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人生與社會 >> 社會經緯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穆斯林需要什麼樣的捐助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中國穆斯林》    作者:潘世昌
熱度7243票  瀏覽980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14年12月04日 17:00

——有感於拜毯上的捐贈者之名

鼓勵穆斯林積極施捨的經訓明文很多,如:你們絕不能獲得全善,直到你們分舍自己所愛的事物。你們所施捨的,無論是什麼,確是真主所知道的。  (3:92)

穆聖說:“你們當施捨,  即使是一粒棗。”

又說:“一個人去世之後,他與塵世割斷聯繫,只有三種事情除外:益人的知識;川流不息的施捨;為他做祈禱的善良的後代。”   

於是我們看到,踴躍施捨已成為穆斯林的一個普遍性美德。在每一個歷史時期,都有對社會公益和穆斯林個人捐助的佳話美談,他們的善行直到今天一直溫暖著人心。甚至對非穆斯林,我們同樣絲毫不吝嗇我們的愛心,在四川地震和青海的地震中,穆斯林更是表現出了天下一家的胸懷,他們無私的捐助讓我們看到了伊斯蘭仁愛的教誨和人類共同的悲憫情懷。    然而筆者在北方某城市的清真寺禮拜時,卻看到了一個令人詫異的現象:清真寺的地毯上竟然雕刻著捐助者的名字!後來筆者才知道,地毯上刻上名字的清真寺不止一寺一城,其他地方同樣也有。

而就在幾天後,我在電視上看到了這樣一則新聞:寧波一個匿名為“順其自然”的人,自1999年以來,累計向寧波紅十字會捐款1000多萬元!而更令讓人詫異的是,寧波紅十字會多年來一直試圖尋找這位好心人,卻至今無任何線索。給他頒發的一座座獎盃,都完好地擺在紅十字會的辦公室裡!紅十字的工作人員在接受採訪時說:“既然當事者不願公佈自己的姓名,那我們就尊重他的選擇,不再尋找此人。”

筆者順便在網上查了一下,2008年5月l 9日,宜昌一男子向災區捐款100萬元,不肯透露姓名和職業, 只是說:作為一名中國人,都有義務盡一份責任。

2012年至2013年,仙愛縣一愛心夫婦“淡淡一笑”累計捐款100萬元,  同樣拒絕透露姓名。

同樣的善舉,且不說捐款數額的差別,單是穆斯林和非穆斯林捐助態度上的巨大反差,讓人感慨萬千。按道理說,我們穆斯林有《古蘭經》和聖訓的教導,我們應該比非穆斯林做得更好才對,然而為什麼在這方面與他們有如此之大的差距呢?難道我們的聖人不是這樣教導過嗎:  “在複生日,除真主的綠蔭外再無綠蔭,七種人可蒙真主的蔭護,其中就有:一個人秘密施濟,他的左手不知道右手施濟了什麼。”

雖然非穆斯林沒有聖人的教導,但這些捐贈者卻有超然的淡泊名利之心!

捐贈實屬不易,但要做到不留姓名的捐贈更為不易!

其實,  《古蘭經》早就給我們指出了哪一種施捨才是最佳的:“如果你們公開地施捨,這是很好的;如果你們秘密地施濟貧民,這對這對於你們是更好的。”  (2:271)

這是因為秘密的施捨能讓杜絕人的沽名釣譽之心。因此,穆聖說:“如果一個人秘密地做了一件善事,真主就偷偷地為他記錄,倘若他公開了他的秘密,他善行的記錄隨之轉為公開,倘若他高談闊論他秘密或公開所做的工作,他的工作就被記錄為沽名釣譽。”

又說:“真主不接受沽名釣譽者的工作,宣揚自己施捨的人,他期望的是名聲;在大庭廣眾之下施捨的人,他期望的是他人的讚揚;而對自己的施捨秘而不宣的人,才是真正的施捨者。”

於是,我們看到先賢們施捨時極力避免任何沽名的嫌疑,他們有人把錢放在盲人的手裡;有人把錢放在窮人經過的路上;有人把錢放在窮人坐的地方,窮人能看到錢,卻看不到施錢者;有人趁窮人睡覺時把錢放在他的口袋裡;還有人讓別人把錢轉交給窮人,以不讓窮人知道誰是施濟者,他要求中間人保守秘密,不得向受施者洩露他的情況。所有這一切都是期望熄滅真主的憤怒之火,避免沽名釣譽之嫌。

公開施捨並非不可,而是要依據情況的需要和內心的舉意。

捐贈後留名也並非不可以,比如清真寺的石碑上以及各種雜誌的背後,其作用是鼓勵更多的人捐贈,所以筆者覺得並無不妥,但刻在地毯上,筆者總覺得似有不妥。其一,清真寺大殿是一個神聖的地方,除了經文和必要的文字外,不宜出現其他的文字;其二,人的名字也是其尊嚴的一部分,被人踩在腳下畢竟不妥。如果捐贈者希望人們記住他們的名字,我覺得最好的方式的是想法讓自己的名字留在人們的心裡,而非被人們踩在腳下!

施捨不為人知,才是真正的善行。施捨了財物卻不能捨棄名利之心,並不是完全的施捨,所以聰明的施捨者喜歡施捨,卻不隨便接受別人的施捨。給清真寺捐贈地毯的人,清真寺允許他刻上名字,那不是清真寺給他的“施捨”嗎?如果他那樣做了,他不是接受了別人的“施捨”了嗎?

從捐贈的最終效果來看,捐贈者自身的受益要大於受贈方,  因為不管是天課還是施捨,其最終的實質是清潔自己的內心,純潔自己的道德,昇華自己的品格,而不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聲譽。即便是真心的捐贈,但同時又有沽名之心,捐贈的價值無形中就打了折扣。

對於樂意捐贈同時又有沽名之心的穆斯林,著名學者安薩里給出的治療方案是從兩個方面進行醫治:認識和行為。

至於認識,就是看輕自己的施捨,若看重自己的施捨,則會為施捨而感到洋洋自得,而洋洋自得是毀滅的因素之一,它使善功化為無效。順從的行為,越是輕而視之,在真主那裡越重;而犯罪的行為,越是看得很重,在真主那裡越是很輕。

認識到自己的捐贈相較于真主的恩賜來說只是一個很小的一部分,  自己捐出的只是最低限度的施捨,他應該為最低程度的施捨而感到羞愧,他怎能因此而洋洋自得呢?

他應當想一想,他的財富來自哪裡?財富是屬於真主的,是真主恩賜給他的,真主把財富賜予給他,又幫助他完成施捨,他怎麼能為完成對真主的義務而洋洋自得呢?

倘若他期盼的是後世裡真主的回賜,那他有什麼理由為想獲得更多倍的報酬而誇耀自己的行為呢?

至於行為,就是為自己的施捨感到羞愧,因為他還留有其他部分財產。他羞愧的情形,如同一個人要贈送別人一件外衣,那人拿住了外衣的一角,他因不舍還拽著另一角不放。因為所有的財富都是真主的,捐出所有的財富是真主最樂意看到的,之所以真主沒有把它作為一個定制,是因為真主知道,人的吝嗇使他難以做到這一點。所以,真主說:“如果你索求他們的財產,他們就吝嗇。”  (47:37)

我們希望有更多的穆斯林奉獻他們的愛心,  以他們的捐贈促進我們穆斯林民族的發展,促進中國社會的發展,  同時,我們也衷心地希望他們的舉意越來越純潔,在後世裡贏得真主豐厚的報酬。

-----------------------------------------------

(本文為西北民族大學高校社科基金專案: “伊斯蘭仁愛與和諧社會關係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西北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TAG: 慈善
頂:277 踩:326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41 (1537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18 (1343次打分)
【已經有3760人表態】
1037票
感動
896票
路過
881票
高興
946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