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士對死亡毫無悲哀

  沒有信仰的人﹐怕死。 沒有正信﹐不承認真主造化的奧妙﹐真主的萬能﹐真主的仁慈﹐不懂得人死之後有復活日﹐有後世。 他們自稱是唯物主義者﹐一切都想在生前看得明白﹐不做層次思考﹐不相信宗教“唯心主義”﹐受中國傳統“未知生﹐焉知死”古代現實主義觀念影響。 這樣的人對死亡的影響來自眼看動物的屍體﹐不論是在野外腐爛的死狗﹐或者是被剁成小塊的紅燒魚肉﹐生命就是這樣結束了﹐沒有存在的跡象﹐也永無復生返回的可能性。

  中國古代稱“神州”﹐因為相信有神﹐後來真主使者留下的教誨失傳﹐“人心不古”﹐儒家思想得勢﹐只顧今世生活﹐這叫“入世”﹐追求現世的“福祿壽”﹐構成中華民族第一大悲哀。 有人說﹐儒家思想信天命﹐還說過“朝聞道﹐夕死可矣。” 不要錯以為他們認主獨一﹐沒有這事﹐“道”的解釋很靈活﹐這個道﹐不是宗教信仰﹐也不是敬畏造物主﹐而是王道﹑人道和天道﹐意思是﹕政府管理制度﹑社會倫理和對自然規律的尊重。 因為不信道﹐中國人就貪圖今世享樂和高官厚祿﹐可以光宗耀祖﹐錦衣還鄉﹐炫耀個人奮鬥的成功。

  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榮華富貴﹐對死亡茫然無知﹐想到死﹐就聯想到案板上的魚肉和野外的死狗﹐自己辛苦擁有的一切都將拋棄﹐人死如燈滅。 悲嘆有限的生命﹐對死亡充滿了憤怒﹑悲哀﹑恐懼﹑惆悵﹐古代秦始皇派人到海外尋找長生不老仙丹妙藥﹐成為歷史笑談﹐何況是一個普通人﹐只有等待死亡﹐陷入無窮痛苦和失望之中。

  讀讀《古蘭經》﹐可以徹底改變生死觀﹐對死亡不再悲哀和無奈﹐原來真主對人類的造化和使命託付與任何動物都不同﹐給人以理智和意志﹐每個人走出今世將歸於真主。 今世與後世兩個世界只隔著薄薄的一堵牆﹐生死是生命形式的過渡﹐進入另一個境界。 就好像在同一幢屬於人類的大樓裡﹐生死只不過是從這層走到那層﹐或在同一層樓裡﹐從A座進入B座。 就這麼簡單﹐人死了﹐但並沒有消亡﹐生命過程中留下了許多成功和罪過﹐在另一個境界中將享用自己的成果。 這就是人於動物的終極區別。

  《古蘭經》是對人類生命意義指導的啟示和經典﹐可以說﹐《古蘭經》中的每一句話都是與生命有關﹐也與人死之後復活日有關。 在伊斯蘭信仰的最根本條件中﹐“信死後復活”是六大基本信仰因素之一﹐不相信真主啟示的“復活日”﹐認主獨一就不能成立。 伊斯蘭“道”的意義包含最基本的兩個成份﹕“我們信仰真主和復活日。”

  生與死是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的兩種狀態﹐所以《古蘭經》中沒有專講“生命”的啟示﹐也沒有關於“死亡”專題的一章。 凡是有涉及到生的啟示章節中﹐也昭示或暗寓著死亡﹐因為生與死緊密相連﹐每個人的生都是暫時機遇﹐而死亡是生命的目的和終結。 《古蘭經》有許多啟示是引導信士對生命的珍視﹐理解“福祿壽”是真主的慈恩﹐但都與復活日的真主判決聯繫起來理解。 生與死是相對應的兩個方面﹐如同手面與手背關係﹐交相輝映﹐或相輔相成。 在《古蘭經》修辭奇跡的探索中﹐學者們發現今世(dunya)與後世(akhira)這兩個單詞﹐都出現過一百一十五次﹐生與死的啟示對等﹐保持平衡。

  《古蘭經》以通俗易懂明白無誤的語言說﹕

  “真主創造你們﹐然後供給你們﹐然後使你們死亡﹐然後使你們復活。”(30﹕40)

  “我確是使人生﹑使人死的﹑我確是最後的歸宿。”(50﹕43)

  “他創造了死生﹐以便他考驗你們誰的作為是最優美的。”(67﹕2)

  在穆斯林社會中﹐家有病危的患者﹐請德高的阿訇到家或醫院病床邊給生命垂危的人做“討白”(懺悔)﹐一般都對患者誦讀《古蘭經》“雅辛章”經文﹐因為“雅辛章”是對生命與死亡最佳篇哲理啟示。

  有知識的穆斯林應當向患者說明﹐高告訴他或她安心地去吧﹐而且要有信心﹐彼岸那邊是一個光明和美好的世界。 《古蘭經》說﹕“凡是說‘我們的主是真主’﹐然後遵循正道者﹐眾天神將來臨他們﹐說﹕‘你們不要恐懼﹐不要懮愁﹐你們應當為你們被預許的樂園而高興。 在今世和後世﹐我們都是你們的保護者。 你們在樂園裡將享受你們所愛好的一切﹐你們在樂園裡將享受你們所要求的一切。 那是至仁至慈的主所賜的宴饗。’”(41﹕30-32)

  穆斯林在一生當中都在贊頌真主﹐“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 在臨終時的誦讀最為重要﹐證明今世的生活在敬畏真主中結束﹐眾天神都在迎接他邁入生命的另一個境界。 這是多麼美好的情景﹐一生辛苦將在寧靜和愉快中安息。 那個世界並不遙遠﹐因為對死亡者的靈魂﹐不存在物質世界的距離﹐也沒有時間的差異﹐一切都發生在瞬間﹐沒有痛苦﹑沒有期待﹑沒有焦慮。 只有信仰真主和復活日的信士﹐才對真主的公道和復活日的善報充滿信心﹐歡喜而離別人間。

  在穆斯林的葬禮中﹐不希望親友們嚎咷大哭﹐悲慟欲絕﹐好像走投無路的樣子﹐因為深信亡者將在真主那裡享有他在世期間一切善功的報酬。 我們不必為他悲傷﹑失望﹑無奈﹐因為他擺脫了今世的塵事煩擾和社會不公﹐而在真主那裡享有公正和仁慈。 我們參加送葬的人﹐或者在紀念故人遊墳地的時候﹐應當從亡者一生經歷中吸取積累善功的教訓﹐更為有意義。

  有人說笑話﹕“人在出生的時候﹐哭著來﹔又在死亡時﹐哭著走﹐都證明人的無知。 新生嬰兒 不知這個世界比他媽肚子裡更美好﹐而死亡者不知另一個世界比今世更美好。”

    為您推薦

    發表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

    1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