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伊斯蘭文化研究綜述


香港最古老的清真寺:些利街清真寺

據官方統計,2010年,香港的穆斯林大約有22萬,其中華人為2萬,印尼人12萬,其餘則是香港出生的非華裔穆斯林,以及來自巴基斯坦、印度、馬來西亞和西亞北非的穆斯林。① 2015年,香港的穆斯林估計有30萬 , 其中15萬為印尼人,4萬為華人,3萬為巴基斯坦人,其餘來自印度、馬來西亞、中東、非洲和其他地方。②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在五年多的時間裡,香港穆斯林的人數增加了8,其中華人穆斯林增加2萬,印尼穆斯林增加3萬。華人穆斯林的增加主要來自內地的新移民和皈信的本地華人。印尼穆斯林的增加則主要來自香港對印尼家政女工輸入的不斷需要。

近年來香港穆斯林人口的不斷增加,以及全球對伊斯蘭問題的關注,伊斯蘭研究在香港也獲得了越來越多的社會關注。這些研究中囊括了香港穆斯林社會現狀研究,第二代和第三代香港穆斯林的發展歷史,香港的穆斯林組織,年輕一代香港穆斯林的生存現狀,香港穆斯林與絲綢之路經濟文化帶的聯繫,印尼家政女工在香港社會的融入,香港穆斯林與內地穆斯林的聯繫……

伴隨著對香港伊斯蘭教和穆斯林研究的關注增加,學者也紛紛投身於這一領域的研究。這些學者主要來自人類學、歷史學和宗教學三個學科。因為學術背景的差異,大家的關注點不盡相同。在諸多研究中,又依作者不同的文化背景,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類別。第一個類別主要為外籍學者,如麥高登(GordonMathews)和羅礦烈(Paul O’Connor),兩位教授的早期學術訓練都來自英語世界,後又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他們憑藉其人類學家敏銳的觀察力和異文化的文化撞擊(cultural shock),對香港的穆斯林和伊斯蘭文化進行了比較全面而又獨到的解析。麥高登教授長期在尖沙咀南亞裔移民聚居的重慶大廈做田野調查,他有專著《世界中心的貧民窟:香港重慶大廈》一書出版, 並獲得非常高的評價和認可。③雖然作者關注的是生活在重慶大廈裡面的來自五湖四海的各色人群:南亞、非洲的商人、避難者、臨時工和背包客。但是生活在這個大廈裡面的大多數群體是南亞裔,他們中有很多人都是穆斯林。同時,重慶大廈毗鄰香港最大的清真寺——九龍清真寺,因此從這本書中也可以窺探到生活在香港的一部分穆斯林獨特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羅礦烈教授基於其個人豐富的香港本地生活經驗,曾寫過多篇探討香港穆斯林和文化融合等方面的文章,他的英文專著《香港伊斯蘭:華人世界中的穆斯林日常生活》(Islam in Hong Kong)④比較全面地介紹了香港穆斯林的情況。這部著作主要聚焦香港伊斯蘭和穆斯林的概況,內容涵蓋了香港伊斯蘭教的歷史,穆斯林聚居的社區,穆斯林的日常實踐,穆斯林群體中的年輕人、教育和語言,香港穆斯林社會的多元族群組成等等。在他最近發表的文章《現今香港伊斯蘭研究報告》(Report on Current Researches on Islam in HongKong) ⑤中,又進一步基於 2014年的最新調查資料對香港伊斯蘭和穆斯林的發展概況進行了比較細緻和深入地分析,對香港伊斯蘭發展的現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時表達了對香港穆斯林社區未來發展的一些看法。

第二個類別主要為香港本地的華人學者,他們對香港穆斯林研究的主要關注點在於對香港本地穆斯林社區歷史發展脈絡的梳理,以及對當前發展狀況的一些思考。香港教育大學的何偉業教授就有關於香港穆斯林研究的英文專著和文章發表, 其中專著《伊斯蘭和中國的香港:民族認同、穆斯林網路和新絲綢之路》(Islam and China’s Hong Kong:Ethnic identity,Muslim networks and the New Silk Road)⑥。這本書收錄的文章主要關注了華人社會香港的伊斯蘭定位,伊斯蘭在香港被忽略的邊緣地位,香港後殖民時代的伊斯蘭等問題。在這些文章中,作者主要探討了在全球化過程中伊斯蘭教如何在香港這樣的全球金融中心的存續和發展。同時,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中香港的伊斯蘭文化將有可能轉變成為香港連接中東和遠東物資集散地的紐帶,香港穆斯林也可以充當他們中間的樞紐和貿易中間商。此外,在《香港伊斯蘭社區發展的歷史分析:探尋後殖民時代的再認識》⑦一文中,作者解析了香港穆斯林社區當前面臨的社會問題,指出思考這些問題的解決措施需要回到歷史分析的框架之中, 對比殖民時代香港社會的歷史脈絡,為當前的問題解決找尋出路。香港中文大學歷史學部研究生霍揚揚在他的文章《穆民:香港伊斯蘭社群發展歷史(1841 至今)—— 以華人穆斯林社群為研究核心》⑧中,詳細地探討了伊斯蘭教在十九世紀下半葉落地香港之後,華人穆斯林社會中廣東穆斯林和北方穆斯林兩大群體的發展演變歷史。他的文章對香港華人穆斯林社會進行了全面的梳理,文中所包含的早期香港移民人物個案也非常精彩生動,以此也可以窺覽近代以來整個香港穆斯林移民的歷史。

此外,在女性研究方面,香港中文大學宗教與文化系的黃慧貞教授,基於香港和廣東的穆斯林女性研究實踐,在《宗教和文化的遊移者:廣州和香港穆斯林婦女主觀性的再創造》⑨一文中,通過幾位生活在廣州和香港的穆斯林婦女的個案來探討,她們在走出家庭之後,是如何面對公共領域的社會,並作出自己主動的選擇。香港本地的華人學者,對香港穆斯林社區的發展問題的探討和思索,也是對當前香港華人社區,乃至整個香港發展現狀的一種思索。

第三個類型對香港穆斯林研究的視角來自於內地在港學習的學者,比如北方民族大學回族學研究院馬建福博士,他雖然不是香港本地華人,但是作為一名在香港學習的內地穆斯林,馬建福對香港穆斯林研究的文章主要集中在實地調查和歷史分析兩大部分。在實地調查中,他的《香港穆斯林》一文詳細地闡述了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穆斯林約 21 萬人,擁有香港身份證,或者稱為長期居民的穆斯林約 8 萬人,其中香港華人穆斯林約 3900 人。在《香港華人穆斯林的族群性分析》⑩一文中,馬博士進一步以香港華人穆斯林為研究物件,借鑒不同人類學家對“族群性”的分析策略和方法,對香港華人穆斯林來源和社區的形成過程作了研究。與此同時,該文還對都市社區變遷過程中香港華人穆斯林的認同困境做了分析。在對香港穆斯林的歷史分析方面,馬博士在他的文章《百年香港穆斯林》 中向讀者介紹了目前香港有 20 多萬穆斯林,主要來自大陸、印巴、馬來西亞、印尼和菲律賓,也有歐洲、非洲等地的皈依者。香港古老的建築,草長鶯飛的墳地,一代代相傳的家譜和口耳相傳的歷史記憶,這些都折射出了一百多年來,香港穆斯林在這片土地上走過的艱難歷程。馬博士還在《19 世紀末以來香港華人穆斯林的伊斯蘭信仰轉變》 和《香港華人穆斯林的信仰轉變:從 19 世紀末至今》 兩篇文章中探討了香港華人穆斯林社區的形成和鞏固兩個階段,以及 20 世紀 70 年代到 90 年代面臨的挑戰與困境,21 世紀之後華人穆斯林信仰的前景和未來發展。他在文中指出香港華人穆斯林的信仰轉變與香港社會  的轉型有著緊密聯繫。香港華人穆斯林社區隨著人口的流入,社會環境  的變化經歷了穆斯林社區的萌芽形成以及動態變化三個歷史性進程。馬博士最新出版的散文隨筆《在場的信仰》一書中有多篇文章對香港伊斯蘭社會、穆斯林社區及普通的香港穆斯林生活進行了白描式的速寫,為讀者勾畫了一幅栩栩如生的香港穆斯林社區圖景,文字平實卻飽含深情。

從以上三種不同的研究視角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研究實則是研究者自身文化背景的倒影,也是他們學術關懷在香港穆斯林這一領域研究中的折射。對這三種研究進行相互比照,可以為我們勾畫出一個立體飽滿的香港穆斯林社區實景。

伊斯蘭研究在香港並不普及,起步也比較晚。2015 年 5 月 12 日, 香港中文大學人文學科研究所與香港伊斯蘭文化協會合作,成立了伊斯蘭文化研究中心。

該中心的宗旨基於推動跨領域伊斯蘭文化研究,特別是中國穆斯林社群與海外華人穆斯林研究;促進跨文化與宗教間對話研究;在校園內促進師生對伊斯蘭文化的認知;以中國為背景,使中文大學成為伊斯蘭研究的國際學術重鎮;增進社會大眾對伊斯蘭的認識。它的主要任務包括以國際學術的規格,透過跨學科領域研究從事比較宗教與文化對話, 促進伊斯蘭文化學術研究與增進大眾對伊斯蘭的認識。

中心成立之後先後舉辦了三次大型學術會議:多重視野中伊斯蘭文明研討會(2013 年),華人穆斯林的離散:文化認同、性別與宗教傳統研討會(2015 年),以及伊斯蘭藝術與中國伊斯蘭人類學研討會(2016 年)。這三次會議在學術界獲得了較高的評價,同時也為中心開展相關領域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學術知名度。同時,中心定期舉行公開講座,交流最新的有關伊斯蘭研究的學術成果,為大眾提供普及知識講座,並有伊斯蘭文明傑出講座,利用香港的國際平臺,邀請國際知名的伊斯蘭研究專家學者來港講座,提升中心研究的品質,為內地和海外提供了一個優質的學術紐帶。

(作者系香港中文大學伊斯蘭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後)

----------
參考文獻:

① 香港政府新聞處,《第十八章宗教和風俗》2010 年香港年報(香港:政府新聞處,2010):311-312。

② 香港政府新聞處,“第十八章宗教和風俗”2015年香港年報(香港:政府新聞處,2015): 316。

③ 麥高登(Gordon Mathews)著,楊瑒譯,《世界中心的貧民窟:香港重慶大廈》,香港:青森文化,2013 年。

④ 羅礦烈(Paul O’Connor),《香港伊斯蘭: 華人世界中的穆斯林日常生活》,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2012 年。

⑤ 林長寬主編,《伊斯蘭在地化》,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5 年,第 151-170 頁。

⑥ 何偉業,《伊斯蘭和中國的香港:民族認同、穆斯林網路和新絲綢之路》,倫敦:勞特利奇出版社,2013 年。

⑦ 蜜雪兒 - 迪龍 (Michael Dillon) 主編,《中國的伊斯蘭:關鍵文章輯錄》,東方環球,2009 年。

⑧ 2016 年香港中文大學伊斯蘭文化研究中心會議論文集:《中國穆斯林的離散——文化、性別、認同和宗教傳統》。

⑨ 2016 年香港中文大學伊斯蘭文化研究中心會議論文集:《中國穆斯林的離散——文化、性別、認同和宗教傳統》。

⑩ 馬建福:《香港華人穆斯林的族群性分析》, 載《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 年第 4 期。

馬建福:《百年香港穆斯林》,載《回族文學》,2015 年 3 期。

馬建福:《19 世紀末以來香港華人穆斯林的伊斯蘭信仰轉變 》,載《伊斯蘭文化》,2010 年第 1 期。

馬建福:《香港華人穆斯林的信仰轉變:從 19 世紀末至今》,載《中國穆斯林》,2011 年第1 期。

馬建福:《在場的信仰》,寧夏人民出版社,2015 年。

    為您推薦

    發表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

    1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