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在印度的傳播


主麻清真寺

伊斯蘭教是印度信仰人口第二多的宗教,僅次於印度教。最新資料顯示,印度政府預估本國穆斯林人口已經突破兩億人大關。

據傳,伊斯蘭教最早於西元七世紀由阿拉伯商人傳至印度西岸的馬拉巴爾海岸、康坎與古吉拉特等地。數個世紀以來,印度伊斯蘭教與印度教的文化互有相當程度的文化整合,穆斯林也在印度的社會、經濟與政治等領域扮演重要角色。

如今,印度次大陸(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有超過5 億的穆斯林人口,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人聚居區之一。自從伊斯蘭傳入印度以來,伊斯蘭信仰及穆斯林群體就對印度次大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時至今日,還有很多人在爭論印度到底為何成為穆斯林聚居區。

從政治層面而言,總有一些人試圖讓伊斯蘭與印度社會站在對立面,他們堅稱印度之所以有伊斯蘭的存在,只是因為阿拉伯和波斯穆斯林的入侵。然而,事實遠非如此,這些人很清楚最早的穆斯林並非阿拉伯武裝力量,但是,他們絕不會承認這一點。

最早的印度穆斯林

早在先知穆罕默德(願主福安之)歸真之前,阿拉伯商人就與印度次大陸建立了商貿關係。甚至於伊斯蘭信仰在阿拉伯半島傳播之前,阿拉伯的商人就會定期航行到印度西海岸交易香料、黃金和非洲特產。當阿拉伯人開始皈依伊斯蘭時,他們自然而然地將這一全新的信仰帶到了印度海岸。位於印度喀拉拉邦的切拉曼主麻清真寺建於西元629年,被認為是印度的第一座清真寺。通過阿拉伯穆斯林和印度人之間持續的貿易,伊斯蘭信仰通過移民和皈依等方式在印度沿海城鎮傳播,進而傳播至內陸地區。

穆罕默德•本•賈希姆

伊斯蘭信仰在印度次大陸的首次大規模擴張,發生在倭馬亞王朝時期。西元711 年,倭馬亞王朝哈裡發任命一位來自塔伊夫的 17 歲年輕人穆罕默德•本•賈希姆為主將,將倭瑪亞王朝的勢力範圍擴張到信德省。信德省是印度次大陸西北部印度河沿岸城市,位於今天的巴基斯坦。 穆罕默德•本•賈希姆最終率領6000名士兵抵達波斯遠東地區馬克蘭,即如今的伊朗、巴基斯坦交界處。

賈希姆率軍進入印度的過程中幾乎沒有遇到任何阻礙或抵抗。當他到達印度河沿岸的涅倫城時,他還受到當地佛教僧侶的熱烈歡迎。因此,印度河沿岸的大多數城市都自願歸於穆斯林的控制之下,沒有發生任何戰鬥或流血衝突。在某些地區,備受壓迫的佛教少數群體甚至選擇向穆斯林軍隊尋求保護,以對抗印度教統治者。

儘管得到了大部分民眾的支持和認可,信德省的拉賈(首領)達希爾仍然反對穆斯林的到來,並動員他的軍隊與穆罕默德•本•賈希姆兵戎相見。西元712年,兩軍相遇在戰場,穆斯林取得決定性勝利,整個信德省都落入穆斯林的控制之下。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賈希姆並未強迫信德省的居民拋棄印度教轉而皈依伊斯蘭教。對於當地民眾而言,他們的日常生活幾乎沒有發生任何變化。穆罕默德•本•賈希姆明確表示,當地印度教徒和佛教徒都享有絕對的人身安全和宗教自由。他繼續允許婆羅門種姓擔任收稅員,佛教僧侶繼續維持他們的寺院。由於他的宗教寬容和公平的政策,許多印度教、佛教城市都會以舞蹈和音樂的方式迎接他和他的軍隊。

皈依的模式

穆罕默德•本•賈希姆的繼任者們遵循著與之大致相同的模式。馬哈茂德和穆罕默德•圖格魯克等穆斯林將領繼續擴大了穆斯林在印度次大陸的政治版圖,但誰也沒有改變印度的宗教體系或社會結構。

伊斯蘭進入印度社會之前,印度完全建立在種姓制度的基礎之上,整個社會被分為不同的等級與階層,印度民眾皈依伊斯蘭是一個緩慢而循序漸進的過程。有意思的是,通常情況下,某個特定的種姓族群會整體皈依伊斯蘭,換言之,他們的皈依並非以個體或單獨的形式完成。

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伊斯蘭賦予穆斯林的平等與自由往往比種姓制度的種族主義更具吸引力。在種姓制度中,一個人的出生決定了他在社會中的地位,人不可能有任何機會實現社會流動,也沒有機會取得比父母更偉大的成就。然而,通過皈依伊斯蘭,人們有機會在社會中通過自身努力得以晉升,不再屈從於婆羅門種姓制度的束縛。

隨著伊斯蘭信仰在印度次大陸的不斷傳播與興盛,曾經在次大陸非常流行的佛教慢慢消亡。伊斯蘭到來之前,倘若有人人們想要擺脫印度教的種姓制度,他們就會遷移到佛教聚居區並皈依佛教。

然而,隨著穆斯林的到來,伊斯蘭信仰成為一種全新的選擇,人們開始皈依伊斯蘭,不再選擇佛教,而這也引來佛教群體的敵視,他們聲稱穆斯林摧毀了印度佛教,這種莫須有的罪名實屬荒謬,穆斯林依舊以寬容的態度對待佛教徒,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佛教徒被迫皈依或遭受暴力。

穆斯林學者們在伊斯蘭的傳播過程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著倭瑪亞王朝勢力進入印度次大陸的那一刻起,穆斯林學者們就開始了傳播伊斯蘭真理的旅途,他們的足跡遍佈整個印度,以教育人們瞭解伊斯蘭為目標。其中不少人宣揚的是伊斯蘭蘇菲思想,這是一種更為神秘的修行方式,對於印度教、佛教民眾而言,這種形式似乎更具吸引力。這些蘇菲學者的存在,讓伊斯蘭信仰迅速走入了印度的農村地區。

伊斯蘭是通過武力傳播的嗎?

雖然有人堅稱伊斯蘭在印度的龐大人口,是暴力統治和強迫皈依的結果,然而,這種觀點根本與事實不符。誠然,隨著伊斯蘭的到來,穆斯林領導人在大部分地區取代了印度教國王,但整個社會仍保持原樣,幾乎沒有出現強迫皈依的案例,那些 被記錄在案的強迫皈依案例,往往不夠可信,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撐,不值得學術討論。

古蘭經指出:“對於宗教,絕無強迫;因為正邪確已分明了。”【2:256】

穆斯林認為,真主既已向人類闡明宇宙萬物的起源、造物主的完美,被造物的缺陷,以及有關正邪的概念,那麼,每個人應該選擇何種“宗教”,則由他自己去抉擇,任何人不得強迫,因為只有人自己的選擇才能代表真主賦予他的自由意志。

真主還說:“如果你的主意欲,大地上所有的人,必定都通道了。難道你要強迫眾人都做信士嗎?”【10:99】

作為人類的創造者,如果真主意欲的話,完全可以使大地上所有人成為信士,而不至於有歸信者、不歸信者及偽信者之分。但真主意欲讓世人憑藉自由意志和分辨善惡的理智自己抉擇,以接受真主的考驗,從中體現對真主的依違和順悖。既然真主賦予人自由選擇的能力和權利,那麼正信應該來自人的主動選擇,而非任何人的強迫,因為那樣的信仰毫無價值,因其表現的是對強迫者的屈從,而非對真主的服從。

由尊貴的經文所確立的最根本的事實之一就是,伊斯蘭不會強迫任何人去接受它。穆斯林的職責就是向世人見證伊斯蘭,真理已從謬誤中顯現。在那之後,誰願意歸信伊斯蘭,誰就為穆斯林,誰願意繼續原來的信仰,那也是他的自由此。如果不願接受伊斯蘭,任何人都不應受到任何形式的威脅和傷害。

如果伊斯蘭的確是通過暴力和戰爭傳播,那麼,今天印度的穆斯林社區應當只存在于最接近穆斯林世界的地區,而不應該存在於內陸以及遠離沿海城鎮的地區,換言之,只有印度次大陸的西部地區才應當有穆斯林人口。可事實恰好相反,我們看到的是整個印度次大陸各個地區都穆斯林群體的存在。舉例而言,孟加拉的1.5億穆斯林位於印度次大陸遠東地區,與其他穆斯林占多數的地區被印度教土地隔開;緬甸西部、印度中部和斯里蘭卡東部也存在孤立的穆斯林社區。這些穆斯林社區的存在,證明伊斯蘭確實在整個印度和平傳播,如果伊斯蘭果真像某些人聲稱的那樣通過武力傳播,這些孤立的穆斯林社區就不會存在。

結論

伊斯蘭是印度歷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現如今的印度次大陸,仍然是一個多民族和多宗教的地方,因此,我們有必要學習、瞭解伊斯蘭信仰在該地區的歷史淵源以及地位。有人認為,伊斯蘭是一種外來入侵宗教,是不符合印度社會的異族宗教,對於這種基於政治利益的荒謬觀點,伊斯蘭在印度的和平傳播就是最有力的還擊。

-----------
編輯:葉哈雅

出處:IslamiCity

原文:How Islam Spread in India

連結:https://www.islamicity.org/11485/how-islam-spread-in-india/

    為您推薦

    發表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

    1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