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伊斯蘭的方式應對仇恨?

真主在古蘭經中教導我們:

“敬畏的人,在康樂時施捨,在艱難時施捨,且能抑怒又能恕人。安拉是喜愛行善者的。”【古蘭經3:134】

在這節經文中,真主提到了敬畏真主之人所具備的三大屬性特徵: 遵奉安拉的命令施濟錢財,不受外部環境的影響; 抑制怒氣。每當出現激起怒氣的因素時,他們能夠及時克制自己,不是出自無能於發洩,而是有意克制; 寬宥他人。當別人傷害他們時,在他們有能力報復的情況下,欣然原諒。這說明他們的大度、睿智和強大的抑制力。這比抑怒更高一個層次,因為抑怒者內心可能對對方並未寬恕,他只是控制住了怒氣,而寬宥是徹底的原諒。  

正是出於上述屬性的存在,真主將這類人稱作“他所喜愛的人”。他們是認主獨一、拜主獨一的信仰造就的高尚之人,他們身上體現了正信的優越性,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為告訴世人:伊斯蘭的一切道德要求都是可以變成現實的,只要人有堅定的信念和切實的行動。

對於任何穆斯林而言,不論他虔敬與否,古蘭經都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與意義。幾乎每一個穆斯林家庭中,都會有古蘭經的存在,放置在最潔淨、最高的地方。有些穆斯林甚至會用精美的絲綢包裹著古蘭經,以防灰塵沾染。在觸碰古蘭經之前,穆斯林還會洗小淨,用最清潔的狀態去觸摸古蘭經。

倘若一個穆斯林在地方發現印有古蘭經文的紙張,肯定會將它撿起來埋進土裡,或者將它放置在遠離人畜傷害的隱秘安全地方。

當一個穆斯林聽到有人誦讀古蘭經的聲音,他就會自然而然的保持安靜,以免對誦讀者造成侵擾。

總而言之,于穆斯林而言,古蘭經有著極為崇高且神聖的意義,不容褻瀆,不容欺辱。任何惡意毀壞、褻瀆古蘭經的行為,都會給穆斯林群體帶來巨大的悲憤與傷痛,也是對全世界穆斯林的挑釁。可是,在西方世界,褻瀆古蘭經的行為可謂層出不窮,西方政客總是善於挑起人們對伊斯蘭信仰的無端仇恨與偏見,而近期發生在瑞典、荷蘭等地的焚燒古蘭經事件,更是印證了這一點。西方媒體將這種褻瀆他人信仰的行為鼓吹為言論自由、信仰自由,而對於全世界穆斯林而言,以如此公開而又挑釁的方式焚毀古蘭經,實屬無法接受。

1月21日,丹麥極右政黨“強硬路線党”黨魁拉斯穆斯•帕魯丹(Rasmus Paludan)在瑞典林雪平和諾雪平市焚燒古蘭經,需要注意的是,他焚燒古蘭經全程都是在當地警方的保護下完成。

土耳其烏薩克大學古蘭經經注學教授努魯拉•丹尼澤(Nurullah Denizer)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指出,對於任何宗教而言,神聖的價值觀都在人民生活中佔據著極為重大且不可或缺的地位與意義。

丹尼澤教授說:“出於這個原因,當一個人的宗教信仰及價值觀遭到不尊重或攻擊時,他做出反應是正常的。但此時更重要的是反應的形式和界限,真主在古蘭經中教導我們:‘你們不要辱駡他們捨棄安拉祈禱的偶像,以免他們過分和無知地辱駡安拉。我就是這樣為每一夥人美化他們的行為,然後,他們只歸於他們的主,他要把他們生前的行為告訴他們。’”

據傳述,由於穆斯林辱駡多神教徒的佛像,他們也辱駡安拉,故安拉降示此節經文予以禁止。多神教徒辱駡安拉時,必會過分無度,因為他們根本不認識安拉的偉大。所以,穆斯林應該遵循安拉的教導,以哲理和善勸宣揚真理,闡述正信;應該以柔克剛,以德報怨,而非以毒攻毒。

丹尼澤教授解釋道:“這節經文給出的主要資訊是,人們不應該侮辱彼此的宗教信仰。然而,這節經文將侮辱他人信仰者描述為‘無知’且‘過分’。我們可以認為,對於那些侮辱他人神聖信仰的人,我們不應抱有理解或同情的態度,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努力做出類似行徑時所處的特點情況”。

對此,古蘭經在其他章節中也做了詳盡描述。

在古蘭經第三章134節中,真主將好的穆斯林定義為能夠“抑制怒火又能寬恕他人”的人。

這一定義,正是敬畏者的兩大特徵。

其一:抑制怒火每當出現激起怒氣的因素時,他們能夠及時克制自己,不是出自無能於發洩,而是有意克制。

其二:寬恕他人。當別人傷害我們時,在我們有能力報復的情況下,欣然原諒,這才是真正的大度、睿智和強大的抑制力,這比抑怒更高一個層次,因為抑怒者內心可能對對方並未寬恕,他只是控制住了怒氣,而寬恕,才是徹底的原諒。

鑒於此,不少穆斯林學者們指出:在處理焚毀古蘭經問題時,我們是否也可以遵循古蘭經和聖訓的教誨,在上述兩大特徵的基礎之上,更好的應對此類事件?

真主還說:“當你看見他們謗議我的跡象時,你避開他們,直到他們談論別的事。如果惡魔使你忘記,那麼,在記起之後不要再與不義的人同坐。不義者所受的清算,與敬畏者毫無關係,但他們必須勸誡,或許對方有所收斂。”【6:68-69】

這節經文告訴我們,當古蘭或教門遭非穆斯林嘲弄、歪曲或褻瀆時,穆斯林應表示反對和不滿的態度,至少應離開那種場合,除非他們不再傷及教門而談其它事情。如果自己受惡魔唆使一時糊塗而置身其中,那麼記起後應立即離去,如果繼續與他們同席,則是自虧和不義的行為。

真主在古蘭經中教導我們:“至仁主的僕人是在大地上謙遜而行的;當愚人以惡言傷害他們的時候, 他們說:‘祝你們平安。’”【25:63】

對於人類而言,能稱得上“至仁主的僕人”,是至高無上的榮耀。但它不是一種空洞的稱呼,它是一種境界,一種需要用整個生命去實現的境界。一個人一旦達到了這種境界,他便擁有了兩世的幸福,擁有了一切。

真主還教導我們:“善惡不是一樣的。你應當以最優美的品行去對付惡劣的品行,那麼,與你相仇者,忽然間會變得親如密友。”【41:34】

這就是安拉對信士的教誨——善與惡無論在性質、結果和回報上均不一樣。穆斯林作為以傳播真理正信為己任的人,應該發揚以善抑惡、以德報怨的高尚風格,這樣才能化解矛盾與積怨,建立友愛與互助,使世界充滿溫情與正義。

穆斯塔法•奧澤爾教授則認為,不信教且仇恨宗教,必然會讓人失去理智,這類人,缺乏最基本的常識,他們的言行也可能會引發社會的動盪與不安。

奧澤爾教授說:“每一個社會、每一個宗教,都會有它特定的思想觀與神聖的價值觀,這其中就包括宗教典籍與著作。作為人,我們完全可以脫離宗教甚至脫離社會,但是,我們絕對不可因此而挑釁、侮辱他人文化、信仰與宗教。我們首先要銘記,對於任何社會而言,正常的宗教信仰,都會對社會發展及多元交流起到積極向上的推動作用。不僅如此,我們也絕不能忽略一個事實:對於信教者、有神論者而言,侮辱其信仰、褻瀆信仰標誌,都是極為敏感的話題。”

奧澤爾還說:“我們可以拒絕或否認某個特定宗教,但是,我們不應帶著無端仇恨去侮辱、褻瀆其他宗教信仰,這種損人不利己的行為,其實毫無意義與價值。任何具有常識的正常人,都不會無端侮辱他人信仰,也不會無端侮辱任何對他人而言具有極高地位與重大意義的價值觀。此類低級行為,只會帶來更多的敵意、仇恨與暴力。”

奧澤爾教授指出,學習先知穆罕默德(願主福安之),能過讓我們學會更好的應對此類仇恨事件。

根據聖訓記載,先知穆罕默德(願主福安之)時代有一位婦女,出於對先知(願主福安之)的無端仇恨,每當先知(願主福安之)路過她家門口,她就會隨手撿起垃圾奮力砸向他。有一天,穆聖(願主福安之)路過她門口,卻發現這個婦人竟然沒有向他扔垃圾,隨即命人前去查看,原來,那名婦人突發惡疾,一病不起。穆聖(願主福安之)親自前去探望她,給她帶去關懷與幫助,這位婦人為自己以往的所作所為羞愧不已,於是請求穆聖(願主福安之)寬恕,穆聖(願主福安之)即刻原諒了她。

還有一個類似的聖訓故事。穆聖(願主福安之)宣教初期,遭受麥加古萊氏人的歧視與打壓,甚至幾度遭遇麥加人的圍剿刺殺。可是,穆聖(願主福安之)擊潰古萊氏人、光復麥加之後,卻並未選擇報復曾經侮辱他、折磨他的那些仇家,而是選擇寬恕與原諒。

據傳述,光復麥加之後,穆聖(願主福安之)面見被俘的古萊氏人首領,問他們:“古萊氏人啊,你們認為我應當如何處置你們?”古萊氏人答道:“安拉的使者啊,請你憐憫我們,我們希望你給我們好的出路。”

穆聖(願主福安之)答道:“在這裡,我要對你們說出先知優素福曾經告訴他兄弟們的話:‘今天我對你們不會有任何譴責。但願安拉饒恕你們,他是最慈愛的。’”

我們祈求真主寬恕我們,引導迷悟者走上正道!

-------------
編輯:葉哈雅

出處:TRT World

原文:What Islam says about responding to haters

連結:https://www.trtworld.com/magazine/what-islam-says-about-responding-to-haters-64859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