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文化與藝術 >> 文苑綠地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上海小桃園清真寺裡的“劉關張”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中國民族報    作者:海寶明
熱度9900票  瀏覽1405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15年3月06日 18:50

上海小桃園清真寺全景

小桃園清真寺正門

小桃園清真寺匾額

門楣上方的伊斯蘭經文

講經堂裡的古傢俱

小桃園清真寺側面

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幾乎眾所周知。東漢末年,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為復興漢室,曾在桃園義結金蘭,不願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兄弟同心,共創帝業。多少年來,一直被人們傳為佳話。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故事雖屬虛構,但是在很長的時間內一直是國人崇拜和效仿的典型。我國回族先人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之後,對劉關張結義之舉同樣非常推崇。民國時期,上海伊斯蘭教界的知名人士達浦生、哈德成、宗棣棠就曾效仿劉關張義結金蘭。他們結拜的地點是上海的小桃園清真寺,因而被人們稱之為小桃園三結義。

小桃園清真寺是遠東國際大都市上海非常有特色的一座清真寺,因寺門正對小桃園街,故而得名小桃園清真寺(亦有清真西寺和上海西城回教堂的稱謂)。小桃園清真寺建寺歷史不長,不足百年,寺址原為潘姓士紳的花園住宅。1917年,祖籍南京的回族富商金子雲出資1.2萬大洋,購買了這所花園住宅捐作清真寺。六年之後,金子雲又帶頭出資1萬大洋,與上海的伊斯蘭教界人士共同募集資金對這所花園住宅進行改建。1925年,小桃園清真寺改建完工,以後又經多次修繕。

小桃園清真寺建築風格中阿合璧,既有西亞阿拉伯清真寺建築的特色,又融入了中國傳統建築的元素。清真寺大門北向,拱形花格鐵門,門額嵌書“清真寺”三字,門頭橫嵌《古蘭經》的經文,入內是長方形寬敞庭院。主體建築清真寺大殿呈正方形,大跨拱頂結構,建築奇特,國內罕見。殿頂平臺中央有四角望亭,高聳入雲的星月杆豎立在拱形亭頂之上,平臺四角搭配有四座阿拉伯式拱形圓頂,整個建築可謂宏偉壯麗,巍峨壯觀。小桃園清真寺是上海市伊斯蘭教協會的駐地,也是上海著名的文化旅遊景點,近年來吸引了不少國內外遊客到此觀光。

民國時期,在這裡“三結義”的伊斯蘭教界知名人士達浦生、哈德成、宗棣棠三人的往事,已成為被人傳誦的故事。

達浦生,經名努爾·穆罕默德,字浦生,名鳳軒,江蘇六合人,1874年出生于伊斯蘭教的經學世家,是達氏的第七代阿訇,中國當代著名的伊斯蘭教教育家,中國伊斯蘭教協會發起人之一,與王靜齋、馬松亭、哈德成等人並稱為中國四大抗戰阿訇。達浦生自幼學習阿拉伯語、波斯語和伊斯蘭教經典,1894年拜王寬大阿訇為師學習漢文。1899年開始在家鄉和北京等地興辦學堂從事回民教育工作。1912年擔任甘肅回民勸學所所長兼省視學,1921年至1927年達浦生出訪印度及東南亞各國考察伊斯蘭教教育、籌集國內辦學資金。1928年歸國擔任上海富佑路清真寺教長,創辦並擔任上海伊斯蘭師範學校校長。抗日戰爭爆發以後,達浦生阿訇隻身赴南亞、埃及、印度,開展民間抗日外交活動,揭露日寇侵華的罪行,呼籲全世界穆斯林支持中國的抗日戰爭,充分展示了中國穆斯林愛國愛教的良好形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達浦生參與了中國伊斯蘭教協會的籌建工作,曾任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伊斯蘭教經學院院長以及第一、第二、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屆全國政協常委。達浦生還是著名的伊斯蘭學者,著作有《伊斯蘭六書》。

哈德成阿訇又名國禎,以字行,經名希拉倫丁,1888年生於經學世家,陝西南鄭人,中國著名的伊斯蘭教學者、著名的阿訇。通曉阿拉伯、波斯、烏爾都、英語等多種語言。20世紀初他曾作為協興公司的代表駐可倫坡達11年之久,1924年回國擔任上海浙江路清真寺教長。回國後,與馬晉卿、沙善余、伍特公、劉彬如等上海伊斯蘭教知名人士發起成立中國回教協會,抗戰爆發後,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上海淪陷後,他拒絕敵人誘惑,逃離淪陷區,千里輾轉到達雲南沙甸,與馬堅一起致力於《古蘭經》的翻譯工作。

宗棣棠在三個人中年齡最小,具體出生年月不詳,曾擔任上海回教理事會的常務理事,在上海伊斯蘭教界以謙恭完美著稱。宗棣棠的文章《回教的博愛》曾在上世紀三十年代上海伊斯蘭教界廣為傳頌。宗棣棠將《古蘭經》中對於博愛的指示概括為八條。其一、主的奴僕,廣行仁義,為主而行,普及博愛;其二、博愛之道,不分國際,部分種族,亦無限制;其三、命人自愛,而亦他愛;其四、學者的愛,貧者的愛,富者的愛,合作的愛;其五、愛人者人必愛之,大公無私,正直無錯;其六、勿作虛偽之愛,勿口是心非,勿譴責傷害;其七、勿投機之愛,勿沽名釣譽、勿捨近求遠;其八、凡行博愛者,勿望報,勿受酬,勿希讚美。宗棣棠還把聖訓中博愛的訓詞概括為四點。其一、聖訓雲:人類最高尚的道德,惟有博愛之心,尤能實行博愛;其二、聖人雲:凡是真主造化者,人類皆當愛之;其三、聖人雲:不仁愛人者,真主亦不仁愛其人;其四、聖人雲:無博愛之心者,非吾教之信徒也。宗棣棠把上述經訓結合實際做了詳細的注解,闡明了自己觀點。宗棣棠認為,博愛是伊斯蘭教道德觀的精華所在,人不僅要有博愛之心,更應當身體力行去實踐。愛要忠誠,不能虛偽,投機取巧。愛也有主次之分,國家、民族、公共利益高於一切,要免除小我成見,舍己為眾,以公共利益為利益,以大同生活為生活,信仰正教。當代的一些伊斯蘭教學者認為,宗棣棠的博愛觀點在當今社會仍然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1928年,達浦生、哈德成、宗棣棠等人倡議創辦上海伊斯蘭師範學校,達浦生阿訇擔任校長、哈德成阿訇擔任教務主任、宗棣棠鄉老擔任學監。三人合作創辦的上海伊斯蘭師範學校,初期借用小桃園清真寺作為校址。達浦生阿訇儀錶堂堂很像劉備,哈德成阿訇面容紅潤頗像關羽,宗棣棠鄉老性格剛毅,聲音洪亮有幾分象張飛。他們三人志同道合,與劉關張兄弟三人有異曲同工之妙,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上海伊斯蘭教界被人們傳為佳話。由於達浦生阿訇和哈德成阿訇社會工作和宗教事務比較繁忙,上海伊斯蘭師範學校的日常事務多由宗棣棠鄉老打理,宗棣棠信仰虔誠,辦事公道,言談舉止儀錶莊重,處處以身作則,在師生當中建立了很高的威信。宗棣棠與許多學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由於當時學校條件有限,宗棣棠曾與馬堅(後來成為著名的伊斯蘭學者)住上下鋪,對馬堅的生活起居給予了很多的幫助。達浦生、哈德成、宗棣棠三人苦心經營,通力合作,上海伊斯蘭師範學校曾辦得有聲有色,在中國回族教育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頁。

三人亡故的順序與劉關張更有幾分相似。老二哈德成阿訇沒有看到抗戰的最後勝利,1943年在雲南辭世歸真。老三宗棣棠1955年跟隨達浦生阿訇率領的新中國第一支朝覲團赴沙特朝覲,途中,因突發心臟病,順主歸真。老大達浦生阿訇辭世最晚,1965年在北京走完了人生的最後歷程。

光陰荏苒,歲月蹉跎,達浦生、哈德成、宗棣棠離開人世已經超過了半個世紀,三位愛國宗教界人士的傳奇往事,仍然遺存在人們的記憶中。達浦生、哈德成、宗棣棠是回族人的驕傲和榜樣。達浦生、哈德成、宗棣棠的愛國熱情和捨生取義的精神,永遠值得伊斯蘭教界和穆斯林群眾學習和紀念。

(作者系大廠回族自治縣民宗局副局長、伊斯蘭教協會秘書長)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TAG: 清真寺 上海
頂:422 踩:410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69 (1934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48 (1797次打分)
【已經有5337人表態】
1431票
感動
1275票
路過
1312票
高興
1319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