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春節

春節是中國漢族一年一度最大的節日。雖說它是民族節日,但由於漢族在中國的絕對優勢,春節的規模、國家對它的重視程度,使它等同於國家的節日。家喻戶曉的春晚,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

作為生活在祖國大家庭的穆斯林少數民族,即便不去主動過春節,也或多或少會受到春節的影響。

比如在單位機關工作的穆斯林,在回漢共事的公司上班的穆斯林,正在漢族導師那裡讀研或讀博的穆斯林,與漢族有合作項目的穆斯林企業家,有一些漢族朋友的穆斯林,等等,在春節期間,他們在恪守自己信仰的同時,如何正確對待與漢族上司、老師、朋友的關係,顯得至關重要。

我同意網上一些學者、阿訇的觀點,他們呼籲穆斯林不過春節、不仿效其他民族的習俗,保持自己的特色和文化。這些都言之鑿鑿,無可非議。但不去主動過春節是一回事,而與其他民族的上司、老師、同事、同學和朋友表達一種不卑不亢、體面友好的態度,是另一回事。

曾有一位正在德國讀博的穆斯林青年,寫信給一位著名伊斯蘭學者,信中說自己的博導是一個基督教徒,對自己非常關心、體貼,不僅對自己的學業高度重視,而且對自己的生活也無微不至,自己病了他必來看望,每逢自己的開齋節、犧牲節,他必致以節日的問候,並送來禮品表示祝福。那麼,對於這樣一位導師,到了他們的耶誕節,自己是採取不聞不問的態度呢,還是適當表達一下?

這位穆斯林青年的問題,其實與中國許多穆斯林所面臨的問題大同小異。

其實,不去主動過其他民族的節日,不去仿效其他民族的文化,並不意味著與其他民族不相往來,斷絕關係。這種做法既不可能,也不近人情。先知固然說過:“仿效哪個民族,即屬哪個民族。” 但與此同時,先知也沒有拒絕與多神教徒、基督教徒和猶太教徒打交道,與他們進行貿易往來。

有一次,人們抬著一個猶太教徒的亡者經過先知和聖門弟子,先知出於尊重而站了起來,一個聖門弟子就說:主的使者啊,他是一個猶太教徒。先知說:難道他不是人嗎?

一個拜火教徒曾向聖門弟子、大學者伊本·阿巴斯致安問好,伊本·阿巴斯回答:願真主的平安、仁慈到於你。旁邊有人就說:難道你用“真主的仁慈”問候他?伊本·阿巴斯說:難道他不需要真主的仁慈?

呵護自己的信仰,保持自己的文化和風格,並不是讓我們對他人的問候、熱情和關心置之不理,冷漠無情。就如那位在德國讀博的穆斯林青年,如果他對自己導師的節日採取不聞不問的態度,以此來顯示自己的“立場”,那位導師會怎麼去想他的人格、他所信奉的宗教?真主說:“如果有人以祝辭問候你,你應當以更好的祝詞或同樣的祝詞問候他。”(4: 86)

當年作為侵略者的十字軍,之所以把穆斯林的文化帶到歐洲,是因為他們就近接觸穆斯林時,發現了穆斯林的騎士風度和高尚情操(薩拉丁一次性釋放2000多名戰俘即是一例)。後來作為戰勝者的蒙古人,之所以接受被戰勝者穆斯林的信仰,把伊斯蘭帶到遠東,也莫不如是。人際關係的力量,勝於語言的宣傳。

我們不要主動去過春節,不要跟著他人邯鄲學步,迷失自己。但對自己的漢族同事、同學、上司、老師和朋友,根據他們與自己的日常關係,致以適度的節日問候,並非大逆不道。相反,通過禮尚往來,有理有節,正是展示穆斯林風格和文化的時機。

有人說,在春節期間,對他們有任何表示,信仰就蕩然無存了。如果我們的信仰脆弱到這個地步,不是太悲哀了嗎?而且,如果非要用一種決絕態度對待非穆斯林,才算是有信仰,那麼先知、先賢與非穆斯林的廣泛交往作何解釋?古蘭經“那些沒有因為宗教而殺戮你們、沒有把你們驅逐出境的人,真主不禁止你們善待他們、公平對待他們”(60: 8)又作何解釋?

此外,不過春節是穆斯林的基本態度,這一點沒有分歧。但未必因此而如臨大敵,大肆宣傳。許多美國總統在穆斯林的節日向穆斯林致節日問好,對此,穆斯林不是喜不自勝嗎?如果有人在網上呼籲某個地區的人不要過穆斯林的節日,穆斯林自然不高興。那麼,“宗教無強迫”,各行其是,沒有必要去傷害其他民族的感情。

目前的關鍵,是提高穆斯林的整體素質,鑄造堅不可摧的信仰。只有這樣,穆斯林才不至於人云亦云,迷失自我。跟著過春節,只是迷失自我的一種反應。

同時,呵護信仰,不要使我們因噎廢食,丟失應有的包容、大度與高風亮節。後者,應該是前者的延伸,而不是對立。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