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琳:我在英國找信仰

 

日前讀一齋編輯馬琳童鞋在馬來西亞接受了橄欖燈網路電臺的專訪,向聽眾講述了自己獨特的信仰經歷與人生感悟。

本期讀一齋將根據廣播實況向您講述馬琳的故事——《我在英國找信仰》


誰是馬琳?

馬琳今年23歲,內蒙古包頭人,經名法蒂瑪,是一個單純善良的回族女孩,曾在英國留學三年,目前是讀一齋的美術編輯。

馬琳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回族家庭,在出國之前,和很多回族人一樣,她的生活中並沒有受到太多民族、宗教因素的影響。在成長階段,她的父母也沒有過多的灌輸這些知識,而那時,馬琳僅僅是一個知道回族不吃豬肉的女孩。她對自身身份的認同樸素而又簡單——一個回族人。

而現在的馬琳,和以前卻大不相同,無論從衣著打扮還是言談舉止都是典型的穆斯林風範,那麼,在英國留學的幾年中,馬琳的思想發生了怎樣的轉變,她的認識又會有什麼不同呢?我們將從馬琳的故事中截取一些片段,供大家交流。

1,窗外的清真寺

初到英國的馬琳,在推開宿舍門的一瞬間變在心頭產生了一絲震顫。映入眼簾的是一座聖潔的清真寺,綠色的穹頂以及象徵伊斯蘭的新月。初入英國的馬琳對一切都是陌生的,對生人以及陌生的社會也會有些許恐懼,當身為回族人的馬琳在看到清真寺的那一瞬,那種感動與溫暖,也許是外人無法體會的。我沒有問馬琳那種無以言表的震顫來自何處,只是猜測,那來自於一種溫暖與安全感。毫無疑問,每天面對清真寺的馬琳,心路發生了改變,她開始踏上了信仰旅程。有時候,來自安拉的引領可能就在一瞬間,但那種甜美的感悟卻可以伴你一生。

2,初戴頭巾

入學一月後,全世界穆斯林進入了齋月。受到引導的馬琳也知道是時候做出一些改變了。在經過複雜的心理鬥爭後,馬琳邁出了艱難的一步——她戴上了象徵端莊的頭巾。戴頭巾之前,馬琳曾想到各種可能出現的障礙,但幸運的是,這一步沒有想像中那麼艱難。在英國讀書期間,馬琳通過頭巾亮明瞭自己的身份,也開始得到穆斯林朋友的支持,她的生活真正的開始出現了改變。

3,學習禮拜

也就是在戴上頭巾之後,在朋友的提醒下,馬琳才真正知道自己在宗教知識上的欠缺。大三期間,回到家鄉的馬琳開始在母親的指導下學習做禮拜。從每一個動作、每一段念詞入手,在不斷的學習中,馬琳的民族宗教知識與專業知識得到了學習,在通道且行善的路上也顯得更得心應手。在此期間,通過內心的自省與外界社會的不斷影響,她開始思考人生,在生活中有了更多的體悟,她真正認識到,自己所獲得的信仰,將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4,坦然面對考驗

信仰回歸的馬琳在生活與觀念上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回國也受到了來自各方的壓力,但是馬琳從不退縮,以正信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驗。北京是一個多元化的城市,即使這樣,馬琳的戴頭巾的裝束也似乎與社會格格不入,特殊的裝飾在帶來不少尷尬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的麻煩。在出入境安檢時,她似乎每次都會受到特殊“照顧”——被要求摘下頭巾進行檢查,但幸好,在耐心的解釋下,每次都也相安無事。

5,公交趣事

一些心存敏感的穆斯林總是先入為主的認為一些他人行為是歧視或者冒犯,馬琳也曾遇到,但也是這些事情徹底改變了她的看法。一次,在公車上,帶著頭巾的馬琳發現一位大媽一直對自己的裝束行“注目禮”,按照以往經驗,也許是大媽覺得馬琳的裝束比較奇怪,出於好奇才盯視。令馬琳沒想到的是,後來大媽主動搭訕,並誇讚穆斯林的頭巾好看,並詢問是否可以讓馬琳教她如何佩戴頭巾。這件小事讓馬琳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其實只是因為互不瞭解、互相提防,而這種隔閡是很需要被打破的。

6,美麗的新生活

回歸信仰之後的馬琳,生活發生了改變,卻沒有遇到大的麻煩。相反,如馬琳所言,通過結識穆斯林與非穆斯林朋友,她的路子開始越走越寬,在生活中亦極少遇到歧視與排擠,小日子在努力與奮鬥中開始驚喜不斷。在馬琳看來,這是真主引導的結果,是真主意欲的結果。因此她時常感贊真主。

如今,步入社會即將進入職場的馬琳也開始思考如何在堅持精神純潔與道德完美的同時更好的為社會服務。在她看來,伊斯蘭的信仰、穆斯林的裝扮不僅不會影響為社會服務的品質,這種嚴格的自律與純潔反倒能加強社會正能量的傳播。而我們也期待,新一代的穆斯林能在社會中實踐信仰,為物欲橫流的社會帶來純潔,為不斷向前發展的社會貢獻力量。

這就是馬琳的故事,一個追求正道並立志實踐信仰的女孩,一個人生剛剛起步的年輕人的故事,她是一個簡單的女孩,她以後的故事也許就不會那麼簡單嘍。^_^作為同仁,我們祝福馬琳,也祝福像馬琳一樣奮鬥在社會各個階層,不斷進取、不斷改變自己的年輕人。加油!!!

    為您推薦

    發表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

    1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