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NGO向國際刑事法院控告以色列:犯下戰爭罪

根據卡達媒體半島電視臺於當地時間2019年5月22日的報導,馬來西亞非政府組織“我的阿克薩”(My Aqsa)向國際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ICC)提出訴訟,控告以色列政府在佔領的巴勒斯坦領土上犯下戰爭罪,以及違反2016年12月聯合國安理會第2334號決議,該決議譴責以色列非法擴大定居點、沒收與拆毀巴勒斯坦人土地房屋,要求以色列停止繼續建設定居點。

 

馬來西亞非政府組織“我的阿克薩”,召開記者會聲明向國際刑事法院提告以色列(圖源:MyAqsa Facebook)

“我的阿克薩”於當地時間5月21日召開記者會,聲明訴訟主要基於以下論據:聯合國第2334號決議案;以色列驅逐、謀殺、以及針對巴勒斯坦人的各種暴行。該組織同時也批評自從2015年4月巴勒斯坦正式加入國際刑事法院後,國際刑事法院在調查以色列罪行一事上稽遲已久,無法確保申訴者與受害者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

“我的阿克薩”律師阿茲裡‧穆罕默德‧阿敏(Azril Bin Mohd Amin)批評,國際刑事法院的緩慢乃囿於官僚主義和美國壓力。“我的阿克薩”強調,這是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首家起訴以色列的機構,並會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持聯繫,以譴責以色列針對巴勒斯坦人的“文化滅絕”。

早在2015年1月,巴勒斯坦政府便向聯合國申請加入國際刑事法院,準備提告以色列。但美國與以色列皆表態反對,以色列還隨即截留巴勒斯坦2014年12月總值約1.27億美元的稅款,並揚言反告巴勒斯坦領導層犯下戰爭罪,直到3月底才恢復移交部分稅款,但遭巴勒斯坦拒收。巴勒斯坦政府成員賽義卜‧埃雷卡特(Saeb Erekat),指責以色列的行為根本是“新的戰爭罪行”。而在此前,以色列也多次借由扣留稅款的手段威嚇巴勒斯坦,造成巴勒斯坦政府財政屢陷困窘。

國際刑事法院很快批准巴勒斯坦的申請,於2015年4月1日讓巴勒斯坦正式加入,並於2015年1月16日宣佈對“自2014年6月13日起,在包括東耶路撒冷在內的巴勒斯坦被占領土上所犯罪行”展開初步調查,再依據結果決定是否啟動正式調查。 2017年9月,哈格(al-Haq)、梅津人權中心(Al Mezan)、阿爾達米爾人權聯合會(Aldameer)、巴勒斯坦人權中心等四所巴勒斯坦民間機構也向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法圖‧本蘇達(Fatou Bensouda)提交厚約700頁的調查報告,要求“立即領導國際刑事法院就巴勒斯坦問題展開全面調查”。在那之前,巴勒斯坦民間團體已連續三回遞送報告給國際刑事法院,希冀能盡速調查以色列所犯的罪行。

2018年5月底,巴勒斯坦外交部長馬里基(Riyad al-Maliki)向本蘇達正式遞狀,要求對以色列“在巴勒斯坦所有領土上已經犯下、正在實施和未來可能發生的罪行進行調查”。此外,2019年5月,馬里基另針對美國遷移駐以色列大使館至耶路撒冷一事,抨擊美國“明顯違反國際法”,要求國際刑事法院採取對策。但國際刑事法院僅在2018年12月宣稱,對以色列的戰爭罪初步調查有“重大進展”,並關注以色列定居點與拆毀巴勒斯坦人房屋的問題,除此之外迄今仍無實質進度。 由於以色列、美國等國都未簽署《羅馬規約》(Rome Statute of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加入國際刑事法院,因此國際刑事法院無權審理以色列政府的行徑,至多只能審理以色列公民。即使以色列答應同國際刑事法院合作,可是一旦反悔,根據《羅馬規約》第87條第5款規定,也只能通知締約國大會或聯合國安理會,無法做出更進一步的懲處。此外,還有美國於2002年通過的《美國服役人員保護法案》(American Servicemembers Protection Act of 2002),該法案授權總統可動用武力闖入荷蘭劫走遭關押的美國或盟國人員,這不僅徹底踐踏國際法、展現美國的霸權心態,無形中也成為以色列的護身符。

然而,即使國際刑事法庭的權威不足,以色列與美國仍舊憤怒不已。美國以巴勒斯坦控訴以色列作為藉口,關閉巴勒斯坦駐華盛頓辦事處。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John Bolton),更在聞知國際刑事法院還打算調查美軍在阿富汗斯坦虐囚的罪行後,怒斥其“非法”, 並恫嚇也要起訴協助調查的任何國家或公司,包括國際刑事法院內的工作人員。2019年4月,美國還吊銷本蘇達的入美簽證,國際刑事法院則對此回應稱將繼續“以無所畏懼和不對任何人加以偏袒的方式履行規約的義務”。

以色列賴於美國的包庇,令聯合國譴責以色列、要求其退出所占巴勒斯坦土地的歷次決議都毫無拘束力,故縱使國際刑事法院的調查與起訴得以成事,也無力扭轉巴勒斯坦遭以色列壓迫的現狀。但從巴勒斯坦政府和民間機構、擴展到如今馬來西亞的非政府組織也開始起訴,顯見以色列的非法舉動已引起世人愈來愈多的關注和抵制。只是礙于強權政治的現實,即便各國政府與民間的壓力日趨高漲,以色列和美國恐也不會輕易改變一意孤行的態度。

    為您推薦

    發表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

    1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