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推:自我批評,是被今天的穆斯林遺忘了的態度

萬贊歸主,如同他所值得的那樣,願主福安使者,他最優秀的僕人,以及他的家族和弟子。

記主贊聖以後,我要說:

真主的僕人啊,每一個信仰真主的人,都應該時常進行自我監督、自我清算、自我批評。

真正的信士從來都不會認為自己是清白的、沒有絲毫罪惡的,從而忘卻自己,而將批評的矛對外,這不符合信士的狀況,不符合他的信仰。

先知的弟子們,時時刻刻都在進行自我批評,但凡遇到任何個人或普遍的大災小難,他們首先想到的是:

也許我是這場災難出現的原因,也許是我的行為不夠到位,也許是我的黴運,才導致了這場災難的發生。

伊瑪目馬利克每次看到麥迪那上空電閃雷鳴,便會迅速的跑向城外,如果有人問及,他會毫無遲疑的回答:麥迪那面臨著災難,而這災難是因為我的罪惡而降臨的。

他堅持跑向城外,以免真主因為他的罪惡而懲罰麥迪那的人們。這就是你們所熟知的伊瑪目馬利克——遷徙之地的伊瑪目。

一個達到了敬畏的頂峰、行走在真主大道上的穆斯林,他的狀態是這樣的。

那麼,整日沉浸在各種罪惡之中的穆斯林,又應該是怎樣的呢?

難道他不應該比聖門弟子們更多的去進行自我批評嗎?

但今天的穆斯林的現狀,卻恰恰與此相反。

除了那些受真主特慈的人。

當一個穆斯林看到人間的不幸,看到遍佈城區的災難,他會責怪身邊的每一個人,唯獨不會責怪自身。

也許他會覺得是自己倒楣,但從來不會覺得自己有罪。

如果我們當中真有人可以端莊如先賢,也許我們會同意他的想法。

但又有誰能夠如同先賢一樣呢?今天的人們緊抓的伊斯蘭,不過是伊斯蘭的一些表皮,而就算是這些表皮,也未必是真的表皮。

今天的穆斯林——當然,除了那些受真主特慈之人——都深陷於罪惡的泥潭。

他們中一些貧窮的人,以被迫為理由,以貧窮為理由,為自己的罪惡開脫,認為自己應該被排除在真主的法度之外。

以被迫和貧窮為由,他們將貪婪的手伸向利息,他們在交易中坑蒙拐騙,他們以各種管道獲取錢財。

不,他們絕不是被迫的。

相對于大多數的聖門弟子而言,他們的生活狀況已近乎奢侈了。

但他們卻竟然以貧窮為由,為自己的罪惡開脫。

如果真主讓他變得富有,他也會以橫行的腳步踩碎教律的阻礙,忘卻真主的命令和禁止,忘卻對家人、對妻子、對兒女的監督。

你走進他的家,看著面前的一片狼藉,你的目光掠過孩子們的臉,你絕對不會想到,他們是穆斯林的孩子。

你翻翻他們的日程,瞭解一下白天的工作,和晚上的熬夜,你會發現他們沉迷於各種各樣的娛樂,唯獨從不崇拜真主。

金錢,便就這樣毀了他們。

真主說的太對了:“絕不,人類的確是放肆的,他自以為是無求的。”(血塊章:6、7)

真主的表達多麼精妙,“他自以為是無求的。”而不是“他是無求的。”因為僕人永遠不會無求。

僕人永遠都是貧窮的,因為他是僕人,他永遠不會真正無所需求。

真主說:“人們啊,你們是需要真主的,而真主是無求而光榮的。”所以,上一節經文中的表達及其精妙,當人類認為自己是無求的時候,他一定會放肆。這便是經文要表達的意思。

因此,他犯了雙重的罪惡,一是,你竟然認為自己是無求的。

不,你絕不是無求的,你生活在真主的掌控之下,你所擁有的一切恩典、富有和金錢,都是真主的,包括你自己,也是真主的。

這是其一。

其二,你竟然將真主的恩典和賞賜,拿來違抗真主。

這便是穆斯林的狀況,無論是在這座城市,還是其它地方,除了那些受真主特慈的人。

窮人們褻瀆真主的法度,以貧窮為理由為自己開脫,說自己是被迫的,其實他們絕不是被迫的。

一旦真主讓他們富有,他們便開始放肆,他們在一切事物中忘記了真主。

人們在貧窮的時候,尚還記得與真主的關係,可一旦他們自以為富有,便徹底斷絕了與真主的關係。

儘管如此,真主的大難尚不在這裡。

真正的大難是,當這些人聚集一處,談論起面臨的一切大災小難時,他們會氣急敗壞地尋找原因。

而每一個人卻都只認為,別人才是罪魁禍首,別人才是災難降臨的真正原因。

真正的大難便在這裡:

我們自視清高,將自己與天使同等看待,我們覺得自己絕不違抗真主,絕不會做令真主惱怒的事情,我們是清白的,我們的手永遠香味撲鼻,應該責怪的,只能是別人。

真主的僕人啊,看看伊瑪目馬利克,再看看我們,相距何止天壤?

他的城市但凡出現電閃雷鳴,他會立刻跑向城外,他擔心災難是因為自己的罪惡而降。這是伊瑪目馬利克。

可我們當中的一些壞人,無論富足還是貧窮,都把自己看得如天使一般聖潔,卻忘記了自己的生活的腐朽與黴爛,忘記了自己對真主的遠離,忘記了在子女們面前對教門的褻瀆與挑戰,而當問起這一切災難的緣由時,他們環顧左右,去指控別人,卻忘記了自身。

這才是大難。

那麼,兄弟們啊,

我們何時才能清醒?

我們何時才會認真求饒?

我們何時才會誠心懺悔?

我們何時能夠把貧窮當做忍耐的機會而去臨近真主?

何時能把富有當做喜愛的源頭從而臨近真主?

以上,求主饒恕。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滿拉”,版權歸作者所有。】

 

    為您推薦

    發表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

    1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