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清真寺的職責與意義

麥迪那,前伊斯蘭時代被稱為葉斯里卜或雅特里布(Yathrib),是伊斯蘭教三大聖地之一,先知穆罕默德(願主福安之)自麥加遷徙至麥迪那後改為“麥迪那——納比”(Madina Nabi),意思是“先知之城”,簡稱“麥迪那”。

先知穆罕默德(願主福安之)和四大哈里發時代,麥迪那為伊斯蘭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因此在伊斯蘭教歷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穆斯林群體以“被照亮之城”、“和平之城”、“勝利之城”等美名稱呼麥迪那。麥迪那城內古跡眾多,最著名的有穆聖(願主福安之)親自督建的先知清真寺。

先知清真寺一般簡稱先知寺(阿拉伯語:المسجد النبوي‎),又名麥迪那清真寺(مسجد المدينة‎),是僅次於麥加禁寺的伊斯蘭教第二大聖寺,也是伊斯蘭教史上繼庫巴清真寺之後第二座清真寺。穆聖(願主福安之)從麥加遷往麥迪那後,在自己居所的旁邊建造了先知寺,以便隨時可以進入寺內處理教俗事務。最早的先知寺是露天建築,是全世界清真寺建築的雛形。

先知清真寺歷經多次擴建,目前已成為一座龐大的建築群,占地面積為1.6326萬平方米,可容納100萬人做禮拜,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先知寺處於傳統的麥迪那市中心,周圍有許多飯店和舊集市,每年都有許多穆斯林在朝覲期間到此祈禱、禮拜和瞻仰先知清真寺遺跡和穆聖(願主福安之)曾經生活、禮拜的地方。

對於全世界穆斯林而言,先知清真寺有著極為重大的意義,在這裡,就讓我們一起去探索先知清真寺的尊貴與美妙。

穆聖(願主福安之)完成遷徙之後,整個麥迪那城隨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首先,人們不再稱這個沙漠綠洲為從葉斯里卜,而是親切地稱它為麥迪那•納比(Madina Nabi),意為先知之城,簡稱麥迪那。

自古以來,人類創造不同的文明,也毀滅著不同的文明,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部落或城市亦是如此。穆聖(願主福安之)抵達麥迪那之初,就開始逐步建立一個完整而又完美的社會、宗教、政治及生活體系,明確確立了信士之間、信士與真主之間的關係,打造了一個健康而又多元的新型城市。麥迪那代表了正義與和平,也代表著彼時穆斯林信仰的最高峰。

穆聖(願主福安之)遷徙麥迪那之後主持修建的第一個建築物,就是先知清真寺。


圖一: 先知清真寺雛形,即擴建之前。早期的穆斯林禮拜朝向並非麥加天房,而是朝向位於耶路撒冷的遠寺。

自建成起,先知清真寺就成為當時穆斯林群體生活與信仰的核心所在。先知清真寺不僅是當時穆斯林群體崇拜真主的神聖場所,也是整個麥迪那穆斯林社區各類社會活動的集中舉行地,包括教學、社交、福利、慈善、休閒、娛樂等,它更是穆斯林政權的中心所在。早期的先知清真寺構造簡單,樸實無華,然而,它的意義與地位,卻始終如一。

早期的先知清真寺,只是一個圍圈起來的空地。它擁有方正且堅固的泥牆,沒有屋頂,總建築面積約為1200平方米,後來,人們在清真寺搭建了一片屋頂,以便遮陽。清真寺共有三個大門,分別位於南牆、東牆、西牆,北面則是彼時穆斯林禮拜的朝向——阿克薩清真寺的方向。

遷徙後16或17個月左右,真主下降啟示,命令穆聖(願主福安之)將禮拜方向改為麥加天房,先知清真寺隨即迎來第一次小改動:南牆入口被封閉,因為清真寺朝南就是天房的方向,而早前作為禮拜朝向的北牆,則被打開一個缺口,作為清真寺的第三個入口。


圖二:更改禮拜朝向之後先知清真寺,此時,清真寺擴建工程尚未啟動。

穆聖(願主福安之)歸真約三年前,由於麥迪那穆斯林社區的大幅發展,麥迪那城不斷得以擴展,城市規模不斷增大,先知清真寺也愈發顯得狹小與擁擠,為容納更多的穆斯林前來禮拜,穆聖(願主福安之)決定擴建先知清真寺,總占地建築面積達到約2500平方米。

後世學者們根據聖訓並考證史料,對穆聖(願主福安之)歸真時先知清真寺的大體狀況做了如下描述:“彼時的先知清真寺地基由石塊組成,縱深約為1.5米,地基上部建有約0.75米寬的泥牆。清真寺頂部由棕櫚樹幹及木質橫樑組成,上部覆蓋有棕櫚葉。禮拜朝向的地方,即面朝天房的的南牆方向,建有三個石柱門廊,每個柱廊都附有六個棕櫚樹幹(又說八根)。清真寺後部建有一個遮陽處,供難民或無家可歸中憩息。先知清真寺屋頂高度約為成年男子的身高。”


圖三:穆聖(願主福安之)主持完成先知清真寺首次擴建復原圖

從穆聖(願主福安之)主持的先知清真寺擴建過程,我們完全有理由確定,自伊斯蘭發展初期,穆斯林建築就不拘泥于單一的建築傳統,而是善於將建築物設計為多元且多功能。就先知清真寺而言,其內部構造及建築風格,都是息息相關,缺一不可。

伊斯蘭建築學的發展,離不開對伊斯蘭建築的正確理解。所謂的伊斯蘭建築,不外乎神聖的清真寺,清真寺的首要職責,就是滿足穆斯林禮拜的需求,同時,它也應當是傳播知識、宣導善行的神聖之地。修建清真寺必須要有最為端正且正確的舉意,在此基礎之上,設計者應當充分考慮當地穆斯林群體的信仰、生活等需求,最大限度的利用清真寺去完成對真主的崇拜、對信仰的提升。因此,伊斯蘭建築學,就是信仰、社會及生活的完美融合,它代表著穆斯林的信仰體系、原則與價值觀。

此外,從穆聖(願主福安之)對先知清真寺的選址、修建及擴建工作中,我們可以看出穆聖(願主福安之)對我們的諄諄教誨:穆斯林建築體系的核心,就在於三個基本方面——物質層面、儀式層面、精神層面。

作為穆斯林,我們必須明白,清真寺是屬於真主的房子,它理應是對伊斯蘭信仰的支撐與輔助,其核心,應當是以人為本。


圖四:穆聖(願主福安之)與聖妻阿伊莎的住所復原圖     

穆聖(願主福安之)對先知清真寺的修建及擴建告訴我們,伊斯蘭宣導可持續發展,任何工作都不可過度或過分。伊斯蘭作為完美的生活方式及完整的世界觀、人生觀,代表著最高級別的道義與公義,也代表著人的尊嚴與信仰,在考慮修建清真寺時,我們必須考慮到這些要素。


圖五:穆聖(願主福安之)演講台複製品    

我們必須明白,若沒有伊斯蘭,就不會有所謂的穆斯林建築。反之,若沒有虔誠為主的穆斯林,包括清真寺在內的伊斯蘭建築物就不會存在。穆斯林的一言一行都是對伊斯蘭信仰的印證,穆斯林的建築風格亦是如此。伊斯蘭建築的存在,只為穆斯林提供便利,以便穆斯林更為便捷的崇拜真主、傳播知識與善行。先知清真寺的建成與發展,就是對我們信仰的最好解讀與警醒。

先知穆罕默德(願主福安之)的時代,是伊斯蘭萌芽、發展的初級階段,然而,穆聖(願主福安之)從一開始就為我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穆斯林的清真寺,首先為崇拜真主,其次,應當以人為本,為穆斯林提供便利與服務。因此,作為穆聖(願主福安之)的追隨者,我們必須不忘初心,不斷回顧並反省,時刻謹記穆聖(願主福安之)的教誨,謹記先知清真寺的職責與意義,勵精圖治,團結一心,以最為簡單明瞭的方式,完成對伊斯蘭信仰最完美的踐行。

--------------

編輯:葉哈雅

出處:MuslimHeritage

原文:The Form and Function of the Prophet’s Mosque during the Time of the Prophet

連結:https://muslimheritage.com/function-of-the-prophet-mosque/

    為您推薦

    發表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

    1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