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穆斯林移民群體:作為勞工來英,多元社會保持信仰-伊斯蘭之光

頁面載入中...

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 > 國際

英國穆斯林移民群體:作為勞工來英,多元社會保持信仰

伊斯蘭教最早何時傳入英國?這一問題存在爭論,但諸多證據表明,早在盎格魯-撒克遜時代,穆斯林就已與英國建立了聯繫,一些勇於冒險的穆斯林商人最早帶來了伊斯蘭教信仰。11世紀以後,穆斯林商旅來往英國時有發生,他們主要來自摩洛哥或伊比利亞半島,當時北非和伊比利亞半島都處在穆斯林的統治之下。16世紀以後,伴隨著海外貿易的興起,英國與穆斯林的交往也頻繁起來。伊莉莎白時代,出於共同對抗天主教強權的需要,英國還與北非的摩洛哥等穆斯林國家建立過外交關係。17-18世紀,英國的海外殖民和貿易的觸角已經伸展到穆斯林中心地區,一些穆斯林商人、使節、奴隸、俘虜等居留英國成為常見現象。當然,在19世紀以前,穆斯林居留英國還只是一種個體的、零散的現象,人數較少,因而沒有在英國社會歷史的發展中留下鮮明的印記。

英国穆斯林移民群体.jpg

19世紀中後期的大英帝國

帝國時代與早期穆斯林移民

大英帝國的輝煌時代在19世紀到來,北非、中東、南亞甚至東南亞的許多穆斯林地區成為帝國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保護國。它們與英國之間的政治、經濟交往日益頻繁,特別是在英國一些航運發達的港口,出現了大批穆斯林水手和工人。其中,最著名的穆斯林移民群體是來自亞丁灣的葉門、南亞孟加拉地區的水手和商人,至19世紀中期,這一群體數量達到3000多人,被英國人稱作“拉斯卡爾”(lascars),意為“印度水手”。其中,位於卡迪夫(Cardiff)的葉門穆斯林聚居區是英國最早的大型穆斯林移民社區。此外,在倫敦和英國沿海的港口城市如利物浦(Liverpool)等地也有小型的穆斯林定居區。一些穆斯林活躍的地區開始出現英國本土白人皈依伊斯蘭教的現象,他們與穆斯林移民一起堅守信仰、興建清真寺,並翻譯出英文版的《古蘭經》。

20世紀上半葉,大英帝國的版圖空前廣袤,帝國境內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交往非常活躍。除了傳統上的商人和水手等穆斯林群體留居英國,穆斯林留學生和服務帝國的穆斯林士兵也成為穆斯林移民的重要組成部分。全盛時期的英帝國面積超過3300萬平方公里,治下的人口達4.5億人以上,如此龐大的地區和人口需要足夠數量的帝國軍隊予以維持,英國殖民者採取吸納本地人加入軍隊的方式,各殖民地的穆斯林加入英帝國軍隊,其中尤以南亞的穆斯林士兵居多。在特殊時期,他們還常常被派往其他帝國屬地或英國本土執行任務,其中一些人在軍隊中接受了英國的語言和文化,在條件允許時,許多人選擇留在英國定居。此外,英帝國治下的一些穆斯林上流社會的子弟也選擇前往英國接受教育,英國政府也樂意選送一些穆斯林到英國學習,以更好地服務於殖民當局。總的來講,早期穆斯林移民群體是伴隨著大英帝國海外殖民擴張而出現的,規模較小,未對英國社會產生重要影響。

英国穆斯林移民群体2.jpg

1920年代的大英帝國

二戰後穆斯林勞工的移民大潮

20世紀50至60年代初,英國出現了較大規模的穆斯林移民潮。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兩點:一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洲經歷了一個戰後重建與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期,但勞動力嚴重不足,英國也不例外,英國公司或直接、或通過仲介在穆斯林國家大量招募勞工,不滿於本地社會現狀或擔憂國內局勢的大批穆斯林樂於出國尋求更好的出路。由於歷史因素,英國穆斯林勞工移民主要來自英國的前殖民地或英聯邦國家,特別是南亞的農村地區。他們的到來成為英國基礎設施建設和主要工業部門的新生力量,因而移民的聚居地也主要集中於倫敦和一些工業城鎮。

另一方面,二戰後,一些英帝國殖民地獨立或出現民族解放運動,政局的動盪使得社會動盪不安。特別是在南亞地區,“印巴分治”造成大批穆斯林被迫遷移,居無定所。加之,大量南亞穆斯林生活窮苦,也希望能前往海外謀生活。這樣,曾在英帝國軍隊服役或已定居英國的穆斯林就成為他們在南亞的穆斯林親屬投靠的對象。

20世紀60年代,英國開始規範移民制度。1961年,英國將出臺移民管理制度的消息傳開後,當年移民的數量出現戲劇性的大增長。次年頒佈的《英聯邦移民法》(Commonwealth Immigrants Act 1962)對英聯邦國家移民做出了一定限制,規定:出生於英國或持有英國護照者不受限制,但其他有移民意向的英聯邦公民須獲得內政部出具的證明書,並劃定了三類依次序處理的移民證明。1968年通過的《英聯邦移民法》對1962年法令中的前兩款進行了部分修訂。

移民制度的規範化並沒有阻止移民潮的持續,法令對以家屬團聚方式的移民沒有做出限制。1962-1968年間,僅以家屬名義移民英國的人數就超過25萬人。一個典型的案例呈現了這一期間的這種移民狀況:1961年起,巴基斯坦旁遮普的瑪格拉(Mangla)地區因修建大壩而導致超過一萬人的遷移,他們大多沒有選擇移居巴基斯坦政府選擇的定居地,而是通過身在英國的穆斯林親友移居到了英國。由於這種“鏈條式移民”(Chain Migration)的存在,英國穆斯林移民呈現出獨特的“來源地集中”的現象,如大量巴基斯坦裔穆斯林都來自米爾布林(Mirpur)等地區;印度穆斯林主要來自蘇拉特(Surat)等地區;大量孟加拉穆斯林來自錫爾赫特(Sylhet)等地。另外,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由於非洲民族解放運動進入高潮,一些此前在英屬非洲殖民地從事商業活動的英籍亞裔穆斯林被迫離開,他們的主要去向也是英國本土。

1971年,英國進一步限制移民的湧入,特別是對於家屬團聚為名的移民進行了嚴格限制。即便如此,統計表明,20世紀70年代,平均每年仍有超過7萬來自英聯邦國家的移民定居英國,其中主要是穆斯林。在1991-2001年的10年間,主要來自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的南亞穆斯林從約64萬人上升到約100萬。此外,因國內戰爭和衝突造成的難民和政治避難者也成為移民的重要組成部分,如1979年伊朗革命後受到政治迫害的大批穆斯林湧向歐洲,其中相當一部分進入英國;80年代遭肯雅和烏干達驅逐的穆斯林和90年代來自索馬里、科索沃等地的穆斯林移居英國也為數較多。

多元社會中的穆斯林組織與信仰

穆斯林移民的增多使其成為英國社會一股不可忽視的宗教和文化力量,在英國政府推行多元文化政策的背景下,穆斯林的組織與宗教活動得到相對自由的社會環境。他們建立清真寺作為宗教活動場所,成立社會和政治組織以表達和維護自己的政治權利。

20世紀60年代初,英國還只有十幾座清真寺,但至20世紀90年代中期,全英清真寺數量已達800多座。2002年的資料表明,僅倫敦就有165座清真寺,伯明罕擁有108座,布萊德福德擁有54座。2016年的資料表明,英國的清真寺數量比20年前又翻了一翻,約1600座。這些清真寺大多建立在穆斯林聚居區,作為穆斯林宗教活動和相互交流的主要場所。值得注意的是,在基督教徒周日前往教堂做禮拜的人數比例持續下降的情況下,穆斯林的宗教熱情幾乎沒有衰減,約80%的穆斯林經常去清真寺做禮拜。

英国穆斯林移民群体3.jpg

位於倫敦的中央清真寺

穆斯林的社會組織也不斷加強,成為英國穆斯林維護伊斯蘭信仰的中堅力量。英國穆斯林組織的建立可追溯到19世紀,早在1887年,皈依伊斯蘭教的利物浦律師奎列姆(W. H. Quilliam)就建立了利物浦清真寺和穆斯林研究院,穆斯林研究院還下設了穆斯林學校;此外,他還創辦了《伊斯蘭世界》和《新月》雜誌,成為宣傳伊斯蘭教的視窗。但直到二戰後,伴隨著大規模穆斯林移民的到來,穆斯林社會組織才真正蓬勃興起。1962年,由留學英國的穆斯林學生組織發起的穆斯林學生社團成立,致力於引導穆斯林留學生的社會生活和宗教信仰。1973年,萊斯特郡成立了伊斯蘭基金會(the Islamic Foundation),致力於以文化教育手段推進伊斯蘭文明在英國的發展;1974年,英國建立了第一所穆斯林高等宗教學校;1984年,青年穆斯林成立;1990年,英國伊斯蘭社團成立;1997年英國穆斯林理事會(the Muslim Council of Britain)成立。據統計,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英國就擁有至少950個穆斯林組織。

這些組織中影響較大的兩個全國性組織是穆斯林理事會(MCB)和穆斯林組織聯盟(UMO)。穆斯林理事會是英國影響最大的社會組織,成員涵蓋所有族裔的穆斯林,分支機搆遍佈英國各地。該組織的活動體現了多樣性,涉及穆斯林的傳教、文化交流、移民和經濟活動諸多方面。穆斯林組織聯盟成立於1970年,由多達200個組織和團體共同組建,下設清真寺管理委員會和穆斯林學者委員會等。

穆斯林組織無疑也是英國穆斯林移民社會和政治權益的代表。在社會活動層面上,他們在精神上鼓勵和引導英國的穆斯林堅定伊斯蘭信仰;他們還通過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和教育培訓,幫助穆斯林提高文化水準和謀生技能,使之更好地融入英國社會;同時,他們致力於表達穆斯林移民心聲,消除主流白人社會對穆斯林的偏見,增進相互之間的瞭解,加強雙方的對話和交流。

在政治活動層面上,穆斯林組織積極參加或影響選舉,擴大穆斯林的政治權利。1970年,在格拉斯哥選出英國歷史上第一位穆斯林議員。1997年,英國議會中出現首位穆斯林議員,2016年英國議會中的穆斯林議員已達18名。此外,穆斯林行政官員也不斷增多。2007年,工党議員沙希德•馬利克(Shahid Malik)成為英國首位穆斯林內閣大臣,被任命為英國國際發展事務部長(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Minister)。

最值得注意的是,在2016年5月的倫敦市長選舉中,45歲的巴基斯坦裔穆斯林、工党候選人薩迪克•汗(Sadiq Khan)當選,成為倫敦歷史上首位穆斯林市長。薩迪克•汗是英國第二代移民,他的父母是20世紀60年代穆斯林移民大潮中來到倫敦的勞工,他通過個人的努力在大學畢業後成為一名律師。值得一提的是,薩迪克•汗競選中的主要對手、保守黨候選人紮克•高德史密斯(Zac Goldsmith)是同樣來自少數族裔的猶太人。這次選舉可以視為英國多元文化政策在政治領域的典型表達。勝選後,薩迪克在演講中希望他的成功能夠“鼓勵英國穆斯林更多地參與到公民社會(civic society)和主流政治(mainstream politics)活動中來”。

英国穆斯林移民群体4.jpg

現任倫敦市長薩迪克•汗

總的來說,穆斯林在英國社會仍處於非常弱勢的地位,在政治上的表達非常有限。因此,穆斯林組織必須在促進穆斯林融入英國主流社會的事業中發揮更加積極有效的作用。同時,在世俗化大潮洶湧來臨之際,伊斯蘭教本身的發展與傳播也有賴於穆斯林組織的主導性作用。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