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的感動

今天看一視頻,埃及街頭一小夥子採訪一位老人,老人手裡拿著一個盛大餅的木架子,應該是給人打工扛大餅的。小夥子對老人提出了幾個簡單的問題,答對之後,小夥子要給老人發獎品,老人不停地說,求主改善我們的狀況。他剛用身上僅有的五埃鎊買了一塊餅。當老人得知獎品是三千埃鎊時,驚喜中的他卻問,這錢是合法的嗎?小夥子說是合法的。老人又問,我害怕這裡邊有非法成分,這錢真是合法的嗎?老人追問這錢是從哪兒來的?此時的老人滿臉愁容,甚至有些驚恐。小夥子問,剛才您還有說有笑,您是怎麼啦?老人說,我在大街上走著走著就得到了三千塊錢,我怕到後世因為這筆錢而被安拉清算。在小夥子的一再保證下,老人接受了這筆錢。

這是一個令我感動的視頻,尤其是老人拿到錢不喜反憂的表情和那句直戳心窩的追問。小夥子看老人貧窮,想以答題的方式對他施捨。此舉是為了照顧窮人的尊嚴,是智慧之舉。老人答對得獎三千塊錢,卻問“這錢是合法的嗎?”

這一追問,在我國文化語境中可謂是不會說話,你是受施者,如此反問豈不是要飯的嫌饃黑,讓施捨者情何以堪。國人愛面子,易把簡單的事搞的很複雜,說話要看物件分場合,否則就會被指情商低,甚至說你是犯傻。一個年輕運動員突病而亡,送葬的隊伍中有兩個年輕人,邊走邊說:人啊,說沒就沒了,太脆弱了。身後一弱智者說,你倆可要注意啊。結果此弱智者差點挨揍。其實,弱智者說的是明智話,那倆年輕人是糊塗人。

在信仰語境中,老人這一追問是對自己負責,他問出了窮人的氣節、尊嚴和底線。即,不接受非法施捨,避免後世被清算。

從沙雷爾角度看,富人施捨的錢分兩種,一是純非法所得,如賭博所得,搶來的等,窮人不能接受,因它是純污穢,沒法潔淨,反而會殃及自身。二是含有非法成份,則可以通過施捨來潔淨。老人的追問是對自己負責的底線思維。

伊瑪目安薩里在《伊哈雅伊》中指出,富人施捨不是找窮人,而是找恩人。言外之意,施捨分兩種:平面的與立體的。平面的施捨是尋找窮人,即富人以施恩者的姿態施捨,並盼望來自窮人的媚躬與感謝,窮人的怠慢,甚至與其不和者的親近都會讓他不悅。而立體的施捨是找恩人,富人深知自己的財帛中有污穢,心靈中有不潔,猶如體內有毒素,需要找人幫忙排出來。窮人接受了我的施捨,意味著我原本吝嗇的心靈和有雜質的財帛因他的受施而潔淨。所以,窮人是富人的恩人。

這個視頻反映了兩個貧富個體之間的和諧畫面,儘管它不能真實地反映埃及整體社會的貧富關係。但這一視頻顯示,貧富之間有一條無形的紐帶維繫著。從倆人不時地念“الحمد لله”(萬贊歸主)即可看出。富人給窮人錢,窮人不感謝富人,而是感謝主,富人不生氣,不爭理,也跟著說“萬贊歸主”。說明彼此之間一致的身份認同,即,都是造物主的僕人。另外富人給過錢之後,窮人給富人做“杜哇易”(祈禱),富人不停地念“阿米乃”(求主接受)。你會發現他倆之間有“利益”往來。即,窮人需要富人的物質施捨,富人需要窮人的虔誠祈禱。這種依賴是相對的,對造物主的托靠是絕對的。這就是彼此之間的“紐帶”。

此紐帶雖不能縮小彼此之間物質的差距,卻能拉近情感層面上的心理距離,從而使貧富之間互補相生、和諧共存,雖貧富分化也不易導致仇富笑貧。

【來源:懷清守真】

    為您推薦

    發表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

    1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