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雲飛:一位漢族兄弟的十個問題-伊斯蘭之光

頁面載入中...

當前位置:首頁 > 講壇 > 講壇

李雲飛:一位漢族兄弟的十個問題

question-mark-97062_640.jpg

這是一位署名“阿探”的漢族兄弟在一周前提出的十個問題,今天抽時間逐一給予了答覆。問題巨大而籠統,我的答覆有時顧此失彼,顧彼而失此。這些問題很具有代表性,基本上表達了大多數漢族非穆斯林對穆斯林群體和伊斯蘭教的看法,值得穆斯林一讀。

阿探:李阿訇,因為看了您發在聯合早報上的文章,感覺您的文章大有書生論道的感覺。政治還是要看到現實。……為什麼要瞭解伊斯蘭教?是因為現實中有很多疑問:

1、為什麼伊斯蘭教的極端勢力很多,甚至成了恐怖主義的代名詞?這在所有宗教中尤其以伊斯蘭教最為突出。

答覆:今天人們看待伊斯蘭,無論是溢美之詞,還是謾駡與詆毀,都意味著伊斯蘭已成為當今世界最重要的人類熱點問題。顯然,這是任何宗教與文明都難以與之相提並論的。伊斯蘭問題的根源錯綜而複雜,難以用三言兩語概括。不過簡而言之,當今伊斯蘭問題主要表現在整個穆斯林世界對西方世俗文明的不妥協。兩者的價值彼此對立,如女性問題,一方認為嚴謹的著裝是美德,一方則以裸露為美。這種差異幾乎難以調和,唯有彼此尊重,敬而遠之,才是未來和睦相處之道。所以,西方所面對的不僅僅是基地組織、哈馬斯和敵視美國的伊朗,而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文明。這個文明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並堅信這是來自造物主的真理,包含著生與死的全部意義。相比而言,整個世界都在喪失自我而西方化,昔日那些古老的文明體,所謂中華文明,所謂印度文明,早已名存實亡。即使是中國的執政黨,其意識形態也是西方的。總之,今天的伊斯蘭問題,主要表現在對西方世俗文明的拒斥,以及由此引發的一系列衝突。

伊斯蘭反對暴力,穆斯林也從未停止追求和平的步伐。我知道這種說辭在現實面前顯得羸弱不堪,伊斯蘭甚至已被外界描繪成一個崇尚暴力的邪惡宗教,但無論如何,和平仍是伊斯蘭的名稱和實質。在全球15億穆斯林中,阿拉伯世界總人口為3億,爆發戰爭的巴勒斯坦、敘利亞和伊拉克的人口有五千多萬,不及河南省一半的人口,所以說捲入暴力與衝突者仍為少數。全球有53個伊斯蘭國家和2個伊斯蘭地區,人口眾多,民族複雜,各國政治黨派彼此傾軋,社會動盪在所難免。這是二戰後世界的格局所決定的,並非是伊斯蘭使然。

當今穆斯林世界,其亂象主要表現在政治層面上。尤其是巴以問題,幾乎成為一切動盪的因素。如中東戰爭,起於阿拉伯國家支持巴勒斯坦抗衡以色列的政治與軍事運動。基地組織、911事件以及後來的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均屬於穆斯林世界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在巴以問題上不問世界正義與人類良知對以色列的偏袒而爆發的衝突。自2010年以來的阿拉伯之春運動,則意味著整個阿拉伯世界仍在為上個世紀西方的殖民所遺留的歷史問題而掙扎。

《紐約時報》曾坦言:整個阿拉伯世界和大中東的政治佈局,是西方殖民主義的遺留。這類似于我國晚晴時的半殖民化狀態以及香港和澳門問題,所不同的是,中國經過近代的反清起義、軍閥混戰和國共戰爭已基本實現了政治自主;而阿拉伯民族卻仍在為此而拼搏,並不斷引發社會陣痛。在阿拉伯人爭取民族解放和建立國家的鬥爭中,因其伊斯蘭文明的宗教背景,使這些激烈的政治運動、戰爭行為和民族衝突,被錯誤地認為是由伊斯蘭的宗教思想所引發的。我們不會把人類兩次世界大戰歸罪於基督教的教義,因此我們也不能在阿拉伯世界的問題上來這樣看待伊斯蘭。

你或許認為伊斯蘭的教義存在暴力傾向問題,也就是說伊斯蘭本質上是崇尚暴力的,這是一種嚴重的誤解。伊斯蘭反對暴力,但它同樣反對壓迫。《古蘭經》說:“壓迫是比殺戮更惡劣的”(2:217)。安拉允許那些遭受壓迫的人可以為爭取自由進行戰爭,但伊斯蘭絕不崇尚戰爭。安拉在《古蘭經》中曾反復告誡穆斯林,戰爭行為要適可而止,他不喜歡過分的人。

2.這是否有宗教上的根源?殺人上天堂,站在中國也好,世界上的很多宗教來看,都是要下地獄的。所以我一直在思考,伊斯蘭教是否含有極端思想的根源。

當我們在使用“極端”和“恐怖”時,必須明確這兩個概念的含義。在中國古代,黃帝曾為國家的統治權與蚩尤戰爭。取得勝利後,活捉了蚩尤。蚩尤難免一死,但死法卻是這樣的:黃帝把蚩尤的皮剝下來,做成箭靶;把頭髮剪下來,織成旗幟;把胃掏出來,放進蹴鞠裡當球踢;把骨肉剁爛,製成肉醬(見:《黃帝四經·正亂》)。在這種啟蒙下,中國有了“抽腸”、“剝皮”、“淩遲”、“點天燈”、“下油鍋”等酷刑。《左傳》曰:“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嶽飛說:“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此類恐怖行為和極端思想不勝枚舉。這些是否可以看做是中國文化中的“極端”與“恐怖”,並以此來對整個中華文明下斷語呢?我有一篇拙文:《“暴力”為何物——為我們的思考做一些純概念的說明》,登載共識網,可資參考。

你所說的“殺人上天堂”,言下之意是說穆斯林的信仰及活著的價值就是去殺人。絕不會有一種宗教,以殺人為業,在人類社會中持續上千年,並擁有億萬人的信奉。絕對沒有!近年來,有些反伊斯蘭人士,從《古蘭經》中斷章取義,聲稱伊斯蘭的教義慫恿穆斯林去殺害不通道的“卡菲爾”。還有一種陰謀論則認為,中國穆斯林表面上與不通道的中國人保持和睦,而實際上則是在積攢實力,伺機去殺死這些不通道者,並最終在中國建立一個伊斯蘭國家。這種言論,太過極端。在穆斯林一千多年的歷史中,從未發生過這類事情。穆斯林統治了伊拉克後,當地的基督教在穆斯林領袖的保護下繼續存在了二百年後才自然消失。穆斯林控制了耶路撒冷後,哈裡發歐麥爾簽署法令,保護城內基督教、猶太教的教堂及教徒的財產,給與他們佩戴十字架和穿著宗教服裝等自由,免征宗教神職人員的國家課稅義務。這種宗教自由政策一直延續到歐洲十字軍佔領耶路撒冷為止。

美國歷史學家威爾·杜蘭在其巨著《世界文明史》中說:“回教領域中的基督徒所享受到的宗教寬容,不是任何一個基督教君主根據回教徒在基督教國家中的情形所能夢想得到的。例如在士麥拿,回教徒有15座清真寺,基督徒有7座教堂,猶太教徒有7座聚會所。在土耳其及巴爾幹諸國中,希臘東正教教堂由土耳其當局下令保護,禁止在他們禮拜時加以妨害。丕普斯(Pepys)認為大部分匈牙利人順從土耳其人,是由於在鄂圖曼(奧斯曼)統治下較在天主教諸帝統治下有更多的宗教自由。”

《古蘭經》中的確存在要求穆斯林和“不通道者”鬥爭甚至是進行戰爭的經文,但“不通道者”這一概念在我們漢語語境中出現了嚴重的以文害意的問題。“不通道者”的阿拉伯文讀作“卡菲爾”,其確切的意思是“伊斯蘭的敵人”,而不是簡單的不信伊斯蘭教的人。不信伊斯蘭教的人有另外一個概念,阿拉伯文讀作“艾爾穆斯林”,即“非穆斯林”。教義學家認為,非穆斯林擁有受等待的信仰,是未來的穆斯林兄弟。在穆斯林的社會史上,先知穆罕默德曾在麥迪那與非穆斯林群體訂立多民族共存的《麥迪那憲章》。當時的麥加古萊什人都是“卡菲爾”,是伊斯蘭的敵人,然而當先知穆罕默德以優勢兵力佔領麥加後,他寬恕了所有的“卡菲爾”。關於這類伊斯蘭歷史,恕我不能在此逐一詳解。

《古蘭經》中說:“凡枉殺一人的,如殺害了全世界的人;凡救活一人的,如救活了眾生。”(5:32)在伊斯蘭這裡,生命是受尊重的。或許今天某些置身於伊斯蘭名下的政黨、統治者和個人存在濫殺無辜的行為,但伊斯蘭的這種尊重生命的精神是絕對不會因這些行為而消解的,罪行也必然會受到應有的懲罰。總之,伊斯蘭這裡絕沒有你所說的“殺人上天堂”的理論。當然,伊斯蘭存在為信仰犧牲的教義。凡為信仰獻出生命者,可以進入天堂。這就是“舍西德”(犧牲)這一概念的含義。為了崇高的信仰而獻身,不應當受到指責。孟子亦有“捨生取義”之思想。

3.古蘭經上說,雖遠在中國,吾亦求之。伊斯蘭創教之初,就派門徒來中國傳教,今天的伊斯蘭教與穆聖的初衷是否有差異?

就當今中國伊斯蘭教的現狀而言,穆斯林有愧于聖人的教導。

4.伊斯蘭教徒的一些作為是否會傷害其它民族的感情,我的大學同學是回族,老家是回族村,漢族人去了家裡要清水潑地,這位同學一旦別人用了他的水杯,他就要把水杯送給別人。這種對人也好,對民族的傷害是非常厲害的。當然這位所謂虔誠的同學的人品確實有點差。

我的家裡時常有漢族鄰居過來,但從來不用清水潑地。只要是來人,我一般都會沏茶招待,但茶杯從來捨不得丟掉,照用不誤。所以說,你那位同學所堅持的或許只是風俗習慣和民族偏見,伊斯蘭從未這樣規定。我們必須把民族和宗教一分為二,把回民和穆斯林區別對待。

5.少數民族光環下的不平等。其一,我曾親眼目睹,回族鬧事,完全是無理取鬧,依仗民族問題惹是生非。現場的漢族人都很憤怒。其二,某回族民族鄉到電視臺鬧事,為什麼,這些人都是非法奸商,被電視臺曝光了。阿訇,若漢族被曝光了,我們心服口服。回族被曝光了,就上升到民族問題嗎?難道奸商還因民族問題分三六九等嗎?

關於我國民族問題的政策傾向,我完全贊同依法治國以及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什麼民族,不論信奉什麼宗教,亦無論是什麼黨派,都不能僭越全體公民所共同認定的國家憲法。當然,這是習近平主席的事情。關於回民鬧事的問題,有些確實是無理取鬧。一個真正的穆斯林,絕不會為一己之私,綁架整個民族去挑起衝突。中國穆斯林的有識之士,私下都對此深惡痛絕。要想杜絕此類事件,必須提高回民素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強伊斯蘭信仰道德教育。所以,國家政府應當放開清真寺去開展伊斯蘭信仰道德教育,使伊斯蘭的正能量取代民族的無知與愚昧。當然,有些事件也並非是回民無理取鬧。比如1989年的上海《性風俗》事件,一如當時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對此作出的定性:該書粗暴地污辱了伊斯蘭教,嚴重傷害了穆斯林感情。對此,漢族非穆斯林應當引以為戒。

6.同治回亂  這涉及到伊斯蘭教徒建國的問題,從明代開始就鬧了無數次。每一次都是生靈塗炭。後來,我終於明白這有宗教上的根源。尤其以同治回亂為甚。殺漢族人殺的太殘忍了,整個大西北都在殺。手段之惡劣,聞所未聞,是人類罕見的大屠殺。請問,這種殘殺是否有宗教依據,阿訇。當然,漢族人奮起反抗,能量也是巨大的。

你所說的“同治回亂”,用詞不妥,因為當時並非是回民主動要謀求國家統治,而是官逼民反。中國近代史教科書把同治時發生在陝西和雲南的回民事件定性為“起義”,只有滿清朝廷站在其統治者的立場上才會視其為“回亂”,即犯上作亂。戰亂所引發的回漢間的仇殺,是歷史的悲劇。首先是漢族團練在清朝政府的慫恿下屠殺回民,而回民隨後予以報復,並最終被逼上絕路。其主要責任在清朝政府,他們採取“漢強則助漢殺回,回強則助回殺漢”的政策,刻意製造並擴大民族矛盾,坐收漁翁之利。關於這段歷史,希望你能耐心閱讀相關歷史材料。當時的情形與後來孫中山領導的反清起義的性質極其相似。不僅如此,當時杜文秀提出“革命滿清”、“救民除暴”、“聯回漢為一體,豎立義旗,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剪除貪污,出民水火”等口號,為後來孫中山所沿用。

回漢雙方必須放下歷史的沉重包袱和仇恨的記憶。雨果說:最高貴的復仇之道是寬容。回漢間的互鬥,就是中國人之間的兄弟鬩牆。穆斯林先民來華時,母系一方幾乎都是漢族,至今回漢通婚不絕。杜文秀在取得大理政權後的安民告示中說:“回漢相處已一千二百三十二年。同飲淅水,共植良田,休戚與共,福禍相關,同胞手足之誼隨時光而增厚,兄弟姊妹與日月之共存,長矣,久矣。不幸者,滿清王朝妄圖永遠管轄中國,鎖鏈人民,唯恐人民覺醒合力革命,推翻其黑皇統。遂暗下聖旨,密令各級官吏無中生有,編造謠言,傳播是非,跳動干戈,點燃烈火,誘我各族同胞互相殘殺,自行消耗。至能者絕、賢者盡之時,它出兵剿滅,達到其中國世襲皇帝之野心目的。希我各族同胞切勿上當,停止屠殺,一切仇恨歸於滿清。”

7.教為人立,道為人信,這種殘殺有意思嗎?有勁嗎?阿訇。您相信未來不會發生這樣的事嗎?

前文已答覆

8.我是漢族,理應捍衛大中華的文化,宗教和傳統。我們中國之所以源遠流長,在政治上的一個突出表現就是政教分離。在中國歷史上儒釋道三教隨辯論不斷,但大規模的仇殺好像從來沒發生過。這種狀態正是中國能夠民族融合,能夠接納外來文化的根源。

中國數千年以來,每一次的朝代更迭,都是一次血淋漓的仇殺。以春秋戰國為例,據《春秋》記載,春秋242年間,爆發各類戰爭448次。孟子悲痛的說:“春秋無義戰。”而戰國時期,大規模的戰爭有222次。司馬遷記載:秦國攻魏殺8萬人,戰五國聯軍殺8萬2千人,伐韓殺1萬人,擊楚殺8萬人,攻韓殺6萬人,伐楚殺2萬人,伐韓、魏殺24萬人,攻魏殺4萬人,擊魏殺10萬人,又攻韓殺4萬人,西元前262年擊趙白起殺盡42萬人,又攻韓殺4萬人,又攻趙殺9萬人……西元前207年項羽坑殺秦降兵20萬。三國時期,殺人數量則呈幾何倍數增長。時至近代,死於政治迫害的人數超過了戰爭。1978年12月13日,葉劍英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閉幕式上說:文革期間,全國整了1億人,死了2000萬人,浪費了8000億人民幣。文革期間,全國有超過25000座清真寺被拆毀,幾乎全部清真寺被強行佔用。

史上有“三武一宗”排斥外來宗教之說。所謂“三武”,即是魏太武帝、周武帝、唐武帝;“一宗”則是後來的周世宗。魏太武帝滅佛,是在太平真君七年(446年)杏城蓋吾反,關中騷動,太武宗出兵往討,到達長安,見某寺內有弓矢矛盾,並發現釀酒器具,及州郡牧守富人所寄藏物,蓋以萬計。另外,還在寺中見與貴室女私行淫亂之事。於是下詔:誅長安沙門(指佛教僧侶),並命留守平城的太子下令于全國廢佛。該年3月,“有司宣告征鎮將軍、刺使,諸有佛圖形象及胡經,盡皆擊破及焚燒,沙門無少長悉坑之。”

周武帝滅佛,是在天和二年(567年),還俗沙門衛元嵩上書請省寺減僧,稱:國治不在佛圖,唐、虞無佛圖而國安。武宗很贊同他的觀點,自天和初始七次召集百僚及沙門道士等,爭辯三教先後。最終於建德三年(574年)五月,決定滅佛、道兩教,遂詔僧道大集京師,斥佛教不淨。當月十五日,下詔禁佛道二教,銷毀所有經像,罷沙門道士,強令其還俗。至唐太宗時,僧人玄奘至西域取經,攜歸佛典六百五十餘部,並將大小乘經論共75部、1335卷,譯成漢文。這些書籍輾轉流傳,信眾日增。

至武宗時,全國佛寺多至四萬餘所,僧尼約40萬人。日本僧人道昭、最澄等,亦入唐宣傳佛教,使其在唐日益興盛。然而,唐代帝王多崇道教,自唐高宗立老子廟,並尊為太上玄元皇帝以來,後世子孫,相延成例,使得道教在唐盛行一時。武宗不但對道教忠心篤信,而且還排斥異教。道士趙歸真等窺伺皇帝心裡,加以勸諫,武宗便舉意滅佛。當時,傳入中國的景教、摩尼教、襖教等也被歸屬一類,進行驅逐,禁止流行。還將國中摩尼教的大秦寺、麾尼寺,統行拆毀,並斥逐摩尼教徒,使京師女摩尼70人,因無處棲身而全部自盡。景教徒和襖教徒2000余人被強行勒令還俗。對佛教則:毀山野招提蘭若,東西兩都兩街各留二寺,每寺留僧30人,節度觀察使治所及同、華、商、儒四州各留一寺,寺分三等,上等留僧20人,中等留僧10人,下等5人,其餘僧尼皆赦歸俗,寺非應留者毀撤,田產沒官,銅像、鐘磬以鑄錢。共毀寺4600餘座,歸俗僧尼二十六萬五百人,毀招提蘭若40000餘座,收糧田數千萬頃,奴婢150000人。

9,你有沒有思索過伊斯蘭教本土化的問題?就跟佛教一樣,佛祖提倡托缽乞食,到了中國,則是農禪並重,從要飯改成了生產。諸多改革,讓漢傳佛教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我覺得宗教只有本土化,切合民意,切合中國的傳統才會發揚光大。以伊斯蘭教為例,為什麼一定接受來自西邊的思想呢?

我們今天看到的中國伊斯蘭教,從某種意義上已經中國本土化,這種本土化最主要的表現形式是漢語語言。在明朝建立的經堂教育中,所有伊斯蘭教經典都用漢語概念來表述。明末清初,有一批伊斯蘭教學者,以南京為中心,用漢文著書立說,與當時的儒家學者們探討天人性命理學。清朝禮部尚書王澤弘看過劉智的《天方性理》後說:“《大易》、《尚書》之言性也,渾而確。太極通書之言性也,正面嚴。今天方之言性也,詳而核,其言先天也,則天理之節文莫不條分而縷析之。其言後天也,則人性之品第莫不伐毛而洗髓焉。天方言性固至於此,而劉子之心思才力固至於此哉!今之人刻鵠雕蟲技止此耳。劉子乃能以心思才力用之於至正至精,而不惑于幹竺歐羅之說,亦大可敬矣!”

大道無古今,真理無東西。在真理的問題上,沒有東西方之說。實際上,中國的傳統文化,尤其是先秦之前的古老傳統和宗教,很多內容都能獲得穆斯林的認同。按照伊斯蘭教的歷史觀,安拉給全人類都派遣了先知,其中就不乏有中國先知。據此,中國的古老文化源于古代先知的教化,其形質與伊斯蘭教並行不悖。如昊天上帝這一概念,完全是造物主的別稱。簡而言之,伊斯蘭和中華文化並不像你想像的那樣格格不入。

10.不要光抱怨對伊斯蘭教不公,中國所有的宗教都面臨同樣的問題。伊斯蘭教應該更好的注意到自己的問題,是自身的問題啊,阿訇。就跟一位網友說的,在他們的地區,一半回族,一半漢族,漢族世代信奉道教,非常虔誠。而這些道士胸懷不小,在道觀外面專門建立房子,為回族人治病。這些道士們是贏得回漢兩族人尊重的。

穆斯林所要求的是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家公民,享有基本的公民權,在自己的共和國裡自由的信仰,既熱愛自己的宗教,也熱愛保護他們的國家,與非穆斯林同胞和睦相處,尊重彼此,求同存異。總之,穆斯林所追求的絕不是一種超國民待遇。今天某些地方回民的素質的確堪憂,但這一現象,第一責任不在阿訇和伊斯蘭教,而在於國家。回民既然是國家公民,國家就有教育之責,理應把回民培養成道德高尚遵紀守法愛國愛教之國民。不僅是回民,維族和藏民亦然。如今,國民無愛國心,少數民族素質差,其第一責任全在國家政府。如果國家不能盡教育之責,那就應該放手讓阿訇們按照伊斯蘭教的教育方式去提高回民素質。如今,國家道德教育一敗塗地,又要對伊斯蘭教自身的教育橫加干涉,反過來卻指責回民素質低劣,豈有此理?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world/qqgc/20140814111248.html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