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大學者評說朝覲功修

 

先知穆聖說﹕「伊斯蘭建立在五大支柱之上﹕作證言‘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禮拜﹑完納天課﹑朝覲和萊麥丹月守齋戒。」《布哈里聖訓集》  根據這段聖訓﹐伊斯蘭法制規定五大功修﹕唸﹑禮齋﹑課﹑朝﹐其中朝覲是其一﹐定於都爾-哈吉月(12月)8日至12日﹐在麥加聖地舉行朝覲系列禮儀。  每個成年的穆斯林﹐不論男女﹐都有當然的責任在條件許多的情況下一生當中完成至少一次朝覲功修。  先知穆聖曾經領導十多萬穆斯林朝覲﹐以後成為定制﹐年年朝覲﹐從不間斷﹐如今每年有數百萬人從沙特阿拉伯全國和世界各地奔向麥加朝覲﹐構成當今世界上規模最為宏偉的國際性宗教大聚會。  以下是古代和現代兩位伊斯蘭大學者對朝覲功修的評說。  他們生活的時代相隔八百年﹐聽聽他們各自對朝覲的評述﹐可見穆斯林朝覲功修道貫古今。  是真理﹐必有永恆性﹐毋須常常修正。

一﹐伊本‧馬格迪西 (Ibn Qudamah Al-Maqdisi)公元1147年生於巴勒斯坦﹐幼兒時能背誦《古蘭經》﹐青年時外出求學﹐曾到大馬士革﹑巴格達和麥加尋訪當時的大學者﹐最後歸屬於罕伯里學派﹐成為著名的法學家。  後半生從事教學和寫作﹐桃李滿天下﹐著作甚豐。  公元十三世紀﹐歐洲十字軍肆虐穆斯林國土﹐他毅然投筆從戎﹐跟隨穆斯林領袖薩拉哈丁作戰﹐直到解放耶路撒冷﹐1223年歸真。  以下他對朝覲論述的擇譯﹐取諸於他的著作《Mukhtasar Minhaj Al-Qasidin)﹕

凡是準備朝覲的人﹐首先應做「討白」(向真主懺悔自己的過錯)﹐然後規劃行程﹐包括還清債務﹑準備全程盤纏﹑把家庭生活安排妥當﹑向可靠的人委託家事﹐其中一切開支都必須來自合法的收入。  不要單獨一人出發﹐應通過信得過的親友介紹與可靠的朝覲者結伴而行﹐出發前﹐在旅行夥伴中推選一名隊長﹐以便意見集中行動統一。

一旦決心去麥加朝覲﹐一切言行都須根據伊斯蘭的優良規範﹐向週圍鄰舍告別時請求親朋好友為他的旅行做好都阿宜﹐求主護佑。  出發前﹐認真學習聖訓﹐從中查出先知穆聖當年朝覲期間向真主表達的祈禱詞﹐可以借鑒模仿﹐並且認真學習先知穆聖為朝覲確立的各項定制。

出發前和在旅途中有必要堅持學習伊斯蘭和朝覲知識﹐結合旅行實踐加深理解﹐克制私慾﹐為取悅於真主堅持捨棄個人的安逸和享樂。  在伊斯蘭之前的許多宗教﹐都要求信徒把自己孤獨起來以苦行僧的方式進行修煉﹐而伊斯蘭則要求信士與同伴合伙而行﹐在走向真主的大道上共同功修﹐互相勉勵。

朝覲就是全體穆斯林穩麥的一個重要功修方式﹐可以接近至大的真主。  在整個旅途中﹐從思想上完全放下了家務和俗事大包袱﹐亦步亦趨服從真主的命令﹐順服真主的指引。  穿衣簡樸﹐不修邊幅﹐從外表上毋須有任何趾高氣揚的表現。 根據賈比雅的傳述﹐先知穆聖說﹕「至大的真主﹐曾對眾天使說﹕‘你們看﹐我的僕民﹗  他們向我走來了﹐來自那遙遠的谷壑﹐其貌不揚﹐渾身塵土。 我要你們作證﹐我對他們都寬恕了。’」《伊本‧海扎瑪聖訓集》

至高無上的真主﹐對他的房子頒降了榮耀﹐使它神聖﹐成為朝覲者的旅行目標。  在朝覲聖地﹐每一步都會有所領悟﹐使明智者受到忠告。   一路走來﹐處處是課堂﹐對於好學者﹐可以滿載而歸﹐終身享用不盡﹐一直到復活日。  經歷了朝覲之路﹐應當想到通往復活日之路更加漫長﹐充滿艱險﹐而只有對真主的虔誠和敬畏才是取得成功的唯一能量。  在成功的道路上﹐會有許多挫折和失誤﹐虔誠的敬畏和善功足以鼓起勇氣達到目標﹐只有虛偽和眩耀才會對成功產生破壞。

朝覲的功修﹐從未出發前產生意念時開始﹐要有走向復活日的打算﹐一路上保持虔誠和敬畏之心﹐完成朝覲往返的全部路程。  當你脫下了常服﹐換上戒衣的時刻﹐應當想到人生最終要穿的裹屍布﹐去面見真主﹐是人人必行的不歸路。  《古蘭經》說﹕「你應當在眾人中宣告朝覲﹐他們就從遠道或徒步或乘著瘦駝﹐到你這裡來。」(22﹕27)

朝覲口中高聲贊頌著「應召詞」進入環繞克爾白的禁寺﹐立即意識到這就是世代在穆斯林心中的真主房子﹐滿懷希望獲得真主的寬恕。  站立在克爾白之前對它撫摸﹐對它崇敬﹐如同緊緊擁抱著它﹐四週人海如潮﹐仿彿全人類都在復活日擁向了真主。

(原文較長﹐在以上概述之後﹐是對朝覲中各項禮儀的詳細解釋﹐如繞行克爾白﹑瞻吻黑石﹑兩山間奔走﹑入朝阿拉法特山﹑米那山谷宿夜﹑對象徵性的魔鬼投石等。  因網頁篇幅有限﹐對各節禮儀部份譯文從略。 ----- 編譯者)

二﹐謝赫優素夫‧蓋拉達威博士﹐是當代著名的伊斯蘭學者﹐曾任國際穆斯林學者聯合會會長﹐以下是他對朝覲的簡短評述﹕

朝覲﹐其中有豐富的內涵﹐充滿了智慧。  通過朝覲中的各項禮儀﹐使朝覲者感受到在真主面前的臣僕地位。  在朝覲過程中的所有禮儀﹐都必須執行週到﹐一絲不苟﹐表現對真主的服從和敬畏﹐參與這些行為﹐促使朝覲者深思人的能力局限性﹐感受到順從真主的快樂。  譬如說﹐每個朝覲的人都會想﹐在舉行繞行克爾白禮儀「塔瓦夫」時﹐為什麼必須要按逆時針方向﹐繞行七圈﹐而不是三圈﹑五圈﹐ 或更多對圈數﹖    在「投石」禮儀中﹐為什麼要自己撿起七顆石子﹐向三座代表惡魔的石堆投去﹖   我們為什麼要在天色微明中站在阿拉法特山進入正朝禮儀﹖

這些問題﹐凡是有頭腦的人都會提出類似的疑問﹐千百年來一貫如此。  如果你去向一位學高八斗的大學者咨詢﹐他也沒有一個確切的答覆。  聰明的學者的答覆是﹕這些問題超越人類的思維﹐這些禮儀只是規定﹐沒有什麼可以解釋的。   「真主啊﹗ 我如此得知﹐我服從你的命令。 我的使命﹐只有服從真主。」

有一點﹐我們可以很明確理解﹕朝覲使我們感受到真主對全人類的公正﹐如同梳子的齒一樣整齊。  先知穆聖說﹕「人們啊﹗  你們的主宰只有一個﹐你們的祖先也只有一個。 你們都是先知阿丹的子孫後代﹐阿丹是真主用土造化而成的。」  人們在家鄉禮拜﹐可以穿任何形式的民族服裝﹐但是來到了麥加聖城﹐一律都必須穿上戒衣﹐人人身披兩片布﹐彼此無區別。  這兩片布完全像裹在屍體身上的壽衣﹐使朝覲者感受到生命的最平等境界。

在朝覲的過程中﹐生命進入了聖潔﹑尊嚴和寧靜的狀態﹐沒有憂愁和傷害﹐沒有悲愴和欺詐﹐週圍都是善良的心。  朝覲展現了一個深刻的人性涵義﹕不論來自地球的何方﹐都來朝拜真主﹐贊頌獨一無二的真主不分種族﹑家世和地區。  人與人之間消除了隔閡﹐融為一體﹐成為一個大家庭﹐彼此認同是平等的兄弟姐妹﹐我們同屬一個信仰﹐我們心連心﹐結成一個機體。

朝覲﹐改變了日常生活的常規﹐是生命中發生的一次革命。  大多數朝覲者都是第一次離別家鄉和親人﹐但是簡樸的生活使他無比愉快﹐品嘗到《古蘭經》所許諾的朝覲收穫。 朝覲是對復活日的一次演練﹐那時的愉快和收穫必將更為高級。

先知穆聖說﹕「去朝覲的人﹐凡是在路途中不犯罪孽而且避免邪惡的人﹐返回時心靈潔淨如同新生的嬰兒。」

先知穆聖說﹕「為真主所接受的朝覲功修﹐真主必予天堂的賞賜。」

       (阿里編譯自Etihics and Significance of Hajj)

    為您推薦

    發表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

    1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