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文化與藝術 >> 文苑綠地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齋月裡的一次探訪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中國民族報    作者:馬建福
熱度4664票  瀏覽540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12年8月30日 15:20

筆者在香港柴灣清真寺遇到一位來自巴基斯坦、留著長髯、身穿白色大褂的長輩,我真的很難把他與外貿進出口大賈聯繫起來。他是一位長期往返於香港和中國大陸以及歐亞諸國的百貨進出口商人。幾十年的生意買賣,使他過上了富足的生活。不到60歲,他就自行退休,把生意交給子女,自己打造內心的精神大廈。看著這位老人額頭那一層厚厚的老繭,就知道他的確在為自己修建精神家園和後世的花園天堂。說起額頭的老繭,與穆斯林、尤其是中東世界的穆斯林打過交道的人,或許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在某個地方邂逅一位穆斯林,看到他額頭中間發黑發青,或者乾脆一層正在脫皮的老繭,我們興許會以為這可能是某個群體或部落特別的儀式留下的標誌,其實這就是穆斯林長期堅持禮拜,每天多次叩頭而形成的老繭。這位老人同樣,在我們相見彼此道過“賽倆目”問候之後,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那個明顯的標誌。這個標誌會讓我肅然起敬,知道他用自己的刻苦和行動來不斷裝修和打造自己的精神世界。

老人問明我的來意,讓我坐下,遞過來一杯凍奶茶,說一句歡迎你,遠道而來的兄弟,請你嘗嘗我們南亞風味的奶茶。我喝著沁人心脾的奶茶,絲絲涼意驅走濕熱。他講道,現在最為重要的任務,是讓年輕人進清真寺。我問他朝覲的情況,他豎起指頭計算,20幾年前前後後正朝副朝他去過8次。他說自從卡拉奇出來,他一直用兩件法寶約束和指導自己,一件是對伊斯蘭教的虔誠敬意,每天的生活,每件事情的處理,都按照伊斯蘭教制度和要求去完成。一件是對他人的尊重,無論對方是什麼宗教、哪個國籍,都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則去對待,不會因為不是穆斯林而對其偏狹,也不會因為是穆斯林而對其偏袒。在他看來,這些都是真主的造物,絕對不可以對其不公。

老人捋了捋鬍鬚說,自己年輕時過於忙碌,很多時候都是照顧自己和家人,現在是出來為清真寺和其他人做點事情的時候了。每個週五的下午和週六周日,他都會在清真寺裡做義工,聯絡周圍的穆斯林子女到清真寺來學習,並幫助附近社區的穆斯林處理不同的事務。在我們交談時,他接到一個電話說附近有位元老人病情嚴重,他似乎一下子忘記了自己是位長者,撩起長袍,和我握手說希望在齋月相見,然後就三步並作兩步趕過去了。

我們再一次相逢是在齋月的一個週五下午。我做完禮拜在地上換鞋時,身後被人推了一下。轉身一看,就是他,幾個月前我在柴灣清真寺遇到的那位老人。我們寒暄幾句後,他提出邀請我去他家開齋。我正好想更多瞭解印巴穆斯林在香港如何過齋月,於是欣然同意,並表示希望馬上就能去。可能當時老人只是一種禮儀性的邀請,而我卻爽快接受,使老人不得不馬上給家人打個電話,確認今天是否方便。他講一口流利的烏爾都語,使我難以辨明他究竟說了什麼。掛了電話,他微微一笑說,我們一起去吧,今天家人都會回來。

走在路上,我提議買點東西作為進門的見面禮,他近乎生氣地說,不需要這樣,家裡什麼都有。在進入樓道之後,就能聞到一股濃郁的香味,類似印度香被點燃的氣味,門口懸著一塊綠色的鐵牌,上面寫著“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的阿拉伯文字樣。老人輕輕按動門鈴,幾個小朋友呼啦啦過來開門,見有生人,先是用小手捂住嘴巴看著他們的爺爺向後退縮一下,老人說給叔叔說“賽倆目”,幾個小朋友向我道一聲“賽倆目”,笑著一起跑到裡屋去了。

進入客廳,我們一起換好鞋子,整個客廳鋪著地毯,幾個子女席地而坐,圍著他們的母親聊天。見我進來,一一站起來彼此握手,用穆斯林的方式問候,然後大家坐下繼續交流。女兒和兒媳則扶著母親進入另外一個房間,老人把幾個兒子女婿挨個作了介紹,也把我的情況向他們作了說明。我抬頭環顧四周,家裡沒有任何人物畫像,連日常生活中的照片也不會懸掛在家裡。向西的牆面上是兩個掛毯,一個是聖地麥加的天房,一個是聖地麥迪那的聖寺,這樣的圖案我在國內見過很多,穆斯林文化的相通性可能也在這裡體現。其他牆壁上則是不同的《古蘭經》章節的書寫。

在當日第三次禮拜時間到來時,其中的一位女婿站起來,面向西捂著耳朵念起了召喚前來禮拜的呼喚詞“邦克”。一家人熟練地按照次序站好,老人在最前面領拜,兒子女婿和孫子在前面站成一排,夫人、女兒、兒媳和孫女在後面站成一排,一起開始做禮拜。十幾個人,整個客廳剛好站滿,我這時才明白他們為什麼要鋪上這樣的地毯,原來是禮拜與席地而坐交流雙便利。

做完禮拜,女性進了裡屋和廚房準備開齋飯,兒子和女婿要去買菜,我們繼續坐在客廳交流。他說他們一直都是這樣的,這是一種習慣了的生活。每天的五次禮拜,都是全家人一個都不能少,大家一起來共同完成主命。他們的確也是這樣來引導和教育孩子,讓孩子在這樣的氣氛中把宗教當作日常生活的必須。

開齋時間到了。幾位巧手女兒兒媳已經備好了開齋飯。因為家裡人口多,他們乾脆把各種各樣的菜肴放在長長的餐桌上,類似自助餐一樣,一家人根據各自的喜歡自行取食。桌子上已經擺好了幾碟蜜棗,一個金黃色的尖嘴銅壺裡面泡好了奶茶,兩碟蜂蜜旁邊擺放著兩盤油餅,還有各種熱帶地區的水果。老人指著蜜棗說,用蜜棗開齋是聖行(先知默罕默德的行為),奶茶是我們巴基斯坦人的愛好,跟你們中國人喝蓋碗八寶茶一樣。他說蓋碗茶時,像頑童一樣推了推我說,當年在青海、新疆一帶做過生意,知道這個習慣。

他帶領全家人舉起雙手,念著贊詞,做個祈禱,祈禱真主接受他們的齋戒和拜功,慈憫家人的健康和平安。他親手把一個個棗子分給我們,這時我才知道,連他七八歲的孫子孫女也都在封齋,而且天天堅持。如果不封齋,就會失去爺爺發放的蜜棗。幾個孫子孫女簇擁在爺爺的身邊,捏著蜜棗像爺爺彙報他們也驕傲地完成了一天的齋戒。開完齋,老人帶著兒子孫子一起前往清真寺做禮齋月的夜間拜,老太太則帶著女兒兒媳孫女在家裡禮拜,準備第二天的封齋飯。

香港的夜間,四處燈火輝煌,仰望天空,星星閃爍,世間億萬人眾,各自享受著各自習慣了的生活,在不同的環境裡,度過屬於他們的每一天。我所經歷的齋月裡的這一天,可能就是後現代社會香港的穆斯林生活的一種吧。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TAG: 香港 齋月 文藝
頂:205 踩:235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24 (1106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43 (1057次打分)
【已經有2061人表態】
572票
感動
489票
路過
472票
高興
528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