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推:你的功修,被接受了嗎


有人問我,如何得知真主是否接受了我們的齋戒、禮拜和其它的功修?因為我們很清楚,我們的各種功修中確實存在著一些不得已的欠缺和不足。

我之前簡單的回答過這個問題,今天,我想要更加詳細的闡述一下。

兄弟們啊。真主絕不需要僕人的任何功修,真主不需要我們禮拜,不需要我們封齋,不需要我們參加記主的圈子,不需要我們去朝覲天房。真主說:“人們啊,你們是需要真主的,而真主是無求的,光榮的。”(35:15)

不過,真主喜歡僕人去實現原本潛藏在他們身上的為僕身份,去落實他們的一切受真主掌控的屬性——用謙卑,用貧弱,用謙恭,用對真主無時不刻的需求,用對真主的歸依。

真主喜歡僕人們在他們的生活和操守中實踐為僕的身份,讓其發揮效用。

那麼,如何去喚醒人們身上潛藏的為僕意識呢?

真主所意欲的方式,便是功修。

比如齋戒,可以喚醒我們的謙卑,我們的為僕的身份,和對造物主的需求。禮拜,以及其它的各種功修都一樣。

如果人們為功修配上發自內心的懇求和哀憐的態度,通過功修展示自己的無能、貧弱,和對真主的極度需求,那麼毫無疑問,這樣的功修會承蒙真主的接受。這是毫無懷疑的事實。

甚至一個偏離主道、沉迷罪惡的人,如果他身上潛藏的為僕意識被喚醒,痛苦流涕的去接受真主的譴責,向主訴說自己的無能。

他對真主哭訴:“主啊,我的確想要端莊的,可我無法戰勝我的奈福斯,我的確想要不偏不倚的堅持正道,可我的欲望總是阻攔在我面前。”

如果他一直是這樣,一邊真誠的訴說自己的無能,一邊又沉迷罪惡、拒絕善功。那麼,等他去見真主的時候,他也會被饒恕的。這也是我們都應該知道的一件真相。

所有功修——尤其是齋戒——都是教育方式,為了喚醒人類對自己真實身份的認知,喚醒人類對作為真主之僕人這一身份的認同。

如果你身上潛藏的為僕意識被喚醒,那麼,你便會主動的奔向真主,向真主求救,向真主哀憐懇求,祈求真主的關懷,祈求真主的饒恕,向真主訴說自己的無能。

那麼,真主便會接受你的哭訴,會將你列入懺悔之人,到末日,會讓你成為幸福之人。

這是答案的一半。尚還有另一半。

一位教門人士,奉行主道,堅持功修,長期贊主,長期誦讀古蘭,遠離各種禁條,但因為某種原因,他的功修未能喚醒自己的為僕意識,未能喚醒對自己僕人身份的深刻認同,未能為他帶來對真主的謙恭與虔誠,未能讓他變得越來越像個僕人。那麼,這種善功會對他產生什麼作用呢?又有什麼意義呢?

齋戒,是為了喚醒你的謙卑、謙恭、羸弱,和對真主的需求。而禮拜,你在拜中多次重複的“我們只崇拜你,我們只求你佑助。”(1:5)正是為了喚醒你的的慚愧,你的謙卑,你對僕人身份的認知。

你所做的功修,原本是真主賜予你的恩典,是真主賜予了你功修的機會。但如果這份功修的結果,並不是上面所說的慚愧和謙卑,而是對自己功修的驕傲和自滿,是自以為教門的沾沾自喜。

那麼,你必須要知道,這樣的功修,絕不會讓你臨近真主絲毫。

這樣的善功,甚至遠不如前面那種讓犯罪者慚愧不已、痛哭流涕的罪惡。

我要認真跟你們說:在真主看來,一個犯罪者因為罪惡的痛苦,而發出的呻吟和哀歎,遠勝於一個為自己的贊念而沾沾自喜的人的贊念。

我們應該知道這個真相。

然後我們便會知道,很多犯罪者、迷茫者、迷路者,他們的犯罪和偏斜,其實恰恰是獲得真主喜悅的階梯。

怎麼會這樣呢?

答案便在伊本·阿塔的箴言錄裡:“令你慚愧之惡,強於令你自豪之善。”

一個人,雖然不喜歡犯罪,雖然不想沉迷於迷茫和欲望當中,但終究無法戰勝自己的奈福斯,所以深陷罪惡之中。

這個人其實是很委屈的,他時刻承受著罪惡帶來的痛苦,而這份痛苦會帶他去走向真主,向主訴說自己的委屈。

我認識一位元暴躁的社會青年,沉迷於各種罪惡之中,尤其酗酒成癮。後來我才知道,等太陽落山,華燈初上,他會進入自己的屋子,關上房門,開始用年輕人的方式,向真主哭訴。

這裡,我將他的訴說翻譯為標準語。他一片赤誠的向真主呼喊:“橫亙在我和您之間的這堵牆的主人啊,您何時能將這堵牆夷平?好讓我能夠看到你。難道您在等我自己將他摧毀嗎?可您知道的,我毫無能力,毫無辦法啊。我苦苦等待著您,用您的全能和慈憫,來摧毀這堵牆。”

也許說這番話的時候,他仍然醉意洶湧。

正是他的罪惡,牽引著他奔向真主,牽引著他去向真主訴苦。

那麼,真主會對他說什麼呢?

真主會說:“歡迎你,來吧。”

最終,橫亙在他和真主之間的那堵牆,被真主夷平。那個原本無惡不作、嗜酒如命的罪人,卻變成了最最清廉的教門之人,最最尊貴的近主的僕人。

這一真相,對我們有著非常重要的教育意義。

這個真相,是真主給我們闡釋的,是使者為我們說明的,也是歷史所見證了的。

這一真相教導我們,對真主的所有僕人,都要以禮相待,不可以因為看到一個人沉迷於罪惡,而去歹猜,而去妄斷。

而當我們去看自己的時候,卻認為自己是清白的,沒有任何罪惡。

我們不可以這樣對比,不可以自我清白,覺得自己是完美的,而用憤怒的眼神去看待別的犯罪者。

我們不應該用醜惡的詞彙去描述他們,不應該說他們會入火獄,不應該說他們是卡菲爾,是迷路者,將來會與迷路者一起複生。

不,真主的僕人啊,你看到的只是表面,你不知道內情。也許他會像那個暴力的社會青年一樣,原本無惡不作,一朝卻變成了最清廉的人。

你能知道未見的知識嗎?你能想像到這種結局嗎?有多少人,在我們眼裡是偏離主道的犯罪者,後來卻發現,他們獲得了令許多篤信者都羡慕不已的優美結局。

一個人說他有個朋友,終日放縱,後來去世了。他說:

有一天,這位朋友出現在了我的夢裡,我問他:真主是如何對待你的?他回答:真主讓我站在他的御前,問我,你帶來了什麼(善功)?

我說:“真主啊,我是你的僕人,我是你的奴隸,我什麼也沒有做成,我來只是為了向我的主宰、我的造化者祈求。真主啊,我是你的僕人,我是你的奴隸,我什麼也沒有帶來,我只帶來了我的貧窮、我的謙恭和我的慚愧。除了希望得到你的恩賜之外,我什麼也沒有。”於是,真主就饒恕了我。

你怎麼就確定你在歹猜的這個人,他的歸宿不會像這個人一樣?

是的,我們是要命人行善,止人作惡。但同時,我們務必要善猜。

那麼,那些將自己從來沒有見過、沒有交談過的人斷為卡菲爾的人們,又是怎麼樣的呢?

有人問一位學者:“我們是否可以詛咒某個已經去世的人。”他回答說:“可以,因為他是卡菲爾。”

我問這位學者,你見過這個人嗎?他回答,沒有。你跟他交談過嗎?他回答,也沒有。你跟他探討過教義的內容嗎?他回答,也沒有。

那麼,你憑什麼認為可以詛咒那個人呢?憑什麼認為可以將其斷為卡菲爾呢?

就這樣,當個人感情和個人喜好成為了出斷的憑據,伊斯蘭原有的團結便不見了,原本的堅若磐石變成了一盤散沙。

真主的僕人啊,也許我們認為一個人是虔敬的修士,但也許他的結局恰恰相反。

也許我們看到一個人整日放縱、沉溺罪惡,但他的結局卻是饒恕與慈憫。

請管住自己的舌頭,請關注自己的罪惡。

以上,求主饒恕。

【轉自微信公眾號“滿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為您推薦

    發表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

    1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