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良:伊斯蘭信仰與穆斯林經濟倫理

【馬明良教授在深圳穆斯林流動人口中的講演】

 

 

《古蘭經》說:

“ 憑自己的財產和生命而奮鬥的人,真主使他超過安坐家中的人一級。”(4:95)

“誰為主道而遷移,誰在大地上發現許多出路和豐富的財源 …… 真主必報酬誰。”(4:100)。

親愛的穆斯林同胞們:

首先向你們致以最崇高的祝福:色倆穆阿來以庫姆!

《古蘭經》把出門掙錢,尋求真主的恩典與“為主道而奮鬥”相提並論(73 :20)。

《古蘭經》說:

“憑自己的財產和生命而奮鬥的人,真主使他超過安坐家中的人一級。”(4 :95)

“誰為主道而遷移,誰在大地上發現許多出路和豐富的財源 …… 真主必報酬誰。”(4 :100)。

新中國最早一批股票在這裡誕生;

大陸第一家證券公司在這裡掛牌;

這就是深圳,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昔日的小漁村,今天的大都市。

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有中國穆斯林的貢獻;深圳的發展也有穆斯林的功勞,有你們今天在座的各位灑下的汗水和辛勤的勞動。

一千多年前的唐宋時期,穆斯林的先輩們從遙遠的阿拉伯漂洋過海,乘風破浪,來到了中國的沿海港口城市如廣州、泉州、揚州等地,他們帶來了香料,也帶來了伊斯蘭文明,為這些城市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貢獻。

同時,雖說阿拉伯、波斯穆斯林商人來中國主要是經商的,不是來傳教的,但穆斯林商人的言談舉止和他們所遵循的商業道德規範以及高尚的品質,深深地打動了與其打交道的中國人,在他們的人格魅力的感召下,相當一部分中國人加入了伊斯蘭教,最後形成了後來被稱為“回族”的中國穆斯林主體。

今天,在改革開放的形勢下,來自西北和五湖四海的穆斯林創業者給深圳和其他東部城市帶來了什麼?帶來了熱情的服務,為成千上萬的上班族和出差、旅遊的人帶來了方便,一部分人還帶來了技術、資本、資訊、理念等等,大家為東部城市的發展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今天的世界正處在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今天的中國處在大發展大繁榮階段。

我們穆斯林為我們所做的貢獻感到自豪的同時,是不是還可以進一步思考:

我們穆斯林做的還有沒有值得完善和改進的地方?

伊斯蘭的信仰對穆斯林的經濟活動有什麼要求?

在深圳這樣的國際化大都市怎樣樹立穆斯林形象?

怎樣才能使自己既要保持穆斯林的堅定信仰和獨特生活方式,又要在工作、事業中融入當地社會,與非穆斯林和睦相處?

圍繞這些問題我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與大家分享,供大家參考。

伊斯蘭信仰是穆斯林的精神動力和力量源泉,也是其價值觀的基礎。

伊斯蘭要求穆斯林自食其力,有尊嚴地生活

在伊斯蘭的價值系統中,義和利是統一的,對於穆斯林而言沒有義利對立的困擾和二者之間非此即彼的選擇。為後世幸福而履行的“五功”(念、禮、齋、課、朝)是“善行”、“義舉”;同樣,為今世利益而進行的勞作、奮鬥、生產、經營……也是“善行”、“義舉”。義利統一,不恥於言利,不恥於求利;而且,生產實踐、經營活動,其意義之大,價值之高,可與“為主道而奮鬥”相提並論,同日而語。

先知穆罕默德(以下簡稱“穆聖”)號召穆斯林:“當你們經營今世時猶如永生不死;當你們想到後世時就像明日就死。”“今世是來世的農場。”要求不斷勞作,努力耕耘,享受果實。他還說:“誰合法地尋求今世,正直而不乞討人,為自己的家人生產,愛護同伴,將來他相會真主,面容潔白,如十四夜的滿月。”主張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勤勞致富,反對好逸惡勞,依賴別人。

穆聖時代,有人給穆聖講述一個人如何如何的虔誠;說到:

“我們在一個月當中出外多次,他這個人對於禮拜、封齋從未間斷片刻。依我們看來,除了先知以外,沒有比他再有教門的啦。”穆聖追問道:“那麼,誰供他生活呢?”那些人異口同聲的說道;“我們大家。”穆聖則說道:“其實,你們大家比他更有教門。”然後,又說道:“任何人的生活、沒有比他自己靠雙手勞動來維持更好的了。”

中世紀著名的伊斯蘭教義學家安薩里在《聖學復蘇》一書中說道:

“先知的一切聖門弟子不是經商于海陸,便是勞作於棗樹園裡,他們都是我們的榜樣,我們應當向他們學習,而不應仿效那些背離穆聖的道路的人。這些人整天整天坐在清真寺裡,兩眼瞪著他人的手,期待著施捨。其實,那些努力生產、自力更生的人,才會得到主的寬恕和獎勵。”

旨在強調自力更生,自食其力。

伊斯蘭尊重誠實的商人

伊斯蘭認為,商業是各種產業之間的橋樑,它促進流通,豐富商品,活躍市場,引導消費,刺激生產,功不可沒。因此,伊斯蘭充分肯定商業的價值,認為商業是真主最喜愛的產業之一,把遠行經商行為稱之為“……尋求真主的恩惠……”

穆聖對商人十分敬重,說:

“商人猶如世界上的信使,是真主在大地上可信賴的奴僕。”

“誠實可靠的商人在復活日將與列聖、正義者和烈士同在。” 。

伊斯蘭教把忠實可靠的商人置於殉教者(烈士)的地位,並不足奇,因為:為主道而奮鬥,並不僅僅局限於浴血奮戰的沙場,在經濟領域也同樣可以為主道而戰。懷著一種崇高的目的,通過合法的管道經營賺錢,然後既用來養家糊口,又為公益事業費用,為主道費用,其意義非常之大。

伊斯蘭商業道德規範的核心是“公平交易”:

(1)互利互惠,反對損人利己

違背互惠原則從本質上講就違背等價交換規律,因而也就違背了伊斯蘭的公平原則,從而受到譴責甚至禁止。穆聖說:

“真主使群眾互惠互利。”

(2)公平交易,反對投機

伊斯蘭教嚴禁投機、欺詐、假冒和稱量不公等非法行為。《古蘭經》指出:

“可悲啊!稱量不公的人們,當他們從別人稱量進來的時候,他們稱量得很充足,當他們量給別人或稱給別人的時候他們不稱足不量足。”(83:1)

“我的宗族啊!你們應當使用充足的鬥和公平的稱,你們不要克扣他人應得的財物”( 11 :85)

穆聖要求穆斯林做誠實的商人,而不要做奸商,警告不要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投機取巧,坑害他人,說:

“後世之日,招搖撞騙的奸商同暴君惡霸復活在一起;忠實利人的義商,同聖賢烈士復活在一起。”

穆聖曾經視察市場,遇見一個糧食商,問清價格後,將手插進糧袋,拿出來一看都是濕的,於是問這是怎麼回事?商人說:“雨淋濕的。”穆聖說。“怎麼不把濕的放到上面讓人看見呢?投機取巧的人,不是我的教民。”

(3)公平競爭,反對壟斷

《古蘭經》指出:

“窯藏金銀,而不用於主道者,你應當以痛苦的刑罰向他們報喜。”(9 :34)

穆聖說:

“誰囤積四十天,他便和安拉脫離了關係了。”“壟斷是非理行為,只有小人才幹這種勾當。”

在市場和經濟規律的背後隱含著穆斯林所特有的商業道德規範、行為準則和價值觀,這是真正的“看不見的臂膀”,這是維護市場秩序和經濟倫理的最根本最強大最持久的力量。

(4)憑約守信,反對爽約

伊斯蘭教鑒於人性的弱點(善變),把包括商業關係在內的一切經濟關係用契約的方式加以維持,要求買賣成交時,秉公訂約,一經立約,則不容爽約,要求恪守不渝。穆聖說:

“偽信士有三個標誌:“說謊、爽約、背信棄義。”

還說:

“不忠誠的人沒有信仰,不守信譽的人沒有宗教”。

伊斯蘭主張適度消費

在物質消費方面,伊斯蘭也主張適度,反對過分浪費和過分吝嗇。《古蘭經》雲:

“真主的忠僕用錢的時候,既不浪費,又不吝嗇,謹守中道。”(25:67)

“你們不要揮霍;揮霍者確是惡魔的朋友,惡魔原是辜負主恩的。”(17 :26-27)

伊斯蘭主張興辦公益事業,《古蘭經》指出:

他們問你他們應該怎樣費用,你說:「你們所費用的財產,當費用于父母、至親、孤兒、貧民、旅客。(2 :215)

這就是說,一個人除了自身的必要消費外,如果還有節餘,既不要揮霍浪費,也不要一毛不拔,做守財奴,而應該施捨,應該慷慨仗義,多興辦公益事業和慈善事業,造福人群、利己利人。穆斯林社區多麼需要福利院、孤兒院、敬老院,多麼需要圖書館、閱覽室等文化設施啊!

伊斯蘭經濟理念對穆斯林經濟發展的作用

西元7 世紀, 即1300 多年前,在伊斯蘭教復興後,不到百年的時間內,穆斯林高舉伊斯蘭的旗幟,建立起了一個地跨亞歐非三大洲的泱泱大國,囊括了許多古代文明的發源地。從8 世紀以後的500 年中,伊斯蘭國家地域遼闊,文化發達,經濟繁榮,與唐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

首先,伊斯蘭注重發展生產,主張誠實勞動,反對好逸惡勞

這種精神,作為一種內心的信仰,注入到穆斯林的靈魂深處,極大地鼓舞他們奮發向上的鬥志,激發了勞動熱情,調動了生產積極性,增強了面對任何艱難困苦的勇氣和力量,形成了積極樂觀的人生觀和崇尚勞動並注重創造的價值觀,從而成為穆斯林社會經濟發展繁榮的一種內在的激勵機制。

第二,重商崇商的價值觀,促進了伊斯蘭國家國內外貿易的發展

在中世紀的中國和歐洲,儒家文化和基督教文化鄙視商業和商人,從而阻礙了商業經濟的發展。而在伊斯蘭國家,由於伊斯蘭的價值觀和經濟觀崇尚商業,尊重商人,從而使商業貿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穆斯林商人不僅活躍于伊斯蘭國家境內各城市、鄉村之中,而且其足跡踏遍亞、非、歐三大洲的許多重要港口和城市。阿拔斯王朝各地有許多商業中心,首都巴格達是當時世界上最有影響的商業大都會,市場上商品種類繁多,琳琅滿目。從毛織品、絲織品到玻璃製品、陶器、瓷器,從農產品、水果到金銀製品、珠寶、香水等等,應有盡有,豐富多彩。“自8 世紀初到15 世紀末,歐洲人到東方之前,全世界的國際貿易都由阿拉伯人操縱。”

絲綢之路,東起長安,橫穿歐亞大陸腹地,西至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全長7000 多公里。西元8 世紀以後,穆斯林商人就活躍于這一商道當中,他們既當商旅,又當文化使者,把伊斯蘭文化帶到了中國西北,從而促成了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改信伊斯蘭教,也促成了回、東鄉、撒拉、保安等穆斯林民族的形成。

穆斯林商人還通過“海上香料之路”來到中國東南沿海城市,促進了廣州、泉州、福州、杭州等城市的繁榮。“當時的阿拉伯商人把象牙、犀角、珍珠、寶石、瑪瑙,各種香料和藥材販運到中國來換去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金銀和錢幣,又販運到西方去,以謀取厚利。據神宗熙寧十年(1077 年)的國外貿易統計,廣州、泉州、杭州三州市舶司所收購的乳香達354449 斤之多。8 世紀時,巴格達城裡有專賣中國瓷器的市場。

伊斯蘭經濟也是以有限的資源去滿足無限的需求;但與眾不同的是,伊斯蘭的經濟主體是有信仰的人,指導經濟活動的諸種規則源于伊斯蘭的諸種價值理念,調節經濟的手段也是多種多樣的:既有市場機制、行政干預、法律手段,也有穆斯林的信仰、道德和行為規範。

伊斯蘭是人性化的宗教,既講天道又講人道

“你們當崇拜真主,不要以任何物配他,當孝敬父母,當優待親戚,當憐恤孤兒,當救濟貧民、當親愛近鄰、遠鄰和伴侶,當款待旅客,當款待奴僕”(《古蘭經》4 :36)

伊斯蘭教強調睦鄰、親鄰,《古蘭經》要求人們“親愛近鄰、遠鄰。”

“近鄰”和“遠鄰”既指穆斯林,也包括非穆斯林。

穆聖嚴禁傷害鄰居,他曾連續三次說“他沒有信仰!”其弟子問到底是誰沒有信仰? “他說:“就是傷害鄰居,使之不得安寧的人。”

他又說:

“在真主那裡,最好的鄰居就是對鄰居最好的人。”

伊斯蘭認為,全人類包括非穆斯林都是人祖阿丹的子孫,同根同源,理應相親相愛。

西元622 年,先知穆罕默德在創建麥迪那穆斯林政權的過程中,容納了所有生活在麥迪那及其周邊地區的不同族群、不同宗教信仰者——在這個政權裡,穆斯林、猶太教徒、多神教徒和具有各種信仰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穆斯林應該以一種博大的胸懷包容世界,以深沉的愛擁抱世界,以體現伊斯蘭的真精神。

有人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是大海;比大海寬闊的是藍天;比藍天寬闊的是男人的心;其實,最寬闊的胸懷應該是穆斯林的心。

這就要求穆斯林,不但要愛自己的骨肉,而且還要愛有共同信仰的人——穆斯林;

不但要愛有共同信仰的人,還要愛有不同信仰的全人類,如漢族和其他不信仰伊斯蘭教的群體,在深圳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具有各種膚色的外國人;

不但愛自己的同類——人,而且還要愛真個大自然(包括一切飛禽走獸、花草樹木等動植物)。

善行和人道應像天地間一樣廣闊,穆聖說:

“一切“瑪阿如福”(善行)均為“索得格(施捨)”。

他還具體地舉例說明愛的天地多麼廣闊,說:

1. 以微笑面對兄弟屬於“索得格” ;

2. 命人行善,止人作惡屬於“索得格”;

3. 指引迷路者屬於“索得格” ,

4. 幫助視力不佳者屬於“索得格” ;

5. 清除路上的石塊、荊棘、骨頭等障礙物屬於“索得格” ;

6. 與兄弟分享飲水屬於“索得格”。

同胞們!大家從青藏高原,從天山南北,從黑龍江畔,從長城內外,從五湖四海來到深圳這樣的大都市,每個人都是帶著夢想來到這個充滿機遇的城市然而,每個人都有一個辛酸的經歷,都有一個創業的歷程,都有一個不同版本的故事,誰都不容易!大家都希望獲得今後兩世的成功, 免遭火獄的懲罰而進入天堂。

從以上所講,我們得知,真主和穆聖已經明確告訴我們得救的途徑和天堂的路徑:就是信仰和愛心驅使下的善行。

讓我們遵行真主的命令和穆聖的教導,看開“頓亞(今世)的眼前利益,謀我們的長遠利益和永久幸福,不為一時一地的得失而斤斤計較,不為眼前的蠅頭小利而大動干戈,多一些從容,少一些急躁,因為從容來自真主,急躁來自惡魔。對我們周圍的人多給一些尊重,多給一些關心,多給一些幫助,成全別人,就是成全自己!摒棄你死我活、你贏我輸的思維方式,學會雙贏甚至共贏,大家發展,大家成功,皆大歡喜!

讓我們再次重溫穆聖的教導:

“任何人不可能進入天堂,除非憑著信仰;任何人不可能有真正的信仰,除非愛他的兄弟就像愛自己一樣。”

讓我們不斷擴大愛的邊界,不斷提高愛的境界:用愛的火焰消融一顆顆冷冰冰的心,讓深圳充滿愛,讓全國充滿愛,讓世界充滿愛!將真主的普慈帶給所有的人!

    為您推薦

    發表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

    1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