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敬:伊斯蘭教是回族人的根-伊斯蘭之光

頁面載入中...

當前位置:首頁 > 講壇 > 講壇

馬文敬:伊斯蘭教是回族人的根

尊敬的穆斯林教胞們:賽倆目!

我們是中國回族穆斯林,應該以自己民族信仰而驕傲。

《古蘭經》雲:  “眾人啊!我確已從一男一女創造你們,我使你們成為許多民族和宗族以便你們互相認識。在真主看來,你們中最尊貴者,是你們中最敬畏者。”(49:13)

真主創造了人類,並把人類不斷繁衍成為各據特色的民族和具有不同宗教信仰的類別之後,人與人之間在物質和精神世界就出現了千差萬別,而為了生命的延續和尋求真理達到世界大同,不同的民族和宗族的人就不得不需要互相瞭解與認識,互相説明與支援,互相交流與聯繫,人類才能打通世界發展與人類進步的通道。在人類歷史車輪的不斷前進中,人類的腳步要想從愚昧的坎坷逐漸邁入文明的軌道中,就必須遵循自然規律,這規律就是真主的法則,否則,人類必將走向天亡之路。古今中外,一些民族就是因為違背了自然規律和真主的法則,最終退出了人類歷史的舞臺,這是必然的定數。所以,全知人類行為、徹知人類心裡的真主很早就告誡人類:在真主看來,人類中最尊貴的人和群體,就是人類中最敬畏真主法則和自然規律的人和群體。

一、認識民族和宗教的本質

民族是“特指具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人的共同體。”宗教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和文化歷史現象,是對客觀世界的一種反映,任何宗教都相信在現實世界之外存在著超自然,超人間的力量,要求人們信仰主宰,報應等等,把希望寄託于天堂和後世。”

民族和宗教是兩個不同範疇的概念,民族是指人類群體的一個集合概念,它是一種外在的組織形式;而宗教是指人類思想的內在活動信仰,似有形又無形,體現在精神世界的同一性裡。表面看兩者之間本沒有太多的聯繫,但是回族與伊斯蘭教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他不同於民族和宗教概念本身,但他可以集中在一類人的身上,作為一種身份確認。這些人就是我國的回族人。在我國,伊斯蘭教是回族人的根和種子,回族人又是伊斯蘭教的傳承載體和表現。做一個生動的比喻,伊斯蘭教的種子傳播到中國後,在中國這片沃土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就形成了中國獨有的回回民族,他不同于外國的穆斯林,也不同於中國的其他民族,同時,他又具有外國穆斯林的特點,又有中國其他民族的痕跡。也就是說,沒有伊斯蘭教的傳入,和中國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就根本不可能在中國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伊斯蘭教就是回回民族的根。如果回回民族失去了伊斯蘭教的精神信仰,也就是失去了自己的本來面目,失去了自己的根系。

二、讓我驕傲的族源和歷史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是我國55個少數民族之一,是我國信仰伊斯蘭教的主體民族,回族人口現今近1千萬,占我國信仰伊斯蘭教和穆斯林總人口的48.30%。回族人通用漢語漢文,散居於全國各地,主要聚居在寧夏、甘肅、青海、河南、河北、山東、新疆、遼寧和北京等地,充分體現了我國民族中“大分散,小集中”的具體特點。

回族的族源是相當複雜的,回族的形成也是經歷了漫長的時間。早在唐宋時期(618——1279)來華的阿拉伯,波斯商人使臣,構成了早期的“回回先民”。到元代憲宗蒙哥(1251——1260)時,回回人正式入籍,稱為“回回戶”。蒙元時期來自中亞的穆斯林是回回的主體,回回民族的宗教信仰、習俗、地域、語言特點逐漸形成,回回人由“客”為“戶”,這是回回民族形成的重要階段。明代中期回回民族“大分散,小集中”居住特點大體形成,漢語成為共同語,伊斯蘭教逐漸被中國化,到明代中期(1460——1552)回回民族共同體已經形成。到清代中期,回族已擴展到東北的吉林、黑龍江、東南的臺灣,西南的西藏,西北的新疆,人口達200萬左右,總之,回族是在中國特殊的地理環境,民族格局,文化傳統條件下形成的特有民族。

三、伊斯蘭文化是回族的血脈

伊斯蘭教和伊斯蘭文化是回族共同體得以形成的重要因素。從回族先民到回族形成,回民始終如一信奉伊斯蘭教,習俗要求非常嚴格。在回族形成的過程中,伊斯蘭教起了重要的凝聚和融合的作用,東來的各個國籍,不同民族的人之間或者他們與漢族和其它民族雜居共處,逐步融合,但他的回族身份確認首先是以是否信仰伊斯蘭教,保持伊斯蘭文化傳統為前提的。

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伊斯蘭教信仰的教義、宗教功修、倫理道德、教法教規等,對回族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善惡觀以及心理素質、行為規範的形成,都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並經世代相傳而形成回回的民族傳統和精神支撐。在婚喪嫁娶、飲食習慣、節日禮俗等方面,無一不打上了伊斯蘭教的內化標誌。從歷史的回顧中,不難看出:沒有伊斯蘭教和伊斯蘭文化的精神維繫,也就不存在著回族形成的可能性和依據。簡單地講,就是沒有伊斯蘭教就沒有回族,失去了伊斯蘭文化,回族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四、認同自己的民族習俗和宗教信仰

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30年,從世紀之交到中華民族復興的可待之日,伊斯蘭文化和回族人與我國傳統文化和其他民族群眾一樣,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振盪、裹挾和改變。西方人鼓吹的自由削弱了青年人的信仰,讓一些人甚至迷失的方向,對於祖先傳留下來的寶貴文化不屑一顧、盲目地崇尚西方的文明、開放。我們回族人和穆斯林也未能倖免。儘管現在全國各清真寺重建、翻建的特別多,清真寺的各項條件、環境越來越好,但是能夠到清真寺瞭解自己民族和宗教的人卻是越來越少,更不用提履行宗教義務和穆斯林的職責了,清真寺變得真清靜。

一些回族青年人對自己的民族與宗教的瞭解少之又少,甚至一無所知,更有甚者,對自己的民族與宗教越來越不認同。甚至感到是一種負擔、累贅。上學、找工作吃飯是問題,找對象、談戀愛民族和信仰也成為一些無形的阻礙。有人甚至認為回族的身份耽誤了他的前途、命運。一個人一生中面臨許許多多的選擇,但是一個人從生下來兩件事情你不能選擇,也不容得去選擇,一個是生你的父母,你不能選擇,一個是你的民族,你也不能改變。

作為回族人的一分子,首先我們要認同自己的民族習俗和宗教信仰。我們現在的回族家庭中的民族成份也很複雜,一些人在確認民族身份時顯得很糾結,那麼這時作為長輩應該教育好自己的子女,認真瞭解自己的民族和習俗,宗教信仰和文化,這是我們的民族遺產,應該恪守自己民族的習俗,對飲食、信仰上的事情不得糊裡糊塗,舉一簡單的例子,飲食問題是自古回族人堅守的堡壘,雷打不動,先人們到其他民族中工作、學習、生活都始終堅持著這一標準,寧可自己背著鍋碗瓢盆,也不吃不喝不符合民族宗教信仰的飯菜。

五、傳承自己民族的文化和傳統

《古蘭經》雲:“如果你們感謝,我誓必對你們恩上加恩:如果你們忘恩負義,那麼,我的刑罰確是嚴厲的。”(14:7)

穆聖也曾講:“不知道感謝人的人,就不會感謝真主。”

我們要感謝祖先們在千百年歷史洪流中生存下來,形成我們回回民族,感謝祖先們讓我們能夠在中國這片沃土中成長壯大起來。我們不認同自己的民族習俗和宗教信仰,不就是負恩忘義的人嗎?我們的祖先們在那艱苦的歲月裡,把自己的民族傳統傳承下來是多麼不容易。難道到了我們這一代就要丟棄了嗎?難道我們願意甘當民族的叛徒嗎?我們絕不會做這種忘恩負義的人。

回族教胞們,我們要加強學習,通過各種管道瞭解我們自己民族的習俗和宗教信仰,不能做那些與我們自己民族習俗和宗教信仰相違背的事情,我們要從小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我們是回族人,我們的習俗與其他民族的習俗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回族是優秀的,是值得我們驕傲的,我們要認同自己的民族,深知自己的民族,最後才能傳承自己民族的文化,讓我們血脈源源流淌,生生不息。

回族教胞們,我們回族人的先民們從萬里來到中國。在近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排除千難萬險,創造了自己的民族直到今天,七百餘年的歷史輝煌燦爛,我們是一個堅強的民族,我們是一個無畏的民族,我們一定要繼往開來,把我們的民族習俗和宗教信仰傳承下去,讓我們的民族之花永放光芒。

阿敏!

【馬文敬:吉林省德惠市伊斯蘭教協會會長】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