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伊斯蘭歷史 >> 撫今追昔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十字軍之殤

熱度6542票  瀏覽1069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12年5月24日 15:46

 

宗教戰爭,是文明對話中一種具有破壞性的特殊方式。充滿血腥和殺戮的十字軍東征不僅給好戰的西方文明史留下一塊不可抹去的令人羞恥的“傷疤”,同時,它客觀上也推動了基督教文明與伊斯蘭教文明的對話。有關這場特殊對話的歷史記憶,仍在影響今天之世界的文明關係。

西元11世紀末到13世紀末約200年時間裡,羅馬教皇為了建立統一的世界宗教,以宗教聖戰的名義發動了一場主要針對地中海東部沿岸伊斯蘭地區的戰爭。這場曠日持久的宗教戰爭斷斷續續,先後進行了8次。戰爭的物件並非固定不變:第一次到第三次,主要是西亞地區,第四次則偏向東歐的拜占庭,屬於基督教世界的“內鬥”,第五次到第八次攻打的主要對象是埃及。十字軍東征除了第一次抵達“聖城”耶路撒冷算是成功外,其餘七次均告失敗。

11世紀的西歐與中東阿拉伯地區,共處於一個錯綜複雜的宗教文明背景之中。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個一神教地緣相近,於對抗和衝突中相互並存。信奉伊斯蘭教的兇悍的塞爾柱突厥人在中東地區迫害基督徒,引發西方基督教會的不滿。後來,基督教會逐漸發展壯大,成為對抗、迫害猶太教與伊斯蘭教的擴張性文明力量。1054年基督教教會分裂成西方的羅馬天主教和東方的東正教,兩大教會之間也充滿競爭、對抗與迫害。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就是前者對後者的大屠殺、大劫掠。

狂熱的宗教意識是宗教戰爭的精神動力。十字軍東征就是在一種宗教狂熱精神煽動下進行的。1095年11月,教皇烏爾班二世(1088-1099年在位)在法國南部的克勒芒召開宗教會議並發表著名的“以父為名”拯救聖地的煽動性演說,他歷數突厥人玷污聖城耶路撒冷、迫害基督徒的罪行,號召西歐各君主王侯及廣大信徒們,為了援助東方的基督教兄弟,“讓一切爭辯和傾軋休止,登上赴聖地的征途吧!從那個邪惡的種族手中奪回聖地吧!”他許諾:“凡動身前往的人,假如在旅途中——陸上和海上——或在反異教徒的戰爭中喪失了性命,他們的罪愆即將在那一頃間獲得赦免。”教皇的演說,刺激整個歐洲陷入一種狂熱的宗教氛圍之中。

1099年,十字軍經過5個星期的圍攻終於佔領聖地耶路撒冷,隨即進行了殘酷的大屠殺,單在一所寺院裡,就有約1萬名避難者慘遭殺害。十字軍頭目寫給教皇的信裡說,他騎馬走過屍體狼藉的地方,血染馬腿到膝。寺院、宮殿和民間的金銀財物被搶劫一空,許許多多的古代藝術珍品被毀於一旦。十字軍的“朝聖之旅”實際上變成“屠殺之旅”和“搶掠之旅”。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於1097-1099年分別攻下了奧德薩、安條克、耶路撒冷等大城市,先後建立了奧德薩、安條克公國和耶路撒冷王國,並按照西歐封建制模式,在西亞建立了好幾個十字軍國家,以耶路撒冷為宗主國。為了鞏固和治理這些佔領區,教皇還批准成立聖殿騎士團、醫院騎士團及條頓騎士團。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攻下君士坦丁堡後,也建立了一個“拉丁王國”。但是,這種在別人的土地上靠武力建立的不同文明的政權大多不能長久。不到半個世紀,突厥人就攻克了十字軍在東方建立的基督教王國,迫使德皇康拉德三世和法王路易七世於1147年率德法聯軍發動第二次十字軍東征,但是他們從此就難逃失敗的命運。

1187年阿拉伯世界的軍事天才薩拉丁統帥大軍收復耶路撒冷,德皇、法王和英王於是在1189年發動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他們與薩拉丁輪番激戰,均無功而返,十字軍再也無法重新佔領耶路撒冷了。

十字軍東征一方面殺害大量的異教徒,同時也給自己帶來巨大的犧牲。每一次東征都有大量十字軍死於戰鬥、饑餓、瘟疫。僅以第一次東征為例,出發時的三、四萬的大軍,最後到達耶路撒冷時,只有一萬多人,大部分人都死于征途。1212 年的兒童十字軍,更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宗教罪惡,成千上萬的兒童在慘敗的東征中不幸夭折。

十字軍東征實際上是一場十字架對彎月的較量,客觀上形成了兩大宗教文明的對話。當薩拉丁收復聖城耶路撒冷時,城裡有大約10萬名以上的基督徒,以及數量可觀的十字軍戰俘。如果穆斯林要為80多年前的血腥屠殺報復,人們不會覺得奇怪。但薩拉丁卻下令不准士兵殺戮和掠奪,保留所有基督徒的生命和財產,允許他們交少量的贖金後帶著財產回國。數萬名基督徒在薩拉丁的伊斯蘭異教徒士兵的保護下踏上回鄉的路途。這一仁慈的壯舉為伊斯蘭文明贏得巨大的歷史聲譽。十字軍東征推動了伊斯蘭文明的西傳。

十字軍東征打開了兩大宗教文明交流的大門。除了商業、貿易外,西方基督教世界還從穆斯林那裡學習了數學、天文學、醫學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阿拉伯文明不僅在科學知識領域影響西方,還在其他方面如藝術等領域也給西方文明以啟發。“古代敘利亞文明對於中世紀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年輕而感受力強的創作力所起的影響,仍然可以通過‘哥特式’建築物在建築學方面看得很清楚。”(湯因比)

重建與古希臘文明源頭的聯繫,是西方基督教文明從十字軍東征中獲得的最大好處。當野蠻人征服西羅馬帝國之後,古希臘文明就湮沒在鐵蹄揚起的塵埃裡。但是,體現古希臘文明的古典文獻卻較好地保存在伊斯蘭世界裡。在十字軍東征的過程中,西方人從穆斯林那裡得到了根據希臘文獻譯成阿拉伯文的關於哲學和科學的文獻,又得到了伊斯蘭世界所有保存下來的古典著作的原文,從而補全了他們的希臘文獻的藏書,使得古代希臘文化回歸西歐,為後來的文藝復興提供了思想基礎。

十字軍東征在文明對話意義上的另一個客觀後果,就是把中國文明帶入西歐。在處於世界領先水準的古代中國文明向西歐傳入的過程中,阿拉伯世界起到了重要的橋樑作用。中國的四大發明是先傳到阿拉伯,再傳入西歐的。在從阿拉伯向西歐再傳的過程中,十字軍東征是一個不可忽視的“二傳手”。如中國的造紙術,早在712年就傳到了阿拉伯,直到12世紀通過十字軍之手才傳入歐洲,1276年歐洲第一家造紙廠才在義大利正式建立。中國造紙術和印刷術傳入西歐,打破教會對文化教育的壟斷,降低圖書成本,加快文化傳播的速度和範圍,推動世俗文化教育的發展。這一切又成為推動文藝復興運動的積極因素。(參看徐台榜《論十字軍東征對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推動作用》)

十字軍東征這場宗教戰爭雖然過去了約一千年,但它在基督教世界和伊斯蘭世界留下的創傷記憶卻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淡忘,反而不時成為今天地區戰爭或文明衝突的參照。“9·11”之後,美國總統布希曾脫口而出“這場反恐十字軍戰爭是要花時間的”,招致諸多批評,可見“十字軍東征”已成為基督教世界政治家的一種潛意識。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聯軍利用聯合國通過的“禁飛區”決議,發動對利比亞的戰爭,俄羅斯總理普金馬上說,這是新的十字軍東征,可見信奉東正教的俄羅斯的領導人,對十字軍東征同樣記憶猶新。如何運用文明對話的方式防止“十字軍東征”這樣的文明衝突的重演,是當今世界必須面對的艱巨的文明使命。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學院;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TAG: 十字軍 歷史
頂:260 踩:325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22 (1470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03 (1367次打分)
【已經有3120人表態】
857票
感動
749票
路過
724票
高興
790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