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隆:“穆黑”言論破壞民族團結

最近,網路和社交媒體上的反伊斯蘭言論比較多,持這種論調者自稱“穆黑”。甚至還有學者從維護國家安全的角度,過度誇大“伊斯蘭威脅”,甚至把穆斯林群體定義為“潛伏”在我國的“第五縱隊”。這些言論若廣泛傳播,將嚴重危害我國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的局面。

“穆黑”言論氾濫的大背景是“伊斯蘭恐懼症”。中東劇變後,打著伊斯蘭旗號的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氾濫,大批穆斯林難民湧入西方國家,助長了“伊斯蘭恐懼症”蔓延。“穆黑”言論的誤區有四:一是混淆界限,將極端主義等同於宗教本身;二是以偏概全,將個別穆斯林的不當行為,上升為整個穆斯林群體的特性;三是大民族主義和種族主義,採取“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思維方式。四是無視我國國情,把中東、歐洲等地穆斯林群體特有的問題和族際關係狀況,簡單套用在我國,製造中國版“伊斯蘭威脅論”。更不恰當的是,部分人翻出歷史上的民族衝突事件,無視其根源和實質,篡改史實,影射當下。

在全球化和社交媒體時代,“穆黑”的出現有其必然性,但它能形成一定氣候,社交媒體、線民和學者都有責任:社交媒體監管缺位,任由不當言論肆意傳播;一些線民社會責任感不強,無視言論自由的邊界;部分學者不講政治,缺乏自律。

我國的國情和國策要求我們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穆黑”言論。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有2000多萬穆斯林。這就要求各民族和諧相處,共生共榮。“穆黑”把穆斯林視為異己,不利於民族團結與社會穩定。宗教矛盾的慘痛教訓,遠有中世紀宗教仇殺,近有“禁穆令”風波。宗教衝突的後果,必然是“親者痛,仇者快”,包括穆斯林和非穆斯林在內的所有中國人都無法承受。

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對待宗教問題要以法律為準繩,保護合法,打擊非法。對於極端主義和非法宗教活動,要依法治理。在社交媒體上散佈不負責任的言論,不僅無助於解決問題,反而會使問題複雜化,被敵對勢力利用。

伊斯蘭教進入中國1000多年來,穆斯林與其他民族和諧相處,成功實現伊斯蘭教與中國文化的融合,形成了愛國愛教的優良傳統。清代穆斯林學者劉智“以儒釋經”,促進伊斯蘭教與中國文化融合。新中國的党和國家領導人也曾多次為清真寺題寫匾額,走進清真寺,與教職人員和群眾促膝談心。

這些穆斯林與非穆斯林和諧相處、相互尊重的佳話,有力反駁了“穆黑”言論,說明“伊斯蘭恐懼症”在中國沒有市場。相反,伊斯蘭教中國化的成功實踐,不僅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資源,還能成為可資其他國家借鑒的有益經驗。

(作者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外語學院副院長、教授)

    為您推薦

    發表評論

    電子郵件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

    1條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