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巴以和平?


以色列政府完成對巴勒斯坦村莊蘇爾•巴希爾的強拆後,命令武裝部隊在周邊地區進行警戒

現代猶太複國主義創始人希歐多爾•赫茨爾 (Theodor Herzl)曾說:“如果我要修葺一座舊房子,我首先要把它夷為平地。”

赫茨爾的理論與思想,長久以來指引著猶太複國主義者的政治與軍事策略方針。自以色列建國以來,猶太複國主義政府就不斷通過屠殺、恐嚇等方式驅逐巴勒斯坦人,搶佔巴勒斯坦土地,修建非法猶太定居點。

近日,以色列政府又發起新一輪大規模驅逐與吞併計畫,將耶路撒冷東南地區一個叫做瓦迪•胡姆斯(Wadi Hummus)的阿拉伯村落劃定為猶太定居點,該地本屬於巴勒斯坦當局(民族權力機構)管轄。以色列政府新一輪吞併計畫中還包括52座巴勒斯坦學校,這些學校都位於約旦河西岸地區。就在不久前,以色列政府剛剛完成對一個阿拉伯小鎮赫貝特•胡姆薩(Khirbet Humsa)的吞併,將整個村子夷為平地,導致74名阿拉伯人無家可歸,其中包括41名兒童。

近年來,以色列驅逐巴勒斯坦人、搶奪巴勒斯坦領土的非法行為愈演愈烈。以色列政府的所作所為,是對1993年巴以雙邊政府所簽訂奧斯陸協定赤裸裸的背叛與褻瀆。當然,這一行為也嚴重違反了國際法律法規。可是,以色列政府似乎不願承認,現如今的世界,已經不是赫茨爾理論體系中所提到的帝國主義殖民時代,雖然以色列政府一系列違法行為並未得到國際社會的正視與懲戒。

驅逐巴勒斯坦人,佔領巴勒斯坦土地,修建猶太定居點,是以色列政府從一開始就篤信且堅持的策略。這種策略不僅是為擴大以色列領土,更是為了保持以色列的血統純潔性。猶太複國主義者對於阿拉伯人恨之入骨,不願看到阿拉伯人出現在以色列國。

9月中旬,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斡旋下,以色列、阿聯酋、巴林和美國在白宮簽署歷史性的《亞伯拉罕協議》(Abraham Accords),使以色列與上述兩個海灣國家之間的關係正常化。作為建立外交關係的交換,以色列方面同意中止在西岸部分地區建設居民點。該協定被特朗普總統視為任期內一大政績,評論認為,該協定的簽訂標誌著中東地區經歷了歷史性的轉變。然而,以色列政府近日來的舉動,意味著亞伯拉罕協議對於猶太複國主義者而言只是一紙空談。已經被夷為平地的赫貝特•胡姆薩以及即將被摧毀的瓦迪•胡姆斯,就是最好的例證。

以色列政府甚至脅強迫巴勒斯坦當局為胡姆斯地區強拆工程買單,此舉可謂殺人誅心。在以色列和美國的雙重夾擊下,巴勒斯坦當局一直都處於入不敷出、捉襟見肘的狀態,可是,巴勒斯坦當局依舊向巴勒斯坦民眾做出承諾,如果他們的家園遭到以色列強拆,巴勒斯坦當局就會給民眾提供一定數額的撫恤金。

雖然國際社會強烈譴責以色列政府的違法行為,但是,以色列方面卻對此視若無睹,繼續一意孤行,因為它們深知,國際社會的譴責註定只會停留在口頭,不會付諸實踐。巴勒斯坦當局根本無力與強大的以色列政府相抗衡,它只能做一些絕望的回應,譬如,威脅終止與以色列方面的安保協議,同時不斷接洽國際組織,希望國際社會能夠進一步向以色列施壓,迫使以色列終止吞併計畫。

以色列政府在胡姆斯地區的強拆行動已經取得實質性進展,已有大量巴勒斯坦房屋建築被夷為平地,大量平民淪為難民。巴勒斯坦方面現在唯一能做的工作,就是記錄這段歷史,記錄巴勒斯坦人民人身與財產方面的損失與傷害。巴勒斯坦當局以及人權機構都在不斷記錄並向國際社會作出即時彙報,不斷寄希望於國際援助,奢求國際社會伸出援手。然而,相關方面對於以色列暴行的記錄,依舊只停留在對巴勒斯坦國民生產總值(GDP)以及國民總收入(GNI)方面,無視人性、倫理道德、正義與和平,並未有效記載以色列反人類罪行以及種族滅絕行為。

近日,隨著以色列吞併、驅逐行為的進一步升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攜手聯合國西亞經濟與社會委員會(UN-ESCWA)發起新一輪調查取證工作,旨在記錄並揭露以色列殖民主義行為的實際價值以及對巴勒斯坦人造成的實際傷害。然而,類似工作都暫未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因此,工作進展總體而言緩慢而艱難。

記錄以色列罪行,是一項任重道遠、意義非凡而又異常艱難的工作。這一工作的延續與發展,離不開每一個正義之士的支持,與此同時,這一工作亦應超越簡單的經濟與社會層面,更應注重記錄巴勒斯坦人民所遭受的苦難。有人認為,經濟損失可以得到較好的記錄,而人文方面的傷害則難以追尋。從某種意義而言,事實正是如此,畢竟,在以色列政府的高壓政策之下,巴勒斯坦人民的苦難,已經幾乎無法用數位與文字來體現。

然而,不論面臨多大的艱難,人類也不應當放棄對正義的追求。倘若巴勒斯坦人民的苦難得到有效記錄,終有一日,當正義來臨時,巴勒斯坦人民的苦難終將得以終結,而以色列政府的暴行,也註定會得到應有的審判。國際社會應當勇敢承認,在如今這樣一個時代,以色列政府依舊我行我素,已久堅持驅逐與吞併策略,無疑是對國際社會以及國際法的無視與挑戰。

巴勒斯坦人民迫切需要國際援助,這種援助不僅是物質與經濟援助,更應是人文與道德支援,以及對以色列暴行的不斷譴責,從而真正終止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民的掠奪與欺辱。只有終止以色列政府的驅逐吞併計畫,巴以和平才有可能真正得以實現。如若不然,巴以雙方註定會陷入永久的紛爭之中,巴勒斯坦人民註定會長久遭受慘絕人寰的欺壓與屠殺。縱然會有越來越多的阿拉伯國家恢復與以色列的外交,但是,巴以和平絕對無法真正實現,這種所謂的友好建交,只不過是阿拉伯國家對巴勒斯坦人民的背叛。

不論何時,殖民主義、帝國主義、侵略主義都不應成為當今世界所能容忍的現象。只有終止以色列的驅逐與吞併行為,中東地區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和平。

然而,可悲的是,國際社會似乎並不願承認以色列的諸多罪行,人們選擇無視巴勒斯坦人民的苦難。當巴勒斯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時,國際主要領導人的關注重點,卻在於督促周邊阿拉伯國家恢復與以色列的友好關係。簽訂《亞伯拉罕協議》之後,特朗普總統明確表示,他的政府正在與可能加入該協議的其他幾個阿拉伯國家進行談判,並預測巴勒斯坦也將最終加入。在這種形勢之下,以色列的反人類行為只會愈發變本加厲,巴勒斯坦人民的災難只會愈發不可預測。

時至今日,國際社會依舊不願直視巴以問題的實質與本性。《亞伯拉罕協議》帶來的虛假友好與和平,只會鼓勵以色列政府不斷加快驅逐巴勒斯坦人、吞併巴勒斯坦領土的非法行為。胡姆斯和胡姆薩兩個巴勒斯坦村莊,已經淪為“巴以衝突”之中的過眼雲煙,這些地區的巴勒斯坦人民,已經淪為歷史長河中匆匆過客,註定會遭到世人遺忘。

我們始終堅信,如果不終止以色列政府的驅逐與吞併行為,任何形式的友好建交行為,都不可能成為解決巴以問題的答案,也註定不會給巴勒斯坦以及整個中東帶來和平、穩定與發展。

-----------

編輯:葉哈雅

出處:半島電視臺

原文:Peace in Palestine cannot be achieved amid unlawful demolitions

連結:https://www.aljazeera.com/opinions/2020/11/20/israeli-crimes/

    為您推薦

    發表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

    1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