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回的清真教門牌

詩句:

......

羊肉開缸味最佳。

更有太牢沿路賣,

市招盡掛教門牌。

這首《盛湖竹枝詞》,生動描寫了近代江南地區的飲食風俗和招幌文化。最後兩句,描繪的正是特以“教門牌”作為“招幌”的牛肉(太牢)攤沿街售賣的景象。

所謂清真教門牌,也就是回回常說的“湯瓶牌”、“教門牌”、“清真牌”或者“杜阿牌”,是中國回族餐飲業特有的一種招幌形式,既不見諸國內其他民族,也稀聞諸其他伊斯蘭國家。考其形制溯其源流,則又不得不從中國的傳統招幌說起。

北宋時期,描繪了都城汴京繁華的《清明上河圖》中,招幌隨處可見。

中國的招幌隨商業而興,由來久矣,先秦以來便屢屢見諸文獻和繪畫。招幌是招牌和幌子的統稱,在過去是行商坐賈商業買賣的行業標識。所謂招者,召也,有引起人注意的意思,招牌正是商鋪作為標誌招徠客人的牌子。幌子最初是酒店用以引人注目、招徠顧客的軟簾。後來,就把這一類商業活動中用以標誌行業、裝飾門臉、招徠生意的標識布牌統稱為招幌。

盛唐之際,國家開放包容空前,文化極其自信,商業極其發達。大唐境內自然少不了沿海上、陸上絲綢之路(亦稱“香料之路”)而來的,本就嫻於長途遷徙從事國際貿易的阿拉伯商人。這些遠道而來的阿拉伯商人十分精明,為了能更好地與唐人進行商業貿易,便入鄉隨俗奉行“拿來主義”,直接採用了唐人的“招幌”形式作為自己的廣告宣傳經營標誌。這“拿來主義”的時期,或為清真教門牌之發軔。

著名民俗畫家侯長春先生繪《舊京風情》圖冊中的老北京清真小吃店門口的經文教門牌。

早期,這些阿拉伯商人特營香料之業,其所採用的招幌並不異諸其他。後來,開始經營“粥餅店”“胡餅店”,從事餐飲行業。由於這些阿拉伯商人同時又是穆斯林,具有伊斯蘭教的宗教信仰,其在飲食上有著與非穆斯林不一樣的要求和習慣,為示區分,自然便將“拿來”得熟練的招幌進行一番設計,讓人一眼便可看出自己的經營特色。清真教門牌在此時開始萌芽生根。

《呼蘭河傳》中的一幅插圖,圖上可見一寫有“回回”二字的招幌。

此後,隨著阿拉伯、波斯商人定居華夏,以及西域諸穆斯林人種進入東土,經過數百年的繁衍發展,逐漸形成了以漢語為共同語言、以伊斯蘭教為共同信仰、以中土為故土的民族共同體——回回民族。

回回的清真教門牌,雖為種類繁多的中國傳統招幌之畫牌幌中的一種,但其內容卻是極其豐富的。

從筆者目前所搜集到的百餘例清真教門牌的內容來看,粗而分之,有:文字教門牌、繪圖教門牌、湯瓶形狀的教門牌以及筒狀教門牌等。

四川什邡洛水鎮一家清真飯館的漢字教門牌。(攝/鄧新賢)

細而分之,則文字教門牌的內容又有漢字、經文(阿文)甚至英文之分。漢字中常用的內容有:清真、回回、教門、清真教門、古教、清真古教、開天古教、西域回回等表示信仰和民族的詞語;馬記、溫記、馬姓、李姓等表示姓氏字型大小的詞語。經文的內容則是用中國回族特有的阿文書法體書寫的表示清真之意的一段阿拉伯文,在以前那個識字率不高的年月,卻也足以讓人一目了然。

民國老照片中,帶有經文(阿拉伯文)的教門牌,其書法全然中國化。

用料做工非常考究的帶經文的教門牌。

到民國之時,隨著講英語的穆斯林進入中國,也出現了與時俱進帶有英文的教門牌。

民國時期,上海地區帶有英文的教門牌。

圖繪的教門牌,其內容就更豐富了,粗略統計,其中涉及的圖案就有四十餘種。最常見的圖案便是湯瓶,因此教門牌又被稱作湯瓶牌。

董義棟設計製作的兩種湯瓶教門牌。

民國老照片中的木刻教門牌。此牌比較特殊之處在於上有頂,下有蓮座。

民國時期,繪有湯瓶圖案的的教門牌,湯瓶旁有香爐,香爐中升起一縷清煙,清煙之上又有一尖頂禮帽,四角四個漢字為“清真回回”。

減地木刻教門牌,中為一精緻湯瓶圖案,瓶身有經文,四角四個漢字“清真教門”。

木刻拼花彩色教門牌,一周飾有雲樣拼花,並將整個教門牌分為上下兩個區域。上邊是漢字“清真”和經文,下邊是湯瓶和牡丹花。

雙面繪製教門牌,一面墨書漢字“清真回回”,一面彩繪湯瓶圖案,瓶身有花卉圖樣,瓶下還有一瓶座。

董義棟繪製的湯瓶、香爐圖案的教門牌。

北京通州小樓飯店珍藏的硬木鑲銅清真湯瓶牌。

除湯瓶之外,其中常見的圖案有:表示平安(賽倆目)之意的花瓶;表示清潔衛生之意的香爐、香具、香氣、拂塵、撣塵、手巾、龍首手巾架等;表示飲食習慣的茶壺、茶盅、熱氣等;表示信仰和文化傳統的經籍、呼圖白杖、六棱攢尖禮帽、星星、月亮、太極圖、棋盤、古琴等;另有中國傳統文化常見的表示吉祥富貴、純潔高雅、多子長壽的植物,比如牡丹、菊花、梅花、桃子、蓮座、蓮花、葫蘆、蘭草、藤蔓、梨花等。

民國老照片中的繪製教門牌。牌頂是“回回”二字,繪有湯瓶、插瓶、香爐,三件器物均有底座,其中湯瓶瓶身有經文,插瓶中插有撣塵和拂塵,香爐狹口上升起一縷香氣。

河北保定老字型大小白運章的教門牌,上部有“清真古教”和經文,中間是一湯瓶,瓶嘴升騰熱氣,熱氣之中有一六棱攢尖頂禮帽。湯瓶的兩旁分別有一香爐和瓶,爐身有經文,瓶中插香具和拂塵。

黑漆彩繪教門牌,頂部為雙色漢字“清真教門”,中繪一釉裂細頸瓷花瓶,瓶中插紅梅。花瓶兩旁有茶壺和茶杯,壺身繪蘭草,茶杯有柄。

民國時期的彩繪教門牌,頂部有“清真”二字,牌左是一湯瓶,湯瓶瓶身有花卉和卷草等圖案,牌右是一搭有手巾的龍首巾架,牌左右分別有一對壽桃和一小盅,盅身繪有太極圖案。

收藏于日本天理大學的民國時期彩繪教門牌,其內容極豐富。四周有藤蔓、葫蘆、梨花,底部有海浪,內分上下兩個部分,上部是漢字“西域回回”,下部是圖案。圖案中以一香爐為主體,爐下有座,一縷清煙由爐蓋升起,清煙上方有一弦月。香爐旁邊又有經籍、卷軸、緞帶、花瓶等物。花瓶中插有紅珊瑚、竹笛、琴磬等。

此外,還有一種以文字極巧妙地組合成湯瓶圖案的教門牌。

以漢字“繪”作湯瓶的教門牌。

董義棟設計製作的以漢字“繪”作湯瓶的教門牌。

雙面木刻湯瓶牌,其中一面的湯瓶為用漢字“繪”成。

湯瓶形狀的教門牌,顧名思義,也就是直接將教門牌做成湯瓶的形狀,從而最大化地做到了一目了然。

民國時期,張家口的湯瓶形狀的教門牌。

董義棟設計製作的兩種湯瓶形狀的教門牌。

此外,還有一種極少見的為適應自身售賣特點的筒狀教門牌。

民國老照片中的一推車小販,推車上有一筒狀教門牌。有“西域回回”“清真”等文字,另有湯瓶、方孔花錢等圖案,文字和圖案均為金屬製作而成。

通過對清真教門牌形制和內容的考察,不難發現,其所使用的元素主要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固有的元素,即使有泊來品阿拉伯文,但其書寫方式已全然是不見諸他國的中國化書體。

圖案是文字的具象,文字是語言的載體,語言又是思維的載體。使用什麼樣的語言,自然便會有相應語言的思維邏輯和習慣。回回的形成,以漢語作為自己的母語,這也標誌著其思維方式的全然本土化。因此可以說,清真教門牌的產生和發展,也正反映了這一本土化的過程。

難怪,侵華戰爭時,日本人小林元在對中國回族進行考察之後,為其撰寫的《回回》一書設計的封面,正是一塊清真教門牌。就在清真教門牌這小小的方寸之中,卻高度濃縮著回回的歷史和文化。

日本人小林元著《回回》一書的封面。

隨著時代的發展,時至今日,中國的傳統招幌早已被現代形式多樣的各色看板所取代。而回回的清真教門牌卻作為中國傳統招幌寶庫中的一朵奇葩,被回回敝帚自珍般地傳承了下來。至今,回回的清真教門牌也不再發揮其作為招幌招徠客人的本來功能,而更像是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用它的每一個文字、每一幅圖案訴說著回回的故事,它是那麼的熟悉,卻又總讓人感覺新鮮!

-----------
主要參考資料:

1、《回族簡史》,寧夏人民出版社,1978年。

2、曲彥斌《中國招幌與招徠市聲》,遼寧人民出版社,2000。

3、薑歆《中國回商:回族民間商業文化》,寧夏人民出版社,2008。

(本文例圖,承蒙諸多師友的熱心提供,其中尤以韓峰、王東四、吳金供圖多且精,在此對各位師友表示感謝!)

【來源:微信平臺“蜀中回回”】

    為您推薦

    發表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

    1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