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求庇于世人的主宰,免遭潛伏的教唆者的傷害

“你說:我求庇于世人的主宰,世人的君王,世人的神明,免遭潛伏的教唆者的傷害,他在世人的胸中教唆,他是屬於精靈和人類的。” (《世人章》114)

求庇于世人的主宰、世人的君王、世人的神明這種表達,讓人切身體會真主的這些屬性,來驅逐所有的傷害,包括潛伏的教唆者的傷害。

“蘭比”الرب 就是養育者、指導者、關愛者、保護者;“麥裡克”الملك 就是掌管者、統治者、操作者;“伊拉赫”الإله 就是受拜者、制服者、支配者。

由於人們看不到潛在的教唆、慫恿和煽動,因此只有求庇於具有上述屬性的真主,來保護人們,免遭這些暗中作祟、防不勝防的傷害。

真主是萬物的主宰、萬物的君王、萬物的神明,可為什麼在這裡專門提到“世人的主宰”“世人的君王”“世人的神明”呢?這種提法,讓人們求庇于真主時有一種臨近和親近之感。

古蘭經節文敘述這種“教唆”時,首先說到它的性質:“潛伏的教唆者”;其次說到它的行為:“在世人胸中教唆”;然後說到它的形式:“屬於精靈和人類”。這種次序,讓人們有一種覺醒、警惕、防範的心理,為監督、抵制這種教唆做好一切準備。

通過這一警示和提醒,人們知道除了隱藏在暗中伺機教唆、慫恿自己的精靈,還有像精靈一樣潛入自己的內心、像惡魔一樣教唆自己的人類。既然精靈和人類都會教唆人們是不爭的事實,那麼,人們就必須掌握這種教唆、慫恿的途徑和方式,未雨綢繆,嚴陣以待。

精靈對人們的教唆具體怎樣,我們無從瞭解,但我們不難看到這種教唆對人們內心、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我們知道,阿丹與伊比裡斯、人類與惡魔的鬥爭源遠流長。

惡魔出於邪惡的本質,出於對人類的傲慢、嫉妒和仇視,已然對人類宣戰;而真主沒有讓人類赤手空拳去對付惡魔的進攻,而是把信仰作為他的盾牌,把記主作為他的川資,把求庇作為他的武器。一旦人類自己疏忽大意,丟棄了這些盾牌、川資和武器,那麼他只能咎由自取。

伊本·阿巴斯(願主喜之)的傳述,先知(願主福安之)說:“惡魔捲縮在人心上,一個人紀念真主時他就沉默,疏忽大意時他就教唆。”(布哈裡輯錄)

至於來自人的教唆,在我們的生活中比比皆是,而且人的教唆比惡魔的教唆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些狐朋狗友,不知不覺中會把邪念、歪理傳遞給自己的夥伴,而夥伴誤以為他是可靠的朋友;一些居心叵測的幕僚,會助紂為虐,教唆、慫恿權貴,使之為非作歹,飛揚跋扈;一些唯恐天下不亂的人,會花言巧語,八面玲瓏,忽悠人們,使人們以為他的話語是不爭的事實;一些兜售欲望的人,會利用人們的七情六欲,暗中慫恿人們去犯罪,而除了內心的覺醒、真主的援助,人們很難抵制欲望的誘惑。

許許多多潛伏暗處、伺機而動的教唆者、慫恿者,設下圈套,張開大網,從人們意想不到的地方、以人們意想不到的方式讓人們就範,成為他們的俘虜。人類中的這些教唆者比精靈更隱蔽、更邪惡。

人類沒有能力抵禦這種潛在的教唆,因此,真主給人們指明了抵禦它們的盾牌、川資和武器,使人們在這一嚴酷的鬥爭中佔據主動。

古蘭經中,“潛伏的教唆者”這一表達意味深長。

這一方面預示教唆者躲在暗處、伺機教唆,一方面又預示教唆者在覺醒者、警惕者面前怯弱無能。因此,不管是精靈中的教唆者,還是人類中的教唆者,當你勇敢面對他們時,他們就偃旗息鼓,逃之夭夭。如先知*所說:“當人們紀念真主時,惡魔就沉默,而人們疏忽大意時他就教唆。”

古蘭經的這一寓意,強化人們的心靈,讓人們直面精靈和人類的教唆,不為所動,因為教唆者在“全副武裝”的信士面前畢竟是怯弱的,不堪一擊。

與此同時,人與惡魔的鬥爭持續存在,直到永遠。古蘭經在許多地方描述了這一鬥爭,在《夜行章》中的描寫尤其令人深思:

“當時我對眾天使說:‘ 你們應當向阿丹叩頭。’ 他們就向他叩頭,但伊比裡斯除外。他說:‘ 你用泥土造成的,我怎能向他叩頭呢!’ 他說:‘ 你告訴我吧,這就是你使他超越我的人嗎?如果你寬限我到復活日,我勢必根絕他的後裔,但少數人除外。’ 真主說:‘ 你去吧!他們中凡順從你的,火獄必定是他們和你的充分的報酬。你可以用你的聲音去恫嚇他們中你所能恫嚇的人;你可以統率你的騎兵和步兵,去反對他們;你可以和他們同享他們的財產和兒女;你可以許給他們任何東西——惡魔只許給他們妄想——我的僕人,你對他們沒有任何權柄,你的主足為監護者。’ ”(17:61—66)

認識這一鬥爭的性質至關重要,無論這一鬥爭針對惡魔,還是惡魔在人間的代理人。這一認識讓人明白一個事實:人與惡魔的鬥爭中,人非是孤立無援的,人的養主、人的君王、人的主宰支配著一切,倘若真主允許伊比裡斯對人類宣戰,那麼真主與此同時也在掌控著伊比裡斯,並不是讓他信馬由韁,為所欲為。

只有那些忽略自己的養主、自己的君王、自己的受拜者的人,才會被惡魔控制;而常記真主的人,與惡魔的傷害和教唆無緣。

為什麼呢?

因為“善”依賴的是無與倫比的力量、唯一的真實——真主;而“惡”依賴的是潛伏的教唆者,他不敢面對信士,不敢明目張膽,一旦遇到求庇于真主的信士,必然一敗塗地。

這是對“善”、“惡”概念的完美認知。這種認知,賦予心靈一種特有的力量、自信和寧靜,在各種教唆、蠱惑面前立於不敗之地。

------------

參考文獻:

في ظلال القرآن  لسيد قطب رحمه الله ، المجلد السادس  دار الشروق ١٩٨٥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瀚歌”,版權歸作者所有。】

    為您推薦

    發表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

    1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