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大猶太國”之夢-伊斯蘭之光

頁面載入中...

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 > 國際

解密“大猶太國”之夢

希歐多爾•赫茨爾(Theodore Herzl)是現代政治中錫安主義(猶太復興主義)創建人、現代以色列國父。猶太復興主義思想形成初期,赫茨爾就提出了“大猶太國”(Greater Israel)概念,即:建立一個從埃及延伸至幼發拉底河的猶太國。

1947年,猶太拉比費石曼(Fischmann)在聯合國特別委員會做了如下發言:“猶太人的應許之地,橫跨埃及河與幼發拉底河,也包括敘利亞和黎巴嫩部分領土。”

1904年,赫茨爾發表了一篇名為《從尼羅河至幼發拉底河》的學術論文,首次推出了所謂“大猶太國”理念。

 

“伊儂計畫”中的中東格局圖

“大猶太國”運動亦稱“伊儂計畫”(The Yinon Plan),對此,著名地緣政治學家馬哈迪•達裡烏斯•納澤姆羅亞(Mahdi Darius Nazemroaya)在其著作中做了如下描述:它就是英國殖民主義在中東地區的延續。

 “伊儂計畫”面世於1982年,其作者為奧德•伊儂(Oded Yinon),是以色列前總理阿裡埃勒•沙龍(Ariel Sharon)的高級顧問,同時兼任以色列外交部高級官員。原文標題為《以色列1980年代戰略》('A Strategy for Israel in the 1980s')。在世界猶太復興主義組織的資助下,伊儂發表了這一野心計畫。

納澤姆羅亞說:“伊儂計畫,就是要保障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的絕對統治權,該計畫強調,以色列必須全面掌控巴勒斯坦地區,不斷割裂周邊阿拉伯地區,削弱阿拉伯人的勢力,從而完成吞併巴勒斯坦大業。以色列戰略領導人將伊拉克視為整個阿拉伯地區的最大挑戰,正因如此,伊拉克才會經歷一次次的混戰。基於‘伊儂計畫’,以色列猶太復興主義者不斷嘗試分裂伊拉克,同時又指示伊拉克庫爾德人與政府為敵,試圖打造一個四分五裂的阿拉伯世界,他們還企圖將穆斯林劃分為兩個誓不兩立的派別,即什葉派及遜尼派。‘大猶太國’計畫的第一步,就是挑起兩伊戰爭,讓什葉派與遜尼派徹底決裂。”

伊儂提出“伊儂計畫”之時,西方勢力驅使下的兩伊戰爭已經處於第二個年頭。整個兩伊戰爭持續了整整八年,這場戰爭給伊拉克及伊朗帶來了無比巨大的傷害,雙方在各個方面都損失慘重,雙方傷亡率甚至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分上下。

的確,伊拉克終將背負歷史的罪名,它在美國的唆使下為美國打了一場不知所以的戰爭。與此同時,伊拉克人也堅信伊朗人所信仰的伊斯蘭不屬於真正的伊斯蘭,在雙重因素的促使之下,伊拉克在這場戰爭中異常堅定。

兩伊戰爭結束的次日,美國隨即宣佈伊拉克替代蘇聯成為美國的頭號大敵。而彼時的伊拉克,在殘酷戰爭的摧殘下已成為一片廢墟,人口也不足七百多萬。

隨後,伊拉克又與科威特發生石油爭端,同時遭遇第納爾貨幣的動盪。在時任美國駐伊拉克大使格拉斯比(Glaspie)的推動下,薩達姆悍然入侵科威特,隨後,聯合國對伊拉克發起大規模貿易禁令,最終導致伊拉克經濟在2003年的徹底崩盤,以及後續的四分五裂。

 

“大猶太國”計畫,旨在迫使現存的阿拉伯國家內部分裂,逐步演變為分散、勢力薄弱的小國家。

長久以來,美國都在全力打造全新的中東政治、地理格局,而以色列則在不斷拉攏、收買伊拉克等地的庫爾德人,旨在製造一個獨立的庫爾德民族國家,進而使中東地區進一步分裂。

對美國、以色列等西方勢力而言,它們已經完成既定目標。轉眼間,猶太復興主義先驅們的夢想似乎已經實現,經過近70多年的不懈努力,縱觀整個尼羅河到幼發拉底河區域,以色列的勢力已經無所不在。

這一結局也是美國作家、中東局勢專家拉爾夫•彼得斯上校(Ralph Peters)的夢想所在。自上世紀90年代伊始,彼得斯上校就在大肆宣揚更為新穎、更為系統的大猶太國之夢。

彼得斯上校不僅是聞名於世的中東專家,他的終極夢想,就是親眼目睹阿拉伯世界、穆斯林世界的分裂與覆滅,終其一生,他都在竭盡全力推動阿拉伯世界的超級大戰。

彼得斯在《美國陸軍戰爭學院季刊》1997年夏季刊中發文明確指出:“我堅信,這世間絕不會有和平,全球範圍內必定會不斷發生各式暴力衝突,戰爭與暴力註定會佔據各大新聞頭條……文化與經濟將平穩發展,我們的軍隊將全力維護世界和平,也會為我們美國打開新的大門,讓世界進一步接受美國文化。當然,在這期間,殺戮是在所難免的,畢竟,我們已經進入一個充滿紛爭的時代。”

彼得斯的自大與狂妄令人驚歎,他不僅是一名誇張分子,更是一名好戰分子。他的狂妄,在他繪製的“中東新地圖”中顯露無疑。2006年,彼得斯在美國《武裝部隊雜誌》中刊發了自己親自繪製的中東地區新格局地圖,在這份新地圖中,他徹底打亂了中東地區原有格局,以美國、以色列利益為出發點,肆無忌憚地“瓜分”了整個中東。

 

彼得斯繪製的“中東新地圖”。圖中黑色為領土擴張的國家,紅色為喪失領土的國家。

2006年5月1日,美國時任副總統喬•拜登(Joe Biden)攜手美國參議院對外關係委員名譽主席萊斯利•蓋博(Leslie Gelb)在《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文章,督促美國政府加快分裂伊拉克,將伊拉克劃分為基於民族的不同國家。他們寫道:“我們應當讓伊拉克的各個民族都得到完全自治,庫爾德人、遜尼派穆斯林以及什葉派穆斯林都應當建立屬於他們自己的國家。”

他們刻意無視了伊拉克境內不同族群之間的民族融合與交流,執意要讓這些族群互相敵視,可笑的是,他們的這篇文章竟然起名為《通過自治尋求伊拉克的團結》(Unity through autonomy in Iraq)。

拜登及蓋博二人在該文中寫道:“庫爾德人、遜尼派、什葉派都應當擁有屬於他們自己的領土,應當制定屬於他們自己的律法、行政機構與安全部隊。”

簡言之,美國與以色列的終極目標,就是讓伊拉克再度陷入分裂、暴力衝突與毀滅之中,從而為以色列的擴張與發展鋪路。

美以兩國惡毒計畫不僅體現了它們的狂妄與自大,更讓我們看清它們的極度無知。從“大猶太國”計畫、“伊儂計畫”“大耶路撒冷計畫”等藍圖來看,美國國務院、外交部以及中情局都對伊拉克的不同族群與信仰一無所知,它們有意無意地表露自己的無知,其實就是在狂妄地宣示自己的強權。

他們不願承認的是,伊拉克不僅屬於庫爾德人、遜尼派及什葉派穆斯林,也屬於數目客觀的基督徒、早期基督教派曼達派(Mandaeans)信徒、中東古老宗教雅茲迪教信徒(Yazidis)、土耳其人、猶太人、瑣羅亞斯德教徒(Zoroastrians)、巴哈伊教徒(Bahai)以及大量不信仰任何宗教的人們。

據《華盛頓郵報》報導,2007年,拜登副總統在議會發起一項決議,呼籲美國政府進一步干預伊拉克內政,將伊拉克徹底劃分為三個獨立的國家,議會最終以75票贊成、23票否決的票數通過了這一決議。據美國谷國家研究所研究員、戰爭學家湯姆•恩格爾哈特(Tom Engelhardt)指出,議會甚至直言這一決議具有歷史性重大意義。

恩格爾哈特似乎是這一鬧劇中唯一的清醒者,他指出:“在美國授意下,伊拉克政府試圖將這種‘三足鼎立’的藍圖寫入憲法,與此同時,拜登之流也不遺餘力地唆使周邊國家向伊拉克施壓,企圖儘早完成這一計畫。”

負責起草伊拉克新憲法的,是時任美國總統特使保羅•佈雷默(Paul Bremer),他同時也是負責監管伊拉克戰後政治和經濟重建的最高文職行政長官。需要指出的是,這一新憲法根本不具備法律效應,因為,它根本不是伊拉克人民自身的意願。

佈雷默曾經直言,最喜歡這一計畫的,是一心想要建立獨立民族國家的庫爾德人。

恩格爾哈特研究員說,倘若伊朗或伊拉克通過一項決議,決定將美國分裂為三個不同的國家,我們又會做何反應?我們當然會暴怒,我們會將這種行為視為奇恥大辱。可是,對於伊拉克而言,美國決議瓜分伊拉克,只不過是給了伊拉克的民族分子可乘之機,打著美國的旗號進一步進行種族清洗。

然而,美國政府的目標一直很明確。拜登副總統就曾公開表示自己是一名猶太復興主義支持者。他在2013年寫道:“倘若以色列不復存在,我們必須打造一個全新的以色列國,從而確保我們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利益。”

拜登副總統指出:“美國將一如既往、堅定不移地支援以色列,情況就是這樣,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

拜登在各個場合不斷重複奧巴馬總統的以色列策略,大力推動、宣揚美國對以色列政府的無條件支持。拜登與以色列政府之間的關聯,始於他剛剛當選參議員之時。彼時,他與時任以色列建國元老、勞工部長、外交部長及第四任以色列總理果爾達•梅厄(Golda Meir)舉行了一次親密會談,當選副總統之後,拜登又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進行了多次會談。2014年,拜登前往以色列弔唁以色列前總理沙龍,期間,他與內塔尼亞胡單獨會談近兩個小時。

巧合的是,拜登副總統返回美國之後,美國政界加快分裂伊拉克的言論愈演愈烈。一直以來,以色列政府都將阿拉伯世界視為敵對方,出於此,以色列從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資助庫爾德武裝,從軍事、情報及經濟層面,以色列一直與庫爾德人保持著親密合作關係。

2014年6月,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與特拉維夫大學國家戰略研究所智庫(INSS think tank)進行會談時明確表示:“我們應當大力支持庫爾德人,幫助他們求得獨立,加快伊拉克以及整個中東的混亂與分裂。”

可笑的是,以色列聲稱他們支援函式庫爾德人的原因是出於人道主義關懷,而對伊拉克人民的死活,他們漠不關心,他們只想看到一個四分五裂的伊拉克,進而促使這種分裂與混亂在整個中東逐步蔓延。對於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巴勒斯坦人民,他們更是不聞不問。以色列搶佔了巴勒斯坦人民的土地,置他們於死地,卻堅決否認巴勒斯坦人民享有任何基本人權,同時愚弄整個世界,讓世人認為一切都是巴勒斯坦人的過錯。

庫爾德人盤踞在伊拉克北部石油重地基爾庫克(Kirkuk),渴求早日建立獨立國家。倘若庫爾德人在基爾庫克建國,以色列必將立即啟動從伊拉克北部至海法城的石油管道建設。一個獨立的庫爾德斯坦,必將導致伊拉克的徹底分裂。1992年,庫爾德人已經獲得高度自治,然而,他們依舊不滿足,他們選擇讓以色列與美國中情局介入獨立事宜,徹底背叛了伊拉克政府。

發生在中東地區的一切都讓我們回想起半個多世紀以前的納粹德國。從伊拉克到巴勒斯坦,無數無辜民眾慘遭種族清洗,這與彼時納粹德國高官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的“最終方案”如出一轍。所謂“最終方案”,就是徹底屠殺猶太人的終極方案,艾希曼也因此被稱為“死刑執行者”。二戰爆發之後,艾希曼曾明確提出,德國應當將猶太人集中到某一城市,讓倖存的猶太人生活在集中營之中。

艾希曼在屠殺猶太人的同時,也負責強制驅逐德國佔領區的大量猶太居民。1960年,以色列特工組織摩薩德(Mossad)與以色列情報機構辛貝特(Shin Bet)攜手在阿根廷捕獲艾希曼,後者隨即在以色列接受了審判,兩年後,艾希曼被執行死刑。諷刺的是,在加入納粹組織之前,艾希曼曾經是一名成功的石油銷售商。

現如今,我們需要直面的一個問題是,以色列政府是否真的能夠說服全世界與它一起完成對巴勒斯坦人的驅逐與清洗?以色列是否真的會像艾希曼一般瘋狂?這個世界是否會回望歷史,進而思考發生在我們的這些事件?

--------------- 

作者:費利西蒂•阿巴斯諾特(Felicity Arbuthnot),英國記者、製片人、評論員。

編輯:葉哈雅

出處:Global Research

原文:“The Israeli Dream”: The Criminal Roadmap Towards “Greater Israel”?

連結:http://suo.im/4q0JN3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