如一,從來沒有減弱過,以至於他後來娶的其他妻子都對此產生了嫉妒。

對比宗教創始人的這兩種不同的情況,我們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會有對待女性不同的宗教觀,為什麼伊斯蘭教中對女性給予充分的尊重,給予女性各種權利。

現在我們以南亞次大陸的宗教更迭為例看看平等觀念的威力,大家都知道印度是佛教的誕生地,佛教在印度曾經極為興盛,類似那爛陀寺那樣的寺廟中竟然有數萬僧侶,其中包括遠道而來取經求法的大唐玄奘法師,佛教從印度傳播到中國日本朝鮮東南亞等地,曾經興盛一時。

但是在印度隨後的宗教發展過程中,佛教被婆羅門教(即今天所稱的印度教)所替代,迅速的衰落了下去,無論是佛祖出生地藍毗尼,還是曾經無比輝煌的那爛陀寺,早就是一片長滿荒草的廢墟,現在印度信奉佛教的人,只有0.7%,連1%都沒有,可以說完全失去了宗教地位。

佛教在印度的的衰落是由於婆羅門教的打擊,由此可見婆羅門教是一門多麼牛逼的宗教,居然把三大宗教的佛教滅了。現在印度教是南亞次大陸上最主要的宗教。

但是隨著十二世紀末信奉伊斯蘭教的莫臥兒帝國開始入主印度大陸,婆羅門教也受到重大打擊,大量百姓皈依伊斯蘭教,現在,南亞次大陸中,巴基斯坦和孟加拉是穆斯林國家,加上在印度生活的數量巨大的穆斯林人口,總共有將近6億穆斯林。

為什麼伊斯蘭教會如此吸引人,主要原因就是平等的觀點,眾所周知,印度教幾乎是世界上最不平等的宗教,把人分成四類,婆羅門,刹帝利,吠舍,首陀羅,除此之外還有個賤民階層。

我在印度時看到一些掃馬路的清潔工,有的是年輕女孩子,穿著挺好看的麗莎,拿著巨大的笤帚,我隨口一句這麼年輕漂亮怎麼成了清潔工,導遊說當那些人世代都是清道夫,祖傳的,這讓我大吃一驚,習慣了奮鬥改變命運,習慣了“王侯將相甯有種乎”的中國人,哪裡見過這樣的事情,真是無法理解。在印度的下等人基本上是永無出頭之日。

當這些百姓發現遠道而來的伊斯蘭教在做禮拜時,不管是什麼身份,貴族還是平常百姓都可以在同一個清真寺禮拜堂中禮拜時,無論是對社會的下層還是上層來說,對此都大吃一驚,對心靈的衝擊是巨大的,下層百姓歡欣鼓舞,上層悵然若失。大量百姓皈依伊斯蘭教成為穆斯林,改變了南亞次大陸的宗教信仰格局。

關於平等還有一個故事在浩如煙海的歷史中流傳下來,薩拉丁,穆斯林的英雄,與十字軍抗爭的豪傑,為穆斯林奪取耶路撒冷的一代偉人。

我小時候就看過他的事蹟,薩拉丁大戰歐洲三大名王的故事,薩拉丁與英國的獅心王理查,法國的小狐狸腓力,德國的紅鬍子巴巴羅薩腓特烈大帝之間膾炙人口的傳奇。如果現在的人對他不瞭解,可以看一下精靈王子奧蘭多·布魯姆主演的電影《天國王朝》,裡面有關於薩拉丁的描寫。

一次薩拉丁非常疲憊在軍帳中休息,一個戰士來到跟前,交給他一份檔簽署,薩拉丁說“我累了,一小時後再來。”但這士兵很堅持,不簽字不走,就差沒把檔張釘在薩拉丁臉上了,執拗的說“主人請簽字。”

薩拉丁拗不過他,可憐巴巴的回答:“我沒墨盤。”他當時正坐在帳篷的入口處,這士兵注意到帳篷內有一個墨盤,在帳篷裡面,他叫道:“那兒有一個,就在後邊。”

薩拉丁轉身一看,果然看到墨盤,他說:“天啊,你說得對。”他太累了,手撐著地爬過去拿墨盤簽了字。這段小插曲之所以流傳下來,也說明了穆斯林世界中平等的觀念是多麼深入人心。

最後我們用兩名當今社會世界級別的人物結束,美國拳王阿裡,美國人拼搏奮鬥的精神偶像,原名凱瑟斯•馬塞勒斯•克萊,1964年2月25號,他擊敗對手成為新一代拳王,從此職業拳擊進入了阿裡時代。成為新拳王的第二天,他向全世界宣佈皈依伊斯蘭教,並將自己的名字改為穆罕默德•阿裡。

在談及為何加入伊斯蘭宗教的原因時,他是這樣回答的,“選擇伊斯蘭教是因為它可以讓我感受到仁愛,仁慈和自由,不管你到任何一個地方,只要有穆斯林就會張開胸懷給你擁抱”。這份真誠讓身處爾虞我詐金錢至上環境中的阿裡分外觸動和珍惜。

讓他尤為感動的一件事是,“有一次我外出旅遊經過一所穆斯林清真寺,當時正巧碰上穆斯林最盛大的節日-開齋節,在這裡我看到所有的大人小孩齊聚清真寺,做禮拜,在家裡的婦女們把最美味的食物帶到清真寺裡,大家一塊享用,在這裡大家歡聲笑語,甚至是乞丐都可以享用同樣的待遇,感覺所有的人都是一家人,在這裡沒有歧視,只有仁愛,平等,仁慈與自由。”

另一位拳王泰森,這個出身紐約布魯克林區底層社會的壞小子,有過無比的輝煌,也有大起大落的人生,他生活放蕩不羈,因強姦罪入獄,在監獄服刑期間,泰森感覺前途渺茫,心理恐慌之際接觸到伊斯蘭教,據說正是阿裡托人帶給他的書讓他迷上伊斯蘭教,但是泰森拒絕了阿裡到監獄探望他,因為他覺得在監獄這樣的地方見阿裡對老拳王太不尊重。

出獄後他很快到清真寺見阿裡,然後皈依成為真正的穆斯林。他現在是一名虔誠的穆斯林,並且去了麥加朝覲。曾經在拳擊臺上兇狠無情的目光,現在充滿了慈悲憐憫,仿佛換了一個人。

幾千年來,伊斯蘭教對於人們的吸引力從來不會因為詆毀抹黑而受影響,對於那些被歧視被欺壓的人來說,對於那些渴望平等自由的人來說,那圓形的拱門,悠揚的誦經,高高的宣禮塔就是他們心靈的港灣,在這裡他們富有而平等,在真主的屋簷下,沒有陌生人,沒有等級,沒有欺壓與歧視,這裡就是他們精神上的天國王朝。(完)

【圖文來自微信平臺“胡楊麟聊天室”,版權歸作者所有。】

    為您推薦

    發表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

    1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