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穆斯林人口發展分析

摘要:中國穆斯林人口已達2300多萬,主要分佈西北五省區。“一普”至“六普”57年間穆斯林人口增長近2倍,屬高增長之列。穆斯林人口的特點是人口身體素質好,百歲老人比例高;而人口文化素質較低,職業構成較差,有待於改進。出生率高而死亡率較低,這與穆斯林人口年齡構成輕、老年人口比例小有關。穆斯林不溺棄女嬰使人口性別比一直處於正常狀態。隨著人口增長率的下降,穆斯林人口的身體素質和文化素質將進一步得到改善。

關鍵字:穆斯林人口;身體素質;職業構成;發展趨勢


我國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民族共有10個,他們是: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東鄉族、撒拉族、塔吉克族、烏孜別克族、保安族、塔塔爾族,主要分佈在西北五省區。西北五省區的穆斯林人口占全國穆斯林人口的75%。五省區中又以新疆為最多,10個信仰穆斯林的民族中7個都主要分佈在新疆。新疆穆斯林人口占全國穆斯林人口的52.4%,在新疆少數民族中96.99%的人口信仰伊斯蘭教。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10個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共計人口為2 314.22萬,占全國少數民族人口的20.3%,亦即五分之一左右,他們的人口變化對整個少數民族人口的發展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一、人口增長迅速

建國後從第一次人口普查到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國穆斯林人口由800.6萬增至2 314.2萬,增長189.1%;而同期全國人口只增長130.6%。也就是說穆斯林人口要比全國平均人口增長率高出44.8%,61年人口近2倍的增速,在全國人口史上也屬高速增長之列,這充分說明我國穆斯林民族的政治地位和生活水準都是有保障的,並受益于國家的優惠政策。

具體分別看10個少數民族的人口變動就會發現,他們之間的增長率是有區別的:增長較快的是撒拉族、保安族、東鄉族、回族、塔吉克族;維吾爾族和柯爾克孜族的增長率也比全國平均水準高;而烏孜別克族、塔塔爾族(塔塔爾族在俄羅斯稱為韃靼族)還是負增長,這與這兩個民族屬於中俄跨界民族,其主體部分在國外有關。在1962年生活困難時期這兩個民族都有相當一部分越境走出。韃靼族在烏茲別克斯坦有5萬人左右,在哈薩克斯坦有30多萬,所以塔塔爾族的主體並不在我國,人口流動大也是正常現象。烏孜別克族在烏茲別克斯坦有1500萬人,在我國的僅為很少一部分。

從表1可知,整個穆斯林民族在不同階段增長的幅度是不同的,在六次人口普查之間,一次比一次增長的幅度大。例如第一次至第二次人口普查間共11年僅增長15.47%,第二次人口普查至第三次人口普查18年間增長58.07%,而第三次至第四次人口普查8年間增長20.42%。如按平均每年增長幅度看,第二次至第三次的人口普查間增長的高一些,但在這個期間全國人口增長率也很高。而在第三次至第四次人口普查間全國人口增長率也降下來的情況下,穆斯林人口的增長就顯得突出了,比漢族要高出一倍,同期漢族人口的增長率只有10.80%。第四次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期間穆斯林人口增長15.48%,而同期全國人口只增長11.66%。

穆斯林民族人口的增長,主要是自然增長。這種高增長的主要原因有早婚早育和高出生率。在許多地方,穆斯林民族人口的生育指標都超過了國家的規定,而且超過的幅度大大高於漢族。這與民族的文化構成和生育意願有關,穆斯林民族在生育觀念上除了有養兒防老、解決勞動力短缺等一般要求外,還有宗教上擴充人口的意識。如:女兒一般不外嫁,與外族通婚要男方加入穆斯林等。男方要外族女子做妻子,妻子也必須皈依伊斯蘭教。10個穆斯林民族人口增長狀況見表1。

表1 中國穆斯林民族人口增長情況(萬人)


注:資料來源於第一至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

旱婚現象是穆斯林人口的一個特點,這既有宗教上的因素,也與經濟文化的發展有關,穆斯林教義上將“出幼”(即成年)年齡定為:女孩9歲,男孩13歲。“出幼”的男女可以涉足婚姻,甘肅的回族、東鄉族在七十年代初還有14、15歲的女孩結婚的現象,現在女孩17、18歲結婚仍是很普遍的,經濟文化上的因素主要表現在文化低,就業率低,不上學,不就業,只好早早出嫁。

 二、人口身體素質好百歲老人比例高

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喜清潔,講衛生。伊斯蘭教對穆斯林的基本要求是搞好個人衛生、環境衛生、公共衛生。穆斯林勤沐浴,每個主麻日及主要節日都必須沐浴。洗浴之後方可禮拜。每次浴洗都有規範的要求,按順序、按次數,洗臉和胳膊、抹頭、洗腳。長此以往,對身體很有好處。

穆斯林群眾勤于禮拜,一般老人更加注重此項活動,他們每日五次禮拜,每七日聚禮,每年兩次會禮。禮拜時意念集中,擺脫了眼前繚亂的世俗,摒棄了形形色色的雜念,片刻的寧靜,使身體、精神受益匪淺。每天要完成規定的拜數,有站立、鞠躬、跪、叩頭等動作,長此以往,對鍛煉身體的功效是很明顯的。作禮拜一般老年人都結伴而去,這樣如果個別老人幾天不去,大家就會前去探視,使老人一般不會有孤獨感而于身心健康有利。

穆斯林每年一個月的齋戒,白天不食不飲,雖餓了肚腹,苦了肌體,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消除了陳年積食,清除了體內垃圾,對身體非常有好處,也鍛煉了意志和忍耐精神。

因此從總體上來說,穆斯林人口的身體素質較好,有不少指標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僅從百歲老人比例高,我們就可以看到這點。東鄉族和維吾爾族的百歲老人比例分別高出全國平均水準4倍、2倍,促使穆斯林百歲老人比例的整體抬升(見表2)。

表2 穆斯林百歲老人所占比例情況


注:資料來源於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表4同。

三、人口文化素質較低

穆斯林民族由於文化底子薄,農商人口比例大,大多數從事農業生產和個體經商,使其文化構成較差。除回族外都有自己的語言,在現代社會經濟交往中,他們又要再學會漢語才便於交流。這樣就面臨雙語教學的任務,加大了民族學生的學習負擔。

從第五、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來看,除塔塔爾族、烏孜別克族外,其餘民族的人口文化素質都較差,從大學生比例上看7個民族低於全國平均水準,從文盲率來看也有7個民族高於全國平均比例。這說明大多數伊斯蘭人口的文化素質在全國平均水平線以下。

從表3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些人口少的穆斯林民族文化程度高,如烏孜別克族、塔塔爾族人均受教育年限最長,未受教育人口比率最低。這與國家在大學招生和中小學入學優惠等政策有關,人數少優惠政策的效益就明顯。另外東鄉族的文化構成很差,是全國唯一一個受教育年限在6年以下的民族。這個現象由來已久,這與該民族分佈有關,都集中在東鄉縣的農村,城鎮人口很少,經濟又落後,教育事業發展緩慢,所以文化素質差的現象很突出。

表3 2010年各民族受教育程度情況


注:資料來源於徐世英《中國少數民族人口》,2013年第1期。

從每萬人中各類受教育程度人口數中,我們可以看到,在研究生比例中還是塔塔爾族和烏孜別克族最多,分別為59人和46人;而東鄉族和塔吉克族的人數最少,只有2人和3人。在大學本科學歷人數中也是這樣,塔塔爾族和烏孜別克族分別為1 335人和958人,而東鄉和塔吉克族只有71人和114人。穆斯林每萬人中受教育程度狀況如圖1所示。


圖1 穆斯林人口每萬人中各類受教育程度人口數

另外在文盲率上,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等在急劇下降,這與統計方法有關。在這次人口普查中,少數民族只要會一定的本民族語言和文字即算脫盲,而民族文字的識字率表的難易程度相對低於漢族,所以很多稍許能識字的即算脫盲了,也就是說統計是有一定的水分的,真實的情況是文盲比例還比較高。

穆斯林民族由於宗教的原因,對婦女的約束過多,使婦女參與文化教育的機會降低,因此婦女的文盲率比其他民族更高,在2010年人口普查中東鄉族、保安族和撒拉族的婦女文盲率都在20%以上,處於較高的水準;其中撒拉族婦女的文盲率最高(見表4)。


表4 穆斯林民族人口文盲率(%)

四、出生率與死亡率的特點

穆斯林各民族人口的出生率都較高,這是因為他們從事的職業大多為農牧業,居住的環境大都在農村,在小農經濟的支配下,在較寬的生育政策的關照下,都使他們的出生率較高。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霍城縣,解放後出生率最高年份達38.02‰,在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中,維吾爾族、柯爾克孜族、塔吉克族的人口出生率都在30%以上。由於絕大多數穆斯林家庭起碼要生育二胎以上,因此獨生子女很少,如甘肅東鄉族自治縣1991年統計,獨生子女領證率為1%。

據2010年中國18個百萬人口以上少數民族出生率統計,維吾爾族最高。穆斯林民族的生育率總體要高於其他少數民族。而且這種高生育率與文化狀況密切相關:文化程度越低的人群,出生率越高;伊斯蘭人口中的文化構成一般較低。

與出生率相反,大多數穆斯林民族人口的死亡率較低,這是因為其年齡構成輕,老年人口比例小,另外醫療衛生事業比過去有了很大發展。在這次人口普查中,只有個別穆斯林民族的人口死亡率較高,其餘都較低(見表5)。

 表5 穆斯林民族出生率與死亡率‰


注:資料來源於第四至六次人口普查資料。表6同。

五、年齡構成輕

據2010年“六普”統計,穆斯林10個民族人口的年齡構成仍呈年輕型。0~14歲人口的比重均高於全國平均水準,65歲以上人口比例普遍偏低,社會負擔係數高,少年兒童負擔係數高,年齡構成均較年輕。

在這10個民族中,以0~14歲年齡構成看,最低的塔塔爾族和最高的保安族之間相差10個百分點,說明差別是很大的。從中還可以看出保安、撒拉、東鄉族的少兒比例很大,說明這幾個民族生育率很高。目前年齡構成輕的穆斯林民族主要分佈在新疆,這與當地生育政策較寬有關。

老少比表示每100名0~14歲的少年兒童對應著多少名65歲以上的老年人,其小於15為年輕型人口,15~30間為成年型人口,30以上為老年型人口。從第六次普查來看,僅保安族人口屬年輕型人口,而塔塔爾族和回族人口已進入老年型人口行列。

總負擔比,也稱總扶養比。是指人口總體中非勞動年齡人口數與勞動年齡人口數比,從表6可以看到,穆斯林人口的負擔比均高於全國平均數,其中撒拉族和東鄉族的負擔係數最高都在50%以上。

少年兒童負擔比,反映每100名勞動年齡人口要負擔多名少年兒童。柯爾克孜族和哈薩克族負擔最多,說明其生育率高。老年負擔低,反映每100名勞動年齡人口要負擔多少名老人,這項指標有好幾個穆斯林民族接近全國平均水準,這從一個側面說明這些民族老年人口長壽比例較高,其中撒拉族和保安族的比例均在40%以上。

從年齡中位數看,2010年全國人口年齡中位數為34.93歲,而10個穆斯林人口年齡中位數均低於這個數。最高的塔塔爾族為31.50歲,而最低保安族只有23.91歲(見表6)。

表6 穆斯林民族人口年齡構成狀況(%)

六、職業構成較差

一般發達國家農業勞動力在產業部門應占30%以下,如果以此為標準衡量穆斯林民族人口的職業構成,結果卻太理想,只有烏孜別克和塔塔爾族的指標,接近這個水準。

穆斯林民族善於經商,分民族從事第三產業的人口比例中,有5個民族從事第三產業的人口超過了15%,他們是烏孜別克、塔塔爾、回、哈薩克和塔吉克。也有一些民族行業、職業構成都很差,例如東鄉族、保安族和撒拉族,這與他們分佈的地理、自然環境差,大都居住邊遠的農村,經濟收入低文化素質又不高有關。這3個民族從事農牧業的人口百分比都在90%左右,最高的東鄉族競達96%(見表7)。

表7 穆斯林民族的行業構成狀況%

注:資料來源於全國第三至五次人口普查資料。

七、人口性別比

穆斯林人口的性別比一般偏低,據2000年的統計,與全國持平和低於全國水準的有8個民族,而且高於全國平均水準的只有2個,是為烏孜別克族、塔塔爾族。

穆斯林民族不溺女嬰,所以出生人口性別比較低。在這次人口普查中,穆斯林民族人口的出生性別比均低於全國平均水準(見圖2)。


圖2 歷次普查穆斯林民族人口的性別比

八、婚姻與家庭

穆斯林民族早婚的現象雖然比解放前有所減少,但目前在農村仍是一個突出的問題。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有7個穆斯林民族的未婚率低於全國平均水準,說明這些民族不同程度地存在早婚現象。

家庭規模較大,也是穆斯林民族一個特徵。因為生育的胎次多,多胎比例大,必然導致家庭規模大。

穆斯林民族一般都是教內婚姻制,即夫妻雙方都是信仰穆斯林,因此其婚姻相對而言比較穩定,雖然教義是規定一個男子最多可以娶4個妻子,但在我國婚姻法明確規定實行一夫一妻制,各信教民族都能以國家法律為准,多妻現象在解放後已基本絕跡。

解放後婦女地位有了很大提高,在穆斯林地區婦女也和男子一樣有了平等的 地位,許多婦女走出家門,積極參加生產建設和商業活動,但同其他民族相比,婦女地位仍較低,致使家庭關係不夠穩定。如這次普查中,烏孜別克族、塔吉克族、保安族的離婚都比全國平均水準高出1~4倍。

近親結婚在穆斯林民族中仍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據侯紹智等人1985年在新疆對南疆的喀什、阿圖什、阿克蘇3個地區的8093對維吾爾族、塔吉克族、烏孜別克族、柯爾克孜族、回族的調查分析,近親婚配率達31.63%。其中柯爾克孜族最高為45.16%,其次為塔吉克族42.74%,烏孜別克族23.27%,維吾爾族17.69%,回族13.39%,均大大高於全中國平均水準,這當然與交通不便,居住封閉有關,但本身對近親結婚的危害認識不足,在婚姻戀愛時避免近親結婚的措施爭取不夠有聯。這樣由於近親結婚率高,導致近親婚配子代的早亡率和遺傳性疾病的發生率都高,影響了民族人口素質。象甘肅保安族聚居的積石山大河家鄉,由於近親婚配率高,使遺傳性疾病增加,僅呆癡人口、比例就達2%左右。蘭州市新華巷一個回民聚居區的1982的一項近親婚配調查資料顯示,發現回族的近親結婚率高出漢族5倍。在新疆哈薩克族人口中也存在近親結婚率高的現象(見表8)。

表8 穆斯林民族15歲以上人口婚姻狀況%


(資料來源:全國第三至五次人口普查資料)

九、人口的分佈

穆斯林民族人口主要分佈在西北地方,回族在西北地方分佈的比例為47.3%。除回族人口分佈上呈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外,其餘9個民族的97%以上都集中分佈在西北地方,許多民族居住在世居的故土上,流動和遷移人口很少。西北為我國穆斯林民族人口的主要分佈地域。

穆斯林民族在西北的具體分佈狀況為:回族:陝西占全國比例的1.53,甘肅12.72%,青海7.43%,寧夏17.71%,維吾爾族:新疆占全國的99.79%,哈薩克族也集中在新疆,占全國比例的99.60%;柯爾克孜族分佈在新疆的占98.82%;烏孜別克蘭新疆占99.67%;塔吉克族新疆占99.92%;塔塔爾族新疆占97.18%;裕固族甘肅占其全國的96.00%;保安族甘肅占90.34%;東鄉族甘肅占83.47%,新疆分佈有15.17%;撒拉族青海占87.75%;甘肅占7.7%,新疆僅占4.23%。從以上分佈可見,我國10個穆斯林民族中的大部分分佈在新疆,其次分佈在寧夏、甘肅、青海。

離散度是人口分佈的一個重要指標,是指人口往外擴散的程度。在這方面維吾爾族的離散度最低僅為0.135,也是全國各民族中最低的。與1990年相比,離散度下降的民族有:回族、東鄉族、保安族;但回族和撒拉族的離散度仍是穆斯林民族中最高的。同1990年相比穆斯林村民族中有7個的離散度上升,離散度上升,說明民族流動性增長,是有利與民族進步和發展的。

目前隨著改革開放的形勢,穆斯林民族的流動人口也在不斷增加,而人口流動是有利於互通資訊和經濟發展的(見圖3)。


圖3 穆斯林人口空間分佈離散度

人口城鎮化是社會進步的標誌,穆斯林民族的城鎮化比例在不斷提高。城鎮化比例在50%以上的民族為烏孜別克族、塔塔爾族、回族;城鎮化在30%~50%的是撒拉族;城鎮化比例在20%~30%的民族為哈薩克族、維吾爾族;城鎮化比例在10%~20%的為保安族、柯爾克孜族、塔吉克族、東鄉族。

十、結論

1.隨著計劃生育工作的開展人口增長率將進一步下降

人口急劇增長帶來的人口環境壓力,在穆斯林民族地區同樣顯得很嚴重。如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東鄉族自治縣、保安族目治縣等穆斯林地區都出現了人均耕地下降,人均糧食佔有量沒有大的提高等人口壓力,使許多民族宗教人士開始認識到人口問題的嚴峻性,自覺地響應政府的計劃生育號召。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通貴鄉、涇源縣,新疆溫宿縣、霍城縣的維吾爾聚居地、甘肅張家川回族目治縣等地方,都有阿訇積極參與宣傳動員實行計劃生育的事例,有些阿訇還擔任了計劃生育協會的理事。還有的阿訇在穆斯林的經典中找出了可以進行計劃生育的理論根據進行宣傳,並帶頭動員自己的親屬做了絕育手術,因此目前在穆斯林地區對計劃生育的宣傳是能夠接受的,而且計劃生育工作也正在穆斯林地區開展起來。但回應程度不一,這與人口壓力的大小有關,在人口壓力越大,也就是人口密度超高的地方,計劃生育工作也就愈顯得迫切。目前來說,回族聚居的地方,人口壓力相對要大一些,而從事遊牧的一些民族如哈薩克族地區人口壓力就相對小一些。由此計劃生育的政策指標也不一樣,在邊遠山區和牧區一對夫婦允許生3個孩子,新疆的一些邊遠山區還允許生4胎。

在穆斯林地區開展計劃生育,要尊重其民族信仰和特點,一般在齋月不做手術,給婦女做手術的大夫最好是本民族的女大夫,儘量避免進行大月份引產,宣傳工作要動員宗教人士出面一塊搞,這樣計劃生育就會取得成效。例如:回族人口占97%的寧夏涇源縣,從1980年開展計劃生育以來,到1991年節育率已達到90%,總和生育率已由1980年的6.3下降到1991年的3.9,人口增長趨於平緩。又如新疆霍城縣,編印了維吾爾文的計劃生育宣傳材料,製作了維吾爾文的計劃生育宣傳板塊和錄相片,使群眾逐步接受了計劃生育觀念,這個縣的蘭幹鄉維吾爾族人口占96%,2000年該鄉的計劃生育率、節育率分別達到91.2%和75.7%,成了全縣的計劃生育先進單位。

事實證明在穆斯林地區計劃生育正日益為廣大群眾所接受,而且國家對少數民族地區開展計劃生育工作也日益重視並有了更多的投入,在這種情況下穆斯林民族地區的人口增長率將會逐年下降,並逐步接近漢族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而且穆斯林人口的自然增長受外界因素干擾較少,在近些年數百萬更改民族成份的人口大軍中,由非穆斯林人口更改為穆斯林人口的數量並不多,因為穆斯林族嚴格的宗教信仰和禁忌使一些外族人口望而止步。考慮到以上因素,預測今後十年我國穆斯林人口將再增長15%左右,達到2600萬左右。

2.人口身體素質和文化素質將進一步提高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整體水準的提高,少數民族人口的身體素質和文化素質必將也會有一個大的飛躍,穆斯林人口當然也不會例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在國家全方位的對外開放的格局中,由於陛鄰獨聯體國家和蒙古人民共和國,在對外貿易和吸引外資的工作中也將提到長足的發展。經濟實力的增長,必將為衛生和文化事業的提供堅實的基礎。

在衛生事業上,伊斯蘭地區相對內地和大中城市來說目前還有一定差距,因此繼續發展的潛力很大,尤其是鄉、村醫療衛生院、所,僅靠外面派來的醫務人員,是治不了本的,在允許人才流動的今天,主要要靠培訓當地的本民族的醫務人員。目前改革開放的環境,擴大了民族區域內部和各民族間的交往,也打破了封閉的地域界線,使婚配的範圍擴大,這將有利於減少近親結婚現象,使下一代的人口素質進一步提高。

再以一些民族的事例來看:新疆新源縣1949年前統計,哈薩克族人口的平均壽命只有30~40歲,嬰幼兒死亡率在30‰以上,青少年中體質發育不良者在40%以上,解放後經濟文化、衛生事業的迅速發展使哈薩克族人口的素質有了很大提高,到20世紀70年代末這個縣的哈薩克族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已比解放前提高了20多歲。從文化方面來說新疆的哈薩克族人口1949年每萬人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數不到5人,到2010年時就增加到880多人,提高的幅度是驚人的,雖然比不上文化先進的民族,但對自身來說進步不小,而且這種提高在繼續發展之中。總之穆斯林民族人口的文化素質的差距將進一步縮小,而且日益向全國水準靠齊。

-------------
參考文獻:

[1]翟振武.現代人口分析技術.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

[2]黃榮清.20世紀90年代中國人口死亡水準[J].中國人口科學,2005(3).

[3]國家統計局.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資料公報(第1號)[R].2011.

[4]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國家統計局人口司.中國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2.

[5]鄭真真.生育意願研究及其現實意義——兼以江蘇調查為例[J].學海,2011(2).

[6]田雪原.21世紀中國人口發展戰略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7]國家統計局人口和社會科技統計司.2000年人口普查中國民族人口資料[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8]張天路,宋傳升,馬正亮.中國穆斯林人口[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91.

[9]馬正亮.甘肅少數民族人口[M].蘭州: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10]張天路.民族人口學[M].北京:中國人口出版社,1998.

[11]黃榮清.中國各民族人口的增長[M].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5.

[12]郝蘇民.甘肅特有民族文化形態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

[13]馬志恿.河州民族論集[G].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00.

[14]馬自祥,馬兆熙.東鄉族文化形態與古籍文存[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0

[15]原華榮.中國民族人口·東鄉族人口[M].北京:中國人口出版社,2003.

基金專案:國家社科基金重點專案“我國少數民族人口發展與變化趨勢分析”(13ARK002)。

作者簡介:馬正亮(1946-),男,陝西人,《中國少數民族人口》主編,中國人口學會少數民族人口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研究員,甘肅省人民政府參事。研究方向:民族人口學。

【原載《貴州大學學報》,2014.5】

    為您推薦

    發表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

    1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