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皈依伊斯蘭的基督徒

維多利亞時期,前接喬治王時代,後啟愛德華時代,時限常被定義為1837年至1901年,是英國工業革命和大英帝國的峰端。維多利亞時期的科學成就舉世矚目,文學藝術輝煌燦爛,被認為是大英帝國的黃金時代。

就在這樣一個黃金時代,英國人民對於真理的探索與追求也不斷昇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研究其他信仰,其中很多人最終皈依伊斯蘭,成為穆斯林。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學習三位維多利亞時期英國基督徒皈依伊斯蘭的故事。

需要指出的是,在當時那個時代,脫離基督教、皈依伊斯蘭可謂大逆不道、離經叛道之舉,畢竟,彼時的英國,基督教就是獨一的存在,其統治地位絕對不可挑戰也不容挑戰。

阿卜杜拉•奎利亞姆


阿卜杜拉•奎利亞姆,原名威廉•亨利•奎利亞姆

威廉•亨利•奎利亞姆(William Henry Quilliam)是一名律師,1887年,他在地中海旅行途中看到一群摩洛哥人在船上禮拜,隨即對伊斯蘭產生濃厚的興趣。

奎利亞姆在其回憶錄中記載道:“他們無懼風暴,無懼船的搖晃,勇敢的在甲板上禮拜,我被他們臉上所表現出來的鎮定與真誠所折服。”

登陸之後,奎利亞姆在摩洛哥北部港市坦吉爾休憩數日,期間,他找到當地穆斯林諮詢有關伊斯蘭信仰的諸多疑惑,最終,在回國之前,時年31歲的奎利亞姆決定皈依伊斯蘭,聲稱自己找到了真主的信仰,並將這個新信仰稱為“理性與邏輯的化身”,並且宣稱伊斯蘭信仰與自己的所堅持的真理與理念完全相符。

雖然伊斯蘭信仰並不要求皈依者改名換姓,但是,為了紀念自己的皈依,奎利亞姆主動改名阿卜杜拉•奎利亞姆。1887年底,阿卜杜拉•奎利亞姆返回英國本土,並立志成為一名宣教師,在其言傳身教之下,共有近600名英國人跟隨他一起皈依伊斯蘭。


據統計,有200多名利物浦當地居民在奎利亞姆影響下皈依伊斯蘭,整個英國受其影響皈依伊斯蘭的人數更是高達600多人

也是在1887年,奎利亞姆在其家鄉利物浦主持修建了英國史上第一座清真寺。當時的利物浦,被譽為大英帝國第二大城市。

維多利亞女王統治時期,大英帝國版圖達到巔峰,帝國屬地、殖民地穆斯林人數遠超同期的奧斯曼帝國。維多利亞女王本人親自下令奎利亞姆呈上他翻譯編撰的宣傳冊《伊斯蘭信仰》,該宣傳冊被翻譯為13種不同文字在帝國領土流通。據考證,維多利亞女王此後又命下屬呈上六本宣傳冊,分發給皇室成員參閱。

然而,雖然維多利亞女王本人有意學習瞭解伊斯蘭信仰,但是,當時的英國社會普遍歧視伊斯蘭,認為伊斯蘭是落後且暴力的信仰。1894年,在維多利亞女王的許可之下,奧斯曼帝國蘇丹委任阿卜杜拉•奎利亞姆為不列顛群島謝赫,將他視為大英帝國穆斯林首腦人物。


維多利亞女王與奧斯曼帝國蘇丹阿卜杜勒•阿齊茲

雖然阿卜杜拉•奎利亞姆得到了女王及官方的肯定,但是,跟隨奎利亞姆皈依伊斯蘭新穆斯林卻備受歧視與打壓,尤其是在利物浦,當地居民不斷騷擾這些皈依者,認為他們背叛了基督教,用磚塊、馬糞、垃圾等物品攻擊他們。

奎利亞姆指出,這些襲擊者都屬於宗教極端分子,都是被洗腦的可憐蟲,他們之所以攻擊穆斯林,是因為有人讓他們相信穆斯林就是壞人。

奎利亞姆本人備受利物浦當地人的尊敬,作為律師的他,勇於為弱勢群體發聲,宣揚工團主義,擅長離婚案件。然而,他的律師生涯最終也因為一起離婚案而終結。一位婦女尋求與丈夫離婚,她設計美人計陷阱留取偽證,最終東窗事發,奎利亞姆作為其代理律師受到牽連,為避免利物浦當地穆斯林群體也遭牽連,奎利亞姆決定出走利物浦。


始建於1887年、位於利物浦的阿卜杜拉•奎利亞姆清真寺,至今仍在運作

1908年,阿卜杜拉•奎利亞姆離開利物浦,以減小此次醜聞對當地穆斯林群體的影響。他化名亨利•德萊昂(Henri de Leon),在薩里郡沃金鎮定居下來,後來被邀請至當地清真寺,也是大英帝國第二座清真寺參與宗教活動。1932年,阿卜杜拉•奎利亞姆逝世,埋葬在薩里郡,他主持修建的利物浦清真寺至今仍以他的名字命名。


英國第二座清真寺,沃金清真寺

伊芙琳•科博爾德勳爵


伊芙琳勳爵與丈夫科博爾德合影

在當時的英國社會,不僅是底層人民被伊斯蘭信仰所吸引,不少上層貴族也在伊斯蘭信仰的感召之下皈依伊斯蘭,他們大都是在穆斯林土地旅遊觀光期間皈依。伊芙琳勳爵正是如此。

伊芙琳勳爵出生在愛丁堡一戶貴族家庭,童年時期,她跟隨父母常年往返于蘇格蘭和北非地區,自小就對伊斯蘭信仰產生濃厚興趣。

伊芙琳勳爵在其自傳中說:“在北非,我學會了阿拉伯語,我最開心的時光,就是蹺課出去和我的阿爾及利亞朋友們到當地清真寺玩,不知不覺中,我內心深處早已成為一個小小的穆斯林。”


伊芙琳勳爵在埃及尼羅河畔

伊芙琳勳爵的父親是第七任鄧莫爾伯爵,自小居住在世襲的鄧莫爾總督莊園,擅長捕獵、釣魚。她的父親常年因公出差在外,母親在其少女時期被徵召入宮成為女官,又稱宮官。伊芙琳勳爵生性自由,喜好旅遊,在埃及遊玩期間,她遇到後來的丈夫約翰•科博爾德(John Cobbold)。約翰•科博爾德是一名商人,也是當地著名伊普斯維奇城足球俱樂部的老闆。

伊芙琳勳爵並未明確交代自己是在何時正式皈依伊斯蘭,但是,伊斯蘭信仰的種子自小就在她心底萌芽。伊芙琳勳爵指出,她和伊斯蘭信仰建立起明確的關係,應當是在羅馬旅遊期間,當時,她應邀與教皇會面,期間,教皇問她是否是天主教徒,猶豫片刻,伊芙琳勳爵告訴教皇:“我是穆斯林。”

伊芙琳勳爵在其自傳中寫道:“時至今日,我都不知道自己當時為何會給出這一答案,雖然我從小就接觸過伊斯蘭,但我出生在基督教家庭,長大後,我已經與伊斯蘭失聯頗久。當教皇問到我信仰的那一刻,一顆火種在我心底熊熊燃起,我下定決心潛心研究伊斯蘭信仰。”

歷史學家威廉•克理(William Facey)負責撰寫了伊芙琳勳爵回憶錄序言,她指出,維多利亞時期,大量基督徒該信伊斯蘭教,主要是被伊斯蘭信仰所傳遞的理念與觀點所折服、所吸引,他指出,這些皈依的穆斯林都遵循一個信念,即:所有偉大的宗教都共用一種超然的統一,雖然在膚淺教義的細節背後依舊存在細微分歧”。

游訪中東地區時,伊芙琳勳爵習慣使用阿拉伯語名字宰納蔔,她的阿拉伯朋友們稱她為宰納卜勳爵。作為勳爵,她有權造訪很多通常不允許婦女踏足的地區,也對穆斯林文化有了更為深入的瞭解。

65歲那年,她前往聖城麥加完成穆斯林必修的功課之一——朝覲,她也成為英國史上第一位完成朝覲的穆斯林婦女。


伊芙琳勳爵是英國史上首位前往麥加朝覲的女穆斯林

朝覲之旅,進一步昇華了她的伊斯蘭信仰,讓她深入感知了伊斯蘭的奇妙與美麗,最終出版發行當時名噪一時的著作《麥加朝覲》。


晚年的伊芙琳勳爵

完成朝覲之後,伊芙琳勳爵造訪肯雅,然後回到蘇格蘭,最終長眠於此,享年95歲。逝世前,她在遺囑中要求後人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下古蘭經光明章經文。

伊芙琳勳爵在其回憶錄中說道:“常常有人問我為何成為穆斯林,也有人問我何時成為了穆斯林,我只能說,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何時成為穆斯林,我只知道伊斯蘭信仰的真理找到了我,或者說,我一直以來都是穆斯林。”

羅伯特•斯坦利


羅伯特•斯坦利(Robert Stanley)在70歲高齡皈依伊斯蘭

關於維多利亞時期英國穆斯林的歷史,大都由上層社會所記載,因為當時的英國,等級依舊極為森嚴,上層社會、貴族階層對於歷史的敘述,自然會得到更好的保護。

英國歷史學家克莉絲蒂娜•朗登(Christina Longden)指出,在當時的英國社會,撰寫日記或回憶錄一般屬於中產階級的行為,而她本人也在翻閱家族史料時發現,自己的祖先也在維多利亞時期皈依了伊斯蘭。

羅伯特•斯坦利(Robert Stanley)來自於工人階級,憑藉自身努力與奮鬥,他于1870年成為曼徹斯特臨近小城斯塔利布裡奇市(Stalybridge)市長。作為斯坦利的後輩,朗登女士依據家譜與家書替斯坦利寫了一半傳記,朗登指出,斯坦利當選市長後,曾主持設立一個獨立的基金會,幫助被雇主惡意解雇的工人階級度過難關,斯坦利還經常在奎利亞姆利物浦清真寺旗下期刊發表文章,抨擊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


羅伯特•斯坦利(中)與阿卜杜拉•奎利亞姆(右)在利物浦清真寺

17世紀90年代,斯坦利從市長職位退休,後來,他在利物浦遇到奎利亞姆,二人迅速成為摯友。

朗登女士記載:“斯坦利比奎利亞姆年長28歲,二者之間也可能有父子般的情誼。”

然而,斯坦利認識奎利亞姆很久之後才決定皈依伊斯蘭,那時,他已經是70歲高齡,並且取名拉希德(Reschid)。

朗登女士認為,據她本人考證,斯坦利擔任市長的城市,自始至終沒有穆斯林生活過,斯坦利皈依之後便搬到曼徹斯特居住,並於1911年與世長辭。


斯塔利布裡奇市工人階級罷工大遊行

然而,斯坦利皈依伊斯蘭之後,他的家人卻極力反對,甚至用盡一切辦法阻止他公開伊斯蘭信仰,直到他逝世,很多人都不知道斯坦利已經是一名穆斯林,直到今百年之後,經多方考證,朗登才在1998年確定斯坦利也是一名穆斯林。

巧合的是,朗登女士表示,她的親哥哥史蒂芬在1991年皈依了伊斯蘭,當時,他們還不知道自己的先祖斯坦利很早之前就已經皈依。當史蒂夫得知先祖斯坦利的穆斯林身份時,他表示自己無比震驚,但又無比驚喜。

史蒂芬說:“要知道,在當時那個年代,從基督教改信伊斯蘭教,是何等的離經叛道,是多麼的難以想像!這告訴我們,人不應畏懼真理,應當勇敢的堅持自身信仰。”

------------
編輯:葉哈雅

出處:BBC

原文:The British Victorians who became Muslims

連結:https://www.bbc.com/news/uk-england-48069763

    為您推薦

    發表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

    1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