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嘉賓專欄 >> 丁俊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唐宋時期中阿交往及其歷史意義與當代價值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馬志峰 丁俊
熱度7585票  瀏覽1286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09年3月17日 18:09

  摘要:西元7世紀到13世紀,中阿兩大文明同處於世界文明的頂端。在長達數百年間,中阿雙方在政治、經濟、文化各領域的頻繁交往,有力地促進了中華文明和阿拉伯-伊斯蘭文明兩大不同文明的繁榮和發展。唐宋時期中阿文明的交往,不僅在中阿關係史和人類文明交流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而且具有彌足珍貴的當代價值。這種交往對今天中阿關係的進一步發展及對世界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與交流都有可資借鑒的啟示。
  關 鍵 詞:唐宋時期;中阿交往;歷史意義;當代價值
  作者簡介:馬志峰,西北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2006級碩士研究生;丁俊,博士,西北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中華民族和阿拉伯民族都具有悠久的歷史並創造過燦爛的文化。西元7世紀到13世紀,兩大文明同處於輝煌的鼎盛時期。當時中國正值封建社會的唐宋時期,商品經濟高度發達、政治穩定、文化繁榮。阿拉伯地區由於伊斯蘭教的興起由蒙昧時代進入阿拉伯文明時期,兩大文明都奉行開明的對外政策。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綏之以德”[1]卷197。阿拔斯王朝第二任哈裡發曼蘇爾在西元762年為新都巴格達奠基時說:“我們有底格裡斯河,使我們接觸到像中國那樣遙遠的土地。”可見,唐宋時期中阿雙方最高決策者都奉行對外開放的政策,這種政策為兩大文明政治、經濟、文化各領域交往奠定了基礎。
  
  一、唐宋時期中阿之間的多層次交往
  
  1.唐宋時期中阿之間的政治交往
  先知穆罕默德有這樣一句名言:“你們求知吧!哪怕它遠在中國。”中文史料也有唐太宗貞觀初年大食 王通好貢珠的記載。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大食王噉密莫末膩遣使中國,“自雲有國已三十四年,曆三主矣。”[2]卷198噉密莫末膩是第三任哈裡發奧斯曼的尊號,為Amiral—muminin之譯音,意為“信士們的長官。”自此以後,阿拉伯與中國交往更加頻繁。
  官方的政治交往詳見史書記載。據中國史籍《舊唐書》和《冊府元龜》記載,自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至唐德宗貞元十四年(798年)的148年間,大食向唐朝遣使達40次之多。來華阿拉伯使節把當地特產如豹子、阿拉伯名馬、龍腦香等物品送給中國皇帝,皇帝照例回贈許多物品,有時甚至授予官職。開元二十九年(741年)白衣大食和薩來朝,“授左金吾衛將軍,賜紫金鈿帶。”[3]卷975天寶十二年(753年)黑衣大食派25人來到中國,唐朝“並授中郎將,賜紫袍、金帶、魚帶。”[3]卷975民間交往要比史書記載的官方交往更早一些。據阿文史料記述,8世紀中葉,一位伊巴迪派的阿曼商人艾卜·奧貝德駕駛木帆船來中國友好訪問,買了沉香回國。阿曼人認為,艾卜·奧貝德就是《一千零一夜》中的航海家辛伯達。[4]34當時還有很多專程到中國遊歷的阿拉伯人,如古萊氏族人伊本·瓦哈卜于唐懿宗鹹通十一年(870年),自西拉甫乘船來到中國。由於他對中國皇帝的威嚴,對中國的美好富足早有所聞,決意踏上這塊土地,親眼看看。[5]43與此同時,中國人也有去阿拉伯的,如怛羅斯戰役後留居阿拉伯的中國人杜環在庫法看到“綾絹機杼、金銀匠、畫匠、漢匠起作畫者,京兆人樊淑、劉泚於此,織絡者,河東人樂環、呂禮。”[6]卷193這些中國畫師和絲綢織造、金銀製造等方面的技術工人為傳播中阿技術交流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另據阿文史書記載,有一個中國人在阿拉伯著名醫學家拉齊(865~925年)家住了一年,學了5個月的阿拉伯語,就能流利地講本地語。他走的時候,還用速記法記下了拉齊及其學生朗誦的古希臘醫學家格林(129~199年)的16卷著作,經拉齊核對記得完全正確。[4]37
  兩宋時期,宋朝與大食之間的交往相當密切。早在宋太祖乾德四年(966年)即派使臣“僧行勤遊西域,因賜其王書,以招懷之。”[7]卷490出使阿拉伯以示友好之意。據統計,自遼天贊三年(924年)至宋開禧間(1207年)的284年間,宋與大食諸國之間的往來,見於史書記載者55次。宋朝對來華使節一如唐朝,給以厚賞優遇,不但回賜禮物,而且還授予官位。如開寶四年(971年),大食貢方物,“以其使李訶末為懷化將軍,特以金花五色綾紙,寫官誥以賜。”[7]卷490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詔“大食勿巡國進奉使辛押陁羅歸蕃、特賜白馬一匹,鞍轡一副。”[8]卷4宋朝政府不但依照唐朝那樣對來華阿拉伯使節以禮相待,而且回贈禮物或授予官位,對阿拉伯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一律友好相待。宋朝比起唐朝不但官方正式交往更加頻繁,而且民間交往也更廣泛,其中不乏年過百歲的老人。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廣州言,大食國人無西忽盧華百三十歲,耳有重輪,貌甚偉異。自言遠慕皇化附古邏國舶船而來。詔就賜錦袍、銀帶,加束帛。”[7]卷490當時中國皇帝對這位年逾百歲的阿拉伯客人非常重視,下令送給他錦袍、銀帶和絲織物等禮品,以示關懷。
  可見,唐宋時期中阿雙方都奉行對外開放的政策,兩大文明相互吸引,政治交往極其頻繁。無論是官方交往還是民間往來都是和平友好的,其目的都是在於加強聯繫,傳達一種和平的資訊,希望成為睦鄰友好的夥伴關係。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TAG: 中國 伊斯蘭 歷史
頂:282 踩:376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27 (1669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24 (1537次打分)
【已經有3721人表態】
1026票
感動
881票
路過
870票
高興
944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