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人生與社會 >> 社會經緯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在生病以前利用好你的健康

熱度3940票  瀏覽357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11年4月15日 17:48

   

另一位值得緬懷的,也是已故老人,她就是筆者1946 -1948年在當時的蒙化興建中學阿專班的同學馬學武(烈士)的母親。當時,學武雖非與筆者同班,但因勤奮好學,志同道合,彼此交好。每逢星期天,如果校長不命筆者隨其出行宣教或做客,學武必受其母之命,約筆者去他家吃午飯,或是到郊外做野餐,借此交流學習心得,談經論道。從此,認識學武之父母在熱愛聖教、恪守五功、教育子女、關愛在該村求學的外地海裡凡等方面,都是有口皆碑。筆者在那裡畢業後,離別異鄉的這位老伯母,之後因彼此先後橫遭惡人之誣陷蒙難,近二十年互不往來,但這位慈祥的伯母在苦難中,卻一直未忘懷曾與其子交好的筆者,經常打聽筆者的行蹤。獲悉後,老人托人帶來她醃制的一塊牛肉乾巴。當時全國正處於食物十分匱乏的饑荒時期,筆者更無從得知其狀況如何,但這種雪中送炭的舉措,這份深情厚誼,著實源遠流長,令人感動。
   

 想不到多年以後,這位伯母尚在人間,於是遵照穆聖之教導:“你們應當互相交換禮物,以便相親相愛;你們應當相互握手,於是怨恨從你們之間蕩然無存。”(伊本•阿薩克爾所傳聖訓)筆者給這位樂善不倦、古道熱腸的遠方伯母,陸續寄點藥物去,聊表敬意。但種種原因之限制,無法親自到其府上看望闊別近三十年的這位一直惦念筆者的伯母,只能不時寫信去問候告慰。直到1980年,當地教胞擬聘筆者去那裡任清真寺教長,以便為母校服務,於是派張恒道哈智專程來舍間商談、迎接。可是筆者因蒙冤受屈四年,剛平反出獄回家,健康尚未恢復,況且玉溪大營教胞已相約在先,怎能爽約?但張哈智執意與固求,盛情難卻,鑒於齋月即將臨近,權且答應對方暫去一月,與教胞共度貴月,給師生們講課,於是有機會拜望了所懷念的馬伯母,此時,老人已經不能正常行動,因跌跤小腿骨裂,難以起立,已經好些年都是慢慢爬行,儘管如此,老人依然按時禮拜齋戒,誦念天經,而且,起居飲食,作小淨,都不讓女兒、孫輩們來幫忙,她認為在艱難困苦中,才能體會安拉從前給自己的健康之恩典,和現在的考驗,在這樣的情況中,力行善功,才會爭取得安拉的喜悅與善報。老人的堅忍與認識,令全村教親敬佩,但是看到骨瘦如柴、匍匐困難的高齡伯母,衣、食、住、行堅持自理,又不免令人心酸,憐憫淒然淚下。繼後,還從當地教胞那裡獲悉,其子馬學武同學在解放後奉命到國外公幹,不幸受害,可是被國內某些部門誤認為越境投敵,將其父母作為反革命家屬,蒙受了多年的迫害,所以老人不僅因腿受傷,行動困難重重,精神上又枉遭長久之折磨,但她卻忍辱負重,逆來順受。直到文革後期,政府有關部門才來村中公開宣佈,馬學武是因公殉職,屬烈士,並為其家屬昭雪平反。可是馬伯母對自己人生中的這些安危得失,看來司空見慣,不足以掛齒。每次與老人交談時,從不涉及這些不幸遭遇,話題都是與禮拜、齋戒相關的教法知識,和怎樣念准《古蘭經》文。從禮拜床前擺放的一些她常誦習的手抄本經書不難看出,老人喜愛知識和學習的程度。筆者在那裡,整個齋月的每天晨拜後,都是由當時任教長的馬相恒阿訇請筆者向教胞宣講教義;上午十時至十二時,和哺拜後分別給男女學生講教法和阿語語法。全村各戶穆斯林家中,都能從廣播聽到阿訇在清真寺大殿的講經宣教。馬伯母告訴筆者,說她每天都聽筆者的宣講,只是有時講話太快,聽不明白,可是筆者在教室給學生講的內容就聽不到,她要求把女生班的課,搬到她家裡去上,好讓她也能聽到。馬相恒阿訇鑒於老人這種好學心切,都滿足其要求,只好每天在其家中增加了一小時校外的婦女教義課。筆者在齋月期間,每天從晨拜後,到開齋前夕都堅持講課和宣教,雖然較辛苦,但聽眾和學生專心靜聽,所以化苦為樂。完成了在那裡一個月的宣教,便惜別了彼此難忘的病殘馬伯母,不久老人也就歸真。(求安拉饒恕她,擢升其品級!阿敏!)如今屈指一算,又是二十多年前的往事,然而飽經風霜的伯母,其堅守教法的諸多感人言行依舊歷歷在目,如同在昨一般。
   

 類似馬伯母這樣在病殘而無法行走,但仍恪守齋拜還有一位老人,而且在病中,她還抄寫多套整部的《古蘭經》,也值得在此略敘其事。
   

“文革”時,穆斯林的《古蘭經》等常用經書,在各地都被列為禁物,遭到燒毀。繼後,情況雖然稍有轉機,然而,人們一時從何處購到經書呢?聽說納家營有一位婦女老祖,樂意給當地的穆斯林抄寫《古蘭經》,滿足大家之需要,其詳情不知,但令人嚮往和敬佩。1994年末,筆者應時任當地教長納本慈摯友和清真寺管委會一再之邀請,去那裡創辦了納家營伊斯蘭文化學院。日後,再一次與教親們談到《古蘭經》的不少手抄本中出現筆誤問題時,偶然回想起當地曾有一位書寫《古蘭經》工整的老人的傳聞,筆者很想看看真實情況,但不知這位老人是否還健在。經打聽,老人還在,正是當時納古鄉副鄉長納武敏哈智的母親,學院女生第二班學生納航波之祖母。於是利用星期日,由班主任馬惠香老師帶領筆者和馬世昌副院長,一同到老人住處去看望。在交談中最令我們吃驚的是,這個老人竟是一位因下肢風濕久治不愈導致癱瘓且行動不便、只能坐在一把特製的椅子上的老人。她是玉溪人,名叫馬美珍,解放前嫁給納玉成哈智,患病已經十多年,白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坐在靠椅上度過。儘管她下身不能動彈,並且已年越古稀,然而,多年以來,她個人的拜功、齋功,從未因痼疾而中斷,始終克服困難,按時履行。在伊斯蘭的一切經書被強行沒收、燒毀的那些時日,老人還想到自己可以抄寫經典給家中子女們學習,於是沿襲經堂學校學習經典的傳統方法,用竹子削成若干支粗細交換使用的筆,將墨汁一筆一沾地在練習本上進行抄經;如果運筆不快,寫成一個詞,要沾好幾次墨汁。老人尚未出嫁之前,曾先後在筆者的四娘和沙儒誠先生二位任教的女校學過,對經典有一定的基礎。開始時,只是抄寫穆斯林日常所需要的《赫諦》、《雜學》一類小冊子自用,後來才抄寫全部《古蘭經》,分三十卷裝訂,為鄰居和親戚們在需要請阿訇們來家中誦經時備用。可是僅有少數經本怎能滿足村中更多教胞誦經與學習之需要呢?大家眼見老人書寫的《古蘭經》筆劃清楚,字體工整,筆者也目睹了老人住處還保留有的手抄部分。體例是按雲南先輩學者們傳統書法抄寫一卷一冊,適合當時老少穆斯林執經誦習的習慣,所以,許多教胞買來較好的練習本,請求老人書寫整部的《古蘭經》,老人都樂意為教胞作義務代寫。
   

在當時,雲南巍山馬孝章阿訇油印的全部《古蘭經》尚未傳到納家營,這位老人就是一直帶病坐在椅子上,親手一字一句地在椅子前的一塊木版上為各地的教胞抄寫了若干部《古蘭經》。這是老人除了自己日行五番拜功外,利用其餘時間,所作的一份偉大的善功,可以說這是當地數以百計的健康阿訇都沒有涉足的善境。大約三年後,筆者仍在那裡,有幸參加老人歸主之隆重殯禮,求安拉升高老人之品級!(阿敏!)
   

以上三位老人,都有一個共識,即堅信自己的病患是安拉的前定,是罰贖罪惡的一個機會,所以,應該忍耐順受,無怨無憂。而對於勸慰她們的人,她們反而會用艾優卜聖人所受的考驗來相比,自己的病痛算不了什麼,何況自己還有家人護理。有的還引用穆聖說的這句名言相互安慰:“躉雅(塵世)對穆民不會清澈無染;它是穆民的監獄和患難,是‘卡費爾’的天堂。受難與享樂,都是短暫的。”(伊本,阿利傳自艾奈斯所述之聖訓)

俗話說“病從口入”,“吃了五穀,有誰不生病”;但這只說了致人生病的部分原因,還有因外傷、傳染、天災人禍以及先天性造成的疾病。有的病是意想不到而突然發生以至爆卒,有的病造成人長期臥床、久治不愈,還有許多病症,醫學科學至今仍然找不出發病的根源,因而束手無策,無法進行預防醫治。所以,上至帝王將相、主席總理,下至販夫走卒、平民百姓,不論富貴貧賤、男女老幼,一生是難免不會生病的。可是不生病時,有很多人並不深知健康之可貴,對安拉的慈惠置若罔聞,忘恩負義,麻木不仁;一旦偶染小疾,就如大難臨頭,驚慌失措,急於求醫服藥;如果患上大病,就恐怕大限將到,寤寐不安;如果所患之病,是不治之症,或者病入膏肓,當中西大夫皆回天無術、患者意識到自己已到無可救藥之時,便懸樑自盡,或者飲毒而死,這些情況的發生,不僅在非穆斯林中那些久臥於病榻,病勢危殆者中司空見慣,不足為奇,而且在穆斯林中,部分信仰薄弱、抱病日久的人,不思害病是安拉的考驗與前定,可以借此罰贖自己的一些罪錯。反而大病小病,叫苦連天,怨主尤人,更不會反省以往之不諫者,也是時有所見聞。因為有一些病患和磨難,也許是自作自受,而應引咎自責,因病而悔過。所謂“病中必有悔悟處,病起莫教忘”。這還是出自中國清朝申涵煜《省心短語》中的一句哲言,甚而有個別患者,也效仿漢民,以自盡而求所謂之“安息”71可悲!可怕!當然,也有一些穆斯林,健康時忽視齋拜,言行放蕩,到了生病時,才感到悔悟,想到安拉,於是忙請阿訇念經,祈求安拉開恩除病,可謂臨渴掘井,可是一旦恢復健康,便又故態復萌,忘記安拉,依然我行我素。

以下這幾節經文的描述,對於上述三種人的情況,再恰如其分不過:
   

 “我使世人嘗試從我發出的恩惠的時候,他們因恩惠而快樂;他們因曾經犯罪而遭難的時候,世人確是忘恩負義的。”(42:48)
   

 “人們遭難的時候,祈禱他們的主,同時歸依他。當他使他們嘗試他的恩惠的時候,他們中的一部分人,立刻以物配主,以至辜負他所賜他們的恩典。你們享受吧,你們將來就知道了。……當我使人們嘗試恩惠的時候,他們就為那件恩惠而沾沾自喜;如果他們因為曾經犯罪而遭難,他們就立刻絕望了。”(30:33 -36)
  

  “人遭患難時,就祈禱我;一旦我把我的恩惠賞賜他,他便說:‘我獲得這恩惠,只因我有特殊的知識罷了。,不然!那是一種試驗,但他們大半不知道。”( 39: 49)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頂:168 踩:204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09 (942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3 (933次打分)
【已經有1693人表態】
490票
感動
395票
路過
399票
高興
409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