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穆斯林資訊 >> 國際快訊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愛沙尼亞穆斯林歡慶宰牲節

熱度2664票  瀏覽185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09年12月07日 09:38

       愛沙尼亞是位於東歐波羅的海沿岸的小國家﹐人口120萬﹐那裡居住著將近一萬穆斯林﹐多數是蘇聯時期的東部移民。  愛沙尼亞在歐洲的地理位置居中﹐是南來北往的交通和運輸必經之地﹐所以有歐洲“十字路口”之稱。   交通之便是好事﹐但也由此遭來外族入侵﹐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例如曾遭受沙皇帝國二百年殖民﹐直到1818年宣佈獨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成為德國與蘇聯爭奪的“地理優勢”﹐結果在斯大林同希特勒的秘密協議中劃分為蘇聯領土﹐成為在莫斯科統治下的“愛沙尼亞社會主義蘇維埃共和國”。

       早在十八世紀俄羅斯統治時期﹐曾有韃靼人和阿塞拜疆人移民到此﹐他們是早期的穆斯林。  在蘇聯時期﹐被奴役的穆斯林勞工安置在寒冷的波羅的海地區﹐撲滅了他們的宗教信仰﹐成為蘇聯邊疆地區的苦力勞工。  在近期十多年﹐歐洲人口流動大﹐因為這個國家地處交通要津﹐出現新移民潮﹐其中有來自中亞和中東的穆斯林。  蘇聯解體﹐愛沙尼亞在1991年8月20日獲得獨立﹐國會決策政治傾向西方﹐實行民主﹐賦予民眾自由﹐包括宗教信仰。

       這個時候﹐從歷史上“潛伏”存在的穆斯林﹐如同春天嫩草﹐紛紛從有自由土壤的地方冒了出來﹐大部份人從來沒有見到過伊斯蘭的陽光。  但是﹐伊斯蘭的信仰從這些體內流著穆斯林血液的移民和後代中蹣蹣跚跚走上了檯面﹐他們開始尋找地方集合禮拜﹐商量怎樣建立第一個穆斯林社會﹐需要有一座清真寺。  愛沙尼亞的伊斯蘭文明﹐一切都是從無到有。

       今年11月27日是古爾邦節﹐首都塔林的穆斯林從黎明開始來到伊斯蘭中心清真寺﹐舉行爾德節會禮。  禮拜之後﹐聆聽伊瑪目講臥爾茲﹐同一個臥爾茲他用了四種語言﹕愛沙尼亞語﹑俄語﹑阿拉伯語和韃靼語。   穆夫提伊爾達‧穆罕邁丁說﹕“講臥爾茲是勸戒﹐傳播伊斯蘭精神﹐必須使人聽得明白﹐才有教益。  人們聽到自己熟悉的語言講臥爾茲﹐會感到親切。”  穆夫提說﹐這裡過去曾是處於宗教受蘇聯長期迫害的地區﹐伊斯蘭信仰活動從1994年啟動﹐當時建立了穆斯林團結會。  愛沙尼亞與世界其他地方的伊斯蘭有不同之處﹐沒有過去的傳統陋習﹐一切都是從新的方式起步﹐所以必須樹立新風尚。  各清真寺伊瑪目堅持告訴大家﹐作為穆斯林﹐必須禮拜。

       會禮禮儀結束後﹐清真寺管委會為大家準備了豐富的茶點招待﹐人們各自尋找多時不見的老友﹐親切交談。   穆斯林婦女協會會長拉雅‧穆罕默托瓦裡裡外外奔忙著﹐為大家服務﹐接待客人。  她對記者說﹕“十多年來﹐到清真寺來禮拜的人﹐增加了許多新人﹐其中多是皈信伊斯蘭的新穆斯林。”   她說﹐聚會之後就開始宰牲﹐許多家庭把一部分牛羊肉送到清真寺來﹐過一天﹐由穆斯林協會組織大家到郊外去野餐﹐開聯歡會。  穆斯林在愛沙尼亞是少數民族﹐穆斯林協會組織各種興趣盎然的文化活動和聚會﹐有利於加強穆斯林社會團結和互助。 這裡的穆斯林家庭主婦都會做一道美味食品“卡巴沙” ---- 羊肉和蔬菜的混合米飯﹐每家必備﹐代表了愛沙尼亞穆斯林的節日風味。

       卡巴沙的做法簡單﹐配上各種水果和飲料﹐就是最好的聚餐美味佳餚﹐所以﹐婦女們可以騰出手來招待許多客人。  孩子們在古爾邦節的野外聚餐和家庭聚會中最興奮﹐青年們也都很開心﹐他們互相認識交朋友。  他們代表了愛沙尼亞穆斯林社會的未來。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TAG: 愛沙尼亞
頂:110 踩:138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15 (623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26 (536次打分)
【已經有1256人表態】
358票
感動
294票
路過
301票
高興
303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