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古蘭經》中 “賽德蓋”的含義

“賽德蓋”是阿拉伯語(صدقة al-Sadaqah)的音譯,意為“施捨”、“施散”、“施濟”。伊斯蘭教的施捨就是通過濟貧和做善事獲得真主的喜悅,後世得進天堂享福的目的。古漢語解釋,“施”就是施捨、給予、拿出去;“舍”就是放棄,意味著奉獻和犧牲。施捨是經文鼓勵穆斯林去爭做的善事。正如《古蘭經》教導我們:“至於賑濟貧民,敬畏真主,且承認至善者,我將使他達到最易的結局。至於吝惜錢財,自謂無求,且否認至善者,我將使他易於達到最難的結局。”①(92∶5-10)翻開《古蘭經》,勸導鼓勵人們施捨的言詞,比比皆是:“你們絕不能獲得全善,直到你們分舍自己所愛的事物。你們所施捨的,無論是什麼,確是真主所知道的。”(3∶92)

鼓勵樂善好施 反對一毛不拔

雖然樂善好施,慷慨待客最早源於阿拉伯半島的生活方式,那裡大部分人不是放牧,就是參加商業活動,始終處於流動狀態,而阿拉伯半島的自然條件多數地區十分惡劣,在流動中,饑餓、患病和死亡在所難免,在與這種生活條件的搏鬥中,人們逐漸養成了樂善好施,慷慨待客的習俗,以便互相求助,渡過難關。但是,施散賽德蓋真正成為一種觀念,是在伊斯蘭教興起以後。

穆斯林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觀念。因為在穆斯林看來,今世生活既是真主賜予人們的,真主也有權隨時收回。真主以末日審判來作為今世生活的結束,與此同時,也作為後世生活的開端。企業家會賺錢是一種本領,而懂得散財更是一種智慧。富人的責任在於,除了滿足自己家屬合理的需求外,自己的所有財富都只是真主的託管,需要思考如何用好真主托你管理的這筆財富。“世上一切財產僅屬真主所有。人們可以佔有財產,可是,歸根結底,這種佔有只是暫時的、相對的。因為世人臨終時無法將所佔有的財產攜入另一世界。經文強調,人的正信,比佔有金銀財寶更為重要。因為財富的多寡對後世的福禍不起任何作用。”②

後世的命運完全是在真主掌握之中,今世的命運卻很大程度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既然真主對各人後世歸宿的安排,要看今世的表現,那麼,這就要人們不能不在今世按照真主的旨意行事,以做到虔誠信仰真主,精心修煉善功,一言一行按照經文的教導去做。所以說,這種對後世樂園生活的嚮往,對火獄懲罰的恐懼,以及真主倚重在今生表現,推動著每個穆斯林在今世有能力的時候,富裕的人就要施散賽德蓋,做到樂善好施,堅持不懈地一點一滴做好事,以作善事為生活的目標和樂趣。而施散賽德蓋,不是為過去而是為未來,為了在後世享受樂園的幸福生活。每個人的本性都是趨利避害的,強烈的賞善懲惡觀念,使各人自然會以敬畏之心,把握住自己今世的生活。

如果把鼓勵穆斯林施散賽德蓋視為僅是為後世作準備,而並不能增添今世生活的樂趣,這不合乎常理。在穆斯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意識裡,恰恰在為後世的行動中,還多了充實現世生活的樂趣。這在穆斯林兩世吉慶的觀念中得到充分體現。經文指出:“天地間微塵重的事物,都不能逃避真主的鑒察,無論比微塵小還是比微塵大。”(10∶61)

事實上,施捨是一種媒介,通過施散賽德蓋把今生與後世聯繫起來,使每個穆斯林既能在今生因施捨獲得內心的滿足,又達到精神上的快樂,讓每個穆斯林深信能在後世進入樂園過更美好的生活,從而達到兩世吉慶。

穆斯林對施散賽德蓋的態度,並非不切實際的空談,它既反映了伊斯蘭教生活的需要,也適應了塵世生活的要求,使每個穆斯林自然會以求實之心,按照真主的旨意去做,以實際行動,求得兩世幸福。

但是,隨著對施捨的推崇,社會上出現了過分誇大施捨的功效,過分強調施捨的現象。而經文講的賽德蓋,首先要以認主獨一,謹守拜功,齋月封齋,完納天課,朝覲天房等義務為核心的,如最基本的伊斯蘭教五功都不能很好地履行,以為只要施散賽德蓋就萬事大吉,這樣做是不完美的。經文強調:“他們問你他們應該施捨什麼,你說:你們施捨剩餘的吧。”(2∶219)經文中強調只施捨剩餘的,因此,一般情況下,沒有多餘的,也用不著打腫臉充胖子。

可嘉的賽德蓋

施散賽德蓋要自覺自願,一切施捨以真主的名義去做才是可嘉的。因為,只有為真主去做的事情才是應該提倡的,而那些為著塵世目的去施捨,是被堅決反對的。

任何人如果以真主的名義去做違背真主旨意的事,甚至去幹壞事,這些人在末日審判時將入火獄。所謂為塵世的目的去做,也就是為人的現實利益去做。塵世間人的現實利益是各式各樣的,而各式各樣的利益歸結到一點,又都與人們的物質利益有關。如果為塵世的目的去施捨,施捨就可能變為一些人沽名釣譽的手段,而以真主的名義去施捨,那就不是為一己的私利去做,施捨是為了擴大信仰虔誠的隊伍,受恩惠的人所感恩的是真主,而不是某個人,人們在施捨中所看到的不是某人的力量,而是真主的力量。由此,施捨才真正在施者與受施者兩方面起到了道德淨化的作用。

財富是真主給予人類的恩惠,真主是宇宙的創造者和養育者,其中自然包括一切人類所享有的東西。這樣,穆斯林只是真主財富的受託者。因此,根據真主的旨意去支配和運用真主所賜予的財富,就成為穆斯林對真主的一種責任。經文很清楚地告訴穆斯林,除了用行動和言詞來感贊真主之外,憑藉自己的財富向安拉表示虔誠行為,是可以博取真主喜悅的。那些有條件施散賽德蓋的人,更應感謝真主對他們的恩惠。因為是真主使他們生活得比別人富裕,他們才有能力向別人施捨。一切的財富是真主掌握:“天地的寶藏,只是他的;他欲使誰的給養寬裕,就使它寬裕;欲使誰的給養窘迫,就使它窘迫;他是全知萬物的。”(42∶12)又說:“使你們中的一部分人超越另一部分人若干級,以便他考驗你們如何享受他賞賜你們的恩典”(6∶165)。在所有這些諸如此類的經文中,明確了穆斯林世俗財富的所有權。這種對財富的態度,一下子把人的視野從自私和貪欲,引向了對真主的敬畏之中。

《古蘭經》要求穆斯林,富有者要慷慨大方,要與其他教胞分享真主賜予的財富,貧窮者要多檢點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符合真主的旨意,應當忍耐,接受真主的考驗。依靠真主的力量,把貧窮的人和富裕的人,團結起來,走向和睦的社會。富裕的穆斯林應當遵循經文的指示:“你們絕不能獲得全善,直到你們分舍自己所喜愛的事物。”(3∶92)上述經文告訴我們:一定要用合法的財產進行施捨,那些通過不正當的途徑,比如偷盜、貪污受賄、走私販毒等獲得的錢財不能用於施散賽德蓋。

適當施捨是獲得真主喜悅的必要條件,而全美五功又是進入樂園的必要條件。所以,施散賽德蓋即與人的自身道德修養聯繫在一起,又與施捨者最終命運聯繫在一起。假如富人只顧自己享受,而不關心窮人的死活,至高無上的真主就會惱怒。

《古蘭經》對施捨的品質作了具體的規定:“你們當分舍自己所獲的美品,和我為你們從地下出產的物品;不要擇取那些除非閉著眼睛,連你們自己也不願收受的劣質物品,用以施捨”。(2∶267)經文要求人們花費他們喜愛的東西,而不要把那些連自己都不願意接受的東西施捨給別人。

不能借施散賽德蓋自誇,要尊重而不要傷害接受賽德蓋的人。《古蘭經》告誡我們:“信道的人們啊!你們不要責備受施的人和損害他,而使你們的施捨變為無效,猶如為沽名而施捨財產,並不信真主和後世的人一樣。”(2∶264)。這是對接受賽德蓋之人的心理、情感何等細緻入微的體恤。這種對人們社會心理的洞悉,與調適心理不平衡的技巧,從先知穆罕默德時代就開始了。沒有真主賜予穆聖的智慧,他不可能對世情民心透徹瞭解,對人們的心理有如此準確的把握。公開施捨好,悄悄施捨更好。《古蘭經》又指示我們:“如果你們公開地施捨,這是好的;如果你們秘密地施濟貧民,這對你們是更好的。”(2∶271)

在許多人的觀念中,施散賽德蓋是可以居高臨下,目中無人的,而事實上這種態度已完全背離了施散賽德蓋的本意。施散賽德蓋完全是我們自願的,表示善良的行為與物件無關,我們無權因施捨而輕視對方。我們的頭腦中要有一個概念,我們所作所為不是要討人喜歡,而是要討真主的喜悅,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在人的面前吹噓。而將一切榮耀頌贊都歸給真主。

如果施散賽德蓋的目的不正確,只能引人注目,得人稱讚,而鑒察人心的真主卻不喜悅,我們的一舉一動真主都在察看著。在當今的社會中,有很多這樣的人,常常用金錢去換取自己的榮耀。很多的時候,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是做在人面前,想得到人的誇耀,只在乎人的稱讚,而沒有想到真主的稱讚。穆斯林認為,只有真主贊許的施捨,才是真正的好!動機不純的施捨,真主是絕不喜悅的。

所以,施散賽德蓋的目的要純正,不能為求得人們的誇耀。施散賽德蓋應出於心甘情願,要有一顆同情心,憐憫之心,把自己的東西施散給別人,不指望人們的回報,只指望真主的回賜。同時,在施捨乞丐的時候態度要端正,不是為了敷衍他而隨便給一點東西。雖然也有東西給他,但是這不是真正的施捨,不是發自內心深處的同情,而是想快點打發他離開,這種施捨一點都不誠實。

如果願意,可以給予幫助,要足夠地尊重他們,要抱著平等的姿態善意地給予。施捨只表示你的同情心,並不意味著可以輕視對方。如果沒有善意的態度,施捨很容易變成對弱者的侮辱。很多的時候,我們並沒有善意施捨的態度。我們往往以為,因為我們是給予者,所以,不必對其表示尊重。有的人會說,能給點,就已經算是很不錯了。我們經常所說的一句話,已經很給你面子了,還管什麼尊不尊重。

秘密施散賽德蓋勝於公開施散。先知穆罕默德曾說:“暗暗施捨甚至自己左手不知其右手的施捨。”③這種要求避免了施者圖虛名的動機,又尊重了受施者的自尊心。這種做法,與當今社會中某些大款借捐贈、贊助而大做為自己貼金的公關廣告正好相悖。對照經文通過施捨昇華了穆斯林的道德境界,提高了穆斯林的道德水準,那種做了一點好事就要大吹大擂,論功行賞的行為自然變得暗然失色。

我們施捨給需要幫助的人,這樣才能使貧困者得著真正的幫助。真主察看你的善行,必然加倍地回賜你。我們所施捨的肯定會得到真主的回賜。因為是真主先讓我們富足,所以才有可能施捨,這一切都是真主的旨意,所以我們應該將榮耀和讚頌都歸於真主。這樣,才能得著真主賞賜。真主為什麼不讓我們顯露自己的善事?目的是防止我們驕傲自滿,防止我們沽名釣譽。

如果施捨的目的是為了讓人稱讚,就得不到真主的回賜;如果是為了得到人們的稱讚,就不能得真主的獎賞。穆斯林施散賽德蓋是為了報答真主的大恩大德,是穆斯林應該做的,這種想法是非常正確的。經文勉勵我們,行真主所喜悅的事,可得到重複加倍的回賜。施捨時不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要在暗中施捨,這才是真正的施捨。

那些敬畏真主的人,堅忍的人,順從真主旨意的人,樂善好施的人,將是樂園的居民。而那些以物配主的人、罪孽深重的人、圖謀不軌的人、行為詭詐的人,將是火獄的居民。總而言之,真主根據各人在今生的表現,為各人安排了兩種截然相反的歸宿。穆斯林誰不嚮往後世那迷人的樂園生活呢?誰又不害怕後世墮入那苦不堪言的火獄呢?

良言也是賽德蓋

一句良言能寬慰他人,搞好團結,使社會得到安寧。使人們得到安寧的善言,當然是一種施捨。“一句良言,好比一棵優良的樹,其根柢是深固的,其枝條高聳入雲。”(14∶24)一句良言,可以建立和睦的鄰里關係、維護社會穩定;一句惡語可以毀掉和平,使社會動盪不安。穆斯林應該有意識地多說有益於改善人際關係的好話,因為這是行善,而行善就是施捨。其實,我們走在路上,能夠向他人報以微笑,給人們帶來溫馨,這就意味著施捨。

語言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在我國有“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的俗語,阿拉伯世界有民諺:“良言不是蜜,但比蜜甜;良言不是花,但比花更好看”。良言能使人增強自信,給情緒低落的人幾句良言,能使其樂觀面對挫折。良言能排遣壓力,當你身邊的人遇到困難和想不通時,往往會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這時,傾聽其傾訴,隨著將心中煩惱一吐為快,壓力感就會隨之降低,這也是一種“賽德蓋”。

自己是某個群體的一員,從而獲得歸屬感。如果口無遮攔地亂說,甚至搬弄是非,蓄意挑撥,或在別人的背後亂加議論,引起別人的不快,就會遭到該群體不約而同的排斥,“你們不要在地方上為非作歹,擺弄是非。”(26∶183)“不要在地方上擺弄是非,真主確實不愛擺弄是非者。”(28∶77)

先知穆罕默德曾說:“在太陽升起來的每一天,人們的每個動作都是一種施捨。把兩件事情處理公平是一種施捨,幫助一個人將貨物馱在牲畜背上是一種施捨,善言美語是施捨,為去清真寺禮拜邁出的每一步都是施捨,從道路上挪走妨礙物也是一種施捨”。④伊斯蘭教的施捨包括很多,除了作為穆斯林的日常功修外,還有從物質上或從精神上幫助他人、調節爭端、維護大眾利益、和睦鄰里、講求信義等等,都屬於施散“賽德蓋”的行為。

凡是用自己的努力做利於社會的事都是施捨。就職業而言,我們能夠做到服務群眾、顧全大局、奉獻集體、忠於職守,兢兢業業就等於施捨;就家庭而言,我們能夠做到尊老愛幼、勤儉持家、和睦鄰里,就等於施捨。

多種多樣的賽德蓋

《古蘭經》提倡,利用本身所擁有的財富去幫助別人,則無論其付出多寡,都是對穆斯林同胞表示友愛和關心的行為:“你們所施捨的,無論是什麼,確是真主所知道的。”(3∶92)按照上面經文的精神,賽德蓋分狹義和廣義:狹義的賽德蓋是指物質的施散,廣義的賽德蓋既包括物質的,也包括非物質的。所以,賽德蓋並不僅僅指通常意義上用財物施散別人。移開道路上的障礙物是賽德蓋,明確指給別人的問路是賽德蓋,探望病人是賽德蓋,命人行善是賽德蓋,止人幹歹是賽德蓋。就是說,賽德蓋範圍是很廣,遠不僅僅是物質上的。

賽德蓋是多種多樣的,每個人都有施散賽德蓋的能力,誰用自己的能力,對社會作出那怕一丁點貢獻,真主是回賜的。施散賽德蓋不僅使他人受益,而且使自己得到快樂,也是個人後世幸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穆斯林當用自己的財富施散,提防後世的火獄。同時,應當多做善事作為賽德蓋,以便獲得真主的喜悅。這樣,我們的社會就會形成一個和睦相愛,互相施劑、彼此關愛的和諧社會。

施散賽德蓋是穆斯林憑藉自己的財富向真主表示虔誠敬意。經文指出,那些為主道而施捨財物的人,真主為他們準備了加倍的報酬。對此,經文作了形象的比喻:“為主道而施捨財產的人,譬如一個農夫,播下一粒穀種,發出七穗,每穗結一百顆穀粒。真主加倍地報酬他所意欲的人,真主是寬大的,是全知的。”(2∶261)穆斯林不但將結局與施捨者的末日命運聯繫在一起,而且還與施捨者的現時生活聯繫在一起。通過施捨而淨化財富,以達到施者心理的平衡,減少財富壓力而產生的情緒焦灼。

我們要牢記《古蘭經》的教誨,以便獲得真主的喜悅,使我們的施捨獲得更大回賜。“敬畏者,得免于火刑。他虔誠地施捨他的財產,他沒有受過任何人的應報的恩德,但他施捨只是為了他的至尊主的喜悅,他自己將來必定喜悅。”(92∶17-21)

總之,任何有善意的舉動,都是一種賽德蓋。這種廣義的賽德蓋,使社會上貧窮的人,無力施散賽德蓋的人,有了廣闊的空間,有了比捐獻財物更多的施捨的機會。當施散賽德蓋從財物擴展至廣義的施捨行為時,那些真主創造的水就變成了源源不斷地澆灌善良心靈的甘泉。對廣大穆斯林來說,每完成一次賽德蓋行為,就是在完善伊斯蘭道德大廈上增磚添瓦。只要大家遵循《古蘭經》的教導,穆斯林社會就會避免敵對、猜疑。將使穆斯林開啟互敬互愛,和睦相處,互相關心的幸福生活。

---------
參考文獻:

①本文《古蘭經》引言均引自馬堅教授譯本,引言後括弧內的數字前面表示章,後面數字表示節。

②金宜久主編:《伊斯蘭教》,宗教文化出版社,1997年版,第320頁。

③[埃及]阿卜杜勒·巴基編,馬賢譯:《聖訓珠璣》,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第219頁。

④[埃及]阿卜杜勒·巴基編,馬賢譯:《聖訓珠璣》,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第212頁。

【來源《中國穆斯林》】

(作者系雲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為您推薦

    發表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

    1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