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人生與社會 >> 社會經緯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在生病以前利用好你的健康

熱度3963票  瀏覽357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11年4月15日 17:48

   

福昌阿訇歸真不久,阿依舍生了一個女兒;不幸的是,阿依舍丈夫在“沙甸事件”中蒙難犧牲。飽受磨難的這一家老小,以自己堅定的信念為支柱,頑強地支撐著這個破碎的家庭。昭通虔誠的穆斯林青年艾哈默德出於同情而樂意幫助阿依舍一家,並娶阿依舍為妻,然而,在他們的女兒有八九歲時,艾哈默德又遇車禍歸真了。繼後,阿依舍的母親又患胸膜炎久治不愈,幾年後也歸真了。這些連續不斷的遭遇無疑給這個家庭雪上加霜,生活上再次面臨窘迫的困境。然而對於有堅定信仰的阿依舍來說,並沒有讓她對安拉的援助失望,正如《古蘭經》所說:“任何人都不知道已為他們貯藏了什麼慰藉,以報酬他們的行為。”(32: 17)因為她們堅信“後世的報酬,對於信道而且敬畏的人,將是更好的”( 12: 57)。
   

阿依舍以自己的辛勤勞動和微薄的收入頑強地支撐著整個家庭,並將兩個女兒撫養成人,讓姐妹倆接受良好的教育,先後考入了大學,並且自己也完成了朝覲的功課,姐妹倆也始終保持著穆斯林信仰和操守。因為她們堅信“凡災難的發生,無一不是依安拉的判決的。誰信安拉,他將引導誰的心,安拉是全知萬物的”( 64: 11),堅信“善果歸於敬畏者”(20: 132)。安拉命令聖人向那些在身心遭受恐怖和饑饉的折磨,以及在財產的損失、生命的犧牲和農作物的欠收,受到考驗而堅忍不拔的信士們報喜說:“我們確是安拉所有的,我們必定只歸依他。這等人,是蒙安拉的祜佑和恩賜的;這等人,確是遵循正道的。”(2:156 -157)
   

另一位是雲南巍山大圍埂村的王惠昌,三歲時就雙目失明。由於視覺失缺,他只好憑藉其他器官來謀取知識,明辨是非。在他青壯年時,恰逢原位于鄰村晏旗廠的私立興建中學阿專班遷至大圍埂,著名學者納潤章校長在每天晨拜後、聚禮日都要向教胞宣講教義。納校長的宣講內容題材廣泛,聯繫實際,深入淺出,引人入勝,吸引眾多教胞前來聽講。王惠昌就是這樣,憑藉自己超常的聽覺和記憶,將納校長所宣講的教義都牢記心坎。與此同時,他經常到納廣運老師家,執經問難,孜孜不倦地尋求知識。日積月累,他便能背誦出許多經訓,掌握了伊斯蘭五功認、禮、齋、課、朝及其相關教法知識,並秉承經訓的教導,依據“你應憑智慧和善言而勸人遵循主道,你應當以最優美的態度與人辯論”( 16: 125),“你應當教誨眾人,因為教誨對於信士們確是有益的”(51:55),“你們中最優秀的人是學習了《古蘭經》,然後又將其教授于別人者”,“你們應當替我傳達哪怕一句經文”(《布哈里聖訓實錄》)等經訓的教導,於是,他開始向周圍群眾宣講起了教義,範圍逐步擴展到附近村落。後來他被教胞尊稱為王阿訇。在“四人幫”橫行時期,國家的民族宗教政策遭到了踐踏,全國萬馬齊喑,鉗口結舌,清真寺全被關閉,經書被毀,阿訇被關押。然而,王阿訇無所畏懼,依然宣教不停。
   

 當時,他到巍山穆斯林最集中的回輝登去宣教,開始時,只有數十個教胞前來聽講,後來逐漸增加到數百人。在他宣講的經訓之感召下,引用了憲法中有關宗教信仰自由的條例,鼓舞了眾教胞的勇氣,將該村封閉已久的清真寺大門打開了。其他清真寺也都相繼效法開啟。這種趨勢引起了當時“工作組”的恐慌,怎麼一個盲人會有如此之大的號召力,他們就向當時的鄉黨委瞭解情況,幸好鄉黨委書記張紹坤向對方解釋,此盲人是貧雇農,他所講都是勸善止惡、重視學習、重視生產等方面的內容,並沒有違反國法、教法。因此,為他避免了被抓捕的危險--當然,這主要是安拉的祜佑。在滇南回民較集中的各村鎮,常常有一些大型宗教活動,比如阿校學生畢業典禮,“格迪目”傳統的“聖誕”節,王阿訇都要讓兒子陪同自己前往參加宣講,令人欣慰的是,他的宣講深受當地教胞的歡迎。如今王阿訇雖已年逾古稀,仍然宣教不息。
   

身患疾病,或失去人身自由,確是比貧窮和死亡更能考驗一個人。病患者和受囚者的耐性與意志,對穆斯林來說,這兩種患難,除了考驗個人的能耐、堅忍、意志以外,更是檢驗自己信仰之強弱與操守之優劣的試金石。所以,筆者特意在此將病患與受囚兩種患難相提並論。同時,以此抛磚引玉,希望讀者寫出這方面自己所知道的更多感人的事實,以激勵後生。在這方面國外已經有了先例,那就是博學的阿布杜•範塔罕,艾卜•溫德教授所著的《伊斯蘭學者們堅忍之文集》一書,就記述了自古以來,伊斯蘭數百位知名學者各自在治學及其成就方面所飽受的種種苦難歷程。筆者認為,我們每位教胞周圍,是不乏類似上述那幾位因痼疾而長期臥床,或因四肢傷殘不能行動,但仍然信仰堅定、恪守五功的教胞,值得將他(她)們的事蹟如實地寫出,公諸於報端,以便鞭策健康的人們,學習和攻錯而見賢思齊,即《詩經》所說的“他山之石,可以為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所以,筆者在此不厭其煩地還要介紹幾位可敬的教胞,在忍受患難方面的事實。
   

 與筆者同齡的馬汝麟,現已年近八十,還健在通海納家營,並且是兒孫滿堂,生活富裕。據家母告知,他與筆者小時候同時出痧發高燒,他父親依照藥書自己開了一個退燒的處方去中藥店抓藥,藥店老闆認為處方的藥性太寒,建議要慎重,可是其父自信有把握,這當然是安拉的前定,所以服了藥後,馬汝麟第二天就雙目失明。從那時起,他就在父母的關照下成長,雖然不能上學,但念經禮拜其父可以教他,大約自他十歲左右起,人們天天都能看見他獨自一人慢步到清真寺裡禮五番拜,一直沒有中斷過!當時,他的家在村南的週邊,叫“獨房子”,到清真寺要經過彎轉曲折、溝坎不少的兩條街道;清真寺大門到禮拜殿,是一條緩緩向上,約有四、五百米長的一段路,其中又間隔分佈五層石階,才能步人禮拜堂。他不僅能克服困難按時參加每天寺裡的集體禮拜和經學堂的學習誦經,而且,還憑自己敏銳的觸覺,到自家田地勞動,準確地分辨出什麼是禾苗,什麼是雜草,而加以保留或拔掉。“文革”期間,筆者回到家鄉,有一天去禮宵拜時,拜前順便走近這位雙目失明的同齡老鄉,剛向他道安,他回答後,就反問筆者:“你是馬恩信阿訇嗎?”彼此生活在各方數十年,僅僅回鄉幾次,在清真寺講過經,他就憑聽覺牢牢記住,難怪他能背誦《古蘭經》的許多章節,就不足為奇了。
   

不久前,納澤華表弟來舍間時,問及馬汝麟老人是否還去清真寺禮拜時,表弟說,依然如故,只是因鄉村道路拓寬,車輛來往頻繁,人流擁擠,加之老人年邁,所以為了安全,來往清真寺必須有家人或鄰居帶領。
   

從上述對馬汝麟的簡介中,讀者可以知道這位白幼雙目失明而今已屆八十歲的老人,並未因此而一事無成,也沒有成為父母和家人的負擔,相反,他還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從事農活,而且學習經文,背誦《古蘭經》,生男育女,建立了一個豐衣足食的家庭,常年堅持到清真寺去參加集體禮拜,受到鄰里和村民們的尊重。
   

由此,筆者聯想起在《古蘭經》的許多經注,以及聖訓中都記錄的一個膾炙人口的傳述:穆聖在麥加初期的有一天,有一個名叫伊本,溫目,買克圖目的雙目失明的信士前來穆聖處求教。當時,穆聖正在向古萊氏族的幾個要人宣教,爭取他們來歸信伊斯蘭。這位盲人一到便提了一些問題,穆聖覺得干擾了自己與族首們的宣教,心裡有些不愉快,皺起眉頭,轉過身子繼續自己的宣教,暫時未與伊本,溫目•買克圖目答話,於是安拉降示以下這幾節經文:“他曾皺眉,而且轉身離去,因為那個盲人來到他的面前。你怎能知道呢?他也許能受薰陶,或聽忠告,而蒙教益。至於自滿者,你都逢迎他,他不受薰陶,于你何干?至於殷切地來請教你,而且心懷敬畏者,你卻怠慢他。絕不然!這確是一種教訓。”( 80:l- 11)穆聖接此啟示後,深感惶恐和內疚,立即請這位盲人進入室內,將自己的外套鋪在位子上,讓他坐下,然後說道:“歡迎你這位來客,啊!我的主為我的失禮而責備了我。”於是傾聽了他的提問,並給他作了滿意地解答。
   

以上幾句經文,給我們暗示著兩個教導:第一,宣教的對象,應有普及性,才符合安拉差聖降經、慈惠眾生的意旨。因此,不可專注於某一層面,切忌厚此薄彼,重上輕下,不論富貴貧賤,男女老幼,都應一視同仁,受到真理的薰陶;第二,不可以貌取人。無論是身體健康、五官端正的人,或是四肢殘廢、面貌醜陋的人,都是安拉所造的僕人。因為“在安拉看來,你們中最尊貴者,是你們中最敬畏者”( 49: 13),“所有的穆斯林都是同胞手足,任何人不優越於任何人,除非把敬畏安拉作為衡量的標準”(特白拉尼所輯聖訓)。
   

其實,有一些五官雖然健全,但沒有正信,或雖有正信卻蒼白無力,表面上目光炯炯,耳聰善言,但是,安拉仍然判斷他們“是聾的、是啞的、是瞎的,所以他們執迷不悟”(2:18和6:39);“據安拉看來,最劣等的動物確是那些裝聾作啞,不明真理的人”(8:22);“我確已為火獄而創造了許多精靈和人類,他們有心卻不用去思維,他們有眼卻不用去觀察,他們有耳卻不用去聽聞。這等人好像牲畜一樣,甚至比牲畜還要迷誤”(7:179)。(筆者曾在《知識與信仰的相互關係》和《依據經訓,淺析信仰》兩篇拙文中,對此類情況作過一定論述,讀者可以查閱《高原》2004年第1期及第8期。)
   

與此相反,五官殘缺,但有正信,且能恪守五時拜功者,除上面經訓中提到的那位盲人和依然健在的馬汝麟鄉親外,現實中還大有人在。比如,現在還健在的盲人馬惠昌(乳名叫朝良)更令人敬佩。
   

穆聖傳述過這樣一段聖潔的聖訓(哈迪斯古都司):“安拉說:‘我曾使我的僕人雙目失明,而他堅忍無怨,那麼,我樂意以樂園回償。¨’(《布哈里聖訓集》)我們祈求安拉憑這經訓的許應,使所有雙目失明,但隱忍不言而克服一切困難,堅持齋拜,背誦經典,力行善功的虔誠教胞們,最終獲得樂園的報償(阿敏)!
   

為了抑惡揚善、彰顯模範和激勵後輩,筆者再簡介兩位在病患中謹守拜功,直到覆命歸真的農家婦女。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頂:170 踩:204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09 (950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3 (942次打分)
【已經有1697人表態】
491票
感動
395票
路過
401票
高興
410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