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的伊斯蘭文化欣欣向榮

科索沃位於歐洲東南的巴爾幹半島上,人口二百萬,原屬於南斯拉夫聯邦,2008年獲得獨立建國,首都普裡斯蒂納。 建國八年來,社會發生巨大變化,伊斯蘭文化欣欣向榮,因為人口的96%是穆斯林,是歐洲穆斯林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伊斯蘭是這個國家最突出的文化特徵。 《歐洲自由電臺》報導。

記者走訪了位於首都老城區的古老清真寺,蘇爾坦-邁哈邁特-法蒂赫清真寺,建於十五世紀,有六百年歷史,現在修復一新。 星期五聚禮日,從全市各地來禮拜的人擁擠不堪,清真寺庭院內外,四周馬路上,都鋪滿了禮拜墊,禮拜的人絕大多數是年輕人,儘管下著毛毛細雨。 清真寺管理員哈吉夫·斯基羅查是一位古稀老人,頭戴一頂白色穆斯林小帽,親眼目睹十四年來清真寺修復和伊斯蘭復興的全過程。

他說1999年發生的科索沃戰爭,科索沃人民在美國和北約支持下獲得了解放,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徹底擺脫了南斯拉夫的殖民統治,享有自由,恢復穆斯林的歷史傳統。 他特別強調:“獨立以來,走進清真寺來禮拜的人越來越多,都是年青的新一代。”  戰爭結束時,全國不足二百座清真寺,現在有八百多座,幾乎每個月都有一座新寺宣告建成。

走在普裡斯蒂納首都大街上,商店櫥窗的服裝模特同任何歐洲國家都不同,模特沒有美容的頭像,商店向顧客展示穆斯林女子與新款服飾搭配的蓋頭。 大多數婦女戴蓋頭已是最常見的街景,五彩繽紛的女子頭巾標誌著伊斯蘭文化的復興。 男人們留鬍鬚,穿傳統肥腿長褲,表露了深埋他們心裡的傳統文化傾向。 在清真寺所在的主要街道上,除了常見的咖啡館,近年來增加了許多穆斯林生活用品商店,從伊斯蘭的經書、穆斯林生活用品、教授禮拜與學習《古蘭經》的CD和DVD片。

一位巴爾幹文化研究所的學者納伊姆·拉什蒂對記者說:“與過去的七十年相比,現在是伊斯蘭文化最興旺的時期,人人都熱心于回歸傳統信仰,並以此為榮。  你在這古老清真寺周圍目睹所見,只是冰山一角,整個國家城鄉都出現了伊斯蘭文化復興的明顯趨勢。”  他是說,七十年前這裡是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的一部分,宗教遭受沉重迫害,伊斯蘭文化幾乎全面取締。 南斯拉夫解體之日,便是這個地區伊斯蘭復興的開始。 拉什蒂認為,今日所見的各種現象屬於“矯枉過正”,出現科索沃民眾對傳統伊斯蘭文化的偏好,人們選擇了思想保守。 伊斯蘭復興的一個重要因素,應歸功於出現在全國各地的伊斯蘭慈善組織,他們深入民間多行善功,發揮了民族團結和凝聚的作用。

(阿立編譯自www.rferl.org/2016-08-08)

    為您推薦

    發表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

    1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