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朱德總司令親臨延安清真寺落成典禮

抗日戰爭爆發後,原在延安經商的回族商販就地定居;寧夏、甘肅、河南、雲南、河北等省回民由於多種原因遷居延安的更多;在各機關、團體、學校中都有穆斯林,甚至還有來自土耳其、巴基斯坦、印尼等國的穆斯林友好人士。他們共同要求有座清真寺,讓穆斯林都能過正常的宗教生活。

1940年2月,延安回民救國會向政府提出了這一建議。邊區政府很快答應了這一要求,由延安市政府無償劃撥出地塋,邊區政府財政撥款七千元幫助新建清真寺。

同年9月,毛澤東主席為延安清真寺題贈了‘清真寺’匾額,這是他偉大革命生涯中,唯一的一次為宗教活動場所親筆題名。

1940年10月7日,延安清真寺新建落成,來自陝甘寧邊區各地穆斯林代表、延安各機關團體、工廠、學校的代表200多人舉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禮。八路軍總司令朱德、邊區政府主席高自立以及謝覺哉、李維漢、吳競平等領導同志相繼做了重要講話。

1944年3月17日,八路軍總政治部和延安回民救國協會在清真寺舉行追悼大會,隆重悼念同年2月7日在山東莘縣病逝的八路軍回民支隊司令員兼冀魯豫軍區沙河分區司令員馬本齋同志。

1970年元月,延安革命紀念館在清理清真寺遺址時,發現了毛澤東題寫的"清真寺"刻石。現作為國家一級文物被珍藏于延安革命紀念館。

1999年7月,延安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在此樹立了標誌紀念碑。

如今,這塊珍貴的石牌,將永遠見證著各族穆斯林兒女與党和國家休戚與共,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寫照。

-----------
附錄:

1940年10月20日《新中華報》:延安清真寺隆重舉行落成典禮

(本報特訊)興築已久的延安清真寺於十月七日宣佈落成了,寺址在青年文化溝內,背依著崇竣的山峰,面臨著清澈的溪水,踏上一級級步入雲天的階石,可以見到在一座古老的石碑坊上,鏤刻著毛澤東同志親筆題贈的“清真寺”三個清秀的字體,碑坊背面是延安回教領袖馬阿訇的阿文題字。寺院建築在山腰中平臺上成“凸”字形,工程精緻,形狀壯麗,而環境清幽如入聖境,寺前懸有邊區政府送賀清真寺落成“眾志成城”的匾額,這便是今後延安伊斯蘭兄弟們虔誠領拜之地了。

七日下午延安回民同胞,邊區各地回民代表及延安各機關學校團體代表二百余人,特于青年文化溝舉行了隆重的清真寺落成典禮,朱總司令、邊區政府高主席、曹秘書長、謝老、羅邁、李卓然、吳亮平、艾思奇等同志均臨參加,定邊馬阿訇身著黑長衣,頭戴門拉帽髭鬢飄動頷下,容光煥發,英毅氣概現于容表。延安馬阿訇則身著灰長衣,頭戴白色德司嗒勒(譯音)精神奕奕,舉止文雅。大會先由馬阿訇領導全體回民領拜,所有回民赤足跪伏清真寺內,定邊馬阿訇則跪于窯凹之前,朗誦可蘭經至半個小時之久,寺內空氣嚴肅動人,到會各位非回民代表則肅立寺外以致敬意,領拜結束,諸回民同胞隨阿訇走出會場列坐寺前,後由回民鮮維俊同志致開會詞,並代表邊區全體回民向邊區黨政軍民各界尊重回民風俗習慣之美德,與邊區政府給于邊區回民宗教上政治上各方面平等自由的權利,及一切熱誠幫助謹致謝意。繼請朱總司令、高主席、謝覺哉、羅邁等同志講話,講話完畢,回民同志分送各來賓香油一份,大家欣然接受了這份禮物,走出會場,清真寺落成典禮,便宣告禮成。

原載1940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機關報《新中華報》
【文章來源:陝西伊協】

    為您推薦

    發表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

    1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