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與進化論:理性解讀與科學事實


進化論的十大謬論

1. 適者生存,優勝劣汰

進化論的核心觀點,就是隨機發生、自然選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

適者生存,即各種生物互相進行生存鬥爭,適應自然變化就存活,不適應的就滅亡;優勝劣汰,即每種生物在繁殖下一代時,都會出現基因的變異,若這種變異是有利於這種生物更好的生活或生存,那麼這種有利變異就會通過環境的篩選,以“適者生存”的方式保留下來。

假設該觀點成立,那麼,我們必然會在大自然中找到有關優勝劣汰的證據,畢竟,在適者生存的原則之下,我們肯定能找到大量進化失敗的生物化石。可是,我們卻找不到任何能夠證明遭到淘汰、進化失敗的化石證據,我們能找到的,只是“進化成功”的生物化石。

有趣的是,進化論認為一切生物都為了自我生存而處於不斷競爭之中,可事實證明,大自然中所有的生物並非只存在競爭關係,更多的,是相互協作、互相依靠、相輔相成。種族遺傳學研究已經明確指出,不同生物之間都存在相互依存與依賴關係,如若不然,整個生態系統就絕對不會存在如此美妙的生物多樣性,生態的平衡也註定不會存在。

縱觀整個生態系統,動物的存活需要植物,而植物的生存也需要動物,有些動物的存活,同樣也需要其他動物,而一切生物的存活,都離不開各類細菌與真菌。

然而,進化論學家卻辯稱,生態系統的相互依賴與依存,是由“進化收縮”所導致的。可是,他們卻無法解釋這種收縮為何會發生,也無法解釋導致這種限制性收縮的根源,更無法解釋“物競天擇”“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進化論為何無法克服這種收縮的限制。倘若我們對生態系統有足夠深入的瞭解,我們就會明白,所謂生態系統,即指整個生物界所有的生物體。可是,我們不禁要問,不同的生物體到底如何做到在同一個系統中和諧共處、相互依存呢?到底是什麼因素導致生態系統的平衡與穩定呢?

對於這些疑問,進化論學者及支持者通常會如此狡辯:生態系統中所發的一切,都在生態系統的掌控與限制中完成。

可是,生態系統的掌控與限制,又是如何發生並且做到如此和諧、完美的程度呢?不同的生物體又是如何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與使命何在?它們怎能知道自己應當如何與周邊環境做到和諧呢?

進化論主義者所謂的“生態系統論”認為,任何生物體都會隨機發生基因突變,而有些生物體則會對生態系統產生更好的適應性,因此得到存活與發展的機會,進而導致生物的多樣性。

可是,如果我們將這一觀點套入進化論體系中,我們發現,進化論其實不承認生物的固有存在。進化論主義者總是會說,地球上的生物經過了數百萬年的發展,在優勝劣汰的原則下,無數劣等生物遭到淘汰。然而,對於“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前寒武紀大爆炸”等話題,進化論一直未能作出合理解釋,這些也被稱為古生物學和地質學上的一大懸案,自達爾文以來就一直困擾著進化論等學術界。

倘若進化論無法讓我們感到信服,那麼,我們必須轉變觀念,我們必須另闢蹊徑。既然我們承認生物及生命的精密與複雜,我們也意識到進化論並不能有效解答有關生物或生命的疑問,那麼,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這一切的背後,都暗藏著一個全知、全能的造物主,他主宰著宇宙萬物的造化,也掌控著萬物的生長與演變。

須知,我們選擇相信造化與造物主的存在,並不會妨礙我們探索自然與生命的意義,這種信仰只會不斷激勵我們加深對生物與生態系統的理解,所謂的“生物進化”,完全是在造物主的掌控之下發生,對造物主而言,不同生物或同類物種間的協作與爭鬥,都是源自造物主的規劃。

正因如此,一切生物之間的共通性才會如此明顯,每一種生物都擁有基因、細胞,我們都需要氧氣和水分,因為,我們都有著同一個造物主。

2. 心臟的跳動

進化論認為,複雜生物在進化過程中需要某些高級機體或器官的幫助,從而使自身得以存活並繁衍生長。可是,以心臟為例,心臟細胞的運行卻完全是獨立完成,並不需要外部輔助或干涉,心臟也可以不經外部因素影響而自主停止跳動。

既然進化論認為器官與機體早已經過完美地進化,那麼,我們理應取得對心臟器官的自主掌控,我們甚至應當可以隨意掌控心臟跳動的速率,可是很遺憾,我們並無法掌控這些。

對於這一疑問,進化論主義者告訴我們,心臟不會進化到獨立自主控制心率的程度,他們還說,生物在進化過程中需要權衡利弊,需要做到進化的平衡。可是,這種回答是否真的具有可信性呢?它是否具有任何科學依據?他們所說的“權衡利弊”到底意味著什麼?

如果我們仔細審視進化論學者對進化論的描述,我們就會發現,進化論簡直就是全能、全知的存在,可是,“全能”“全知”等特性,正是進化論堅決反對的理念。問題在於,此類自相矛盾的觀點,在進化論體系中簡直數不勝數。

3. 食物的吸收與消化——自我犧牲與相互依賴

飲食是生物生存的基本,以人類為例,飲食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第一需要, 也是社會生活的最基本形式之一。作為人類,我們對於進食的唯一掌控,就在於選擇食物,然後放入口中咀嚼吞咽,至於之後的吸收與消化,我們毫無掌控。人體消化系統總是獨立完成食物吸收過程,該系統分泌出酸性物質,通過“犧牲”依附在消化道的大量細胞,促成食物的消化以及營養的吸收。

可是,消化道細胞的自我犧牲,到底為何發生?倘若不同器官與機體之間只存在競爭的關係,這些細胞為何要以自我犧牲的方式説明我們的身體吸收足夠營養?

對於這些疑問,我們能得到的唯一解釋,就是人體的完美協調與統一。就消化系統而言,它和人體其他系統一樣,其運行與工作,都是遵循造物主規劃與指示,在造物主無限智慧的指引下協同合作。

進化論的核心,就在於機體間的競相生存,如果我們堅信生物的存活與發展的確是通過進化而完成,那麼,我們又該如何解釋細胞通過自我犧牲的方式促成消化系統對營養的吸收呢?我們又該如何理解,既然機體間的關係是生死存亡地競爭,又怎會有細胞心甘情願地犧牲自己去維護整個機體的利益?

簡言之,進化論根本無法解釋,本應獨立競爭的細胞,竟然會為了更為崇高的利益完成自我犧牲。

任何擁有消化系統的動物,腸道內都依附著各類細菌,若沒有這些細菌,動物本身就絕對無法存活,生物學將該細菌稱為“腸道細菌”或“微生物群”。如果你因某種疾病而失去這些細菌,你就會腹瀉不止直至死亡。腸道菌群或腸道微生物區系的存在,甚至是人體發育的必要條件,可是,從進化論的角度而言,這簡直就是不可理喻——畢竟,在進化論看來,人體是極為高級的進化產物,可到頭來,人體的發育卻依舊需要微生物群等低等機體的支撐……   

另外一個例子,就是維生素B12,又稱鈷胺素,它會對大腦及神經系統帶來特定影響,它是唯一一種需要腸道分泌微生物(內源因數)幫助才能被吸收的維生素。然而,對於維生素B12與內源因數的協作關係,進化論卻不願作深入闡述,只是聲稱二者之間是簡單的“共生關係”。

然而,從進化論的角度而言,人體等多細胞機體的發育、生長於存活,絕對不可能依賴某個特定的單一細胞、細菌或微生物。

4. 病毒

病毒,是進化論的另外一個重大軟肋。

從進化論的角度出發,我們假設病毒也是自遠古時代以來優勝劣汰自然進化法則中存活下來的產物,可問題是,如若如此,病毒又怎會需要寄宿於動物或人體才得以存活呢?動物或人類又為何沒有進化出抗病毒的機體呢?

對此,進化論學者辯稱:“進化論並非十全十美,生物進化過程中有得必有失。”

然而,這種回答依舊與進化論觀點自相矛盾。試問,生物進化的過程中,怎會知道自己需要何物?怎會因為這種未卜先知而提前做好一切有利於自身進化的準備?

5. 母親的天性

母性,是母親愛護子女的本能,對於母性,進化論從未能夠給出合理可信的解釋。進化論學者指出,母親之所以會守護自己的子女,是出於物種延續、繁衍生息的本能。可是,這種解釋很牽強而又十分詭異,不論是人類還是動物,一個母親為何要通過自我奉獻甚至自我犧牲的方式,去守護羸弱的新生一代?這種天性與本嫩個,到底源自何處?

倘若進化論成立,那麼,母性就不可能存在,任何母親都不可能為自己的子女而奉獻或犧牲自我,因為,她完全可以去生養更多的子女——在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原則下,最強的子女,自然會得以存活。

簡言之,進化論強調物競天擇,但是,它卻無法解釋母親與生俱來的關愛與憐憫。

6. 生物的多樣性與美麗屬性

春季來臨時,萬物復蘇,樹木冒出新芽。進化論告訴我們,樹葉存在的意義,就在於促成光合作用。可是,既然如此,又為何具有各種不同的形狀、大小、顏色和質感呢?

進化論學者根本無法解釋,樹葉的功能如此單一,其種類卻是如此多樣化。換言之,進化論無法解釋,生物的“美”,為何會存在。

既然進化論無法解釋生物的多樣性或者“美麗”的屬性,這一切,只能以造化與造物主的角度來解釋。

7. 蘋果:生物相互依賴與協作的實例

倘若我們相信科學,相信科學研究與資料,我們肯定也會相信,世間萬物,皆是相互關聯、相互依存的關係,萬物的生長與發展,都有著特定的目標與意義,我們肯定不會盲從大流,認為生物起源與發展都是隨機發生、自然演化的結果。

以蘋果為例:蘋果結於蘋果樹,而蘋果內又有種籽的存在。按照進化論的推理,蘋果樹必須首先確定何時開花、何時結果,換言之,蘋果樹必須對四季變化瞭若指掌;此外,蘋果樹也應當明白,果樹開花時,蜜蜂等昆蟲會在特定時間前來采蜜,進而促成花粉的傳播;蘋果樹也應當清楚,授粉完成之後,它就需要進一步完成傳播種子的任務,此時,它就需要用鮮美的果實包住種子,吸引鳥類前來覓食。當然,要想完成這一切步驟,蘋果樹還要知道如何從土壤中汲取特定營養,然後傳遞給樹幹和枝丫,最終促成開花與結果。這一切過程,極其複雜且絕非偶然,它的完成,需要無盡的智慧與安排。

如上所述,一顆蘋果從開花到結果,需要果樹、土壤、水分、太陽、昆蟲、鳥類等自然環境的密切協同合作,倘若沒有精密的規劃與安排,這一切,又怎能發生?試問,倘若這一切都是各自物種內部優勝劣汰的產物,它們又怎能如此巧妙地完成相互依賴與支持?

我們只能相信,這一切,都源自同一個全能的主宰,只有在造物主的規劃之下,不同物種才能完成此類合作。

8. DNA

DNA(去氧核糖核酸)是生物細胞內含有的四種生物大分子之一核酸的一種,它攜帶有合成RNA(核糖核酸)和蛋白質所必需的遺傳信息,是生物體發育和正常運作必不可少的生物大分子。與此同時,RNA和蛋白質又反過來對DNA產生制衡作用,它們之間存在層層掌控與規章法則。對於這些問題的探索,又衍生出新的研究領域,譬如實驗胚胎學、microRNAs(一種高等真核生物基因組編碼,通過和靶基因mRNA堿基配對引導沉默複合體RISC降解mRNA或阻礙其翻譯)、基因組中的絕緣體等。

進化論學者指出,人類DNA中含有大量源自遠古發育的無用甚至“垃圾”成分,然而,科學研究表明,這些所謂的“無用”基因群,其實是掌控基因表達、促成染色體建築的區域。不僅如此,科學研究還明確指出,各個物種內部所有個體的DNA序列,都是非常一致的,人類DNA也不例外。

不僅如此,基因表達的精密與嚴格,從根本上完全否定了“隨機發生”“自然選擇形成進化”等進化論的基本觀念。這是達爾文不可能想到的,也是現代進化論者最不願意看到和最不想承認的科學事實。

總而言之,我們對生物學的研究愈發深入,我們就愈發無法接受進化論對於物種起源與宇宙萬物的解釋,我們也愈發傾向于找尋一個全知、全能的超自然力量,即造化宇宙萬物的主宰。

9. 死亡是宿命,在所難免。

DNA的存在已經足以推翻進化論,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探索由DNA鏈組成的染色體終端。

科學指出,染色體終端的長度,決定了我們壽命的長短。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隨著我們不斷成長,我們體內的染色體終端就不斷縮短。舉例而言,假設我們出生時的染色體終端數目為100,隨著年齡增長,這一數字不斷下降,最終,當染色體終端達到0時,我們的生命就走到了終點。換言之,自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註定就要死亡,死亡就是宿命,任何人、任何生物都無法避免。

然而,倘若我們假設進化論成立,那麼,不論是基因、DNA、RAN還是染色體終端,都應當在優勝劣汰的規則下不斷變的更強大,倖存下來的生物甚至可以獲得永生,可是,這一切為何依舊會消耗殆盡呢?生命為何依舊註定要消亡呢?

這些,是對進化論“隨機發生,自然演化”觀點的進一步打擊,同時也是對古蘭經中對生物、生命起源與發展相關描述的最好例證。

10. Y染色體

Y染色體(Y chromosome)是決定生物個體性別的性染色體。男性的一對性染色體是一條x染色體和一條較小的y染色體。在雄性是異質型的性決定的生物中,雄性所具有的而雌性所沒有的那條性染色體叫Y染色體。由於Y染色體傳男不傳女的特性,因此在Y染色體上留下了基因的族譜,Y-DNA分析現在已應用於家族歷史的研究,家族世系的遺傳與進化和認祖歸宗的基因鑒定。

染色體是遺傳物質的載體,存在於分裂間期細胞的細胞核內。人的染色體有23對、46條,其中22對叫常染色體,男性與女性的常染色體都是一樣的;餘下的一對叫性染色體,男女不一樣,男性的性染色體由一個X染色體和一個Y染色體組成,即XY,女性則由兩條相同的X染色體組成,即XX。

科學告訴我們,Y染色體能夠精確說明地球上所有人類的來源。然而,要找到人類共同的祖先,就是要找到在眾多人身上留下他們基因印記的人,即“超級祖先”,他們就像個分支點,無數的枝杈最終將歸結到同一個人身上。

雖然進化論認為人類起源於類人猿,從靈長類經過漫長的進化過程一步一步發展而來,但是,進化論卻根本無法證明猿猴到人的演變與進化到底如何完成。

從古人類學的角度來看,一個多世紀以來,人類起源一直是古人類學家爭論不休的話題。自1924年在非洲找到首個幼年南猿頭骨以來的70餘年,在非洲發現了一系列的人類化石,這一系列的化石構成了一個相當完整的體系。相比之下,亞洲出土的化石很難與之相提並論,因此,大部分古人類學家都認為,我們人類的祖先,就是一名非洲男子。

對於穆斯林而言,古人類學家耗盡精力所得出的結論,卻是古蘭經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就揭示的真理。古蘭經早已告訴我們,人類的起源,就是人祖阿丹。倘若我能能夠認可科學家對於人類祖先的研究,倘若我們承認我們人類源自同一個先祖,那麼,我們為何不願承認,人類的起源,並非源自“猴子變人”,也不是隨機的自然選擇,而是源自一個造化宇宙萬物的主宰呢?

結語

進化論的核心,就在於“隨機發生”,它強調,生命的起源,是“自然選擇之下隨機發生的演變與進化”。

2018年五月,美國科學雜誌刊登了一篇基因學的文章,這個研究組織由一百多位元跨國科研人員組成,他們對於地球上十萬種生物以及美國國家基因銀行裡邊500萬個DNA斷片研究後發現,地球上90%的生物都是在十到二十萬年前的某一個時間突然出現的。然而,這個研究結果,讓科研人員產生了疑問,因為現在生物學的基礎就是達爾文的進化論,而這個結果,直接把進化論給推翻了。

雖然我們可以依據科學事實明確指出進化論的自相矛盾,但是,在主流科學界與政治界的雙重支持與維護下,進化論依舊所向披靡,造物主存在的事實遭到極端打壓,承認造物主存在宗教信仰及信教群眾則被貼上迷信、愚蠢、落後的標籤。可是,進化論根本無法解釋宇宙萬物以及物種的起源,更無法解釋生命出現與存在的意義。

有人會說,進化論雖然矛盾重重,但它卻是物種起源唯一科學的解釋,因此,他依舊選擇相信進化論。

不論我們是否具有生物學知識,不論我們對科學是否擁有正確的認知,我們都應當輕而易舉地認識到進化論的荒誕與謬誤,我們也應當明白,對於萬物起源、生命意義的唯一合理解釋,只能是一個全知、全能、具有完美安排、規劃與造化的主宰。

古蘭經明確告訴我們,萬事萬物,都源自真主的造化,宇宙萬物的運行、生長與死亡,都是真主的安排。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放下偏見去認知科學、認知古蘭經,那麼,我們必然會意識到,萬物非主,唯有安拉!

-----------------

編輯:葉哈雅

出處:Yaqeen Institute

原文:Facts vs. Interpretations: Understanding Islam & Evolution

連結:https://yaqeeninstitute.org/yamina-bouguenaya/facts-vs-interpretations-understanding-islam-evolution/

為您推薦

發表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

1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