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麥丹:良善的言語強於不潔的施捨

 

眾所周知,萊麥丹齋月不僅是齋戒的月份,更是施捨的月份。齋戒,不僅僅是戒除吃喝,更要戒除惡言惡語、污言穢語、虛妄謊言、誹謗欺騙等等,然而,如果有人告訴你,萊麥丹齋月中,你的一句善言,會強於你的施捨,你必然會感到不解。

萊麥丹的施捨有著無比巨大的回賜,它需要我們割捨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財產,需要我們的自我犧牲,幾句簡簡單單的善言,又怎會強於施捨呢?的確,這是有理有據的疑問,但是,當施捨者沒有完全剔除私欲或沽名釣譽、愛慕虛榮之心時,我們的施捨就不是為了求得真主的喜悅,它自然就不會得到真主的承領。如此,一句簡單的善言,自然就會遠遠強於耗費精力與財力的施捨。

對於帶著虔誠舉意、一心為主、剔除私欲完成施捨的信士而言,等待他們的自然是真主的回賜與憐憫。但是,若我們施捨的同時,卻在有意無意間給受助者帶去傷害,傷害他們的感情,傷害他們的尊嚴,我們的施捨就會給我們帶來傷害。

真主在古蘭經中明確告誡我們:“為真主施捨財產,然後不責備,也不傷害受施者的人,將在他們的主那裡享受他們的報酬,他們將來既無恐懼,也不憂愁。善言與原諒,遠強於事後傷害的施捨。真主是無求的,是至容的。通道的人們啊!你們不要像那些為沽名而施捨財產,不信真主和後世的人一樣責備和傷害受施的人,從而使你們的施捨變為無效。那種人的情況,猶如一個光滑的石頭,上面有一層浮塵,一陣大雨過後,它變得光滑如初——他們不能因自己的施捨而獲得任何報酬。真主是不引導不歸信的民眾的。”【2:262-264】

真主加倍回報的施濟,並不是籠統的、無條件的任何一種施濟。因為在真主看來,“施濟”本身並不是目的,而真正的、根本的目的,是讓施濟者的心靈更趨向主,消除他與被施濟者之間在經濟狀況,情感乃至信仰上的隔閡;是為了體現“人類皆兄弟”,“穆民皆兄弟”的精神;是為了滌除人類心靈中的自私、吝嗇等污垢。所以,只有在施捨者的目的是單純為真主,純為照顧受施者的利益,而非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時,他們的施濟才能獲得上節經文中許約的“加倍回賜”,他們不用害怕和擔憂自己的施濟是否會徒勞無益:“為真主施捨財產,然後不責備,也不傷害受施者的人,將在他們的主那裡享受他們的報酬,他們將來既無恐懼,也不憂愁。”

對乞討者說善言,在不施濟時婉言推拒,以及諒解乞討者的糾纏不休,均強於施捨後對受施者加以奚落和傷害。你完全可以善言推辭而不施捨,但如果施濟,就必須純為求主喜悅而施濟,必須照顧受施者的情感和利益。

真主是無求的,他完全可以將他的恩典均等地賜予人類,不需要讓誰接受誰的施捨,但他創造貧富,又提倡施濟,就是為了考驗人類是否遵從他的命令而彼此憐憫。

真主是至容的,他不會像人類那樣,為受施者的某種不恭而進行報復和傷害。真主告訴人們,要麼不施捨,善言推辭,要麼純為真主而施濟,決不可像沽名釣譽的人那樣,施捨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其內心對真主和後世無絲毫的信仰。這種人的施捨,不但無益,反而有害,這種幾近“舉伴”的“善行”,不但得不到回賜,還將受到懲罰。

真主還說:“你們的施捨,應歸那些獻身主道,不能外出謀生的貧民。由於他們不肯向人乞討,不明真相的人以為他們是富足的。你能夠從一些特徵認出他們,他們從不向人討要不休。你們所施捨的任何財物,真主是全知的。”【2:273】

在這節經文中,真主列舉了最值得施濟的對象,他們是具備以下特點的人:

1、獻身於主道。他們全身心地從事教門工作,如求知、育人、宣教等。這些人的存在,對整個伊斯蘭穩麥而言,起著樹立信仰、奠定思想、規範德行的作用。甚至可以說,他們是世世代代不可或缺的民族靈魂的締造者。他們是穆聖時代“終身住在清真寺涼棚的人”的精神在各個時代的延伸,他們胸懷遠見卓識,他們深知,只有部分人將自己奉獻出來,真理才能得到充分的傳播;

2、不能出外謀生。他們將自己全身心地貢獻給了傳播真理、捍衛正義的事業,也就無暇顧及生計了;

3、心態高潔。他們竭力掩飾自己的窮困狀況,以免受人接濟和同情。正因為他們在言談舉止上表現得非常知足、感恩和高潔,不知實情的人往往以為他們是富有的。他們的作法符合穆聖的教導:“真正的窮人並非那些竄門走戶地討要,可以用一兩顆棗或一兩口食物打發的人,而是那些生活並不富裕,但竭力掩飾自己的貧困不致被人發現,更不向人乞討的人。”【布哈里&穆斯林輯錄】

4、從不乞討。絕大多數經注家對此節經文的解釋是:他們根本不向人討要,高潔是他們始終如一的品質。他們從不會像乞丐一樣對人糾纏不休。

因此,具有以上特徵的人,才是真正應該接濟者。如果我們虔誠為主而施濟,無論多少,均不會被廢棄——真主是全知的。

對於施捨者,在另外一節經文中,真主如此教導我們:“他們用錢的時候,既不揮霍,又不吝嗇,謹守中道。”【25:67】

對於人類而言,能稱得上“至仁主的僕人”,是至高無上的榮耀。但它不是一種空洞的稱呼,它是一種境界,一種需要用整個生命去實現的境界。一個人一旦達到了這種境界,他便擁有了今後兩世的幸福,擁有了一切,而“至仁主的僕人”一個最主要的特徵,就是不揮霍錢財也絕不吝嗇,以中正之道善用真主賜予自己的錢財。

對於施捨,真主還說:“你們絕不能獲得全善,直到你們施濟自己所愛的財物。你們所施捨的,無論是什麼,真主是全知的。”【3:92】

真主的標準,是穆斯林衡量一切事物的最終依據。有經人自詡為“主的選民”、“最優越的人”,但他們的優越體現在哪裡呢?是在行善方面超過其它民族呢?還是真主授予了他們永不變更的優越地位?其實,在真主那裡,優越的標準十分明確:無論是誰,只要能夠忍痛割愛,用自己心愛的財富扶持真主的事業,他們就是優越的人,他們就能獲得優越的回報——樂園。而且無論你們施捨的是什麼,真主是全知的。

最後,我們也不能忽略下面這三節經文:“真主的確不喜愛傲慢矜誇之人。他們中有些人,自己吝嗇還教人吝嗇,並且隱瞞真主賜予的恩惠。我已為不歸信的人預備了淩辱的刑罰。他們中有為沽名而施捨財產的,他們不信真主也不信末日。”【4:36-38】

的確,真主不喜歡狂妄自大的人。穆聖(願主福安之)說:“凡心存芥子般大小驕傲的人,不能進樂園。”有人問:“真主的使者!一個人喜歡穿漂亮的衣服和鞋子,是否也算驕傲呢?”穆聖答道:“不,真主是美的,他喜歡美的事物。驕傲是拒斥真理,藐視他人。”【艾卜•達吾德聖訓集】

信仰與悖逆,美德與惡德不能同時並存於信士的心靈和行為。所以,真主在上節經文中闡明應做之事後,馬上指出不可為之事。善待父母、親戚、孤兒、貧民等,都需要人慷慨付出自己的錢財,而吝嗇者與這種善行無緣。所以真主譴責了那些自己吝嗇,又教別人吝嗇的人。吝嗇者無所謂感恩,因為感恩是將真主恩賜的財富用於真理、正義之道。由於這些原因,真主將吝嗇者稱作卡菲爾,因為卡菲爾的原意是隱昧和掩蓋,真主以淩辱的刑罰警告了慳吝之人。有些先賢將經文中的吝嗇解釋為猶太人對他們經典中有關穆聖的消息的隱瞞。毫無疑問,隱瞞知識屬於最嚴重的吝嗇行為。

慳吝不舍者固然可惡,但以施捨的“善行”沽名釣譽的罪行與之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沽名釣譽是對真主的“小舉伴”行為,其嚴重性僅次於麥加多神教徒的偶像崇拜。與吝嗇相同的是,沽名者亦隱瞞主的恩典,不感恩圖報,而是將主的恩賜當作炫耀自己“能力”的資本。他們在炫耀自我的時候,實際並沒有信仰真主和末日的清算,即使他們口誦清真言也罷!他們在順從惡魔的指令,而惡魔的指令完全迎合人類本性中的好譽傾向。

祈求真主賜予我們清潔的財富以及純潔的舉意,讓我們的施捨單純為真主而施捨。

注:古蘭經相關內容摘自馬玉龍博士《古蘭經簡明注釋》

編輯:葉哈雅

出處:Khaleej Times

原文:When kind words and forgiveness are better than charity

連結:https://www.khaleejtimes.com/ramadan-2021/ramadan-in-uae-when-kind-words-and-forgiveness-are-better-than-charity

    為您推薦

    發表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

    1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