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外破陰謀,內治叛奸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本站原創    作者:阿里·蒋静博士译
熱度5923票  瀏覽795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08年7月16日 16:41

 

二、法制的公正與人性的良知

 


       在先知穆罕默德的眾弟子中,有一人深得信任,他們的名字叫阿布‧魯巴巴,例如在第一次白德爾戰役期間,他是受命留守麥迪那城的大總管。  事過不久,有一個年輕的孤兒,他來向先知穆聖告狀,他說魯巴巴搶奪了屬於他的一棵椰棗樹。 先知就派人去把魯巴巴叫來問話,又派人對這個件事調查,最後確定是屬於魯巴巴的個人財產。  在公開的審判大堂上,先知穆罕默德主持公道的裁決,這棵椰棗樹應歸魯巴巴所有,但是在私下裏,先知穆聖把魯巴巴叫到一邊,勸他放棄這棵樹的權利,贈送給那個孤兒,因為這是施捨,幫助他的生活來源。 但是,魯巴巴執意不給,屬於他的財產,絕不讓人。  他堅持的原則並不無道理,顯然他對所擁有財產的私欲超越了他的仁慈。


       法制的精神固然要講究公平,但不是絕對的尺度,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仁慈和善良也在法制的公平中佔有一定份量。  真主下降了啟示,肯定了他使者的仁慈判斷,《古蘭經》說﹕“真主的確命人公平、行善、施濟親戚…。”(16﹕90)   在這段啟示中,細心想一想,公平與行善是一對矛盾,但在真主的仁慈中,可以統一在一起,成為伊斯蘭道德型的法律原則。  公平是法律的裁決,但行善與施捨則是從屬於自己的私有財產中自願分舍一部分贈送給需要的人,而是更為高一層的精神公平。


       個人的合法財富固然是合理的私人佔有物,但在發揮財富功能時,未必斤斤計較地與別人等價交換,能否為正道或為別人的急需和利益,放棄屬於自己的一部分權利,是對一個人的良心測驗。  人與人之間固然需要公正的法律維護個人權利和財產界線,但人與人之間的仁慈、善良和博愛,恰恰是超越法律的精神範疇,是信士的道德風範。  先知穆罕默德對魯巴巴寸步不讓的強硬態度很失望,從法律上講,他好像沒有錯誤,更沒有罪過,但是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刻表現出來的鐵石心腸也決非穆斯林所應有的模範行為。  伊斯蘭是法制社會,依法辦事,但是伊斯蘭教育的穆斯林必須做事公道,其中包含著仁慈、善良、同情、寬容和通情達理。


       這件事傳了出去,正巧有一位明白事理的弟子,名叫塔比特·達哈達納。  他得知這個事件後,主動尋找魯巴巴,願意從中調解。 他提出用他的整個果園換取魯巴巴的那棵椰棗樹,贈送給那個孤兒。  先知穆罕默德得知後,甚喜,但也沒有對魯巴巴表示不滿。  先知穆聖深知他有能力,而且忠誠可靠,後來又派遣他一個特別的差事,到猶太部落古萊紮氏族送一份勸降書。  他的這次使命完成得不好,因為他在猶太人那裏說了許多沒有必要的多餘話,節外生枝,返回複命時深刻反省和自責,後悔莫及。  為了表示懺悔,他把自己捆綁在一顆樹上六天六夜,希望真主和他使者饒恕他的過失。  最後還是先知穆聖親自來給他松了綁,表示對他的過失給予原諒。


       這些經常發生的個案,都呈現出十分複雜的原則問題,真主的啟示與人心動態,不是任何一個事件都可以界線分明,而更多的是原則精神與道德準則的混合物。 法制、信仰、良知難以分得一清二楚,而是衡量利弊和輕重所得到的平衡和穩定。   先知穆罕默德在許多具體事務的處理上,既有原則,又有仁慈,這些個別事件都體現了真主使者對天道與人道的理喻和教化。  古代人說﹕“治大國,若烹小鮮”﹔現代人說,政治也是一種高難度的藝術境界。


       這個時期,先知穆罕默德又娶進了一房太太載娜卜。 她是艾米爾部落人氏,是個寡婦,但因憐憫貧苦人和富有慈善心而聞名。  這門婚姻有部落聯盟的性質,在載娜蔔的帶動下,全部落的人都表達了跟隨先知穆罕默德的決心,而且在以後的許多事件中,無視外界壓力和干擾,信誓旦旦,忠誠不二,與先知穆聖的事業風雨同舟。  載娜蔔本來就是一個享有盛名的女強人,受人愛戴,因為慷慨施捨和救助窮苦人,她有“窮人之母”的美稱(um al-masakin)。  她志願在先知穆聖門下為妻,但要求居住的房舍靠近清真寺,以便隨時關懷彷徨在清真寺周圍的貧苦人。  她在婚後只活了八個月,因病歸真,埋葬在先知穆聖家族墓地,與他的女兒魯卡婭為鄰。


       過了幾個月,先知穆聖又接納了一位妻子烏姆‧賽拉瑪。   她是阿布‧賽拉瑪的遺孀,他們一同移居過阿比西尼亞,丈夫逝世後,孤身一人,願為先知穆聖之妻。 她很美麗、聰明、信仰虔誠,要求居住在亡妻載娜卜遺留的房舍。  她受到先知穆聖的寵愛,使年輕的少妻阿依莎有時也感到嫉妒,因為先知穆聖經常傾聽她對許多事務的高見。


       局勢並不太平,先知穆罕默德密切注視著敵人的動態,內部也有許多困難,但是傳播伊斯蘭的使命無片刻停息,向他的弟子們展示治理社會的政治藝術。   一天,某弟子從樹上的鳥巢中取出一隻幼鳥,立即引來母鳥猛烈攻擊,維護它的幼子。  先知穆罕默德得知後,對周圍的弟子們說﹕“真主對你們的慈愛,要比那只母鳥袒護她的孩子更為深重。”《穆斯林聖訓集》    他經常啟發弟子們觀看周圍環境中的平常事,細心琢磨其中包含的奇跡﹔凡事多留心,都是學問,都能提高對真主仁慈的領悟。


       真主頒降的許多啟示,他及時向弟子們傳述,通過他們教化全社會。 例如﹕


       《古蘭經》說﹕“天地萬物,都讚頌真主超絕萬物,他確是萬能的,確是至睿的。”(57﹕1)


       《古蘭經》說﹕“七層天和大地,以及萬有,都讚頌他超絕萬物,無一物不讚頌他超絕萬物。”(17﹕44)


       《古蘭經》說﹕“難道他們沒有看見在他們的上面展翅和斂翼的眾鳥嗎﹖  只有至仁主維持它們,他確是明察萬物的。”(67﹕19)


       真主造化的天地萬物,就是一部萬寶全書,處處都在顯示真主的跡象,其中有無窮無盡的智慧和告誡,啟迪通道者深思真主造化之恩,增強敬畏之心。  《古蘭經》說﹕“日月是依定數而運行的。 草木是順從他的意旨的。”(55﹕5-6)     這兩段啟示很有代表性,前者昭示真主掌管萬物的大能,後者展示萬物對真主的服從。   類似的啟示在《古蘭經》中比比皆是,對於稍有理智者,都能領悟真主造化的萬能,人在世界上,享有真主無限的慈恩。  讚頌真主,順從真主,是萬物的本性,人類豈能例外﹗


        人世間,流傳著各種私心雜念的理論,以及形形色色的荒謬邪說,都借用人的理智和私欲進行煽動和蠱惑人心,伊斯蘭的真理是通過真主的使者頒降人間,撥開雲霧見青天,使人類回歸到真主的正道上來。 真主說﹕“要不是我使你堅定,你幾乎已傾向於他們(欺騙你的敵人)了。”(17﹕74)     先知穆罕默德的使命,是原原本本傳播真主的啟示,教育和培訓一代真誠的穆斯林,把真理傳播給全人類。  通道者受恩于真主,獲得精神的鼓舞和生命的力量,產生對所有生命的憐憫之心,因此敬畏真主者心地必定善良,廣泛地對社會人群表現親切、溫和和慈善。  先知穆罕默德說﹕“仁慈就是施捨。”《布哈裏聖訓集》   他也說過﹕“對人發自內心的微笑,就是施捨。”《提爾密濟聖訓集》  穆斯林是一個新的人群,對真主的敬畏和順從,表現在對世人的仁慈和寬厚,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不滲透著對真主的敬愛和讚頌。   先知穆罕默德說﹕“這些優秀的品德就是對真主的崇拜,如同你看見了真主﹔因為在你看不到真主時,真主卻在注視著你。”(《布哈裏聖訓集》和《穆斯林聖訓集》)


       弟子們對先知穆罕默德無比的敬仰,無比的熱愛,因為看到他對真主的啟示身體力行,向弟子們展現優美人性的示範。   作為真主的最後使者,先知穆罕默德憑著他個人純潔的靈魂和他的道德規範,深得他弟子們的崇敬和仰慕。 他不必謙虛,因為這就是他的使命,他說﹕“當你們感覺到我比你們的父親、兒子和所有的人更加親切的時候,你們的信仰就算完美了。”《穆斯林聖訓集》   真誠、敬愛和信賴,是人類所特有的高貴情感,在通道者身上應有充份體現,表現在對真主,對使者,對教胞,對人類,以及對真主所造化的一切,都具有這樣的感情,以此驗證一個真正的信士。   這些是難以言表的伊斯蘭真理,但在先知穆罕默德身上,他的弟子們能看到這樣的實例,看到在一個普通人身上的具體表現,這就是身教大於言教的榜樣作用,他的使命是引導和創建一個新的民族,新的民族性格。   《古蘭經》說﹕“假若你費盡大地上所有的財富,你仍不能聯合信士的心﹔但真主已聯合他們了。  他確是萬能的,確是至睿的。”(8﹕63)    麥迪那的人們看到了一個前所未聞的奇跡,全體穆斯林就像天上數不清的億萬星辰一樣圍繞著光華的月亮,跟隨著他赴湯蹈火,效仿他的舉止動作,聽從他的教誨和命令。  弟子們從他們身上看到了真主仁慈的光輝,因為他以仁慈之心對待所有的信士弟子們,對待他的家人、妻子們和孫子。  譬如他在禮拜的時候,許可無知的外孫兒爬在他的背上,這是祖父仁慈的一幕,使人們從這感人的情感交流中看到了伊斯蘭的未來和希望。  他以嚴格的語句傳達真主啟示的經典,萬古流芳,而以寬厚仁慈對待周圍所有的人,傳達他心中的資訊,敬主愛人。  先知穆罕默德的崇高使命,給弟子們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


       先知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他有許多不同於一般人的特別表現,例如他比任何人都在夜間花費更多時間做夜功拜,他能通過吉卜利勒天使獲得真主的啟示,因此他與真主和天使有不同于常人的關係。   先知穆聖所屬古萊氏部落,歷來男子有多妻的習俗,妻子數目無限量,所以當時沒有人對他多妻有異議,但是,自從真主啟示頒降日起,一個男子最多可娶四個妻子。  先知穆聖的妻子與眾不同,須遵守更為嚴厲的規矩,她們在與陌生人交往時必須戴面紗,她們必須言行謹慎,“說莊重的話”,不許可改嫁他人,而對其他人家的女子沒有這些要求。  《古蘭經》說﹕“先知的妻子們啊﹗  你們不像別的任何婦女。”(33﹕32)


       先知穆聖曾經收過一個義子,名叫宰德,他原是赫蒂徹太太同他結婚時贈送給他的奴隸童僕,後來歸信伊斯蘭後,被認為義子。  宰德是先知穆聖身邊最貼近的弟子之一,而且勇猛善戰,參加過許多戰役,屢立戰功,最後在戰爭中壯烈犧牲。 他的妻子載娜卜,同宰德離婚,後來改嫁先知穆罕默德。   先知穆聖在娶進載娜卜時與已故的宰德早已不存在義父子關係,《古蘭經》說﹕“穆罕默德不是你們中任何男人的父親,而是真主的使者,和眾先知的封印。 真主是全知萬物的。”(33﹕40)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頂:246 踩:336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25 (1379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35 (1296次打分)
【已經有2665人表態】
772票
感動
592票
路過
642票
高興
659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